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生物的特征 教案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通過觀察一些生物與非生物,會比較它們的區別。2、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能力目標:培養觀察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熱愛生活,珍愛生命。教學重點:1、能夠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2、增強熱愛生命、保護自然的情感。教學難點:培養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展示實物】石頭、菊花(帶有枯枝)、樹葉、蝗蟲、蚯蚓、杯子、水等。【提出問題】觀察并區分以上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你區分的理由是什么?二、問題引導,自主探究請同學們自主閱讀教材并思考下列問題:(1)什么是生物?(2)生物有那些共同特征?(3)怎樣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具有生命?怎樣區分生物與非生物?(4)觀察一下教室,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人是生物嗎?拖把、掃帚是生物嗎?粉筆是生物嗎?菊花的枯枝是生物嗎?)(5)說一說科學觀察的方法和注意事項。三、展示交流,釋疑解惑獨立展示學習成果,其他同學進行補充,對于不能解決的問題,小組討論共同總結。【總結要點】(1)有生命的物體稱為生物, 根據某一物體是否需要營養、呼吸、排除體內產生的廢物、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能生長和繁殖等特征,來判斷其是否是生物。(2)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3)植物和動物對營養物質的獲得方式不同: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自身所需的有機物。(4)動物和人排出體內廢物的方式有:出汗、呼氣、排尿。【你說我辨】下列現象,各反映了生物的哪一特征?1、蟑螂捕蟬,黃雀在后。2、葵花朵朵向太陽。3、蜻蜓點水、金蟬脫殼。4、望梅止渴5、植物生長具有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四、視野拓展,感悟提升課本知識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對于生物的特征,你還想知道哪些知識?實際生活中還有哪些生物現象你有疑惑,提出來,大家一起探究……1、閱讀以下短文,說出小球藻是生物嗎?從文中找出證據。宇宙航行時代的到來,使“宇宙食品”的供應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于是人們想到了小球藻:它的直徑只有3—5毫米,卻能夠吸收人們排出的二氧化碳,利用陽光,使自身產生大量營養物質并且放出氧氣,凈化太空飛船中的空氣。它還能用一分為二的方式進行繁殖,一晝夜產生2—3代。2、一個蘋果、一個雞蛋、一粒小麥種子、一棵小樹苗,它們都是生物嗎?你判斷的依據是什么?五、鞏固訓練,檢測反饋(一)、選擇題1、下列現象中的物體屬于生物是( )A、機器人彈鋼琴 B、火山爆發時巖漿噴出C、鐘乳石在慢慢長大 D、饅頭上長出“白毛”2、牽牛花清晨開放,傍晚關閉,這種現象說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A、需要營養 B、進行呼吸 C、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D、生長和繁殖3、“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這種生命現象說明生物體具有哪個特征( )A、呼吸 B、排出體內廢物 C、對刺激作出反應 D、生長和繁殖4、下列屬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都能運動 B、都能呼吸 C、都有細胞結構 D、都生活在水中5、下列不屬于生命現象的是( )A、花開花落 B、北雁南飛 C、孔雀“開屏” D、潮漲潮落(二)、拓展題1、請說出散曲名家馬致遠的《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附《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曲中的生物有:曲中的非生物有:判斷依據是:2、下面是貓和鼠的部分生命現象,請分析說明它們各屬于生物的何種基本特征:(1)小貓長成大貓屬于 。(2)貓生小貓屬于 。(3)鼠聽到貓叫,立即躲近洞里的現象屬于 。六、梳理總結,反思升華: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知識網絡】1、 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2、 生物的特征生活需要營養能進行呼吸能排除身能產生的廢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生物能生長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