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3物質的變化》教學設計課型 新授課 單位 教師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知道他們的區別與聯系 2.通過對比的方法,能區分常見的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3.通過鎂帶燃燒等演示實驗讓學生知道觀察實驗的方法,以及初步全用學科性的語言組織和描述變化中的現象,從而逐步培養學生細致觀察、準確判斷、語言組織、表達等科學素養。 4.通過認識生活中物理和化學變化,感受化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教學重點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判斷教學難點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判斷,化學變化中現象的觀察與描述。教學方法 家庭小實驗展示,對比法、分析討論、歸納總結法、實驗演示法、觀察法、練習法、舉例法、描述法、魔術表演。學法指導 對比法、分析討論、歸納總結法、描述法、觀察法。安全教育 防火災教育教學活動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新課引入 教師展示小魔術“破鏡重圓” 展示結束魔術解密,實際上這個小魔術從化學的角度來看就是一個簡單的物理變化配合一定的操作技巧,那么什么是物理變化呢? 觀察,討論 迅速引起學生興趣,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新課講授 PPT展示生活中常見的物理變化:中國的傳統剪紙藝術、石刻、3D立體拼圖,毛筆寫字畫畫 提問:這些變化有沒有什么相同點呢?變化前后物質種類有沒有變化呢? 觀察,思考,總結 將化學學科與生活相聯系與傳統文化相聯系,讓學生感受化學與生活的關系,感受學科美回歸課本,學生自主學生 讓學生總結物理變化的定義,變化的特點一般是狀態、形狀、大小的改變,學會描述物理變化。并舉出生活中的例子。 學生練習,把握物理變化的本質 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增加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程度示例拓展 高清鏡頭下的泡泡結冰過程,時間1min 學生觀看 提升學生感受美發現美的能力小結練習 完成課本相關習題 學生練習 鞏固知識點新課引入 展示小魔術“神奇的閃光紙” 魔術解密:閃光紙又稱火紙,是普通紙張浸入濃硫酸和濃硝酸的混合液后,植物纖維和濃酸反應發生了一系列的化學變化,就得到了硝化纖維,燃燒后不留灰燼 那么什么是又是化學變化呢? 學生觀察 再次吸引學生注意力新課講授 進行演示實驗:進行實驗之前,讓學生觀察金屬鎂的物理性質,并提示學生記錄實驗現象 進行實驗,提示學生觀察和保護眼睛 試驗后:提問生成物是什么樣的? 這種白色粉末經過檢測發現是氧化鎂,是不同于金屬鎂的另外一種物質 學生觀察并描述 教會學生觀察實驗的方法,并養成隨時記錄實驗現象的習慣素養。學生自主學習 提問:化學變化的定義是什么? 如何描述化學變化的實驗現象 強調描述現象的時候不知說出生成物的具體物質名稱,只需要描述物質的狀態和顏色等人眼能看到的就可以了。 學生自學并回答問題 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新課講授 化學變化都有特定的文字表達式:鎂+氧氣=點燃=氧化鎂 講解讀法,和注意事項 我們知道了物理變化的特點,那化學變化有什么特點呢? 展示更多的化學實驗: 演示觀察活動的實驗 學生記憶,觀察思考提問:化學變化通常伴隨什么樣的現象呢? 學生總結 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小組討論 提問:伴隨這些現象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嗎?說出你的觀點并舉出例子3min 學生小組討論 提升學生合作能力提問得出結論:判斷依據只有一個:有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才是化學變化。 展示探討結果 鍛煉學生的主動性提問: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一定是非此即彼的嗎?他們有沒有什么關系呢?以蠟燭燃燒為例:蠟燭越燒越短,是因為變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是化學變化,而燃燒的過程中放熱,使得石蠟融化,融化是一個物理變化。所以化學變化中常伴隨物理變化,物理變化一定沒有化學變化。 學生思考課堂小結 提問我們這節課都學習了哪些內容?完成表格: 物理變化化學變化定義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有新物質生的變化特點形狀大小狀態等的變化伴有氣體或者沉淀生成,顏色能量的變化等判據有無新物質生成聯系化學變化中一定有物理變化,物理變化中一定沒有化學變化。學生總結歸納 鞏固提升課堂練習 課后相關習題 練習板書設計 1.3物質的變化 物理變化化學變化定義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有新物質生的變化特點形狀大小狀態等的變化伴有氣體或者沉淀生成,顏色能量的變化等判據有無新物質生成聯系化學變化中一定有物理變化,物理變化中一定沒有化學變化。課后作業設計 實踐作業:紫甘藍切絲,浸泡出汁,汁液的顏色是藍紫色,加白醋,會變成紫紅色。 將紫甘藍榨汁,把衛生紙巾做成的小花染色,晾干后,噴灑白醋,就可以進行紫花變紅的小魔術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