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課題1 空氣1、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了解空氣的主要成分。(2)用探究的方法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3)初步認識純凈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區分—些常見的純凈物和混合物。2.方法目標(1)初步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初步學習分析實驗現象(2)運用分析、對比、歸納的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整理變成自己的知識3.思想目標(1)樹立對任何事物都必須有一個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2)保持對生活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充分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3)樹立關注社會、熱愛自然、為社會進步而學習化學的遠大志向二、教學重點:用探究的方法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三、教學難點:1、培養學生對實驗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思維能力。2、不斷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以便能很快適應化學課的教學。四、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法,討論法,課件展示法5、教學過程:【新課引入】在上課之前,我們先欣賞幾幅美圖,可以看出我們生存的環境中,時時處處都充滿著一種“看不到又摸不著”的天然物質,它跟我們的生活最密切,它既是一切動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的、廉價的自然資源。大家猜一猜是什么?【學生】空氣【教師】沒錯,雖然空氣看不見也摸不著,幾乎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但人類每時每刻都離不開空氣,沒有空氣就沒有生命,也就沒有生機勃勃的地球。在小學的自然課上我們就已經初步了解了空氣,那么現在有誰能告訴我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啊 【學生】氧氣、二氧化碳、氮氣······【PPT】圖片展示植物的光合作用和人的呼吸作用,以及孕婦吸氧的圖片,說明空氣中的氧氣是有一定的含量。所以本節課的重點是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教師】因為空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所以人們對它的認識比較晚。在17世紀中葉以前人們一直認為空氣是由單一的一種物質組成,直到18世紀,通過對燃燒現象和呼吸作用的深入研究才發現空氣的復雜性,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法國化學家拉瓦錫通過汞在密閉的空氣中加熱和氧氣發生反應測出了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下面我們一起通過視頻來了解拉瓦錫是如何通過實驗來研究空氣的組成。【PPT】通過投影演示拉瓦錫的實驗視頻【教師】拉瓦錫通過在密閉的容器中,將白色的液態汞氧化為紅色的氧化汞粉末。所以在這個反應發生的同時空氣的體積也就會減小,汞槽內液面會上升1/5??諝鉁p少的量也就是參與這個反應的氧氣,剩余的空氣就是不參與反應的氮氣。隨后,拉瓦錫將紅色氧化汞粉末又加強熱分解成汞和氧氣,將產生的氧氣又還原成到前一個4/5體積的容器中,發現所得氣體和空氣完全一樣。因此拉瓦錫得出實驗結論:空氣是由氮氣和氧氣組成的,空氣的體積氧氣占了1/5;氮氣占4/5。【教師】上面這個實驗是由著名化學家拉瓦錫設計,那么現在我們也當一回化學家,仿照這個歷史上著名的實驗原理,利用紅磷的燃燒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教師】根據拉瓦錫所用的實驗儀器和藥品逐步改進。【PPT】實驗儀器和藥品演示實驗:實驗步驟(1)用集氣瓶收集一瓶空氣。向集氣瓶中加入指定位置的水,塞緊橡膠塞,將導氣管另一端放入裝有水的燒杯中,用手捂集氣瓶。【學生】描述實驗現象。【教師】引導學生總結結論:裝置的氣密性良好。(2)取出燃燒匙,加過量的紅磷,用酒精燈點燃燃燒匙中的紅磷,并立即伸入瓶中塞緊瓶塞。【學生】描述實驗現象。【教師】引導學生總結結論:紅磷燃燒生成了新的物質。(3)反應停止,冷卻到室溫后打開止水夾。【學生】描述實驗現象。實驗現象:(1)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放出大量的熱。(2)冷卻至室溫后,燒杯中的水進入集氣瓶約占1/5的位置。【教師】引導學生總結結論: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PPT】出示問題紅磷+氧氣五氧化二磷小組討論交流該實驗的實驗原理:利用紅磷在密閉的容器內反應消耗了集氣瓶內的氧氣,使瓶內的氣壓減少,打開止水夾,燒杯中的水在大氣壓的作用下進入集氣瓶,補充原來集氣瓶內氧氣所占的體積。小組討論:1、紅磷燃燒后生成的大量“白煙”可以說大量“白霧”嗎?2、集氣瓶內預留水的目的?2、其他藥品(碳、紅磷、鐵絲)能否代替紅磷?【教師】空氣是由哪些物質組成的?【學生】總結【PPT】出示幻燈片【教師】由空氣引出物質的分類,根據空氣的組成引出純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舉例。并引導學生理解混合物中各物質保持各自的性質不變。【學生】比較區分。【PPT】整理與歸納,總結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