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章 應用廣泛的酸、堿、鹽---本章作業《復習兩酸的性質》教學設計設計理念:酸的性質是初中化學復習的重點,也是難點,在教材中有很重要的地位,與實際生活聯系十分緊密,也在中考中重點考查學生知識的形成過程與方法,實驗探究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學生對這塊知識記憶比較零散,找不出規律,容易混淆,特別是鹽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對于酸的化學性質大多數學生只是機械記憶,對知識不能靈活應用,缺乏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因此本節課通過對兩酸性質的復習要使學生對這塊知識系統化,并能靈活應用,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若課堂上只是單純引導學生對知識的回顧,顯得煩悶枯燥,達不到效果,所以本節課以鹽酸硫酸為例,依據特定的練習題,以實驗探究為核心歸納整理兩酸的性質,并能用兩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 通過對所學知識的回顧,加深對酸性質的理解。(2) 強化認識和探究酸的化學通性。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酸的復習,分析對比其規律,提高學生分析問題以及通過實驗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合作探究讓學生體會到集體智慧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通過探究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教學重點:酸的化學性質。教學難點:通過實驗探究,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過程: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引入 1、表演魔術“膨脹的氣球”引入鹽酸和硫酸。 抽查學生學案:課前《知識要點歸納》情況。 展臺投影,反饋 觀看、思考: 學生反饋 激發學習興趣 明確兩酸(鹽酸、硫酸)性質的重要性 鞏固基礎知識活動1 播放微課《濃鹽酸和濃硫酸的物理性質,濃硫酸的特性和稀釋》 讓學生反饋練習題1的情況 觀看后小組合作完成課堂練習1 反饋評價 復習濃鹽酸和濃硫酸的物理性質,濃硫酸的特性和稀釋,通過實驗形象直觀記憶活動2 出示生活實際事例:小明看見爸爸常常用稀鹽酸給鐵制器皿除銹,他自己想親自試一試。于是,他找出一段生銹的細鐵絲來,放入足量稀鹽酸中,然后,美滋滋地去睡覺了…可是,當他醒來之后,發現細鐵絲不見了,為什么呢?你能用相關的化學方程式解釋一下原因嗎? 思考 觀看 小組完成練習 書寫化學方程式 積極發言 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活動3 課堂練習:3、為探究酸的化學性質,請完成實驗并回答相關問題:(分組完成實驗1、2、3) 紫色石蕊溶液 實驗1 實驗1中,兩支試管的溶液都變成 色。 拍照投屏學生實驗現象 各小組合作完成實驗1 反饋實驗現象 完成課堂練習3(1) 課堂練習以酸的通性的考查為背景,將酸與酸堿指示劑的顯色,與鹽反應,與堿反應和酸堿中和滴定實驗融為一體。考查學生的實驗操作,觀察,分析比較,設計實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通過探究完成練習并歸納總結酸的化學性質(通性), 突顯學生主體作用 構建知識網絡圖,更形象直觀,容易記憶,并能靈活應用,解決實際問題Na2CO3粉末 實驗2 (2)寫出實驗2中任一試管內發生反應 ,基本反應類型是 。 拍照投頻學生實驗現象和練習 各小組合作完成實驗2 記錄實驗現象, 書寫化學方程式。 完成課堂練習3(2)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 實驗3 (3)實驗3中,兩支試管內溶液都變為 色,得出“酸與堿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結論,請評價該結論是否完整,若還有第二種可能性,這種可能性是 。 請你另外設計一個實驗,探究酸與堿是否完全中和,填寫下表: 實驗實驗步驟實驗 現象實驗結論甲取樣 恰好中和乙取樣 第二種可能性反思評價:在探究化學反應后剩余物質的成分時,除了考慮生成物外,還要考慮反應物是否 。 引導學生用直觀形象的方法總結 各小組合作完成實驗3 記錄實驗現象, 書寫化學方程式。 完成課堂練習3(3) 并評價該結論是否完整 以鹽酸滴定為例,設計實驗,分析反應后溶液中溶質的成分,并進行探究 各小組匯報實驗情況并反思評價 利用手模記憶法,形象記憶酸的五大通性活動4 小結、布置作業板書設計:復習兩酸的性質物理性質酸的通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