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2課 阿拉伯帝國----【新課標背記要點與三年真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2課 阿拉伯帝國----【新課標背記要點與三年真題】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12課 阿拉伯帝國
【2022年課標】
通過伊斯蘭教的創立、阿拉伯帝國的崛起,以及非洲、美洲的社會發展概況,初步了解中古世界歷史發展的多樣性。
【思維導學】
【背記要點】
知識點1 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
1、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的背景
①阿拉伯半島尚未統一,部落間為爭奪水源與牧場,相互仇殺;
②多神崇拜成為民族統一和發展的嚴重阻礙。
在這種情況下,穆罕默德提出了獨尊安拉的宗教思想,創立伊斯蘭教。
2、伊斯蘭教的建立:①創立時間:公元7世紀初;②創立者:穆罕默德;③發源地:阿拉伯半島。
3、穆罕默德的傳教活動:穆罕默德闡述了獨尊安拉的宗教思想,創立了伊斯蘭教;最初在麥加城傳教,遭到當地傳統勢力的反對;622年,率領一些信徒遷居麥地那,建立了穆斯林公社;630年,占領了麥加城。此后,半島各部落紛紛承認穆罕默德的統治地位,632年,阿拉伯半島基本統一。
▲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的影響: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反映了阿拉伯人渴望實現統一;它為建立統一的阿拉伯國家奠定了政治基礎。
▲伊斯蘭教的信徒稱 “穆斯林”(順從著);其經典教義是《古蘭經》
穆罕默德一手拿著《古蘭經》統一了人們的思想,另一手用寶劍發動“圣戰”統一了阿拉伯半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伊斯蘭國家。在沙漠中孕育了中世紀最強大、最遼闊的帝國——阿拉伯帝國。
知識點2、阿拉伯帝國
4、帝國的形成:北進敘利亞,東滅波斯,進而征服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直抵中國唐朝邊境;控制中亞大部分地區;在西線,攻克埃及,橫掃北非;西南占領西班牙,越過比利牛斯山為法蘭克王國軍隊所阻擋。至8世紀中期,阿拉伯帝國形成,版圖橫跨亞、非、歐三大洲,伊斯蘭教隨著帝國的擴張廣為傳播。
5、阿拉伯帝國的統治:實行政教合一(集政權、軍權和神權于一身)的哈里發中央集權統治;最高首領稱哈里發(哈里發的地位相當于中國的“皇帝”);哈里發控制著從中央到地方的軍政、稅收與宗教三大權力系統,既是帝國最高元首,又是全體穆斯林的宗教領袖。
▲細節推薦:穆罕默德的繼承者稱哈里發,不是他本人。
6、帝國的滅亡:
原因:9世紀中葉以后,帝國內訌不已;北非、西班牙等地的分裂勢力;十字軍東征(先后八次,長達近200年之久),消耗了帝國的實力。
標志: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達,阿拉伯帝國終告滅亡。
知識點3、阿拉伯文化
7、原因:①哈里發重視知識,認為“人最美的裝飾是知識”;②設立“智慧宮”、以黃金支付稿酬等;③阿拉伯學者吸收、消化了外來文化。
8、貢獻:
①阿拉伯數字是阿拉伯人對世界文化的獨特貢獻。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從0到9的計數法,形成了我們現在常用的“阿拉伯數字”,并創造了完整的代數學;(注意:阿拉伯人對世界文化的獨特貢獻是阿拉伯數字。)
②阿拉伯人著的《醫學集成》和《醫典》兩部書,長期被歐洲醫學界奉為經典;
③膾炙人口的《天方夜譚》(《一千零一夜》),構思巧妙,情節曲折,語言優美,是阿拉伯文學的瑰寶;
④阿拉伯人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重大發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的)
【易錯易混】
1、從0到9的計算法是由印度人發明的,阿拉伯人改進后傳播到歐洲被稱為“阿拉伯數字”;
2、伊斯蘭教的興起傳播與阿拉伯國家的建立擴張相輔相成。伊斯蘭教的傳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和阿拉伯帝國的振興。而阿拉伯半島的統一和帝國的擴張促進了伊斯蘭教的進一步傳播。
【圖片解讀】
解讀:其版圖東起印度河流域,西臨大西洋,北起黑海和里海南岸,南至尼羅河下游,橫跨亞、歐、非三大洲
解讀:《醫典》是中世紀阿拉伯醫學百科全書式的著作,它繼承了古希臘的醫學遺產,也吸收了中國、印度、波斯等國醫藥學的成就,體現了當時世界醫學和藥物學的先進水平,被奉為“醫學經典”。15世紀,隨著中國印刷術在歐洲的傳播,《醫典》更被歐洲和中亞各國廣為印證。意大利、法國、德國、英國等各大學的醫學教育,把《醫典》作為基本教材,一直繼續到18世紀末。
【三年真題】
(一)、2022年中考真題
1.(2022年江蘇鎮江)世界文明成果輝煌燦爛,各具特點。其中,完整的代數學、膾炙人口的《天方夜譚》、長期被歐洲醫學界奉為經典的《醫學集成》和《醫典》,都屬于( )
A.古希臘文明 B.古羅馬文明 C.阿拉伯文明 D.華夏文明
【答案】C
【解析】膾炙人口的《天方夜譚》(《一千零一夜》),構思巧妙,情節曲折,語言優美,是阿拉伯文學的瑰寶,因此屬于阿拉伯文明,C項正確;排除ABD項。故選C項。
2.(2022年重慶B卷)下圖為阿拉伯帝國示意圖。下列相關表述,正確的是
A.阿拉伯國家興起于兩河流域
B.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扼守紅海交通要沖
C.8世紀中期,地中海已成為阿拉伯帝國的內湖
D.阿拉伯帝國地跨亞非歐,便于溝通東西方文化
【答案】D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8世紀中期,阿拉伯帝國地跨亞非歐,是當時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國;阿拉伯人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D項正確;兩河流域產生古巴比倫王國,排除A項;巴格達是阿拉伯帝國的首都,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是底格里斯河的碼頭,溝通世界貿易起重要作用,排除B項;2世紀羅馬帝國進入黃金時期,橫跨亞非歐,地中海已成為羅馬帝國的內湖,排除C項。故選D項。
3. (2022年江蘇連云港)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重大發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的。這折射出阿拉伯人致力于
A 發明與創新 B. 冒險與挑戰 C. 貿易與交流 D. 統一與擴張
【答案】C
【解析】阿拉伯人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 火藥等重大發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的。材料折射出阿拉伯人致力于貿易與交流,C項正確;發明與創新、冒險與挑戰和統一與擴張不符合材料中阿拉伯人傳播與交流的特點,排除A、B和D項。故選C項。
4.(2022年湖北宜昌)7-8世紀,唐朝西部有一個政教合一的政權,它迅速擴張為地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帝國,并與唐朝發生了怛羅斯之戰。該帝國是
A.亞歷山大帝國 B.羅馬帝國 C.拜占庭帝國 D.阿拉伯帝國
【答案】D
【解析】根據“7-8世紀”“政教合一”等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阿拉伯帝國,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權,穆罕默德逝世后,他的繼任者繼續擴張,751年擊敗唐朝大將高仙芝的軍隊,控制了中亞大部分地區。至8世紀中期,阿拉伯帝國形成。他的版圖橫跨亞、歐、非三大洲,是當時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國,D項正確;亞歷山大帝國在7-8世紀之前已經滅亡,排除A項;羅馬帝國沒有與“唐朝發生了怛羅斯之戰”,排除B項;拜占庭帝國沒有與“唐朝發生了怛羅斯之戰”,排除C項。故選D項。
5.(2022年湖北江漢、潛江)這部著作是阿拉伯民間故事集,反映了阿拉伯帝國的社會生活。相傳山魯佐德為拯救無辜的少女,自愿嫁給生性殘暴的國王山魯亞爾。她每天晚上講一個故事,每每講到最精彩的地方剛好天亮。國王想聽完故事,不忍懲罰她。就這樣過了一千零一夜,國王終于被感動,與她白頭偕老。因此它又名《一千零一夜》。據此判斷,這部著作是
A.《格林童話》 B.《天方夜譚》 C.《源氏物語》 D.《哈姆雷特》
【答案】B
【解析】《天方夜譚》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的一部民間故事集,書中所講的辛巴達航海、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阿拉丁神燈等故事在世界各國廣為流傳,真實反映了阿拉伯帝國豐富的社會生活,反映了阿拉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阿拉伯文學的瑰寶,B項正確;《格林童話》是18世紀初兩位德國歷史學家兼語言學家搜集整理的民間傳說、童話故事集,排除A項;《源氏物語》是由日本平安時代女作家紫式部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排除C項;《哈姆雷特》是英國的莎士比亞的作品,排除D項。故選B項。
6.(2022年貴族黔東南)世界文化具有多樣性。如果我們閱讀文學作品《天方夜譚》,主要可以了解
A.古埃及文化 B.阿拉伯文化 C.古印度文化 D.古希臘文化
【答案】B
【解析】依據所學可知,《天方夜譚》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的一部民間故事集。書中所講的辛巴達航海、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阿拉丁神燈等故事在世界各國廣為流傳,真實反映了阿拉伯帝國境內各族人民的生活及東方古國的風土人情,體現了阿拉伯人對世界文化的繼承,所以B項符合題意;而A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
7.(2022年湖北荊州)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和火藥等重大發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從公元8世紀開始先后傳入阿拉伯,再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材料表明,阿拉伯人在世界文明史上的突出貢獻是
A.創造完整的代數學 B.創造燦爛的文學成就
C.創造輝煌的醫學成就 D.溝通東西方文化交流
【答案】D
【解析】據“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和火藥等重大發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從公元8世紀開始先后傳入阿拉伯,再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可知,材料表明阿拉伯人在世界文明史上的突出貢獻是阿拉伯人是東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溝通了東西方文化,D項正確;題干的主旨是阿拉伯人促進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并沒有體現阿拉伯人自身的數學、文學或醫學成就,排除ABC項。故選D項。
8.(2022年湖南株洲)對如圖解讀正確的是
A.阿拉伯人發明,古印度人改造 B.古印度人發明,阿拉伯人改造
C.古埃及人發明,古希臘人改造 D.古希臘人發明,古埃及人改造
【答案】B
【解析】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頭表示數字,創造了從0到9十個數字的計數法;阿拉伯人學會這一方法,對它加以改造,12世紀初,這一簡便的計數法傳到歐洲,被稱為“阿拉伯數字”,B項正確;ACD項對題干圖片解讀不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ACD項。故選B項。
9.(2022年重慶A卷)拜占庭帝國和阿拉伯帝國均對世界文明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它們都
A.創造出了完整的代數學 B.莫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
C.建立并完善了民主政體 D.傳承并融合了東西方文化
【答案】D
【解析】【考查點】阿拉伯帝國與拜占庭帝國的文明成就【解題思路】根據所學知識可得出拜占庭帝國與阿拉伯帝國都建立了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都進行了侵略擴張、傳承并融合了東西方文化,D項正確;阿拉伯人創造出了完整的代數學,排除A項;《羅馬民法大全》是歐洲歷史上第一部系統完備的法律文獻,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排除B項;拜占庭帝國的皇帝就實行封建專制,阿拉伯帝國政教合一,排除C項。故選D項。
6.(2022年吉林)請列舉古代世界的三大宗教。
【答案】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
【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并稱為世界三大宗教。此三種宗教之所以能成為前三大,是世界上僅有的三個各自被一部分國家列為國教的宗教,如基督教在歐美的一些國家、伊斯蘭教在中亞、西亞和北非一些國家、佛教在東南亞一些國家分別被列為國教。
10.(2022年山東臨沂)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何題。
材料一唐朝時,世界上有70多個國家或地區與中國有往來。那時候,外國人除了與中國貿易,還學習中國的科技文化,引進中國的政治經濟制度。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聲望很高,各國稱中國人為“唐人”。
——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2019年12月)
材料二至德元年(756年)有三支西城唐軍被調回內地,參加了收復長安的戰爭,以后在此基礎上組成了戰斗力很強的鎮西北庭行營。到了乾元元年(758年)秋天,吐火羅葉護與西城九國首領來朝,請求“助國討賊”,肅宗派他們赴朔方行營效力。
——摘編自《新唐書》
材料三為了維護統一,消除不聽命的節度使,唐朝中央政府又不得不依靠其他節度使,造成國家分裂的局面。總之,各個藩鎮在名義上屬于中夾管轄,但實際上他們并不聽從中央,皆各行其是。唐朝最終被朱梁政權取代。
——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221年12月)
(1)上述三則材料反映了哪些主要史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說明唐朝社會發展歷程的特征。
(2)材料二所反映的歷史時期(八世紀中期),世界局勢正在發生著重大變化。當時世界上哪一個國家的疆域最大?它把中國的哪些重大科技成就傳入了歐洲?
(3)綜上所述,你能從中得到哪些有益的歷史啟示?
【答案】(1)史實:唐朝對外交往頻繁;安史之亂;藩鎮割據;唐朝被朱梁政權取代。特征:唐朝前期呈現出繁盛景象,安史之亂后由盛轉衰、逐漸滅亡。
(2)阿拉伯帝國。造紙術、指南針、火藥。
(3)要具有憂患意識,學會居安思危;要勤政愛民,反對腐敗;要注意化解各種社會矛盾,避免發生戰亂;要重視科技發展,保持世界領先地位;要務力維護國家的統一;要善于學習,加強交流;必須與時俱進,創新發展。
【解析】
(1)依據材料一的“唐朝時,世界上有70多個國家或地區與中國有往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史實是:唐朝對外交往頻繁;依據材料二的“到了乾元元年(758年)秋天,吐火羅葉護與西城九國首領來朝,請求‘助國討賊’,肅宗派他們赴朔方行營效力。”可知材料二反映的史實是:安史之亂;依據材料三的“為了維護統一,消除不聽命的節度使,唐朝中央政府又不得不依靠其他節度使,造成國家分裂的局面...唐朝最終被朱梁政權取代。”可知材料三反映的史實是:藩鎮割據;唐朝被朱梁政權取代。依據三則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以概括出唐朝社會發展歷程的特征是:唐朝前期呈現出繁盛景象,安史之亂后由盛轉衰、逐漸滅亡。
(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至8世紀中期,阿拉伯帝國形成。它的版圖橫跨亞、歐、非三大洲,是當時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國。阿拉伯人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重大發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的。
(3)綜上所述,我能從中得到的有益的歷史啟示是:要具有憂患意識,學會居安思危;要勤政愛民,反對腐敗;要注意化解各種社會矛盾,避免發生戰亂;要重視科技發展,保持世界領先地位;要務力維護國家的統一;要善于學習,加強交流;必須與時俱進,創新發展。
(二)、2021年中考真題
1.(2021年新疆、建設兵團中考真題)《醫典》、“智慧宮”、《天方夜譚》等關鍵詞所涉及的國家是
A.羅馬帝國 B.阿拉伯帝國 C.法蘭克王國 D.拜占庭帝國
【答案】B
【詳解】 阿拉伯人著的《醫學集成》《醫典》兩部書,長期被歐洲醫學界奉為醫學領域的經典。膾炙人 口的《天方夜譚》是阿拉伯文學的瑰寶。故B符合題意;材料中文化成就與羅馬帝國、法蘭克王國和拜占庭帝國不符合,排除A、C和D。故選B。
2.(2021年黑龍江綏化中考真題)阿拉伯人改造的從0到9的計數法源于
A.古印度人 B.古巴比倫人 C.古埃及人 D.古希臘人
【答案】A
【詳解】阿拉伯數字是阿拉伯人對世界文化的獨特貢獻。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發明的從0到9的計數法,形成了我們現在常用的“阿拉伯數字”。故A符合題意;古巴比倫人、古埃及人、古希臘人與“阿拉伯數字”無關,排除BCD。故選A。
3.(2021年河南中考真題)邁爾斯教授認為,阿拉伯人幾乎把他們所能觸及的科學都加以改進和充實,然后再傳到歐洲。下列符合這一觀點的是
A.“儒略歷” B.《天方夜譚》. C.《荷馬史詩》 D.“阿拉伯數字”
【答案】D
【詳解】依據題干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阿拉伯數字最初由古印度人發明,后由阿拉伯人傳向歐洲,之后再經歐洲人將其現代化,人們以為是阿拉伯發明,所以人們稱其為“阿拉伯數字”,故D正確;“儒略歷”是羅馬共和國獨裁者儒略·凱撒在埃及天文學家索西琴尼的幫助下制訂了新歷,故A錯誤;《天方夜譚》是阿拉伯民間故事集,與題干主旨不符,故B錯誤;《荷馬史詩》相傳是由古希臘詩人荷馬創作的,故C錯誤。綜上故選D。
4.(2021年福建中考真題)阿拉伯人將古印度人的數字改造為阿拉伯數字,并傳播到世界各地。這折射出阿拉伯人致力于
A.創新與交流 B.冒險與挑戰 C.征服與重建 D.統一與擴張
【答案】A
【詳解】依據題干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阿拉伯數字最初由古印度人發明,后由阿拉伯人傳向歐洲,之后再經歐洲人將其現代化,人們以為是阿拉伯發明,所以人們稱其為“阿拉伯數字”,這折射出阿拉伯人致力于創新與交流,故A正確;BCD與題意不符,故錯誤。綜上故選A。
5.(2021年湖北宜昌中考真題)中古時代,阿拉伯人在繼承了人類文化遺產之后,經過消化、吸收、發明、創造,又把它貢獻給了人類,從而對東西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典型代表是
A.元首制 B.公歷 C.阿拉伯數字 D.進化論
【答案】C
【詳解】依據題干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阿拉伯數字最初由古印度人發明,后由阿拉伯人傳向歐洲,人們以為是阿拉伯發明,所以人們稱其為“阿拉伯數字”。阿拉伯數字是阿拉伯人對世界文化的獨特貢獻,故C正確;羅馬帝國時期創立元首制,公歷起源于古羅馬歷法,英國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提出進化論,他們都與阿拉伯人無關,故ABD錯誤。綜上故選C。
6.(2021年黑龍江牡丹江、雞西中考真題)阿拉伯數字在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運用相當廣泛,它的發明者和傳播者分別是
A.古代印度人、阿拉伯人 B.古代阿拉伯人、中國人
C.古代印度人、巴比倫人 D.古代阿拉伯人、印度人
【答案】A
【詳解】阿拉伯數字是古代印度人發明,阿拉伯人傳播的,因此得名叫阿拉伯數字。故答案選A。
(三)、2020年中考真題
1.(2020年廣西河池)小明在學習了世界三大宗教的內容后,運用比較法列出了它們的相同點,其中錯誤的有
①都產生于亞洲 ②都信仰耶穌
③都產生于同一時期 ④都宣揚服從神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依據所學可知,世界三大宗教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佛教產生于古印度,創始人是喬達摩.悉達多,主張“眾生平等”;基督教產生于公元1世紀亞洲的巴勒斯坦地區,創始人是耶穌,提倡平等、博愛、互助;伊斯蘭教產生于公元7世紀的阿拉伯半島,創始人是穆罕默德,號召人們信仰宇宙唯一的神—真主安拉,經典是《古蘭經》。因此世界三大宗教的相同點是都產生于亞洲,所以錯誤的有②③④,D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ABC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
2.(2020年湖南岳陽)關于世界三大宗教的描述,正確的是
①世界三大宗教都誕生于亞洲 ②最先傳入我國的是佛教
③目前國際通用的歷法伊斯蘭教有關 ④三大宗教都宣揚忍耐順從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世界三大宗教包括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佛教誕生于南亞的古印度。基督教誕生于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伊斯蘭教位于西亞的阿拉伯地區,①世界三大宗教都誕生于亞洲正確;佛教在漢朝時期傳入我國。基督教傳入中國最早的確切記載是唐太宗貞觀九年,伊斯蘭教在公元7世紀中葉自西亞、中東傳入中國。②最先傳入我國的是佛教正確;④三大宗教都宣揚忍耐順從正確;因此B正確;目前通用的歷法采用公元紀年法,原稱基督紀元,公歷紀年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紀年的開始,因此公元紀年法與伊斯蘭教無關。因此③錯誤。由此排除ACD。綜上故選B。
3.(2020年湖南邵陽)2020年3月,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對廣大穆斯林說,新冠肺炎病毒沒什么可怕!人們可以通過向安拉祈福而獲得打敗病毒的精神力量。據此判斷,哈梅內伊信奉
A.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伊斯蘭教
【答案】D
【解析】考查點:伊斯蘭教。解題思路:根據“穆斯林”、“安拉”等信息可知,這一宗教信仰真主安拉,信教者被稱為穆斯林。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七世紀,穆罕默德闡述了獨尊安拉的宗教思想,創立了伊斯蘭教。伊斯蘭教的教徒被稱為穆斯林。D正確;所學知識可知,信仰佛法僧三寶的在家、出家四眾的通稱是佛教徒。與材料不符,A錯誤;基督教敬拜上帝,奉耶穌基督為救世主,B錯誤;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C錯誤。綜上故選D。
4.(2020年青島)“帝國版圖內的居民經過長期融合,逐步形成了統一的阿拉伯民族,他們有共同的語言,共同的文字,統一的宗教信仰。”“統一的宗教”是
A.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伊斯蘭教
【答案】D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阿拉伯人創立的宗教是伊斯蘭教。7世紀初,穆罕默德在麥加創立的伊斯蘭教。伊斯蘭教對阿拉伯半島的統一起到了重要作用。中世紀時,伊斯蘭教傳到亞洲其它地方和北非等地,對這些地區產生了重要影響,D符合題意;佛教誕生于古印度,A排除;基督教誕生于巴勒斯坦一帶,B排除;道教誕生于中國,C排除。故選擇D。
5.(2020年江西)阿拉伯人伊本西那的醫學著作《醫典》傳入歐洲后,長期是西方大學的醫學教科書,僅在15世紀最后30年中就重印15次。材料說明
A.阿拉伯文化大量吸收、消化外來文化
B.阿拉伯人為世界文化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C.阿拉伯文化是西方文明的起源
D.阿拉伯人將中國的印刷術傳入歐洲
【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阿拉伯人伊本西那的醫學著作《醫典》傳入歐洲后,長期是西方大學的醫學教科書,僅在15世紀最后30年中就重印15次”可知,這反映了阿拉伯人為世界文化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在醫學上拉齊斯編寫成《醫學集成》,依本西拿編寫成一部更著名的醫學百科全書《醫典》。這部《醫典》可以說是伊斯蘭知識的總匯,后來對歐洲近代醫學的初期發展曾產生過重大影響。故B正確;A項說法錯誤,故排除A項;阿拉伯文化是中亞地區的文化,不屬于西方文明,故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阿拉伯人將中國的印刷術傳入歐洲,故排除D項。故選B。
6.(2020江蘇鎮江)《天方夜譚》又名《一千零一夜》,是一部民間故事集,被高爾基稱為世界民間文學創作中“最壯麗的一座紀念碑”,其創作者是古代
A.埃及人 B.印度人 C.日耳曼人 D.阿拉伯人
【答案】D
【解析】《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譚》是阿拉伯文學的代表,反映了阿拉伯帝國境內各族人民以及東方古國的風土人情和社會面貌。其創作者是古代阿拉伯人,D符合題意;綜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項不符,排除。故選擇D。
7.(2020年山東濱州節選)隨著人類活動范圍的逐步擴展,彼此之間的交流日趨復雜與多樣,人類社會在封閉與開放、奴役與解放、霸權與主權、失衡與平衡的交替中不斷向前發展。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文明傳播)
材料一
(1)“歐亞大陸諸偉大的文明”中,以和平交流的方式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角色的是什么人?說出能體現他們民族文化的宗教。材料下面內容是他們對世界文化的獨特貢獻,請寫出該貢獻的名稱。
【答案】(1)阿拉伯人;伊斯蘭教;阿拉伯數字。
【解析】(1)結合所學,以和平交流的方式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角色的是阿拉伯人。能體現阿拉伯人民族文化的宗教是伊斯蘭教。圖左及時著名的阿拉伯數字。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河县| 东源县| 乃东县| 五华县| 汝州市| 穆棱市| 西峡县| 八宿县| 娱乐| 莱西市| 阳西县| 汉阴县| 六安市| 永和县| 米林县| 武夷山市| 方城县| 蓝田县| 蚌埠市| 井研县| 丰镇市| 镇赉县| 罗甸县| 思南县| 新龙县| 岑溪市| 嘉鱼县| 宿迁市| 吴桥县| 乌苏市| 察隅县| 从江县| 汉寿县| 定州市| 南充市| 喀喇沁旗| 星子县| 封丘县| 海阳市| 金寨县| 呼伦贝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