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5.16.1 先天性行為和后天學習行為 學案課題 16.1 先天性行為和后天學習行為 章 16 學科 生物 年級 八【教學重點】 1、闡述動物的行為對動物個體生存和種族繁衍的意義;2、區分什么是先天性行為和后天學習行為,并能對每種行為舉出實例。【教學難點】 區分什么是先天性行為和后天學習行為,并能對每種行為舉出實例。【導學方法】 考點精講,講練結合,課后鞏固【課前預習】 1、動物體在________下所產生的________叫做動物的行為,如動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等。 2、動物的行為受________和________的調節,受________的控制,這是在漫長的________中逐漸形成的。 3、如果一個行為是對一個________所做出的反應,而且出生后________遇到這一刺激就能做出這種反應,通常把這種行為看成是先天性的。先天性行為也稱為________。 4、所有的________。 5、學習是指動物借助個體________和________,使自身的行為發生________變化的過程。學習的行為是________,個體之間存在較大的________。 學習探究【新知導入】【合作探究】 1.活動:對研究渦蟲行為的實驗進行討論。(1)你認為實驗1中設計者對“渦蟲為什么生活在小溪中的石塊下方”這一問題做出了什么樣的假設 (2)在實驗1中,屬于實驗者控制的因素是什么 你能對可能出現的實驗現象進行預測嗎 (3)實驗2的步驟1與步驟4中,渦蟲對強光的反應有什么不同 產生這種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4)實驗中觀察到的渦蟲行為對渦蟲有什么意義 2.閱讀資料,分析、回答下列問題。資料一:如圖甲所示,在迷宮的左臂安上電極,而右臂是潮濕的暗室,其中還有食物。當蚯蚓爬到安有電極的左臂時,它就會受到電擊。經過大約200次嘗試和錯誤后,蚯蚓能夠學會直接爬向潮濕的暗室。資料二:如圖乙所示,準備適當的食物,設置好障礙物,雞經過若干次嘗試與錯誤,學會繞道取食。(1)蚯蚓走迷宮與雞的繞道取食這兩種行為,從獲得途徑來看屬于________行為。要完成這種行為,需要通過________的積累和________而獲得。 (2)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________,在學會某種行為的過程中“嘗試與錯誤”的次數越________。 (3)對于同種動物的不同個體或不同種的動物來說,即使學習條件相同,學習的速度也會有差異,這是因為這種行為也會受到________因素的影響。 (4)以上研究動物行為時應用的方法是________。 【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課堂練習】 1.以下屬于動物先天性行為的是( )A.失去雛鳥的紅雀喂養金魚B.馬戲團的小狗算數C.家貓聽到主人叫聲迅速跑向主人D.賽馬能按照指令進行表演2.下列動物中,學習能力最強的是( )A.黑猩猩 B.鯉魚 C.蛇 D.鸚鵡3.從行為獲得途徑來看,小狗為主人拉車運菜屬于 ( )A.社會行為 B.繁殖行為 C.學習行為 D.先天性行為4.把雞窩里正在孵化的卵全部移走,母雞照樣趴在雞窩里孵卵。母雞的孵卵行為屬于( )A.先天性行為 B.學習行為 C.社會行為 D.防御行為5.同學們對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提出了自己的認識,其中正確的是( )A.動物越高等,學習行為就越復雜,在所有行為中所占比例也越大B.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都是由遺傳物質控制的C.無脊椎動物比較低等,它們沒有學習行為D.先天性行為對動物適應環境沒有什么意義6.下列有關動物行為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動物的行為從獲得途徑上可以分為先生性行為和學習行為B.動物的學習行為一旦形成,就不會改變C.動物的先天性行為使動物能適應環境,得以生存和繁衍后代D.動物的學習行為可以讓它們更好地適應環境的變化7.從行為獲得的途徑來看,下列動物行為屬于學習行為的是( )A.剛出生的小袋鼠爬到育兒袋中吃奶B.失去蛋的企鵝把鵝卵石當企鵝蛋孵化C.失去雛鳥的美國紅雀給金魚喂食D.黑猩猩用樹枝釣取白蟻8.英國《每日郵報》曾報道“一只綠鷺會把面包片放到水面上,吸引小魚前來取食,再借機將小魚捕食”。下列關于綠鷺這種“釣魚”行為的敘述,錯誤的是( )A.是依賴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B.與遺傳因素沒有關系C.形成過程受環境因素的影響D.可以使綠鷺更好地適應復雜的環境9.幼小黑猩猩能模仿成年黑猩猩釣取白蟻。下列動物行為的類型,與其不相同的是( )A.馬戲團的熊表演騎自行車B.失去雛鳥的紅雀給浮出水面的金魚喂食C.蚯蚓在迷宮中多次嘗試后取食速度加快D.寵物犬隨著優美的音樂起舞10.如圖表示先天性行為與學習行為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其中陰影部分表示相同點。下列能代表陰影部分的是( )A.生來就有 B.由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C.有利于生存與繁殖 D.能伴隨動物一生參考答案課前預習:1、內外刺激 活動表現 運動 鳴叫 身體姿態 顏色變化 散發氣味。 2、神經系統 激素 遺傳物質 進化過程。 3、特定刺激 第一次 本能行為。 4、動物都有先天性行為。 5、生活經驗 經歷 適應性 后天的 差異。 合作探究:1.(1)假設渦蟲喜歡生活在黑暗無光的環境。 (2)實驗1中控制因素是光照,A端有光,B端黑暗。步驟3中A端與B端都有光,渦蟲的停留時間沒有明顯的差異。步驟4中A端有光而B端黑暗,如果渦蟲喜歡黑暗環境,則其在B端停留的時間會長。(3)實驗2的步驟1中,渦蟲在強光刺激下伸展身體,是渦蟲的一種本能行為;步驟4中渦蟲在強光刺激下收縮身體,是渦蟲的后天學習行為。這是因為渦蟲對“光照-電擊”的連續刺激作用形成了條件反射,強光由無關刺激變成了導致渦蟲收縮身體的條件刺激。(4)實驗1中渦蟲趨向黑暗的行為是一種先天性行為,這種本能行為適應相對穩定的生活環境。實驗2中渦蟲在強光刺激下收縮身體的反應是一種后天學習行為,后天學習行為使其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2.(1)后天學習 生活經驗 學習。 (2)強 少。 (3)遺傳。 (4)實驗法(或觀察和實驗法)。課堂練習:1、A 2、A 3、C 4、A 5、A 6、B 7、D 8、B 9、B 10、C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