資源簡介 種子的萌發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闡明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自身條件。2、描述種子萌發的過程,能力目標:1、學會運用設計對照實驗的方法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提高實驗設計能力;2、嘗試用抽樣檢測的方法測定種子的發芽率,學會計算種子的發芽率。3、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探究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參與種植、管理植物的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與快樂,培養持之以恒的科學態度,增強愛護植物的情感。教學重點:1、闡明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和自身條件。2、運用設計對照實驗的方法完成對“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的探究;3、學習抽樣檢測的正確取樣方法。教學難點:在用實驗法完成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的探究中,設置對照實驗的訓練和實驗現象的分析。教學過程: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我國著名唐代詩人白居易寫過一首詩:“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边@首詩恰當地概括了被子植物一生,你能用圖解的形式把被子植物的一生經歷的過程表示出來嗎?問題引導,自主探究學習任務一: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1、剛開學的時候,我讓同學們在花盆中種下了一些植物的種子,請思考一下你在栽種植物前后做了哪些工作?由此推測,種子萌發需要哪些環境條件?2、參照課本“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分小組設計實驗,探究種子萌發需要哪些環境條件。(1)你要提出什么問題?(2)根據課本作物播種的相關資料,你會做出什么假設?(3)請思考以下問題,并制定的計劃設計探究方案:①應當選擇什么樣的種子?每組應當有多少粒?一粒行嗎?②是否需要設計對照實驗?如果需要,應當將種子分成幾組?應當為對照組提供什么樣的環境條件?③對每個實驗組的處理,除了所研究的條件外,其他環境條件是否應當與對照組相同?④每隔多長時間觀察一次?對各組實驗是否應當同時觀察?(4)請利用老師為大家準備的實驗器材設置實驗裝置,進行探究。(5)結果:請推測,實驗方案中,幾號裝置中的種子萌發了?幾號裝置中種子沒有萌發?種子沒有萌發的原因分別是什么?(6)結論:分析實驗結果,說出種子萌發需要怎樣的環境條件?展示交流,釋疑解惑1、學生分組展示“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的探究方案。小組之間相互評價,交流反思,補充完善。2、學生分組設計實驗裝置,進行探究。3、以上問題由學生小組討論,合作探究。根據學生的探究結果,教師點撥指導。教師強調總結1、設計對照實驗,除變量不同外,其它條件要完全相同。課本所給實驗方案中對照組是2號瓶,(1、2)(3、2)(4、2)分別是一組對照實驗。2、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問題引導、自主探究學習任務二: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1、閱讀課本,并聯系生活實際思考:假如環境條件都具備了,所有的種子都可以萌發嗎?(1)干癟的種子或被蟲咬壞的種子能萌發嗎?(2)儲存時間過長或煮熟的種子能萌發嗎?(3)種子成熟后,大都要經過一段時間的休眠才能萌發,有的需要幾周,有的需要兩三年,甚至更長。那么,正在休眠的種子能萌發嗎?2、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有哪些?展示交流、釋疑解惑以上問題由學生小組討論、合作探究教師針對學生回答的具體情況點撥指導,明確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問題引導、自主探究學習任務三,種子發芽率的測定1、說出為什么要測定種子的發芽率?怎樣測定?2、如何抽樣:農民買回一袋種子如何測定發芽率?能否用3~5粒種子或把一袋種子都用上?能否挑幾粒大的種子?3、什么叫抽樣檢測? 抽樣檢測應注意什么問題?4、怎樣計算種子的發芽率?5、測定種子發芽率時,應當給種子提供什么樣的環境條件?怎樣提供這些條件?展示交流、釋疑解惑以上問題由學生小組討論、合作探究教師針對學生回答的具體情況點撥指導,明確如何測定種子的發芽率請利用老師為大家準備的實驗器材設置實驗裝置,學生嘗試測定某種植物種子的發芽率。問題引導、自主探究學習任務四:一顆小小的種子如何能發育成幼苗呢?1、觀察種子萌發的過程圖,并分析自己種植大豆的觀察記錄,描述種子萌發的過程。2、種子萌發過程中,所需的營養物質來自哪里?展示交流、釋疑解惑問題1由學生回答,教師點撥問題2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復習種子的結構,營養物質的貯存—子葉、胚乳。視野拓展、感悟提升你對種子萌發的有關知識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你在日常生活中發現了什么問題?請說一說,大家一起來研究一下。(1)種子萌發是否還需要其他環境條件?(2)有人說光也是影響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你如何探究?(3)“五一”期間上市的當地西瓜,農民播種以后用塑料薄膜覆蓋地面,這對種子萌發有什么好處?(4)為了提高種子的發芽率,農民播種前后需要做哪些工作?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