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5課 青銅器與甲骨文學習 目標 1.了解我國青銅器的發展歷程,知道商周時期青銅器高超的制作工藝。 2.知道甲骨文的含義、造字方法、特點、地位及影響。 3.認識我國以青銅文明為代表的燦爛的奴隸制文明,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創造智慧課前導學一、青銅器的高超工藝1.青銅器的出土:我國在 黃河流域 的多個遺址出土了距今5 000—4 000年的銅器。2.青銅器的用途與功能:主要用于飲食、祭祀及軍事等方面,功能由食器發展到禮器,禮器的類型和數量反映了權力的大小和嚴格的等級界限。3.商周時期青銅器制造業的特點:青銅器種類豐富,數量眾多,制作工藝高超;到商代后期,青銅鑄造業規模宏大,組織嚴密,分工細致,能夠鑄造出大型器物。4.商周時期青銅器制作工藝:鑄造技術采用“泥范鑄造法”。5.代表:司母戊鼎 (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四羊方尊、利簋(已發現的最早的西周青銅器之一)。二、甲骨文記事1.甲骨文:中國商周時期刻寫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2.甲骨文的發現:1899年,清朝人王懿榮首次發現甲骨文。此后在河南安陽殷墟、陜西、山東等地出土了大量商周時代甲骨。3.甲骨文的記載內容:內容豐富,涉及祭祀、戰爭、農牧業、官制、刑法、醫藥、天文歷法等。4.甲骨文的歷史價值(發現意義):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目前所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三、甲骨文的造字特點1.甲骨文的造字方法:使用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等造字方法。2.對甲骨文的評價:甲骨文已經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很多字體至今仍在使用,是漢字形成與發展的重要階段。課堂助學任務 搜集、整理商周時期的青銅器資料,完成下面的文物卡片制作。青銅器名 所屬朝代 用途功能四羊方尊 商朝 祭祀等司母戊鼎 商朝后期 祭祀等利簋 西周 祭祀,記載了武王伐紂的史實等1.鼎的象征意義:(1)自從有了禹鑄九鼎的傳說,鼎就從一般的炊器發展為傳國重器,代表政治權力,是王公貴族身份地位乃至國家權力的象征。商周時期,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稱為“定鼎”。(2)夏商周三代將“九鼎”奉為象征國家政權的傳國之寶,同時,對各級貴族在祭祀時所能使用的鼎的種類、數量都有嚴格的規定,種類和數量的多寡直接代表了貴族等級的高低。(3)鼎又是旌功記績的禮器,周代的國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慶典或接受賞賜時都要鑄鼎,以記載盛況。2.漢字的重要性:(1)文字是人類文明的標志,漢語是我們的母語,它是我們祖先智慧的創造和結晶。漢字不僅是一種表情達意的工具,還是聯結和維系中華民族的根。(2)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我們所使用的漢字在這方面也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3)當時與甲骨文同時并存的人類的古老文字早已滅絕了,只有甲骨文演變成了漢字,并對朝鮮、韓國、越南、日本的文字產生了重要影響。漢字形聲表意,歷經數千年而不衰,成為維持和聯結我們中華民族的根,我們應熱愛我們的漢字,并認真寫好漢字。【例題】考古發現是了解社會歷史的重要依據,甲骨文是在殷墟等地發現的刻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下列關于這種文字的說法恰當的是( )A.它是古代文字發展中最成熟的 B.它是研究商朝歷史的唯一資料C.它具備了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 D.它記載了夏朝的社會生產狀況【思路點撥】由所學知識可知,甲骨文是商周時期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是我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比較成熟的文字,已經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其記錄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動和商朝的社會生產狀況,對研究商朝的歷史有重要價值,但研究商朝歷史的資料除了甲骨文外,還有商代青銅器,《史記》等。達標檢測1.夏、商、西周三代是中華文明的第一個高峰期,這一時期精神文明的表征是甲骨文的應用,物質文明的集中表現則是( )A.打制石器 B.原始陶器C.青銅鑄造 D.瓷器燒制2.(跨學科 語文)《左傳》有“桀有昏德,鼎遷于商”“商紂暴虐,鼎遷于周”的說法。這里的“鼎”的用途是( )A.生產工具 B.生活器皿C.祭祀禮器 D.權力象征3.(側重史料實證)陜西臨潼出土的青銅器利簋內底鑄銘文4行33字,記載了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據此可知( )A.利簋由銅和黃金的合金制作而成 B.利簋內部銘文為已發現年代最早的文字C.利簋可作為研究當時歷史的一手資料 D.銘文所記事件發生在公元前10世紀4.文字是承載歷史的符號。下圖文物上所刻的文字是( )A.銘文 B.小篆C.鐘鼎文 D.甲骨文5.《尚書 多士》中說“先人有冊有典”。這個說法依據甲骨文,甲骨文中的“冊”字,作繩索穿繞竹木簡之形,而“典”字作雙手捧冊之形。請你判斷,這里所說的“先人”所處朝代最早應是( )A.原始社會后期 B.商朝時期C.西周晚期 D.春秋時期6.(跨學科 語文)下列各項對圖片中出現的文字敘述正確的是( )A.它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文字 B.它運用了最原始的造字法C.它的發現地集中在長江流域 D.它主要記載了夏朝的歷史素能提升1.(2022 包頭)(側重史料實證)實物史料蘊含了豐富的歷史信息。圖1和圖2集中展示了( )A.鑄造工藝的高超 B.早期文明的成就C.石器時代的風貌 D.文字演變的歷程2.下圖為清代濰縣籍收藏家陳介祺收藏過的青銅器毛公鼎,是毛公為銘記周王冊封而鑄。它屬于( )A.酒器 B.食器C.樂器 D.禮器3.商周青銅器的制作中,逐漸形成了規矩,按規矩制作出來的范就是規范,這是當今“規范”一詞的原型及原意。這種按規矩操作的工藝思想,一直被延續至今,并體現在當今的各行各業之中。這說明( )A.規矩貫通著整個中國歷史 B.商周青銅文化影響深遠C.標準化生產始于古代中國 D.商周青銅器造型獨特4.(跨學科 語文)考古學者發現,殷墟各遺址出土的商代人骨普遍有明顯跪坐姿勢形成的痕跡,且年齡越大越明顯。甲骨文中亦有眾多和跪坐姿勢相關的文字(如圖)。據此推測,這種跪坐姿勢是( )A.禮儀規范的結果 B.狩獵生活的需要C.戰斗訓練的要求 D.刑罰殘酷的表現5.(2022 福建)(側重史料實證)甲骨文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如圖中的商周時期甲骨文可以印證當時的( )A.土地制度 B.農耕生活C.分封制度 D.天文歷法6.(歷史解釋)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宛如匯納百川的大海奔流不息。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青銅禮器是奴隸主貴族制度在青銅器上的“物化”,它用以表明奴隸制等級制度,以器的多寡與不同的組合形式來顯示不同的地位身份。西周時期形成“列鼎”制度,天子九鼎八簋,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都有一定的規矩。材料二 從黃河流域到長江流域,從東北到廣東,從西藏到東海漁島,都發現有青銅器。而由于各地文化的差異,它們表現出各自獨特的藝術風格。有不少青銅制品不同于中原地區,像以羊首、馬首、鹿首之類的動物頭像作為裝飾。還有短劍、短刀和飾牌等,別具一格;三星堆青銅器怪異的人頭像則凸顯了古蜀國的風韻。材料三 商代的占卜結果會被記錄在甲骨上以顯示商王的權威。周王則將賜封官職等事銘鑄于帶有神秘威嚴氣氛的青銅器上。無論甲骨文還是金文,當被書寫在帶有神秘性和權威性的材料上時,也就被賦予了某種類似的氣質……這些文字也都被政治權力在某種程度上壟斷,正如黃帝創制表意文字的意圖就在于避開俚語方言以控制人與神交往的媒介。——摘編自蘇穎《文字與王權——探索中國一元權力結構政治文明的一個視角》(1)根據材料一,指出青銅禮器的使用反映了當時的什么社會現象。奴隸主貴族勢力強大,等級分明。(2)根據材料二,歸納我國青銅器文化的特點。影響范圍廣,具有多樣性(民族性)。(3)根據材料三,概括甲骨文、青銅器金文的共同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當時統治者采用這些文書形態的意圖。共同特點:都鑄刻在具有神秘性和權威性的材料上;在一定程度上被政治權力所壟斷。意圖:宣揚王權的權威性與神秘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