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微專題18 生態農業一、生態農業的設計原理1.研究設計合理的食物鏈組成(或營養結構),提高抵抗力穩定性。2.實現生態系統中能量的多級利用。3.實現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再生(或實現可持續發展或“原料—產品—原料—產品”)。4.提高整個系統的總體功能和綜合效益。二、我國生態農業的常見類型1.物質能量的多層分級利用系統,如作物秸稈的多級利用。2.水陸交換的物質循環系統,如桑基魚塘生產體系。3.農林牧漁聯合生產系統,如農林牧漁生產體系和糧桑漁畜農業生態體系。[對點訓練]1.(2021·河南三市聯考)某地大力發展糞肥產沼氣,沼渣養蚯蚓,蚯蚓養家禽,秸稈種菇,桑基魚塘等生態農業。下列關于農業生態系統的敘述,錯誤的是( )A.實現對能量的多級利用是設計農業生態系統的基本原理B.與傳統魚塘相比,桑基魚塘可顯著提高不同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C.“蚯蚓養家禽”模式中,蚯蚓體內的能量被家禽同化后部分用于自身生長D.農業生態系統的正常運轉還需要系統外能量的補充答案 B解析 農業生態系統可實現對能量的多級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改變能量在營養級之間的傳遞效率,A正確,B錯誤;蚯蚓體內的能量被家禽同化后一部分能量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另一部分能量用于自身的生長、發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動,C正確;任何生態系統都需要不斷得到來自系統外的能量補充,以便維持生態系統的正常功能,D正確。2.(2021·甘肅天水模擬)運用生態學原理可以解決實際生產中的問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引進新物種一定能增加當地的生物多樣性,并提高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B.“桑基魚塘”生態系統中將蠶糞喂魚,實現了生態系統能量的反復循環利用C.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誘殺雄蟲的目的是通過提高害蟲的死亡率來降低其種群密度D.建立大熊貓自然保護區的目的是提高大熊貓種群的環境容納量答案 D解析 引入新物種不一定能增加當地的生物多樣性,外來物種入侵可能會破壞當地的生物多樣性,A錯誤;能量傳遞具有單向性,“桑基魚塘”生態系統中將蠶糞喂魚,實現了生態系統能量的多級利用,B錯誤;用性引誘劑誘殺雄性害蟲,使種群的性別比例失調,導致種群的出生率下降,進而降低其種群密度,C錯誤;建立大熊貓自然保護區的目的是改善其生存環境,提高大熊貓種群的環境容納量,D正確。3.(2021·河北衡水金卷)設計生態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就是“加環”,如圖就是一種“加環”示意圖,據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設計遵循了循環原理、整體原理等,實現了能量的循環利用B.分解者的有效利用,提高了該生態系統的能量利用率C.人是該生態系統的基石D.離開人的管理,該生態工程仍可以正常運轉答案 B解析 該設計遵循了循環原理、整體原理等生態工程基本原理,但能量是不能循環利用的,A錯誤;分解者的有效利用,提高了該生態系統的能量利用率,B正確;生產者是該生態系統的基石,C錯誤;離開人的管理,該生態工程將不能正常運轉,D錯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