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3課 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2022年課標】通過了解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的出現,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歐社會經濟的重要變化。【思維導學】【背記要點】知識點1 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1.租地農場(1)背景:11世紀以后,歐洲農村興起墾殖運動,新開發的地區擁有獨立的司法權和行政自治權;莊園經濟逐漸衰落,農民逐漸獲得對自己剩余產品的支配權;14世紀中葉以后,領主出租直領地,不再參與生產管理。富裕農民通過承租、購買等多種方式建立租地農場。(2)性質:資本主義性質的農場(3)特點:租地農場的農產品和畜產品更多的進入市場,推動商品經濟的發展(4)影響:封建土地所有制開始動搖2.手工工場(1)背景:手工業者脫離農業,更多地為市場而生產;隨著分工細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發展;分散的手工工場逐漸轉向集中的手工工場(2)性質: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工場(3)特點:在手工工場內的工人與雇主之間形成了徹底的雇傭關系,資本與勞動分離。3.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的影響土地關系的變化和手工業的發展,推動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開始改變中世紀歐洲社會的整體面貌。知識點2、富裕農民和市民階級新階級的出現——早期資產階級(1)富裕農民:13、14世紀,富裕農民、騎士、鄉紳通過各種手段集中土地,以新的經營方式掌握了生產、交換等環節,成為農村中富有生氣的階級力量。(2)市民階級:手工業者、商人成為城市居民,商人政治權利不斷擴大,成為強化王權所需要的政治力量。13、14世紀,市民階層作為第三等級出席議會。【易錯易混】租地農場主成為農業工人的實際支配者和實際剝削者。土地所有者不再參與生產管理,他們僅有與租地農場主簽訂契約的權利,只能得到有限的租金。【三年真題】(一)、2022年中考真題1.(2022年山東東營)如圖是某同學在預習《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一課的設計的部分知識結構圖,其中①處應是A.手工業行會 B.租地農場 C.手工業者 D.工廠制度【答案】B【解析】根據《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一課的部分知識結構圖,結合所學可知,隨著生產力的提高,西歐經濟和社會出現了發展,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出現。莊園制度下的小塊土地越來越不適應新的生產經營活動,加之一些領主不善于經營,于是,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土地集中成為一種趨勢。領主通過轉讓、聯姻,繼承、買賣等方式,將土地集中在一起。14世紀中葉以后,出租領主自營地達到一個高潮,領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參與生產管理。一些富裕農民通過承租、購買領主的土地,或者轉租、購買其他佃農的地產等方式將土地集中起來,建立租地農場。故①處應是租地農場,B項正確;手工業行會與材料不符,排除A項;手工業者與材料不符,排除C項;工廠制度是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建立的,排除D項。故選B項。2.(2022·福建·中考真題)17-18世紀,中國的瓷器、漆器和絲綢等產品為了輸出歐洲,專門按照歐洲風格制造;歐洲的建筑、園林等裝飾造型競相采用中國題材和模仿中國風格,也融入了歐洲固有的形式。這反映了( )A.中西文明交流融會 B.中國打開歐洲市場C.中國建筑技術發達 D.中華文明的先進性【答案】A【詳解】根據材料可知,17-18世紀,中國輸往歐洲的手工業產品按照歐洲風格制造,歐洲的建筑、園林等裝飾造型競相采用中國題材和模仿中國風格,這反映了中西文明交流融會,A項正確;材料還反映了歐洲吸取中國文化風格,“中國打開歐洲市場”的說法不全面,排除B項;歐洲建筑只是采用中國題材和模仿中國風格,并不能說中國建筑技術發達,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中西文化交流互鑒,并不是說中華文明具有先進性,排除D項。故選A項。3.(2022年黑龍江牡丹江)下面圖示是西歐經濟和社會發展引發的變化。在空格處應填寫的內容是( )A.手工業生產合作社 B.手工工場 C.現代工廠 D.手工業作坊【答案】B【詳解】根據所學可知,從13世紀開始,商人不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還提供統一的生產工具,工人成為完全出賣勞動力的雇傭勞動者,與雇主形成徹底的雇傭關系。由于生產工具統一配備,因而工人常常需要在同一個地點集中勞動,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場。雇工分工合作,進一步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土地關系的變化和手工業的發展,推動了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農業出現了租地農場,手工業出現了手工工場,開始改變中世紀歐洲社會的整體面貌,B項正確;A、C、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A、C、D項。故選B項。(二)、2021年中考真題1.(2021年山東濟寧中考真題)15世紀后期,西歐形成了一股貴金屬熱。一位西班牙人說:“我們西班牙人人都受著一種心病的折磨,這種病只有黃金才能治愈。”該“心病”的病因是A.商品經濟的發展 B.文藝復興的興起C.新航路的開辟 D.工業革命的爆發【答案】A【詳解】依據所學可知,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黃金成為最貴重的商品和主要交換手段。追逐金錢的夢想推動歐洲人到海外擴張。從15世紀開始,歐洲各國相繼開始了持續二百多年的海外探險、考察、尋找黃金和侵略擴張活動,故A符合題意;文藝復興的興起、工業革命的爆發與題干無關,故BD不合題意;,西班牙開始新航路的開辟,是為了治療“心病”行動而不是原因,故C不合題意。故此題選A。2.(2021年遼寧阜新中考真題)14世紀中葉以后,歐洲一些人將土地集中起來建立租地農場,建立者是A.手工業者 B.莊園主 C.奴隸主 D.富裕農民【答案】D【詳解】14世紀中葉以后,出租領主直營地達到一個高潮,領主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在參與生產管理,一些富裕農民通過承租、購買領主的土地等方式將土地集中起來,建立租地農場,故選D項;手工業者不可能達到題干上的條件,故排除A項;莊園主不會做這樣的事情,故排除B項;根據封君封臣制度可得,奴隸主不符合當時背景,故排除C項。3.(2021年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題)14世紀前后,西歐社會萌發新的生機,其在經濟上的表現是A.莊園經濟自給自足 B.自由放任理論產生C.城市自治司法獨立 D.雇工分工合作興起【答案】D【詳解】14世紀中葉以后,一些富裕農民通過承租、購買領主的土地,或者轉租、購買其他佃農的地產等方式將土地集中起來,建立租地農場。他們采用新的生產方式進行經營,雇傭少地或無地的農民耕種,并將產品推向市場。這一時期,手工業也不斷發展,農村出現了分散的手工工場。后來,這種分散的手工工場逐漸轉向集中的手工工場。商人不僅向雇傭工人提供原料,而且還提供統一的生產工具,工人成為完全出賣勞動力的雇傭勞動者,與雇主形成徹底的雇傭關系。雇工分工合作,進一步提高了勞動生產率。故D符合題意;莊園經濟在14世紀前后開始走向瓦解,排除A;自由放任理論與經濟上的表現無關,排除B;城市自治司法獨立與經濟上的表現無關,排除C。故選D。4.(2021年安徽中考真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世紀早期農奴制度促進了西歐主要農業組織形式——采邑的發展。采邑是大型莊園,包括土地、草場等,以及束縛在土地上的農奴。由于地區性國家建立了越來越有效的政治組織,地方上的封君和封臣管理著政治和軍事事務,這一體系一般被歷史學家稱為封建制度。——據[美]杰里·本特利等《簡明新全球通史》(1)根據材料一,概括西歐封建社會的主要特征。材料二 13世紀的歐洲處于變革的陣痛之中,在經濟上變得越來越商業化和工業化。工商業的興起促進了城市生活的產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紀社會產生了市民階級,市民階級公開提出政治代表權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這些經濟社會變革深刻地改變了歐洲的經濟社會環境和社會結構。——據[美]詹姆斯·W·湯普遜《中世紀晚期歐洲經濟社會史》(2)根據材料二,歸納13世紀歐洲“經濟社會變革”的變現,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些變革產生的影響。(3)綜合上述材料,從西歐中世紀發展歷程中,你能得出什么規律性的認識?【答案】(1)莊園制度或農奴制度。封君封臣制度。(2)表現:工商業興起;城市生活產生;市民階級形成并提出政治要求。影響:改變了歐洲的經濟社會環境和社會結構,沖擊封建統治,促進資本主義興起;推動歐洲由中世紀向近代轉型等(3)經濟發展促進社會變革;歷史在傳承中發展等。【詳解】(1)根據“中世紀早期農奴制度促進了西歐主要農業組織形式——采邑的發展”得出莊園制度;根據“由于地區性國家建立了越來越有效的政治組織,地方上的封君和封臣管理著政治和軍事事務,這一體系一般被歷史學家稱為封建制度”得出封君封臣制度。(2)表現:根據“在經濟上變得越來越商業化和工業化。工商業的興起促進了城市生活的產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紀社會產生了市民階級,市民階級公開提出政治代表權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得出工商業興起;城市生活產生;市民階級形成并提出政治要求。影響結合所學內容可知主要是改變了歐洲的經濟社會環境和社會結構,沖擊封建統治,促進資本主義興起;推動歐洲由中世紀向近代轉型等。(3)綜合材料內容和所學可知,經濟發展促進社會變革;歷史在傳承中發展等。(三)、2020年中考真題1.(2020年四川攀枝花)歷史評價是對歷史現象或事件進行態度與價值的評判。下列屬于歷史評價的是A.11世紀以后,歐洲各地開展墾殖運動,大量林地、荒地被開發B.領主出租自營地,他們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參與生產管理C.歐洲手工工場中出現的雇傭關系具有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特征D.富裕農民、騎士、鄉紳不斷集中土地,逐漸控制鄉村行政事務【答案】C【解析】據所學知識可知,歷史史實是對歷史事件的客觀陳述,不帶有作者自己的感彩,而歷史評價則是對某一歷史事件的看法,帶有明顯的個人情感。選項ABD屬于歷史史實,選項C屬于歷史評價。選項C符合題意。2.(2020年江蘇南京)“佃戶取得份地的條件是又務精種領主的"自營地”,一般每周要在自營地上勞動了天,剩下的時間才屬于自己。”這種生產組織形式遍布歐洲各地大約是在A.1世紀B.5世紀C.8世紀D.11世紀【答案】D【解析】封建莊園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單位,莊園內的一切生產都是為了供應領主消費和依附農民及其家庭的生活需要 ,只有莊園不能生產的如鹽、鐵等,才從行商手中購取,莊園經濟的興盛時期約在9~13世紀,故排除ABC,D符合題意。故選D。3.(2020年湖北孝感)《全球通史》記載:“西歐到14世紀,城市成為貿易中心,……佛羅倫薩市區有手工工場300家,年生產呢絨十萬匹;1343年佛羅倫薩市中有九萬余人,從事呢絨生產約三萬人,占全城居民的三分之一。”材料說明這一時期的西歐A.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B.開始了文藝復興C.完成了新航路開辟D.壟斷了東西方貿易【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約在14世紀末,最早在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和威尼斯等城市出現了手工工場。16世紀,手工工場迅速發展,在西歐各國流行,英國成為手工工場最興盛的地區。資本主義萌芽出現。“西歐到14世紀,城市成為貿易中心,……佛羅倫薩市區有手工工場300家,年生產呢絨十萬匹;1343年佛羅倫薩市中有九萬余人,從事呢絨生產約三萬人,占全城居民的三分之一。”可知,材料說明這一時期的西歐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選項A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文藝復興運動,故排除B項;16世紀完成了新航路開辟,時間不符,故排除C項;奧斯曼土耳其壟斷了東西方貿易,故排除D項。故選A。4.(2020年江蘇淮安)中世紀晚期,歐洲社會處于轉型時期,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出現雇傭與被雇傭的生產關系。這一現象主要表現在A.莊園經濟和現代工廠制的形成B.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的產生C.種植園經濟和工業革命的擴展D.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的實行【答案】B【解析】考查點: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解題思路:根據題干中關鍵信息“歐洲社會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出現雇傭與被雇傭的生產關系”,可知與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相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3世紀,歐洲農村出現了分散的手工工場,后來,這種分散的手工工場逐漸轉向集中的手工工場,勞動分工、簡單協作,新的生產關系和生產方式的出現,是西歐資本主義萌芽的重要標志。14世紀中葉以后,領主出租直領地達到一個高潮,一些富裕農民通過承租、購買領主的土地等方式將土地集中起來,建立租地農場;因此改變中世紀歐洲社會面貌的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出現雇傭與被雇傭的生產關系的是租地農場、手工工場。選項B符合題意;工業革命后,現代工廠制的形成,A排除;資本主義制度確立后,工業革命的前提,C排除;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的實行,是社會主義國家經濟建設的措施,D排除。故選B。5.(2020年云南昆明)近代歐洲文明是從中世紀歐洲的土壤中成長起來的。14世紀中期以后,一些有經濟實力的農民通過各種途徑擴大耕地面積,同時雇傭少地或無地的農民為自己耕種,由此開始形成的小規模的資本主義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是A.莊園經濟B.手工作坊C.手工工場D.租地農場【答案】D【解析】14世紀中葉以后,出租領主直營地達到一個高潮,領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參與生產管理,一些富裕農民通過承租、購買領主的土地,或者轉租、購買其他佃農的地產等方式將土地集中起來,建立租地農場,他們采用新的生產方式(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進行經營,雇傭少地或無地的農民耕種,并將產品推向市場,依據題干關鍵信息“一些有經濟實力的農民通過各種途徑擴大耕地面積,同時雇傭少地或無地的農民為自己耕種”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開始形成的小規模的資本主義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是租地農場,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6.(2020年江蘇常州)14至17世紀上半期,西歐各國先后掀起一個前所未有的“希臘羅馬熱”。出現此歷史現象的根本原因是莊園經濟的發展B.資本主義萌芽C.伊斯蘭教的傳播D.城市自由自治【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可知,14世紀,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正在形成中的資產階級要求以人為中心,于是,文藝復興開始了,故B符合題意;莊園經濟的發展,是西歐封建社會發展的表現,故A不符合題意;伊斯蘭教的傳播使它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故C不符合題意;城市自由自治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