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1課 古代日本【2022年課標】通過日本大化改新,以及非洲、美洲的社會發展概況,初步了解中古世界歷史發展的多樣性。【思維導學】【背記要點】知識點1 6世紀前的日本1、國家的出現和統一: 5世紀初,本州中部興起的大和政權統一了日本。2、管理概況:①大和國的最高統治者稱為“大王”,大王依靠貴族統治全國。(政治結構)②王室和貴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領地。領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組織生產。從事農業的稱為“田部”,從事海洋捕撈的稱為“海部”等等。來自中國、朝鮮的移民也依其特長分別編入織錦部、鍛冶部等。(經濟結構)③部民是貴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隸。(階級結構)溫馨提示:給日本倭奴國王賜以印綬的中國皇帝是誰? 東漢光武帝劉秀。在古代,中國文化直接影響著日本,強烈刺激了大和的統治者,他們仿效中國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讓日本文明突然發展起來,就是大化改新。知識點2、大化改新3、背景(原因):①中國文化直接影響著日本,推動日本進行改革;②改革派發動宮廷政變,孝德天皇即位。4、概況:(1)時間:646年;②人物:孝德天皇,年號大化;(2)內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設國、郡、里三級,由中央派官治理。(作用:有利于鞏固統治和國內局勢的穩定。)經濟上:①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成為公地、公民;(作用:抑制了土地兼并,解放了生產力。)②國家將土地分給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終生使用,也不能買賣;(作用:使得底層的勞動人民生活有了保障,社會地位有所改善,提高生產積極性,從而穩固了統治根基。)③統一賦稅。(作用:不僅充實了國庫,也提升了日本政府的綜合實力。)5、意義:談談大化改新的意義。大化改新的“新”體現在什么方面?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大化改新的“新”體現在:加速了日本封建化進程。(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稱日本國)6、啟示:談談大化改新給我們的啟示。一個民族要繁榮強盛,必須要以開放的心態學習和吸收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銳意改革,重視教育,促進本民族的發展。(改革是國家發展的動力。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要正視自身的不足,積極改革求新,與時俱進。)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稱日本國。日本建立起來天皇制的封建國家,日本特有的民族精神也發生了變化,逐步形成出現了一個特殊的階層,武士階層。知識點3、武士和武士集團(了解武士集團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統治的建立;弄清幕府與天皇朝廷之間的關系)7、出現的原因:根本原因:①土地私有、土地兼并盛行,封建莊園形成;②中央對地方逐漸喪失了控制能力,社會局勢動蕩。直接原因:為保護莊園,出現武士和武士集團溫馨提示:大化改新后出現的大莊園還享有什么特權?有何影響?“不輸不入”的特權,既不向國家納稅,也不準地方官吏進入莊園,干涉莊園事務。中央對地方逐漸喪失了控制能力,社會局勢動蕩。8、武士和武士集團的人員構成:武士集團的成員有哪些人構成?武士集團的構成原則有哪些?地方豪強家族和仆從中的青壯男子,成員稱為“武士”;血緣關系和主從制相結合組,地方豪強為了保護自己的莊園,把自己家族和仆從中的青壯男子武裝起來,組成一種血緣關系和主從制相結合的軍事集團,成員稱為“武士”。小的武士團追隨、服從一個更強大的首領,組成大的武士團。(武士相當于莊園主蓄養的專職打手)9、武士團主要職能:武士團有時代表莊園利益與地方政府對抗;有時也響應朝廷號召去征戰。朝廷不得不承認國家體制外的武裝力量的合法性。10、武士道: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國家; 武士道精神內涵:強調忠義節烈,宣揚忠誠無畏;武士道的實質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犧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實奴仆。在天皇和豪強貴族進行斗爭時,雙方都竭力拉攏武士,擴大自己的實力,左右政局,形成幕府政治。11、幕府統治:形成:12世紀晚期(1192年),源氏首領源賴朝獲得“征夷大將軍”稱號,設幕府于鐮倉。日本由此進入了長達近700年的幕府統治時期。結束:1868年,倒幕運動,德川幕府被推翻12、幕府與天皇的關系:幕府與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領“征夷大將軍”名義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實際上大權旁落,成為一種禮儀性的擺設。(幕府就成為事實上的中央政府。)【名詞解釋】中央集權制度:是一種國家政權的制度,以國家職權統一于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為標志的政治制度。【知識拓展】中國隋唐時期對日本社會的發展產生的影響。(1)政治方面:中國在隋唐時期處于封建社會的繁榮發展時期,日本派大量的留學生到中國學習,他們回國后,參照隋唐制度進行大化改新,加強了中央集權,使日本從奴隸社會迅速過渡到封建社會。(2)經濟方面:當時中日兩國貿易非常頻繁。在日本出土的唐朝貨幣“開元通寶”和在中國境內發現的日本貨幣“和同開珎”都證明了這一點。(3)文化方面:唐朝的建筑、文學、文字,甚至飲食和生活習俗等,都對日本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日本都城平城京的建筑樣式,幾乎同唐長安城一樣;唐朝詩歌在日本廣為流傳,白居易的詩尤為日本人所喜愛;日本的天皇和士大夫熱衷于學習中國的書法;日本人的生活習慣、節日風俗受到唐朝的影響;日本宮廷擺宴,愛用唐式菜肴;日本學會了唐朝的制茶方法,后來形成獨具風格的茶道。同時,佛教也從中國傳到了日本,對日本社會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知識拓展】大化改新與法蘭克王國改革的比較【圖片解讀】解讀:12世紀晚期,源氏首領源賴朝,在鐮倉建立幕府統治。他獲得“征夷大將軍”稱號。鐮倉幕府特點:擁有獨立于朝廷的政治、軍事權力;天皇實際大權旁落,成為一種禮儀性的擺設。【三年真題】(一)、2022年中考真題1.(2022年湖南長沙)日本歷史上先后拜了兩次老師,即古代的中國和近代的西方。其中向古代中國“拜師學藝”指的是A.柏里克利改革 B.大化改新 C.農奴制改革 D.明治維新【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日本古代向唐王朝學習實行了大化改新,B項正確;伯利克里改革是古代雅典城邦的改革,排除A項;農奴制改革是近代俄國的改革,排除C項;明治維新是日本近代的改革,排除D項。故選B項。2.(2022年黑龍江大慶)中國文化直接影響著日本推動日本進行改革,從六百四十六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具體是指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廢除農奴制改革 D.明治維新【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次改革指的是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古代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的社會政治變革運動,發生于646年,因此年為大化元年,故大化改新,A項正確;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國彼得一世在17世紀末進行的一次改革,開啟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排除B項;廢除農奴制改革是1861年俄國在亞歷山大二世領導下進行的一次改革,使得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排除C項;明治維新是日本1868年進行的改革,此后日本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排除D項;故選A項。3.(2022年黑龍江綏化)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封建國家的改革是A.農奴制改革 B.明治維新 C.彼得一世改革 D.大化改新【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再結合所學,6-9世紀,日本積極吸收中國文化,推行改革,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改革的內容在政治上是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設國、郡、里三級,由中央派官治理。大化改新后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封建國家,D項正確;農奴制改革和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國的,排除AC項;明治維新使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排除B項。故選D項。4.(2022年湖南懷化) 6一9世紀,日本積極吸收中國文化。據《日本書紀》記載,孝德天皇想把日本建成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大帝國,所以他領導了一場革新運動。這場運動史稱A. 大化改新 B. 明治維新 C. 貞觀之治 D. 伯利克里改革【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6一9世紀,日本積極吸收中國文化。據《日本書紀》記載,孝德天皇想把日本建成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大帝國,所以他領導了一場革新運動”可得出大化改新是日本社會政治變革運動,其主要內容是:廢除大貴族壟斷政權的體制,向中國唐朝政治和經濟體制學習,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名日本國,意為“日出之處的國家”,A項正確;明治維新是19世紀60-90年代日本的改革運動,排除B項;貞觀之治是中國唐太宗時期的治世,排除C項;公元前5世紀,伯里克利主政,雅典民主政治最終確立,并達到古代世界最高峰,被稱為雅典民主政治的“黃金時代”,排除D項。故選A項。5.(2022年湖南益陽)“中國經歷上下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燦爛文明,被日本通過一次革新,盡數吸收?!辈牧现械摹案镄隆笔谷毡?br/>A.建立了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 B.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C.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天皇的權利 D.促進了封建莊園制度形成【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仿效中國的隋唐制度,進行大化改新,通過改革,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A項正確;明治維新使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排除B項;大化改新與限制了天皇的權利、促進了封建莊園制度形成無關,排除CD項。故選A項。6.(2022年甘肅金昌)日本著名學者上山春平說,今天的日本文化表面上有濃厚的“歐洲色彩”,剝去這一層,下一層是中國文化色彩很強的“農業社會”文化……這層中國文化色彩從制度上主要來源于一次模仿。這次“模仿”指的是A.幕府統治 B.倒幕運動 C.大化改新 D.明治維新【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中國文化色彩很強的'農業社會'文化、主要來源于一次模仿”并結合所學可知,這是大化改新,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C項正確;大化改新后,天皇大權旁落,日本經歷過一段時間的幕府統治,為推翻幕府統治,以中下級武士為主體發動了倒幕運動,天皇掌握實權,1868年,明治政府開始實行一系列改革,向西方學習,史稱“明治維新”,AB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C項。7.(2022年貴州黔西南)根據下列提示寫出相關的歷史事件(1)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是公元前60年,西漢朝廷設置________。(2)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是________。(3)被稱為“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第一槍”的起義是________。(4)標志著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封建國家的事件是________。【答案】 西域都護 洋務運動 南昌起義 大化改新【解析】(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60年,西漢朝廷設置西域都護,標志著西域正式納入漢朝的版圖,中央政權在這里開始行使主權。(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洋務運動是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務派以“自強”、“求富”為口號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挽救清朝統治的自救運動,它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南昌起義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4)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大化改新是一場古代日本以學習和模仿古中國唐朝的經濟和政治制度為主要內容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將日本奴隸社會過渡到了封建社會。(二)、2021年中考真題1.(2021年湖南郴州中考真題)中日山水相連,中國文化對日本有深遠影響。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大化改新”,積極吸收中國文化。最能反映下列五幅圖片信息的詩句是洛陽家家學胡樂 B.沖天香陣透長安C.千金散盡還復來 D.唐風洋溢奈良城【答案】D【詳解】依據題干“大化改新”和圖片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日本向當時世界上最發達的唐朝學習文化,進行“大化改新”,積極吸收中國文化,說明了中日在唐朝時就有了友好的文化交流,“唐風洋溢奈良城”體現了材料的圖片內容,D符合題意;“洛陽家家學胡樂”體現的是民族融合的內容,A排除;“沖天香陣透長安”體現的是唐末農民起義,B排除;“千金散盡還復來”是李白的詩句,與題干內容無關,C排除;故選D。2.(2021年山東臨沂中考真題)下圖內容是日本歷史上一次改革的部分規定,該規定反映出土地的所有者是A.公民 B.國家 C.部民 D.貴族【答案】A【詳解】公元646年,日本實行大化改新。國家將土地頒給公民,六年一頒,不能終生使用,也不能買賣。故A符合題意;B、C和D與圖片中分配土地對象不符合,排除。故選A。3.(2021年湖南岳陽中考真題)6-9世紀,日本朝野醉心于學習和模仿唐朝的制度與文化。下列與日本學習和模仿唐朝有關的是A.大和統一日本 B.大化改新C.幕府統治建立 D.彼得一世改革【答案】B【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故B項正確;大和統一日本是在4世紀末5世紀初基本上完成的,與材料不符,故A項錯誤;幕府統治建立是在12世紀末,不符合材料,故C項錯誤;17世紀的彼得一世改革是當時俄國社會提出的要求,與材料不符,故D項錯誤。4.(2021年揚州中考真題)公元7世紀,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大化改新”,其主要內容包含A.一切私地收歸國有 B.推行“殖產興業” C.農奴獲得人身自由 D.提倡“文明開化”【答案】A【詳解】公元7世紀,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設國、郡、里三級,由中央派官治理,經濟上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成為公地、公民,A正確;“殖產興業”“文明開化”是19世紀日本學習西方進行明治維新的主要內容,BD排除;農奴獲得人身自由是19世紀中期俄國農奴制改革的主要內容,C排除。故選A。5.(2021年山東菏澤中考真題)“它試圖以中國唐朝為模式,將本國改變成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辈牧厦枋龅氖?br/>A.伯里克利改革 B.大化改新 C.封建莊園建立 D.明治維新【答案】B【詳解】根據題干“它試圖以中國唐朝為模式,將本國改變成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描述的是日本的大化改新。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B正確;伯里克利改革是雅典的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排除A;封建莊園建立與題干描述的不符,排除C;明治維新是學習西方,通過明治維新日本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道路,排除D。故選B。6.(2021年無錫中考真題)改革是社會進步的動力。下列對各國改革評價正確的是A.日本大化改新——使日本過渡到封建社會B.中國戊戌變法——實現了富國強兵C.俄國彼得一世改革——廢除了農奴制 D.蘇俄新經濟政策——標志蘇聯模式的形成【答案】A【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大化二年(646年) ,李德天皇頒布《改新之調》, 效仿中國隋唐的典章制度,對政治和經濟進行了改革,史稱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隸社會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故選項A符合題意;戊成變法以失敗告終,未能實現富國強兵,故選項B不符合題意;俄國彼得一世改革強化了農奴制,故選項C不符合題意; 1936年新憲法的頒布標志蘇聯模式的形成,故選項D不符合題意。故答室為A。7.(2021年江蘇鹽城中考真題)觀察圖政治體制示意圖,它體現了A.古印度的種姓制度 B.古希臘城邦的特點C.日本大化改新的內容 D.俄國農奴制改革措施【答案】C【詳解】據材料“地方設國、郡、里三級;中央設立二管八省;天皇處于政權的最頂層”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是日本大化改新的內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中央設立二官八省,地方上設國、郡、里,實行征兵制。經濟上,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的標志,故選C;印度的種姓制度由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四個等級組成,不符合材料,排除A;古希臘實行民主制度,沒有天皇,B錯誤;俄國農奴制改革最高統治者稱為沙皇,D錯誤。8.(2021年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題)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以天皇為核心的封建國家,加強對地方的控制。材料表明“大化改新”重點學習唐朝的A.科舉制度 B.租庸調制 C.中央集權制 D.均田制【答案】C【詳解】依據題干信息“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以天皇為核心的封建國家,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故C正確;科舉制、租庸調制、均田制與題干信息無關,故A、B、D錯誤。綜上故選C。9.(2021年海南中考真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為了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日本派遣使節到中國,跟隨使節來華的,還有很多留學生和留學僧等。他們把唐朝先進的制度、天文歷法、書法藝術等傳回日本。在唐朝與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響的人物是鑒真,他六次東渡,終于在754年抵達日本,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整理自統編版《中國歷史)材料二在返日留唐學生的策動下,日本發生著名的大化革新。日本社會各階層也深受唐文化浸染,他們吟哦唐詩,雅好唐樂,發展“唐繪”,行唐禮,服唐服。同期的朝鮮和后來的越南,均以中國為文化母國。中國文化傳遞出其獨有的“智慧之光”,對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摘編自《中國文化概論》(1)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列舉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實。(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以日本為例說明唐文化對世界文明發展的影響。【答案】(1)“譴唐使”,鑒真六次東渡日本,促進中日文化交流;新羅派遣使節來唐學習中國文化,促進中國與朝鮮文件交流; 玄奘西行,傳播了佛教文化,促進了中印文化交流。(2)“大化革新”后,日本仿照唐長安建成平城京(奈良)和平安京(京都);中國化的佛教也傳入日本,并廣泛傳播開來,唐文化對日本的影響是多方面的;被稱為“足球的祖先”的蹴鞠活動,在唐初也傳入日本,隨著夏歷的傳入,日本也出現許多中國傳統節日,“唐風”已經深深浸透到日本社會的方方面面;唐文化從建筑、宗教、文學、日常生活等方面影響著日本,唐文化向朝鮮、日本的大規模移植,促進了朝鮮與日本社會的進步,也促進了東亞地區文化的發展與進步;中國文化傳遞出其獨有的“智慧之光”,對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詳解】(1)根據材料一“為了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日本派遣使節到中國,……他們把唐朝先進的制度、天文歷法、書法藝術等傳回日本……最有影響的人物是鑒真,他六次東渡……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材料二“同期的朝鮮和后來的越南,均以中國為文化母國?!保⒔Y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時期,日本派遣使節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這些使節在當時稱為“譴唐使”。他們把中國先進的制度、天文歷法、文字、典籍、書法藝術、建筑技術等傳回日本,對日本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唐朝高僧鑒真六次東渡日本,終于在754年抵達日本,弘揚佛法,還傳播中國的醫藥、文學、書法、建筑、繪畫等,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貢獻。新羅派遣使節和大批留學生來唐學習中國文化。 唐代中越詩人往來與文化交流。玄奘西行,玄奘從印度帶回佛典非常豐富,共526筴、657部 ,對佛教原典文獻的研究有很大的幫助。(2)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大化革新”后,日本仿照唐長安的布局營建首都,先后建成平城京(奈良)和平安京(京都);中國化的佛教也傳入日本,并廣泛傳播開來,唐文化對日本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在文學方面,日本人特別喜愛唐代詩歌,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作品,在日本最受歡迎,許多日本人也能作律詩,留贈結交人是空海仿漢人草書制定平假名,假名與漢字混合使用,奠定了文字的基本格局;被稱為“足球的祖先”的蹴鞠活動,在唐初也傳入日本,隨著夏歷的傳入,日本也出現許多中國傳統節日,如七夕乞巧、中秋賞月、重陽登高及四月八日浴佛、端陽龍舟競渡等,“唐風”已經深深浸透到日本社會的方方面面;唐文化從建筑、宗教、文學、日常生活等方面影響著日本,唐文化向朝鮮、日本的大規模移植,促進了朝鮮與日本社會的進步,也促進了東亞地區文化的發展與進步;中國文化傳遞出其獨有的“智慧之光”,對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三)、2020年中考真題1.(2020年山東煙臺)如表是對古代日本發展歷史的歸納,其中的空白表格處對應的事件是派遣遣唐使 B.大化改新 C.建立莊園 D.武士集團興起【答案】B【解析】根據表格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其中的空白表格處對應的事件是大化改新。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六七世紀的日本非?;靵y,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仿效中國的隋唐制度,進行大化改新,通過改革,使日本從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B符合題意;ACD三項的內容與題干表格內容無關,排除;故選B。2.(2020年四川綿陽)日本文字在創制過程中借用了漢字的草書和楷書,形成了“平假名”和“片假名”。據此可以推知,日文形成于A.大化改新時期 B.幕府統治時期 C.倒幕運動時期 D.明治維新時期【答案】A【解答】據所學知識可知,五世紀初,日本出現被稱為“假名”的借用漢字的標音文字。八世紀時,以漢字標記日本語音的用法己較固定。日本文字的最終創制是由吉備真備和弘法大師來完成的。他們兩人均曾長期留居中國唐朝,對漢字有很深的研究。前者根據標音漢字楷體偏旁造成日文“片假名”,后者采用漢字草體創造日文“平假名”。時至今天,已在世界占據重要地位的日本文字仍保留有一千多個簡體漢字。六七世紀的日本非?;靵y,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仿效中國的隋唐制度,進行大化改新。日本文字在創制過程中借用了漢字的草書和楷書,形成了“平假名”和“片假名”。據此可以推知,日文形成于大化改新時期。選項A符合題意。【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正確解讀材料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日本文字的創制及日本的大化改新的相關史實。3.(2020年山東濱州)646年元旦,孝德天皇審時度勢,以中國制度為藍本,參酌日本舊習,發布《改新之詔》,要求全國上下全面“中國化”。這次“中國化”主要學習中國哪個朝代的制度秦朝 B.漢朝人 C.唐朝 D.明朝【答案】C【解析】考查點:大化改新。解題思路:根據關鍵詞“646年”、“孝德天皇”、“中國化”可知這場改革是大化改新。根據所學知識可知,646年,孝德天皇以唐朝的制度為藍本,組織了日本的大化改新,使日本走上了封建主義的道路。C正確;ABD不合史實,ABD錯誤。綜上故選C。4.(2020年江蘇常州)從早期人類的出現到15世紀末期,人類社會大體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下列歷史事件中,屬于封建社會的是A.釋迦牟尼創立佛教 B.亞歷山大東征C.大和正式改稱日本國 D.斯巴達克起義【答案】C【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日本大化改新后,由奴隸社會轉變為封建社會國家,大和正式改名日本國,C項符合題意;釋迦牟尼創立佛教是在公元前6世紀,此時的印度處于奴隸社會時期,排除A;亞歷山大東征后使封建制社會替代了奴隸制社會,排除B;斯巴達克斯起義是一次奴隸的武力抗爭事件,排除D。故選C。5.(2020年吉林長春)觀察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判斷下列表述是否正確,正確的涂“V”,錯誤的涂“X”。(1)圖一中的器物體現了商鞅在經濟上的改革措施。(2)圖二中由氏族統治者進行的遷都促進了民族交融。(3)圖三中日本的社會變化源于明治維新的開展。(4)圖二、圖三所反映的改革都有對先進文化的借鑒。(5)與上述圖片相關的改革都順應了歷史潮流,推動了歷史的進步。【答案】(1)V(2)V(3)X(4)V(5)V【解析】考查點:商鞅變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化改新。解題思路:(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國各地度量衡不統一,為了保證國家的賦稅收入,商鞅制造了標準的度量衡器。所以商鞅銅方量能體現商鞅在經濟上的改革措施。本題涂V。(2)根據圖二中的都城由平成遷到洛陽可知,指的是北魏孝文帝遷都。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促進了民族的融合和發展。本題涂V。(3)根據圖三中的信息“大和變為日本國”“奴隸制過渡到封建制”可知,這些變化體現的是日本大化改新前后的變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明治維新使日本由封建社會過渡到了資本主義社會。所以本題涂X。(4)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吸收了漢族的文化,日本大化改新借鑒了中國唐朝的文化制度。所以本題涂V。(5)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商鞅變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都順應了歷史潮流,推動了歷史的進步。本題涂V。6.(2020年安徽節選)讀下圖,完成下列探究活動。(1)如圖中A、B兩國分別是。公元7世紀,A國為應對外族入侵采取了怎樣的措施?B國受先進文化影響所進行的改革是什么?【答案】(1)A:拜占庭帝國(答東羅馬帝國或拂菻亦可)B:日本。A國:把行省改為軍區,把自由農民編入軍隊,軍事將領成為地方行政長官:B國:大化改新。(答具體措施亦可)【解析】(1)根據圖信息“君士坦丁堡”結合所學知識,可知A是拜占庭帝國;根據圖信息“平城京”結合所學知識,可知B是日本。根據所學知識,公元7世紀,拜占庭帝國為應對外族入侵把行省改為軍區,把自由農民編入軍隊,軍事將領成為地方行政長官。公元前7世紀,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