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八下第12課民族大團結(教師版)中考真題凝聚全國各地歷史精英智慧,準確把握大綱要求,緊跟時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專輯精選近年本課全國各地中考歷史真題,助力同步教學,歡迎下載。第四單元 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第12課 民族大團結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確立背景:根據我國民族問題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中國共產黨將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確立為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2、含義: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區域大小,設立不同級別的民族自治區域和自治機關。在自治區域內,由當地民族當家做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區的內部事務,行使自治權。確立(法律依據):1949年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將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作為一項基本政治制度確定下來。后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被載入憲法(1954年)。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實施。4. 少數民族自治區的設置(1)三級機構: 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2)設置情況:1947年,根據黨中央民族區域自治的基本方針,內蒙古自治區成立。這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為新中國成立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②目前,全國已經建立了內蒙古、新疆、廣西、寧夏、西藏5個民族自治區,30個民族自治州,120個民族自治縣(旗)。5.意義:實行民族區域自治,體現了國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權利的精神,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二、共同繁榮發展1.背景: 新中國成立前:由于歷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國各民族發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數民族的生產力水平十分落后。2.措施:(1)政治上:黨和政府在少數民族地區因地制宜,進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廢除了剝削和壓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邁進了社會主義社會。(2)經濟上:采取許多優惠政策,加強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3)文化上:重視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幫助少數民族創制文字、保護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遺產,開展了少數民族古籍文獻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對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4)西部大開發:20世紀末,中央決定進行西部大開發,為少數民族地區的加快發展創造了巨大了歷史機遇。 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通車,大大加強了祖國內地與邊疆地區的聯系,促進了青海、西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一.選擇題1.(2022聊城中考17.)西部12省(區、市)的人均GDP,1990年只有全國平均值的70%左右,2000年又下降到60%左右;2000年的人均GDP僅為東部地區的三分之一。基于此,國家全面實施了( C )A. 科教興國戰略 B. 人才強國戰略 C. 西部大開發戰略 D. “三步走”發展戰略2.(2022自貢中考13.)下圖為新中國成立后少數民族人口變化統計圖,這種變化與某項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制度密切相關。該制度為( B )人口普查少數民族人口數及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A.政治協商制度 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C.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D.“一國兩制”3.(2022湘潭中考10.)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通道侗族自治縣的設置反映了我國實行( B )A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B.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C. 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D. 基層村民選舉制度4.(2022梧州中考10 .)廣西在農歷三月三開展壯族歌圩、搶花炮、打扁擔、打銅鼓等民族風俗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壯鄉民族風情、壯族傳統文化的魅力。這反映少數民族重視( B )A. 經濟開發 B. 文化傳承 C. 科技創新 D. 民族平等5.(2022北部灣經濟區中考12 .)歷史學習要學會區分史實和史論,史論就是根據史實得出歷史結論。下列屬于史論的是(A )A.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對維護民族團結具有重大意義B. 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C. 袁隆平經多年反復試驗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D. 中國于2001年12月成為了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6.(2022廣東中考20 .)如下表。這表明,20世紀60年代,我國民族自治地方( A )民族自治地方工業發展情況工業總產值 1957年工業總產值為29.5億元,1965年為66.8億元,增長133.2%。工業主要產品產量 1963年同1958年相比,發電量增長2.5倍,鋼產量增長3.5倍,棉紗產量增長2倍,化肥產量增長20多倍。A. 工業取得較大成就 B. 建立了社會主義公有制C. 徹底擺脫貧困落后 D. 文化教育事業迅速發展7.(2022福建中考16 .)以下解讀正確的是( D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確立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A. 西藏的和平解放 B. 國民經濟的恢復C. “一五計劃”的實施 D. 政治制度的創新8.(2021鎮江市14.)“左圖右史"是傳統的歷史學習方法。當某班同學使用下列示意圖時,他們要借助此圖來理解的歷史概念,最有可能的是( C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B.“一帶一路”建設C.作為一項基本政治制度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D.“一國兩制”構想9.(2021麗水市19.)1947年5月,中國第一個省級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誕生。從此,民族區域自治這個解決民族問題的“中國模式”,開始在中華大地普遍實施,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這一制度( A )A.保障了民族地區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 B.維護了民族自治地方行使高度自治權C.解決了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差距 D.形成了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繁榮的關系10.(2021樂山市21.)右圖是樂山市行政區劃簡圖,①、②地區實行的不同于圖中其它地區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C )A.“一國兩制”B.政治協商制度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D.人民代表大會制度11.(2021達州市21.)“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國是由56個民族共同組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為促進少數民族地區共同繁榮發展,國家采取了一系列舉措。下列說法有誤的是( C )A.我國建立的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是內蒙古自治區B.新中國成立后,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了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C.改革開放以來,為加強祖國內地與邊疆地區的聯系,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繼通車D.國家實施了旨在推動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的興邊富民行動12.(2021臨沂市15.) 圖7所示鐵路分兩期建成,一期工程于1958年開工建設,1984年5月通車;二期工程于2001年6月29日開工,2006年7月1日全線通車。這條鐵路( C )A. 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建成通車 B. 建成于西部大開發政策實施之前C. 分期建成,促進了邊疆地區發展 D. 是“一帶一路”建設重要成果之一13.(2021東營市18.)青藏鐵路給西藏人民帶來幸福和安康,被高原人民親切地稱為“吉祥的天路”。它的修建屬于( C )A.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成就 B.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成就C. 西部大開發的成就 D. 精準扶貧的成就14.(2021邵陽市5.)邵斌同學撰寫的地方史小論文中出現了“西域都護、察合臺汗國、伊犁將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關鍵詞。據此判斷,他研究的地區應是( C )A.寧夏 B.西藏 C.新疆 D.廣西15.(2021衡陽市11.) 新中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逐漸形成了以漢族為主體的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格局。針對這種現狀,我國實行( B )A. 聯邦共和國制 B.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C. “一國兩制” D. 獨立國家聯合體16.(2021海南9.) 國家對少數民族古籍文獻的整理工作取得大批成果,2006年,成族史詩《格薩爾王傳》,蒙古族史詩《江格爾》和柯爾克孜族史詩《瑪納斯》被列入第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材料表明國家重視少數民族的( B )A. 經濟建設 B. 文化傳承 C. 科技發展 D. 文旅開發17.(2021廣東17.)1951年,中共中央決定把推行民族區域自治和訓練少數民族自己的干部,作為黨在少數民族中進行的兩項中心工作,隨即成立了中央民族學院。這一舉措體現了中央( C )A.確保“一五”計劃實施 B.工作重心從經濟轉向教育C.高度重視民族團結工作 D.推動邊疆的興邊富民行動18.(2021天水市10.)《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城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我國建立的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是( A )A.內蒙古自治區 B.廣西壯族自治區 C.寧夏回族自治區 D.西藏自治區19.(2020呼和浩特7.)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少數民族古籍文獻的收集、整理和出版工作,還幫助十幾個少數民族創制了文字。這表明國家重視少數民族的(A )A.文化保護傳承 B.傳統風俗習慣C.基礎設施建設 D.宗教信仰自由20.(2019泰州 41.)下圖反映了西藏自治區成立后衛生教育事業發展所取得的成就。五十年來,這些成就取得的最主要因素是( A )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D.“一國兩制”構想的推行21.(2019天水10 .)“……上級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適合民族自治地方實際情況的,可在報經上級機關批準后,變通執行或者停止執行。”材料體現了我國實行( C )A.“一國兩制”方針政策 B. 依法治國的政策C.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D. 經濟特區優惠政策22.(2019山西 8.)下面兩張紀念郵票分別反映了我國在這兩個地區實行的民主制度,這兩種制度的共同之處有( A )[來源%:@中*^~教網]①都在中央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 ②都有利于鞏固祖國統一③都從國情出發,具有中國特色 ④都在各自區域內享有高度自治權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來源:中&@23.(2019漳州20 .)這一制度既充分考慮促進民族地區發展等經濟因素,又考慮到了維護祖國統一、促進團結等政治因素。該制度的實施( D )A.改變了民族分布的格局 B.消除了各民族之間差異C.完成了祖國的統一大業 D.保證了我國的民族團結24.(2018萊蕪15.)新中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逐漸形成了以漢族為主體的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格局。針對這一現狀我國實行的基本國策是( B )A.實行高度自治 B.民族區域自治C.堅持民族平等 D.加強民族團結二.非選擇題1.(2020涼山26.)舉出我國已經建立的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5分)【答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2.(2022鹽城中考22.)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進舉法》以一定人口的比例為基礎,又適當照顧地區和單位,在城市與鄉村間、少數民族與漢族間,作了不同比例的規定,使全國各階層、各民族在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中都有相應的代表。——《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上冊)材料二 由于歷史上反動統治者長期實行民族壓追政策,各民族之間,主要是少數民族和漢族之間存在著很深的隔閡。少數民族大多信仰宗教,以致民族問題往往同宗教問題交織在一起而難于處理……鑒于情況復雜,中國共產黨從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經濟政治實際情況出發,制定了正確的民族工作方針和政策。——《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上冊)材料三 不管大陸還是港、澳、臺地區,都只有一個中央人民政府,實行不同社會制度的地區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轄下的一級地方政權,它們與中央人民政府的關系是地方與中央的系。鄧小平的這一思想是根據中國國請來解決祖國統一問題的光輝范例。——胡維革、胡曉巖《關于香港回歸祖國的思考》據材料一概括《選舉法》的特點。(2分)該材料體現了我國哪一政治制度 (1分)據料二歸納民族問題復雜表現。(2分)為此,中共確立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1分)料三中“解決國家統一問題”的構想是什么 (1分)請寫出其成功實踐的范例。(1分)(4)綜合以上材料,分析我國確立制度、制定政策的出發點。(2分)【答案】(1)特點:以一定人口的比例為基礎,又適當照顧地區和單位,在城市與鄉村間、少數民族與漢族間,作了不同比例的規定,使全國各階層、各民族在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中都有相應的代表(2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1分)(2)表現:歷史上反動統治者長期實行民族壓追政策,各民族之間,主要是少數民族和漢族之間存在著很深的隔閡。少數民族大多信仰宗教,以致民族問題往往同宗教問題交織在一起而難于處理(2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分)(3)一國兩制(1分)香港回歸或澳門回歸(1分)(4)出發點:基本國情、人民利益(2分)3.(2021昆明26.)(12分)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 華夏民族是漢民族的主源,華夏民族在自身發展過程中與蠻、夷、戎、狄諸族結下了長期的不解之緣。漢民族自形成后一直延續發展,并大量融合了其他民族人口,同時也有相當數量的漢族人口融于周邊其他民族。正是因為存在這種雙向融合現象,進而促進了更大范圍的民族融合。經過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最終形成了統一多民族中國的主人—中華民族。——據張植榮著 《中國邊疆與民族問題—當代中國的挑戰及其歷史由來》(1)材料一中,促進“更大范圍的民族融合”的原因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被后人尊稱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的傳說人物。(3分)材料二 魏晉以來,內遷的各族人民與當地漢人錯居雜處,他們向漢族人民學習農業技藝,漢族人民向他們學習畜牧經驗。十六國北朝政權的統治者,沿襲中原地區原有的統治方式。西晉時期,內遷各族大多使用漢語,漢族人民喜愛西北民族的樂器、歌舞。隨著經濟、文化的交流與融匯,“胡”“漢”觀念逐漸淡薄。北方地區民族的交往、交流與交融,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進一步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并為隋唐時期多民族國家的繁榮與發展奠定了基礎。——據部頒統編教材《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2)根據材料二指出,“北方地區民族的交往、交流與交融”產生了哪些積極影響?(3分)材料三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少數民族自治區社會經濟發展情況項目 2013年 2019年國民生產總值 35389.3億元 57493.0億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150.2元 24179.8元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 3307.8萬人 3846.7萬人——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整理(3)根據材料三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少數民族自治區社會經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3分)材料四 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2017年10月18日)(4)根據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談談你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認識。(3分)【答案】(1)原因:漢民族與邊疆各少數民族的雙向融合。人物:黃帝和炎帝。(2)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進一步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并為隋唐時期多民族國家的繁榮與發展奠定了基礎。(3)國民生產總值大幅上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急劇猛增;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普遍普及。(4)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4.(2021湘西州25.)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族共同繁榮發展。(1)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了一系列漢化措施,如:說漢話、穿漢服、改漢姓等。請問這些措施最大的影響是什么?(2)唐朝時期漢藏兩族友好交往,促進了吐蕃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請舉一例唐朝時期漢藏兩族友好交往的史實。(3)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多民族國家。各民族都為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在歷史上,我國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貴族為主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王朝是什么?是由哪個民族建立的?(4)中國共產黨根據我國民族問題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制定相應的民族政策,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奠定基礎。請問中國共產黨將什么制度確立為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5)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你對民族團結的認識。【答案】(1)促進了民族交融;(2)文成公主入藏(或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3)元朝;蒙古族;(4)民族區域自治;(5)民族團結就是各民族間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和睦相處,相互合作,共同致力于社會建設和促進社會穩定。(有理即可)5.(2019海南 23.)“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么嘹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承載著人們對祖國的美好祝福。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繡紅旗】材料一 圖中的紅旗是1949年10月7日在重慶渣滓洞關押的革命人士聽到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后所繡。孫明霞拿出了那面殘留著彈孔,染透斑斑血跡的紅旗。……不知是誰搶先繡上了第一針,接著,許多靈巧的手,飛快地刺繡起來。……隨著江姐低呼的聲浪,人們嚴肅地站了起來,凝望著閃光的旗幟。……江姐連連親著“監獄之花”的臉,“孩子啊,你要記著:當你長大了,當你的孩子也從你手上接過紅旗那天,你要面對紅旗回答你是否為保衛紅旗而生,為保衛紅旗而戰,為保衛紅旗而貢獻了問心無愧的一生。”——摘編自羅廣斌、楊益言《紅巖》(1)為保衛紅旗,無數先烈捐命沙場。作為中華兒女,薪火相傳是我們的歷史使命。請完成以下題目:A.從以下所列,選出抗日戰爭時期的英雄人物 、 。(2分)B.勿忘昨天的苦難輝煌,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才能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請寫出你從先烈身上感受到的精神品質。(2分)【“讀”國旗】材料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旗面的紅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其相互關系象征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星用黃色是為著在紅地上顯出光明,黃色較白色明亮美麗,四顆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這是表示圍繞著一個中心而團結,在形式上也顯得緊湊美觀。——《關于國旗國歌和年號》《人民日報》1949年11月15日(2)各族人民大團結,是實現中國夢的力量源泉。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我國為此實行的基本政治制度及其意義。(3分)【升區旗】材料三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用13億人的智慧,才能匯集起不可戰勝的磅礴力量。綜合上述材料分析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及回歸后經濟繁榮發展的原因。(6分)【答案】(1)A.抗日戰爭時期的英雄人物:楊靖字、佟麟閣;(每點1分)(2分)B.精神品質: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無畏的斗爭精神;為國獻身的奉獻精神;矢志不渝的堅強意志;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等。(言之有理酌情給分,2分)(2)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分)意義:體現了國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權利的精神(或者保障了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當家做主的自治權利);維護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促進了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有利于把國家的發展同少數民族的發展結合起來,發揮各方面的優勢)。(任寫兩點,每點1分)(2分)(3)原因:中華民族的獨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綜合國力的增強;“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提出;民族團結: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相對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任寫六點,每點1分)(6分)考點精講中考真題圖一 西藏自治區成立五十周年郵票 圖二 澳門回歸祖國十周年郵票林則徐、譚嗣同、李大釗、楊靖宇、佟麟閣、黃繼光、邱少云1997年7月1日零時整,在雄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聲中,鮮艷的五星紅旗與香港特別行成區的紫荊花旗冉冉升起。香港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1999年12月20日,五星紅旗與澳門行政區區旗同時升起,澳門回到了祖國的懷抱。2018年10月24日,我國又一項世界級工程——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它連接粵港澳三地,未來因它而形成的5.6萬平方公里的區域,將是繼東京灣區、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之后,世界經濟版圖上又一個閃耀的經濟增長極。港珠澳大橋觸發的經濟末端的細微變化,已經在730多萬香港居民和65萬澳門居民中悄悄產生。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八下第12課民族大團結(學生版)中考真題凝聚全國各地歷史精英智慧,準確把握大綱要求,緊跟時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專輯精選近年本課全國各地中考歷史真題,助力同步教學,歡迎下載。第四單元 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第12課 民族大團結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確立背景:根據我國民族問題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中國共產黨將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確立為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2、含義: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區域大小,設立不同級別的民族自治區域和自治機關。在自治區域內,由當地民族當家做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區的內部事務,行使自治權。確立(法律依據):1949年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將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作為一項基本政治制度確定下來。后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被載入憲法(1954年)。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實施。4. 少數民族自治區的設置(1)三級機構: 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2)設置情況:1947年,根據黨中央民族區域自治的基本方針,內蒙古自治區成立。這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為新中國成立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②目前,全國已經建立了內蒙古、新疆、廣西、寧夏、西藏5個民族自治區,30個民族自治州,120個民族自治縣(旗)。5.意義:實行民族區域自治,體現了國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權利的精神,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二、共同繁榮發展1.背景: 新中國成立前:由于歷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國各民族發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數民族的生產力水平十分落后。2.措施:(1)政治上:黨和政府在少數民族地區因地制宜,進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廢除了剝削和壓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邁進了社會主義社會。(2)經濟上:采取許多優惠政策,加強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3)文化上:重視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幫助少數民族創制文字、保護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遺產,開展了少數民族古籍文獻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對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4)西部大開發:20世紀末,中央決定進行西部大開發,為少數民族地區的加快發展創造了巨大了歷史機遇。 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通車,大大加強了祖國內地與邊疆地區的聯系,促進了青海、西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一.選擇題1.(2022聊城中考17.)西部12省(區、市)的人均GDP,1990年只有全國平均值的70%左右,2000年又下降到60%左右;2000年的人均GDP僅為東部地區的三分之一。基于此,國家全面實施了( )A. 科教興國戰略 B. 人才強國戰略 C. 西部大開發戰略 D. “三步走”發展戰略2.(2022自貢中考13.)下圖為新中國成立后少數民族人口變化統計圖,這種變化與某項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制度密切相關。該制度為( )人口普查少數民族人口數及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A.政治協商制度 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C.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D.“一國兩制”3.(2022湘潭中考10.)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通道侗族自治縣的設置反映了我國實行( )A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B.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C. 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D. 基層村民選舉制度4.(2022梧州中考10 .)廣西在農歷三月三開展壯族歌圩、搶花炮、打扁擔、打銅鼓等民族風俗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壯鄉民族風情、壯族傳統文化的魅力。這反映少數民族重視( )A. 經濟開發 B. 文化傳承 C. 科技創新 D. 民族平等5.(2022北部灣經濟區中考12 .)歷史學習要學會區分史實和史論,史論就是根據史實得出歷史結論。下列屬于史論的是()A.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對維護民族團結具有重大意義B. 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C. 袁隆平經多年反復試驗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D. 中國于2001年12月成為了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6.(2022廣東中考20 .)如下表。這表明,20世紀60年代,我國民族自治地方( )民族自治地方工業發展情況工業總產值 1957年工業總產值為29.5億元,1965年為66.8億元,增長133.2%。工業主要產品產量 1963年同1958年相比,發電量增長2.5倍,鋼產量增長3.5倍,棉紗產量增長2倍,化肥產量增長20多倍。A. 工業取得較大成就 B. 建立了社會主義公有制C. 徹底擺脫貧困落后 D. 文化教育事業迅速發展7.(2022福建中考16 .)以下解讀正確的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確立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A. 西藏的和平解放 B. 國民經濟的恢復C. “一五計劃”的實施 D. 政治制度的創新8.(2021鎮江市14.)“左圖右史"是傳統的歷史學習方法。當某班同學使用下列示意圖時,他們要借助此圖來理解的歷史概念,最有可能的是(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B.“一帶一路”建設C.作為一項基本政治制度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D.“一國兩制”構想9.(2021麗水市19.)1947年5月,中國第一個省級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誕生。從此,民族區域自治這個解決民族問題的“中國模式”,開始在中華大地普遍實施,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這一制度( )A.保障了民族地區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 B.維護了民族自治地方行使高度自治權C.解決了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差距 D.形成了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繁榮的關系10.(2021樂山市21.)右圖是樂山市行政區劃簡圖,①、②地區實行的不同于圖中其它地區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一國兩制”B.政治協商制度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D.人民代表大會制度11.(2021達州市21.)“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國是由56個民族共同組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為促進少數民族地區共同繁榮發展,國家采取了一系列舉措。下列說法有誤的是( )A.我國建立的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是內蒙古自治區B.新中國成立后,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了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C.改革開放以來,為加強祖國內地與邊疆地區的聯系,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繼通車D.國家實施了旨在推動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的興邊富民行動12.(2021臨沂市15.) 圖7所示鐵路分兩期建成,一期工程于1958年開工建設,1984年5月通車;二期工程于2001年6月29日開工,2006年7月1日全線通車。這條鐵路( )A. 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建成通車 B. 建成于西部大開發政策實施之前C. 分期建成,促進了邊疆地區發展 D. 是“一帶一路”建設重要成果之一13.(2021東營市18.)青藏鐵路給西藏人民帶來幸福和安康,被高原人民親切地稱為“吉祥的天路”。它的修建屬于( )A.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成就 B.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成就C. 西部大開發的成就 D. 精準扶貧的成就14.(2021邵陽市5.)邵斌同學撰寫的地方史小論文中出現了“西域都護、察合臺汗國、伊犁將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關鍵詞。據此判斷,他研究的地區應是( )A.寧夏 B.西藏 C.新疆 D.廣西15.(2021衡陽市11.) 新中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逐漸形成了以漢族為主體的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格局。針對這種現狀,我國實行( )A. 聯邦共和國制 B.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C. “一國兩制” D. 獨立國家聯合體16.(2021海南9.) 國家對少數民族古籍文獻的整理工作取得大批成果,2006年,成族史詩《格薩爾王傳》,蒙古族史詩《江格爾》和柯爾克孜族史詩《瑪納斯》被列入第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材料表明國家重視少數民族的( )A. 經濟建設 B. 文化傳承 C. 科技發展 D. 文旅開發17.(2021廣東17.)1951年,中共中央決定把推行民族區域自治和訓練少數民族自己的干部,作為黨在少數民族中進行的兩項中心工作,隨即成立了中央民族學院。這一舉措體現了中央( )A.確保“一五”計劃實施 B.工作重心從經濟轉向教育C.高度重視民族團結工作 D.推動邊疆的興邊富民行動18.(2021天水市10.)《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城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我國建立的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是( )A.內蒙古自治區 B.廣西壯族自治區 C.寧夏回族自治區 D.西藏自治區19.(2020呼和浩特7.)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少數民族古籍文獻的收集、整理和出版工作,還幫助十幾個少數民族創制了文字。這表明國家重視少數民族的( )A.文化保護傳承 B.傳統風俗習慣C.基礎設施建設 D.宗教信仰自由20.(2019泰州 41.)下圖反映了西藏自治區成立后衛生教育事業發展所取得的成就。五十年來,這些成就取得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D.“一國兩制”構想的推行21.(2019天水10 .)“……上級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適合民族自治地方實際情況的,可在報經上級機關批準后,變通執行或者停止執行。”材料體現了我國實行( )A.“一國兩制”方針政策 B. 依法治國的政策C.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D. 經濟特區優惠政策22.(2019山西 8.)下面兩張紀念郵票分別反映了我國在這兩個地區實行的民主制度,這兩種制度的共同之處有( )[來源%:@中*^~教網]①都在中央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 ②都有利于鞏固祖國統一③都從國情出發,具有中國特色 ④都在各自區域內享有高度自治權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來源:中&@23.(2019漳州20 .)這一制度既充分考慮促進民族地區發展等經濟因素,又考慮到了維護祖國統一、促進團結等政治因素。該制度的實施( )A.改變了民族分布的格局 B.消除了各民族之間差異C.完成了祖國的統一大業 D.保證了我國的民族團結24.(2018萊蕪15.)新中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逐漸形成了以漢族為主體的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格局。針對這一現狀我國實行的基本國策是( )A.實行高度自治 B.民族區域自治C.堅持民族平等 D.加強民族團結二.非選擇題1.(2020涼山26.)舉出我國已經建立的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5分)2.(2022鹽城中考22.)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進舉法》以一定人口的比例為基礎,又適當照顧地區和單位,在城市與鄉村間、少數民族與漢族間,作了不同比例的規定,使全國各階層、各民族在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中都有相應的代表。——《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上冊)材料二 由于歷史上反動統治者長期實行民族壓追政策,各民族之間,主要是少數民族和漢族之間存在著很深的隔閡。少數民族大多信仰宗教,以致民族問題往往同宗教問題交織在一起而難于處理……鑒于情況復雜,中國共產黨從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經濟政治實際情況出發,制定了正確的民族工作方針和政策。——《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上冊)材料三 不管大陸還是港、澳、臺地區,都只有一個中央人民政府,實行不同社會制度的地區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轄下的一級地方政權,它們與中央人民政府的關系是地方與中央的系。鄧小平的這一思想是根據中國國請來解決祖國統一問題的光輝范例。——胡維革、胡曉巖《關于香港回歸祖國的思考》據材料一概括《選舉法》的特點。(2分)該材料體現了我國哪一政治制度 (1分)據料二歸納民族問題復雜表現。(2分)為此,中共確立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1分)料三中“解決國家統一問題”的構想是什么 (1分)請寫出其成功實踐的范例。(1分)(4)綜合以上材料,分析我國確立制度、制定政策的出發點。(2分)3.(2021昆明26.)(12分)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 華夏民族是漢民族的主源,華夏民族在自身發展過程中與蠻、夷、戎、狄諸族結下了長期的不解之緣。漢民族自形成后一直延續發展,并大量融合了其他民族人口,同時也有相當數量的漢族人口融于周邊其他民族。正是因為存在這種雙向融合現象,進而促進了更大范圍的民族融合。經過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最終形成了統一多民族中國的主人—中華民族。——據張植榮著 《中國邊疆與民族問題—當代中國的挑戰及其歷史由來》(1)材料一中,促進“更大范圍的民族融合”的原因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被后人尊稱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的傳說人物。(3分)材料二 魏晉以來,內遷的各族人民與當地漢人錯居雜處,他們向漢族人民學習農業技藝,漢族人民向他們學習畜牧經驗。十六國北朝政權的統治者,沿襲中原地區原有的統治方式。西晉時期,內遷各族大多使用漢語,漢族人民喜愛西北民族的樂器、歌舞。隨著經濟、文化的交流與融匯,“胡”“漢”觀念逐漸淡薄。北方地區民族的交往、交流與交融,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進一步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并為隋唐時期多民族國家的繁榮與發展奠定了基礎。——據部頒統編教材《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2)根據材料二指出,“北方地區民族的交往、交流與交融”產生了哪些積極影響?(3分)材料三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少數民族自治區社會經濟發展情況項目 2013年 2019年國民生產總值 35389.3億元 57493.0億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150.2元 24179.8元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 3307.8萬人 3846.7萬人——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整理(3)根據材料三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少數民族自治區社會經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3分)材料四 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2017年10月18日)(4)根據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談談你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認識。(3分)4.(2021湘西州25.)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族共同繁榮發展。(1)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了一系列漢化措施,如:說漢話、穿漢服、改漢姓等。請問這些措施最大的影響是什么?(2)唐朝時期漢藏兩族友好交往,促進了吐蕃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請舉一例唐朝時期漢藏兩族友好交往的史實。(3)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多民族國家。各民族都為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在歷史上,我國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貴族為主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王朝是什么?是由哪個民族建立的?(4)中國共產黨根據我國民族問題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制定相應的民族政策,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奠定基礎。請問中國共產黨將什么制度確立為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5)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你對民族團結的認識。5.(2019海南 23.)“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么嘹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承載著人們對祖國的美好祝福。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繡紅旗】材料一 圖中的紅旗是1949年10月7日在重慶渣滓洞關押的革命人士聽到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后所繡。孫明霞拿出了那面殘留著彈孔,染透斑斑血跡的紅旗。……不知是誰搶先繡上了第一針,接著,許多靈巧的手,飛快地刺繡起來。……隨著江姐低呼的聲浪,人們嚴肅地站了起來,凝望著閃光的旗幟。……江姐連連親著“監獄之花”的臉,“孩子啊,你要記著:當你長大了,當你的孩子也從你手上接過紅旗那天,你要面對紅旗回答你是否為保衛紅旗而生,為保衛紅旗而戰,為保衛紅旗而貢獻了問心無愧的一生。”——摘編自羅廣斌、楊益言《紅巖》(1)為保衛紅旗,無數先烈捐命沙場。作為中華兒女,薪火相傳是我們的歷史使命。請完成以下題目:A.從以下所列,選出抗日戰爭時期的英雄人物 、 。(2分)B.勿忘昨天的苦難輝煌,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才能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請寫出你從先烈身上感受到的精神品質。(2分)【“讀”國旗】材料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旗面的紅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其相互關系象征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星用黃色是為著在紅地上顯出光明,黃色較白色明亮美麗,四顆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這是表示圍繞著一個中心而團結,在形式上也顯得緊湊美觀。——《關于國旗國歌和年號》《人民日報》1949年11月15日(2)各族人民大團結,是實現中國夢的力量源泉。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我國為此實行的基本政治制度及其意義。(3分)【升區旗】材料三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用13億人的智慧,才能匯集起不可戰勝的磅礴力量。綜合上述材料分析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及回歸后經濟繁榮發展的原因。(6分)考點精講中考真題圖一 西藏自治區成立五十周年郵票 圖二 澳門回歸祖國十周年郵票林則徐、譚嗣同、李大釗、楊靖宇、佟麟閣、黃繼光、邱少云1997年7月1日零時整,在雄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聲中,鮮艷的五星紅旗與香港特別行成區的紫荊花旗冉冉升起。香港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1999年12月20日,五星紅旗與澳門行政區區旗同時升起,澳門回到了祖國的懷抱。2018年10月24日,我國又一項世界級工程——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它連接粵港澳三地,未來因它而形成的5.6萬平方公里的區域,將是繼東京灣區、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之后,世界經濟版圖上又一個閃耀的經濟增長極。港珠澳大橋觸發的經濟末端的細微變化,已經在730多萬香港居民和65萬澳門居民中悄悄產生。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2課民族大團結(學生版).doc 第12課民族大團結(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