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八下第6課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教師版)中考真題凝聚全國各地歷史精英智慧,準確把握大綱要求,緊跟時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專輯精選近年本課全國各地中考歷史真題,助力同步教學,歡迎下載。一、在探索中曲折前進(1956――1966年)1.中共八大1956年(1)背景:(1)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已經在我國建立起來。(2)《論十大關系》和后來發表的《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理論成果,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寶貴經驗和理論準備,從思想上和理論上為八大召開作了重要準備。(2)內容:大會分析了當時國內的主要矛盾,指出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2.探索中的失誤:(1)總路線: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提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2)失誤:全國掀起了“大躍進”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運動。(3)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評價: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反映了人民群眾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略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加上當時自然災害嚴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國的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4)影響:1959年至1961年,我國的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3.國民經濟調整(1961-1965年)(1)方針:“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2)時間:1961年初開始實施,到1965年國民經濟調整的任務基本完成。(3)影響:工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呈現出物價穩定、市場繁榮的新面貌。(4)“七千人大會”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了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這次大會對推動國民經濟全面調整起到了積極作用。二、 “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1.背景和原因:20世紀60年代中期,毛澤東認為黨和國家面臨著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為此,他強調“以階級斗爭為綱”,想通過發動“文化大革命”來防止資本主義復辟。2.開始標志: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發動。3.指揮部:陳伯達、江青、康生、張春橋等人組成的中央文革小組,成為“文化大革命”的實際指揮部。4.口號:“打倒一切,全面內戰”。5.動亂局面的出現(1)許多地方出現造反派組織打、砸、搶事件,學校停課、工廠停工“鬧革命”,一些黨政機關受到沖擊,大批各級領導干部和知識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2)民主與法制受到踐踏,社會和生產秩序陷于混亂。(3)國家主席劉少奇被誣蔑為“叛徒、內奸、工賊”,遭受了殘酷迫害,成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6.斗爭:全國動亂局面引起老一輩革命家的嚴重憂慮和憤怒。他們對江青等人的倒行逆施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但遭到了壓制和打擊。1967年“二月逆流”。7. 結束:兩大反革命集團被粉碎: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慌忙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國溫都爾汗機毀人亡,這就是“九一三事件”。林彪反革命集團被粉碎。“文化大革命”中,江青、王洪文、張春橋、姚文元等人逐漸勾結起來,進行篡黨奪權的陰謀活動。毛澤東多次批評他們,說他們是“四人幫”。1976年9月,毛澤東與世長辭,全國人民無限悲痛。江青反革命集團加緊奪取黨和國家最高領導權的陰謀活動。10月6日,華國鋒、葉劍英等代表中央采取斷然措施。將“四人幫”隔離審查,一舉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結束了長達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8.評價與反思:(1)評價:“文化大革命”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新中國成立后最嚴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損失。(2)反思:它的發動,有復雜的社會歷史原因。社會主義國家的歷史很短,我們黨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沒有完全搞清楚,因而在探索中走了彎路。人世間沒有一帆風順的事業,世界歷史總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過程中前進的。三、 建設成就 1.工業和交通成就(1)建成武漢、包頭兩大鋼鐵基地。(2)建成大慶油田、勝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到1965年,我國實現了原油和石油產品的全部自給。工業布局有了明顯改善,原有的沿海工業基地得到加強,廣大內地也新建了不同規模的現代工業。(3)新興的電子工業、原子能工業、航天工業從無到有地發展起來。(4)交通方面,修建了蘭新、蘭青、包蘭等鐵路。(5)水利建設也取得很大成績。(6)我國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1965年),這在世界上居于領先地位。(7)國防尖端技術取得了巨大進展。(8)意義:我國初步形成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現代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2.模范人物:大慶石油工人“鐵人”王進喜、黨的好干部焦裕祿、解放軍好戰士雷鋒。3.“文革”期間科技成就(1)1967年6月,我國成功爆炸了第一顆氫彈。(2)1970年4月,我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3)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強優勢的秈型雜交水稻。一.選擇題1.(2022聊城中考16.)1961年1月,毛澤東在中共八屆九中全會上發表講話,號召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要使1961年成為“實事求是年”。毛澤東發出這一號召主要是因為,當時( D )A. 北約華約對峙局面出現 B. 國防工業與尖端科技落后C 西方國家孤立封鎖中國 D. 國民經濟發生了嚴重困難2.(2022常德中考11.)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時期涌現出許多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如下圖中三位人物共同體現出來的時代精神是( A )“鐵人”王進喜 黨的好干部焦裕祿 解放軍好戰士雷鋒A. 艱苦創業、無私奉獻 B. 同仇敵愾、國際主義C. 改革創新、與時俱進 D. 崇尚法治、健全民主3.(2022桂林中考7.)1960年石油大會戰開始。在內外交困的艱苦條件下,大慶油田廣大干部職工發揚“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精神,為實現中國石油自給做出重大貢獻。大會戰中涌現出的典型代表是( A )A 王進喜 B. 雷鋒 C. 焦裕祿 D. 屠呦呦4.(2022河北中考5.)《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記述道:“1971年8月13日,中共中央提出,爭取在‘四五’計劃期間,在農村普及小學五年教育……1975年‘四五’計劃完成時,全國中小學生在校數量出現了一個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高峰。與1965年相比,1976年小學生人數增加了29.1%,初中生人數增加了4.4倍,高中生人數增加了10.3倍?!痹摗坝浭觥睉{入的學習主題是( B )A. 新中國政權鞏固 B. 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C. 改革開放初見成效 D.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5. (2022海南中考8.)他將“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根植于心,在蘭考的470天中靠著一輛自行車和一雙鐵腳板,深入到120多個生產大隊走訪、調研,研究出治理蘭考“三害”的新路子。他就是( B )A. 雷鋒 B. 焦裕祿 C. 王進喜 D. 鄧稼先6.(2022梧州中考7 .)1956年,中國共產黨的某次重要會議指出:“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边@次會議是( C )A. 中共七大 B.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C. 中共八大 D. 中共八大二次會議7.(2022宿遷中考11.)在地凍天寒的白山黑水間,面對著日寇的瘋狂“圍剿”,楊靖宇孤身戰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為甩掉中國“貧油國”的帽子,“鐵人”王進喜“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兩彈一星”功臣錢學森放棄在美國的體面生活,克服重重阻撓回到祖國懷抱。這些事跡共同體現了( D )A.艱苦創業精神 B.自力更生精神C.團結協作精神 D.愛國主義精神8.(2021牡丹江 雞西19.) 口號、標語往往有著強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時代烙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下列口號、標語,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D )①“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②“以階級斗爭為綱”③“多快好省” ④“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③①②④ D. ①③②④9.(2021蘇州市12.)下圖中的人物體現的共同時代精神是( A )A.艱苦奮斗、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 B.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勤政精神C.舍生忘死、不怕犧牲的獻身精神 D.勇于改革、不斷進取的創新精神10.(2021廣東18.)如題18圖,1950-1978年中國經濟增長的總體趨勢是( B )A.快速上升B.曲折發展C.緩降緩起D.持續下滑11.(2020寧夏3.)模范人物往往是在平凡崗位上創造出了不平凡,石油工人王進喜在井噴的險情發生時,不顧腿傷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制服了井噴。普通的鮮放軍戰士雷鋒干一行愛一行,在每個崗位上都兢兢業業地工作。他們的事跡共同體現出的精神是( B )A.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B.熱愛勞動,愛崗敬業C.追求真理,改革創新 D.樂于助人,勤奮好學12.(2020黔東南8.)2020年“新冠肺炎、宅在家、戴口罩”成了最熱門詞匯,1958年可能出現的熱門詞匯是( c )A.真理標準、撥亂反正、經濟建設 B.改革開放、四個全面、公私合營C.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 D.階級斗爭、深圳特區、和平發展13.(2020杭州3.)某校舉行了“銘記歷史,傳唱經典”的云端音樂會。以下歌曲按創作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D )①《松花江上》 ②《學習雷鋒好榜樣》 ③《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 ④《國民革命歌》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④①②③ D.④①③②14.(2020福建17.)表1所示內容反映出模范人物共同的優秀品質是( C )A.助人為樂B.勇攀高峰C.艱苦奮斗D.身先士卒15.(2020德州12.)12.標語口號體現了時代特色。在某些舊報上我們還能看到“以階級斗爭為綱”、“以鋼為綱”、“以糧為綱”等標語口號。其中“以階級斗爭為綱”反映的是(D )A.三大改造 B.大躍進運動 C.人民公社化 D.文化大革命16.(2020河南9.)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河南林縣人民經過幾年苦戰,開鑿太行山,引漳河水入境,修建了“人造天河”紅旗渠,徹底告別“水缺貴如油”的歷史,創造了人間奇跡。這體現了林縣人民( D )A.防風治沙的決心B.助人為樂的品格C.國際主義的視野D.艱苦奮斗的精神17.(2020孝感14.)學習歷史需要區分歷史事實與歷史結論。歷史事實是指客觀存在的歷史人物或事件;歷史結論是關于史實的基本判斷和基本觀點。下列表述屬于歷史結論的是( D )A.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B.到1952年底,約3億無地少地的農民,分到了約7億畝土地C.1956年,中國共產黨在北京召開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D.1958年開始的“大躍進”運動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18.(2020龍東地區11.)文化大革命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新中國成立后最嚴重的挫折。文化大革命最大一起冤案的受害者是( C?。?br/>A.朱德 B.彭德懷 C.劉少奇 D.賀龍19.(2020黔西南13.)從右邊柱狀圖中的年份和數據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D )A.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前完成B.社會主義的三大改造基本完成C.“大躍進”忽視客客觀經濟規律D.“文化大革命”造成經濟下滑20.(2020河北15.)小說《平凡的世界》寫道:孫少平的姐夫王滿銀,從一個河南手藝人那里買了些老鼠藥,在集市上倒賣了其中的十幾包,每包賺了五分錢,總共得利不到一元。人家說他走資本主義道路,他和那些擴大了幾尺自留地或犯了點其他“資本主義”禁忌的老百姓等,都被強制“勞教”。該故事情節發生的歷史背景是( C )A.土地改革的開展 B.一五計劃的實施C.“文化大革命”的進行 D.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21.(2019梧州 9.)下面是新中國成立后國民經濟發展的狀況圖,指出從③到④產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D )A.開始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B.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C.全面掀起“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 D.實施“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22.(2019懷化18 .)我們懷化許多學校把每年三月作為學雷鋒活動月,主要是學習他的什么精神( B )A. 獻身科學 B. 樂于助人 C. 秉公執法 D. 創新精神23.(2019東營14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過程中,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也有過曲折和失誤。下列屬于“曲折和失誤”的是( D )①“一五計劃” ②“大躍進” ③人民公社化運動 ④“文化大革命”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24.(2019南平20 .)“我只有一個要求,請組織上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丘上……死了也要看著蘭考人民把沙丘治好?!边z言中的“我”是( A )A.焦裕祿 B.雷鋒 C.王進喜 D.鄧稼先25.(2019南平21 .)右圖宣傳畫的背景是( C )A.抗美援朝戰爭B.西藏和平解放C.“大躍進”運動D.“一五”計劃實施26.(2018無錫9.)不同時代的宣傳畫體現了不同的時代風貌。下面的兩幅圖出現在( D )A.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B.社會主義過渡時期C.“文化大革命”時期 D.“大躍進”時期27.(2019湖北黃岡17.)圖1、2、3是我國20世紀50年代的新聞報道圖片。這些圖片反映了當時我國( D )圖1 圖2 圖3A.完成了國民經濟調整任務 B.工農業生產高速發展C.對國內主要矛盾缺乏認識 D.強烈的富國強國愿望28.(2019福建17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他助人為樂的大愛行動,回答了‘怎樣做人,為誰活著’這個根本問題,賦予了自己22年生命以無限的長度”。這謳歌的是( C )A.鄧稼先 B.王進喜 C.雷鋒 D.焦裕祿29.(2019呼和浩特17 .)中共中央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這八字方針是為了( D?。?br/>A. 恢復建國初遭破壞的經濟 B. 開展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C. 緩和文革造成的社會混亂 D. 應對三年嚴重的經濟困難30.(2019恩施20 .).“我們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們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點進入共產主義。這往往使我們不能冷靜地分析主客觀方面的情況,從而違反客觀世界發展的規律。”材料總結了我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探索中的重大失誤是( B?。?br/>A. 新中國成立初開展土地改革運動 B.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C. 第一個五年計劃超額完成 D. 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二.非選擇題1.(2022隨州中考11.)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自古以來,各行各業人才輩出,為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應問題。【“醫圣”張仲景】材料一 《傷寒雜病論》發展了中醫學的理論和治療方法,總結了各種疾病的癥候,提出在診斷上要辨證分析病情,然后對癥治療;還提出了“治未病”理論……——齊世榮主編《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和平使者”鄭和】材料二 15世紀前期,明成祖派遣宦官鄭和遠航海外。鄭和先后七次率領船隊出海,訪問了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鄭和下西洋是世界歷史上規模空前的遠洋航行,在資金、裝備、技術等方面大大領先于半個多世紀之后的歐洲遠洋航海家的航行。——張帆、李帆主編《中外歷史綱要》(上)【“鐵人”王進喜】材料三 王進喜(1923—1970)(1)材料一中“辨證分析病情”的思想與我國春秋時期哪位思想家看待問題的方法相似?“‘治未病’理論”對應對新冠疫情有何借鑒意義?(2)結合材料二,指出鄭和下西洋最遠達到的地區。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鄭和下西洋的背景。(3)材料三中“鐵人”王進喜參加的石油大會戰是建設我國哪一油田?他是我國哪一時期涌現出的英雄模范?(4)綜上所述,請談談他們身上所體現出的中華民族優秀品質。【答案】(1)思想家:老子借鑒:要重視對疾病的預防。(2)地區: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 背景:政府的支持;經濟繁榮;國力強盛;航海技術先進;宣揚國威,“示中國富強”等。(3)油田:大慶油田 時期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或社會主義探索時期(4)品質:開放性試題,有道理即可。學生可以從他們的共同品質方面回答,如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開拓創新精神等。也可從某個人的個人品質方面回答,如張仲景:救死扶傷的人文關懷;心系黎民的仁愛之心。鄭和: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勇敢堅毅的個人品質。王進喜:艱苦創業的奮斗精神;不怕犧牲的精神;無私奉獻精神等。2.(2020黔東南21.)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結合所學知識,探究下列問題。【五四精神】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2)【紅船精神】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3)【兩彈一星精神】“兩彈一星”的成功,體現了以錢學森、鄧稼先為代表的科學家自力更生、克服困難的精神。1964年,在我國西部戈壁,巨大的磨菇云騰空而起,我國又取得了哪一項重大科技成就,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實力 (1分)(4)【抗疫精神】2020年初,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從武漢波及全國,以鐘南山等為代表的全國人民都發揚了抗疫精神。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火熱年代,曾涌現出被譽為“鐵人”和“黨的好干部”的英雄模范典型,請分別寫出他們的名字。(2分)(5)【學習感悟】我們青少年應該如何傳承中國精神 (2分)【答案】(3)原子彈。(1分)(4)“鐵人”:王進喜;(1分)“黨的好干部”:焦裕祿。(1分)(5)①要努力學習,報效祖國。②要牢記使命,愛國奮進。③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2分,答出一點得1分,符合題意即可得分)3.(2020成都26.)(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1938年抗戰期間,戰地攝影師羅伯特·卡帕在武漢街頭拍下一張照片——民眾紛紛舉起旗幟,其中一-面醒目地寫著:“不死!”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暴發之時,寒風凜冽,江城封閉。但從千千萬萬的窗戶,傳來此起彼伏的呼喊:“武漢加油!”不管是抗擊外敵,還是抗擊疫病,不同歷史時空的“武漢保衛戰”,都挺立著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梁,傳承著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據鐘華論《在民族復興的歷史豐碑上——2020中國抗疫記》(新華社2020-05-10)概括材料所表達的主題思想,并圍繞該主題思想,列舉除材料中兩次“武漢保衛戰”以外的中國近現代史知識加以說明。(要求:主題思想明確,至少結合三個史實加以說明,史論結合,表述清楚,符合邏輯。)【答案】[示例]主題思想:中華民族在民族危難面前,始終挺立著不屈的脊梁,傳承著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彰顯了永恒不滅的民族魂。(類似的表述均可,3分)舉例說明: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的戰斗,粉碎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迷夢,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波瀾壯闊的愛國主義運動;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民同仇敵愾,經過十四年艱苦抗戰,取得了全民族抗戰的勝利,體現了中華民族為爭取民族獨立而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新中國成立后,以王進喜為代表的中國石油工人,克服千難萬險,為大慶油田的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體現了艱苦創業的“鐵人”精神,成為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梁。(每個史實2分,任答三個6分:說明3分,分別說明和整體說明皆可,共9分)考點精講中考真題表1模范人物 言論焦裕祿 不改變蘭考面貌,我決不離開蘭考鄧稼先 天底下的路都是從無到有走出來的1966-1968年我國經濟狀況統計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八下第6課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學生版)中考真題凝聚全國各地歷史精英智慧,準確把握大綱要求,緊跟時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專輯精選近年本課全國各地中考歷史真題,助力同步教學,歡迎下載。一、在探索中曲折前進(1956――1966年)1.中共八大1956年(1)背景:(1)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已經在我國建立起來。(2)《論十大關系》和后來發表的《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理論成果,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寶貴經驗和理論準備,從思想上和理論上為八大召開作了重要準備。(2)內容:大會分析了當時國內的主要矛盾,指出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2.探索中的失誤:(1)總路線: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提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2)失誤:全國掀起了“大躍進”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運動。(3)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評價: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反映了人民群眾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略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加上當時自然災害嚴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國的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4)影響:1959年至1961年,我國的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3.國民經濟調整(1961-1965年)(1)方針:“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2)時間:1961年初開始實施,到1965年國民經濟調整的任務基本完成。(3)影響:工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呈現出物價穩定、市場繁榮的新面貌。(4)“七千人大會”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了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這次大會對推動國民經濟全面調整起到了積極作用。二、 “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1.背景和原因:20世紀60年代中期,毛澤東認為黨和國家面臨著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為此,他強調“以階級斗爭為綱”,想通過發動“文化大革命”來防止資本主義復辟。2.開始標志: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發動。3.指揮部:陳伯達、江青、康生、張春橋等人組成的中央文革小組,成為“文化大革命”的實際指揮部。4.口號:“打倒一切,全面內戰”。5.動亂局面的出現(1)許多地方出現造反派組織打、砸、搶事件,學校停課、工廠停工“鬧革命”,一些黨政機關受到沖擊,大批各級領導干部和知識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2)民主與法制受到踐踏,社會和生產秩序陷于混亂。(3)國家主席劉少奇被誣蔑為“叛徒、內奸、工賊”,遭受了殘酷迫害,成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6.斗爭:全國動亂局面引起老一輩革命家的嚴重憂慮和憤怒。他們對江青等人的倒行逆施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但遭到了壓制和打擊。1967年“二月逆流”。7. 結束:兩大反革命集團被粉碎: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慌忙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國溫都爾汗機毀人亡,這就是“九一三事件”。林彪反革命集團被粉碎。“文化大革命”中,江青、王洪文、張春橋、姚文元等人逐漸勾結起來,進行篡黨奪權的陰謀活動。毛澤東多次批評他們,說他們是“四人幫”。1976年9月,毛澤東與世長辭,全國人民無限悲痛。江青反革命集團加緊奪取黨和國家最高領導權的陰謀活動。10月6日,華國鋒、葉劍英等代表中央采取斷然措施。將“四人幫”隔離審查,一舉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結束了長達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8.評價與反思:(1)評價:“文化大革命”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新中國成立后最嚴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損失。(2)反思:它的發動,有復雜的社會歷史原因。社會主義國家的歷史很短,我們黨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沒有完全搞清楚,因而在探索中走了彎路。人世間沒有一帆風順的事業,世界歷史總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過程中前進的。三、 建設成就 1.工業和交通成就(1)建成武漢、包頭兩大鋼鐵基地。(2)建成大慶油田、勝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到1965年,我國實現了原油和石油產品的全部自給。工業布局有了明顯改善,原有的沿海工業基地得到加強,廣大內地也新建了不同規模的現代工業。(3)新興的電子工業、原子能工業、航天工業從無到有地發展起來。(4)交通方面,修建了蘭新、蘭青、包蘭等鐵路。(5)水利建設也取得很大成績。(6)我國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1965年),這在世界上居于領先地位。(7)國防尖端技術取得了巨大進展。(8)意義:我國初步形成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現代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2.模范人物:大慶石油工人“鐵人”王進喜、黨的好干部焦裕祿、解放軍好戰士雷鋒。3.“文革”期間科技成就(1)1967年6月,我國成功爆炸了第一顆氫彈。(2)1970年4月,我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3)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強優勢的秈型雜交水稻。一.選擇題1.(2022聊城中考16.)1961年1月,毛澤東在中共八屆九中全會上發表講話,號召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要使1961年成為“實事求是年”。毛澤東發出這一號召主要是因為,當時( )A. 北約華約對峙局面出現 B. 國防工業與尖端科技落后C 西方國家孤立封鎖中國 D. 國民經濟發生了嚴重困難2.(2022常德中考11.)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時期涌現出許多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如下圖中三位人物共同體現出來的時代精神是( )“鐵人”王進喜 黨的好干部焦裕祿 解放軍好戰士雷鋒A. 艱苦創業、無私奉獻 B. 同仇敵愾、國際主義C. 改革創新、與時俱進 D. 崇尚法治、健全民主3.(2022桂林中考7.)1960年石油大會戰開始。在內外交困的艱苦條件下,大慶油田廣大干部職工發揚“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精神,為實現中國石油自給做出重大貢獻。大會戰中涌現出的典型代表是( )A 王進喜 B. 雷鋒 C. 焦裕祿 D. 屠呦呦4.(2022河北中考5.)《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記述道:“1971年8月13日,中共中央提出,爭取在‘四五’計劃期間,在農村普及小學五年教育……1975年‘四五’計劃完成時,全國中小學生在校數量出現了一個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高峰。與1965年相比,1976年小學生人數增加了29.1%,初中生人數增加了4.4倍,高中生人數增加了10.3倍?!痹摗坝浭觥睉{入的學習主題是( )A. 新中國政權鞏固 B. 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C. 改革開放初見成效 D.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5. (2022海南中考8.)他將“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根植于心,在蘭考的470天中靠著一輛自行車和一雙鐵腳板,深入到120多個生產大隊走訪、調研,研究出治理蘭考“三害”的新路子。他就是( )A. 雷鋒 B. 焦裕祿 C. 王進喜 D. 鄧稼先6.(2022梧州中考7 .)1956年,中國共產黨的某次重要會議指出:“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边@次會議是( )A. 中共七大 B.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C. 中共八大 D. 中共八大二次會議7.(2022宿遷中考11.)在地凍天寒的白山黑水間,面對著日寇的瘋狂“圍剿”,楊靖宇孤身戰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為甩掉中國“貧油國”的帽子,“鐵人”王進喜“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兩彈一星”功臣錢學森放棄在美國的體面生活,克服重重阻撓回到祖國懷抱。這些事跡共同體現了( )A.艱苦創業精神 B.自力更生精神C.團結協作精神 D.愛國主義精神8.(2021牡丹江 雞西19.) 口號、標語往往有著強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時代烙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下列口號、標語,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②“以階級斗爭為綱”③“多快好省” ④“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③①②④ D. ①③②④9.(2021蘇州市12.)下圖中的人物體現的共同時代精神是( )A.艱苦奮斗、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 B.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勤政精神C.舍生忘死、不怕犧牲的獻身精神 D.勇于改革、不斷進取的創新精神10.(2021廣東18.)如題18圖,1950-1978年中國經濟增長的總體趨勢是( )A.快速上升B.曲折發展C.緩降緩起D.持續下滑11.(2020寧夏3.)模范人物往往是在平凡崗位上創造出了不平凡,石油工人王進喜在井噴的險情發生時,不顧腿傷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制服了井噴。普通的鮮放軍戰士雷鋒干一行愛一行,在每個崗位上都兢兢業業地工作。他們的事跡共同體現出的精神是( )A.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B.熱愛勞動,愛崗敬業C.追求真理,改革創新 D.樂于助人,勤奮好學12.(2020黔東南8.)2020年“新冠肺炎、宅在家、戴口罩”成了最熱門詞匯,1958年可能出現的熱門詞匯是( )A.真理標準、撥亂反正、經濟建設 B.改革開放、四個全面、公私合營C.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 D.階級斗爭、深圳特區、和平發展13.(2020杭州3.)某校舉行了“銘記歷史,傳唱經典”的云端音樂會。以下歌曲按創作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①《松花江上》 ②《學習雷鋒好榜樣》 ③《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 ④《國民革命歌》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④①②③ D.④①③②14.(2020福建17.)表1所示內容反映出模范人物共同的優秀品質是( )A.助人為樂B.勇攀高峰C.艱苦奮斗D.身先士卒15.(2020德州12.)12.標語口號體現了時代特色。在某些舊報上我們還能看到“以階級斗爭為綱”、“以鋼為綱”、“以糧為綱”等標語口號。其中“以階級斗爭為綱”反映的是( )A.三大改造 B.大躍進運動 C.人民公社化 D.文化大革命16.(2020河南9.)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河南林縣人民經過幾年苦戰,開鑿太行山,引漳河水入境,修建了“人造天河”紅旗渠,徹底告別“水缺貴如油”的歷史,創造了人間奇跡。這體現了林縣人民( )A.防風治沙的決心B.助人為樂的品格C.國際主義的視野D.艱苦奮斗的精神17.(2020孝感14.)學習歷史需要區分歷史事實與歷史結論。歷史事實是指客觀存在的歷史人物或事件;歷史結論是關于史實的基本判斷和基本觀點。下列表述屬于歷史結論的是( )A.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B.到1952年底,約3億無地少地的農民,分到了約7億畝土地C.1956年,中國共產黨在北京召開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D.1958年開始的“大躍進”運動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18.(2020龍東地區11.)文化大革命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新中國成立后最嚴重的挫折。文化大革命最大一起冤案的受害者是( ?。?br/>A.朱德 B.彭德懷 C.劉少奇 D.賀龍19.(2020黔西南13.)從右邊柱狀圖中的年份和數據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A.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前完成B.社會主義的三大改造基本完成C.“大躍進”忽視客客觀經濟規律D.“文化大革命”造成經濟下滑20.(2020河北15.)小說《平凡的世界》寫道:孫少平的姐夫王滿銀,從一個河南手藝人那里買了些老鼠藥,在集市上倒賣了其中的十幾包,每包賺了五分錢,總共得利不到一元。人家說他走資本主義道路,他和那些擴大了幾尺自留地或犯了點其他“資本主義”禁忌的老百姓等,都被強制“勞教”。該故事情節發生的歷史背景是( )A.土地改革的開展 B.一五計劃的實施C.“文化大革命”的進行 D.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21.(2019梧州 9.)下面是新中國成立后國民經濟發展的狀況圖,指出從③到④產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開始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B.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C.全面掀起“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 D.實施“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22.(2019懷化18 .)我們懷化許多學校把每年三月作為學雷鋒活動月,主要是學習他的什么精神( )A. 獻身科學 B. 樂于助人 C. 秉公執法 D. 創新精神23.(2019東營14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過程中,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也有過曲折和失誤。下列屬于“曲折和失誤”的是( )①“一五計劃” ②“大躍進” ③人民公社化運動 ④“文化大革命”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24.(2019南平20 .)“我只有一個要求,請組織上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丘上……死了也要看著蘭考人民把沙丘治好。”遺言中的“我”是( )A.焦裕祿 B.雷鋒 C.王進喜 D.鄧稼先25.(2019南平21 .)右圖宣傳畫的背景是( )A.抗美援朝戰爭B.西藏和平解放C.“大躍進”運動D.“一五”計劃實施26.(2018無錫9.)不同時代的宣傳畫體現了不同的時代風貌。下面的兩幅圖出現在( )A.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B.社會主義過渡時期C.“文化大革命”時期 D.“大躍進”時期27.(2019湖北黃岡17.)圖1、2、3是我國20世紀50年代的新聞報道圖片。這些圖片反映了當時我國( )圖1 圖2 圖3A.完成了國民經濟調整任務 B.工農業生產高速發展C.對國內主要矛盾缺乏認識 D.強烈的富國強國愿望28.(2019福建17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他助人為樂的大愛行動,回答了‘怎樣做人,為誰活著’這個根本問題,賦予了自己22年生命以無限的長度”。這謳歌的是( )A.鄧稼先 B.王進喜 C.雷鋒 D.焦裕祿29.(2019呼和浩特17 .)中共中央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這八字方針是為了( )A. 恢復建國初遭破壞的經濟 B. 開展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C. 緩和文革造成的社會混亂 D. 應對三年嚴重的經濟困難30.(2019恩施20 .).“我們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們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點進入共產主義。這往往使我們不能冷靜地分析主客觀方面的情況,從而違反客觀世界發展的規律?!辈牧峡偨Y了我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探索中的重大失誤是( ?。?br/>A. 新中國成立初開展土地改革運動 B.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C. 第一個五年計劃超額完成 D. 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二.非選擇題1.(2022隨州中考11.)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自古以來,各行各業人才輩出,為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應問題。【“醫圣”張仲景】材料一 《傷寒雜病論》發展了中醫學的理論和治療方法,總結了各種疾病的癥候,提出在診斷上要辨證分析病情,然后對癥治療;還提出了“治未病”理論……——齊世榮主編《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和平使者”鄭和】材料二 15世紀前期,明成祖派遣宦官鄭和遠航海外。鄭和先后七次率領船隊出海,訪問了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鄭和下西洋是世界歷史上規??涨暗倪h洋航行,在資金、裝備、技術等方面大大領先于半個多世紀之后的歐洲遠洋航海家的航行。——張帆、李帆主編《中外歷史綱要》(上)【“鐵人”王進喜】材料三 王進喜(1923—1970)(1)材料一中“辨證分析病情”的思想與我國春秋時期哪位思想家看待問題的方法相似?“‘治未病’理論”對應對新冠疫情有何借鑒意義?(2)結合材料二,指出鄭和下西洋最遠達到的地區。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鄭和下西洋的背景。(3)材料三中“鐵人”王進喜參加的石油大會戰是建設我國哪一油田?他是我國哪一時期涌現出的英雄模范?(4)綜上所述,請談談他們身上所體現出的中華民族優秀品質。2.(2020黔東南21.)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結合所學知識,探究下列問題。【五四精神】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2)【紅船精神】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3)【兩彈一星精神】“兩彈一星”的成功,體現了以錢學森、鄧稼先為代表的科學家自力更生、克服困難的精神。1964年,在我國西部戈壁,巨大的磨菇云騰空而起,我國又取得了哪一項重大科技成就,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實力 (1分)(4)【抗疫精神】2020年初,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從武漢波及全國,以鐘南山等為代表的全國人民都發揚了抗疫精神。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火熱年代,曾涌現出被譽為“鐵人”和“黨的好干部”的英雄模范典型,請分別寫出他們的名字。(2分)(5)【學習感悟】我們青少年應該如何傳承中國精神 (2分)3.(2020成都26.)(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1938年抗戰期間,戰地攝影師羅伯特·卡帕在武漢街頭拍下一張照片——民眾紛紛舉起旗幟,其中一-面醒目地寫著:“不死!”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暴發之時,寒風凜冽,江城封閉。但從千千萬萬的窗戶,傳來此起彼伏的呼喊:“武漢加油!”不管是抗擊外敵,還是抗擊疫病,不同歷史時空的“武漢保衛戰”,都挺立著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梁,傳承著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據鐘華論《在民族復興的歷史豐碑上——2020中國抗疫記》(新華社2020-05-10)概括材料所表達的主題思想,并圍繞該主題思想,列舉除材料中兩次“武漢保衛戰”以外的中國近現代史知識加以說明。(要求:主題思想明確,至少結合三個史實加以說明,史論結合,表述清楚,符合邏輯。)考點精講中考真題表1模范人物 言論焦裕祿 不改變蘭考面貌,我決不離開蘭考鄧稼先 天底下的路都是從無到有走出來的1966-1968年我國經濟狀況統計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6課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學生版).doc 第6課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