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2課 原始農耕生活 導學案(無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2課 原始農耕生活 導學案(無答案)

資源簡介

第2課 原始農耕生活
學習 目標 1.掌握我國原始農業興起和發展的表現、標志,知道其意義。 2.了解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的生活地點、生活年代以及生產生活狀況等基本史實。 3.理解自然環境對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生產生活狀況的影響。 4.知道考古發現是了解史前社會歷史的重要依據
課前導學
一、原始農業的發展
1.發展概況:距今10 000年左右,長江中下游的先民開始栽培稻,北方地區的先民開始栽培粟和黍。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發現于中國。
2.重要標志:農作物種植、家畜飼養的出現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發展,是原始農業興起和發展的重要標志。
3.意義:稻、粟、黍的人工栽培,是我們的祖先為人類文明作出的重要貢獻;原始農業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生活年代:距今約7 000年。
2.生活地點:長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
3.生產生活狀況:
(1)房屋/水井:干欄式建筑(中國最早的木構建筑);木結構水井(迄今發現年代最早的木結構水井)。
(2)農業:主要農作物是水稻,工具以骨耜最為典型。
(3)畜牧業:家畜以豬、狗、水牛為主。
(4)手工業:制作陶器、玉器和簡單的樂器骨哨,會運用雕刻技術和使用天然漆。
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1.生活年代:距今約6 000年。
2.生活地點:黃河流域的陜西西安東部半坡村。
3.生產生活狀況:
(1)房屋:半地穴式圓形房屋。
(2)農業:主要種植粟。能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還能制造骨器、角器等生產工具。(使用磨制石器的時代稱為“新石器時代”)
(3)畜牧業:飼養豬、狗等家畜。
(4)手工業:制作彩陶;有裝飾品和樂器;已會簡單的紡織、制衣。
四、良渚古城
1.生活年代:距今約5 300—4 300年。
2.考古發現:由宮殿區、內城和外城組成。古城北面有一個外圍水利系統。古城中部一個人工堆筑的高臺上面,建有大型廣場和多組高等級建筑。城內外祭壇上權貴們的墓地里,隨葬著數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說明當時階級分化明顯)。
3.歷史價值:良渚古城的考古發現證實,距今約5 000年左右,長江下游地區已經出現早期國家,進入了文明社會。
課堂助學
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居住的房屋有什么不同?他們的房屋建筑樣式為何會不一樣?
不同:河姆渡人的房屋是干欄式建筑,半坡人的房屋是半地穴式房屋。原因:處于不同的自然地理環境。半坡人生活在黃河流域,氣候干燥,相對寒冷,住半地穴式房屋,便于防寒和炊煮;河姆渡人住在長江流域,氣候潮濕,地勢低洼,干欄式房屋便于防潮。
1.比較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的生活:
項 目 河姆渡人 半坡居民
距今時間 距今約7 000多年 距今約6 000多年
生活地點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陜西西安半坡村
房屋樣式 干欄式房屋 半地穴式圓形房屋
種植作物 水稻 粟
生產工具 骨耜 磨制石器、骨器、角器
手工業 陶器,玉器,樂器骨哨,會運用雕刻技術,使用天然漆 彩陶,裝飾品,樂器,紡織、制衣
2.比較舊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
項目 舊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
概念 使用打制石器的時代 使用磨制石器的時代
開始時間 距今約300萬年 距今約1萬多年
代表 北京人 河姆渡人和半坡人
生產工具 打制石器形態比較粗糙,效率低 磨制石器平整光滑,形態較精細,提高了使用效率
【例題】考古工作者在某遺址中發掘出“房屋45座、圈欄2處,……生產工具主要有石斧、石鏟、石鋤等,還發現了粟類等糧食作物”。據此推斷該地區( )
A.處于舊石器時代 B.興起了原始農業
C.產生了早期國家 D.彩陶器工藝成熟
【思路點撥】本題為文字推論類試題,側重史料實證的考查。解答此類試題一般分為兩步。第一步要明確材料主旨,如本題可從“房屋”“生產工具”“粟類”等關鍵信息明確材料主旨是原始農業。第二步要對材料和選項之間的聯系進行推理,找出符合題意的選項,如本題可根據“原始農業”這一主旨找出正確選項。
達標檢測
1.現在常說的“新石器”與“舊石器”時代,是以人類生產食物來維持生計的方式作為分界線的。從舊石器時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時代生產食物。材料認為劃分這兩個時代的分界線是( )
A.人工取火的運用 B.原始農業的興起
C.群居生活的出現 D.磨制石器的使用
2.(跨學科 地理)1973年,我國考古工作者在下圖③處發現了距今約7 000年的古人類遺址,在遺址處,發現有炭化稻谷、骨耜、豬紋陶器、木結構水井等。據此判斷,這一遺址的居民是( )
A.元謀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3.(側重史料實證)考古發現是研究歷史的重要證據。下圖是半坡遺址出土的石器,這說明半坡居民( )
A.已從事農業生產 B.以捕魚、狩獵為生
C.住半地穴式房屋 D.會人工種植水稻
4.(側重史料實證、時空觀念)下圖的考古發現,為距今約六七千年我國原始居民使用的生產工具。從生產力發展的水平來看,下圖工具的出現和使用可佐證他們生活在( )
A.舊石器時代 B.新石器時代
C.青銅時代 D.鐵器時代
5.(2022 宜昌)如圖是中國某原始農耕遺址里干欄式建筑的復原圖。該建筑是用木樁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而成的,它應當屬于( )
A.河姆渡遺址
B.陶寺遺址
C.大汶口遺址
D.半坡遺址
素能提升
1.(2022 蘇州)蘇州唯亭草鞋山遺址馬家浜文化層有距今約七千年的水稻田灌溉體系遺跡,考古學家還在該遺址中發現了我國目前最早的粳稻遺跡。大致與這些遺跡同時的稻作文明,我們還可以在下列哪個遺址中看到( )
A.北京人遺址 B.山頂洞人遺址
C.半坡遺址 D.河姆渡遺址
2.下圖是在半坡遺址發現的骨質魚鉤,部分魚鉤的鉤尖還有倒刺。據此推斷合理的是( )
A.漁獵依然存在半坡人的生產中
B.魚鉤是半坡人的主要捕魚方式
C.半坡人使用的工具主要是骨器
D.魚開始進入半坡人的飲食范圍
3.2019年世界遺產委員會在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正式宣布,“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考古證明其距今5 000年已存在明確的階級分化和統一的文化信仰。材料表明中國( )
A.早期國家形態已出現 B.古代文明長期領先世界
C.五千年文明史獲認可 D.舊石器時代生產水平高
4.由于臺風和大雨、暴雨的時常襲擊,其他獲取食物的手段如狩獵等就會受到很大限制,而且魚、肉、果子等又不能長期保存,所以稻谷也就成為河姆渡古人類的主要依賴,種植栽培稻谷獲取大量食物也就成了為生存而被迫選擇的一條必然道路。上述材料說明了( )
A.地理環境限制了河姆渡地區的發展
B.河姆渡人種植水稻成為生存的唯一出路
C.氣候變化是河姆渡地區農業發展的重要條件
D.河姆渡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地區之一
5.美國學者布雷伍德指出:“因為人類學會了生產食物——而不是采集、狩獵或收集食物——把食物儲藏在糧倉里和牲圈里,他們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來。”對材料理解正確的是( )
A.原始農業和畜牧業開始分離
B.人類很早就學會了收藏食物
C.人類在采集和狩獵過程中學會了種植農業
D.能夠生產食物是人類定居生活的重要前提
6.(歷史解釋、唯物史觀)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1)根據所學知識,指出圖1和圖2的工具分別由哪個石器時代的原始居民所使用。這些生產工具分別是采用什么方法制作而成的?
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方法:打制、磨制。
(2)從圖1到圖2,生產工具的變化反映了什么?
反映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3)圖3、圖4所示的農作物,分別由哪一原始居民種植的?稻種和粟種的大量出土,說明了什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津县| 海伦市| 海门市| 菏泽市| 大竹县| 邹城市| 永州市| 绥化市| 陕西省| 新野县| 万全县| 西盟| 曲麻莱县| 长沙县| 洛川县| 虹口区| 晋江市| 中牟县| 东源县| 泊头市| 延吉市| 宁远县| 宣恩县| 同江市| 兰考县| 昌图县| 沧源| 固原市| 信宜市| 平果县| 大同县| 孟连| 保康县| 化隆| 梧州市| 尼玛县| 长春市| 东台市| 黄浦区| 依安县| 乌拉特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