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生物學的探究方法學習目標:1.通過分析“巴斯德實驗”過程,歸納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和設計對照實驗變量單一性原則2.了解科學探究的方法。3.認同科學探究是人們獲取科學知識、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學習重點】掌握科學探究的過程和設計對照實驗的變量唯一性原則【學習難點】能夠根據探究的需要,正確地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對照、得出實驗結論。學習過程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1自主學習,探究新知:閱讀課本10-11頁,巴斯德實驗(1)巴斯德的研究是為了解決什么問題?(2)巴斯德根據提出的問題和早期的研究,作出了什么樣的科學假設?和早期的研究和早期的研究和早期的研究(3)閱讀并敘述實驗步驟,分析:A、B兩個瓶子,除了A瓶是 ,B瓶是 外,其它條件都 。2合作探究,精講點撥首先將肉湯煮沸的目的是設計的曲頸瓶妙在何處?使空氣進入瓶中,而空氣中的微生物不能進入瓶中。本實驗的特點是:兩組實驗除了 個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 。這樣的實驗叫對照實驗。相同的條件叫 ,不同的條件叫 。與自然狀態相同的、或各種條件都很完美的叫對照組,人為改變自然狀態的、或有一個條件有缺陷的叫實驗組。本實驗變量是 ,對照組是 。科學探究應遵循的原則:①設計對照實驗的原則 ②對照實驗變量唯一性原則實驗結果是:A瓶肉湯 ,B瓶肉湯 。實驗結論:3.歸納總結:就是一個科學探究的過程,(1)生物學科探究的一般過程包括 、 、 了、 、 六個環節。(2)科學探究成功的前提是:實驗成功的關鍵是: 。二、科學探究的方法: 、 、 、 、1自主學習,小組交流:看圖讀文,了解四種探究方法2合作探究:選擇判斷探究方法(1)生物考察小組為研究大熊貓的生活習性,深入高山竹林,躲到暗處,用文字和相機記錄大熊貓的日常生活習( )(2)青少年研究小組想研究城鄉青少年的身高和視力水平有無差異,應采用( )(3)本課巴斯德采用的是( )(4)學校生物小組要研究校園里的生物種類,應采用( )(5)實際研究中,常是多種探究方法并用三、課堂小結:科學探究的過程:提出問題(有研究價值)作出假設(已根據已有研究或常識)制定計劃——設計對照實驗(變量唯一性)探究成功的前提實施計劃、 得出結論、 表達交流科學探究的方法:觀察法、實驗法、測量法、調查法。 (多法并用)練習鞏固1.(2020東營)東營觀鳥協會為了研究東方白鸛在自然狀態下的各種行為,在其棲息的黃河三角洲濕地安裝攝像機,記錄東方白鸛的行為。這種研究方法屬于( )。A.觀察法 B.實驗法 C.比較法 D.調查法2.(2020新疆) “探究草履蟲對刺激的反應”所應用的科學方法是( )。A.觀察法 B.實驗法 C.調查法 D.測量法3.肉湯變酸是由微生物引起的,這些微生物來自于空氣。這一假設的成立是由( )證明的。A.達爾文 B.巴斯德 C.施萊登 D.施旺4.巴斯德認為,肉湯變酸是微生物引起的,并證明微生物來自空氣,他成功的關鍵是( )。A.運氣好 B.動腦設計了曲頸瓶 C.觀察時認真 D.實驗用具好看5.探究過程中需要( )。A.實驗法 B.觀察法 C.調查法和測量法 D.以上多種方法靈活運用6.在巴斯德曲頸瓶實驗中,甲瓶的瓶口是豎直向上;乙瓶的瓶口是拉長呈S型的曲頸;將兩個燒瓶內的肉湯同時煮沸放涼后,觀察肉湯的變化。本實驗的實驗變量是( )。A.空氣的有無 B.燒瓶放置時間的長短C.微生物的有無 D.燒瓶容量的大小7.巴斯德用曲頸瓶保存的肉湯4年都沒有腐敗,其原因在于( )。A.曲頸瓶是封口的,微生物根本無法進入。 B.沒有空氣,微生物無法生存。C.曲頸瓶中的空氣不能與外界中的空氣相通。D.曲頸瓶口又細又長,空氣中的微生物很難通過這樣的瓶口進入肉湯中。8.科學探究成功的關鍵是( )。A.提出有研究價值的問題 B.做出符合科學事實的假設C.制定出恰當的科學探究計劃 D.得出正確結論9.同學們在捕捉鼠婦時發現,它們經常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地方。鼠婦為什么會生活在這些地方?對此有人做出了以下四種假設,其中不符合生物學常識的假設是( )。A.鼠婦躲避天敵 B.鼠婦喜歡潮濕 C.鼠婦厭惡取食 D.鼠婦怕見強光10.在設計探究實驗時,下列不能作為一組對照實驗的是( )。A.有光;無光 B.有光;無水 C.干燥;濕潤 D.有空氣;無空氣11.在探究活動中,當實驗結果與假設不符時,正確的做法是( )。A.更改實驗結果 B.重新實驗 C.馬上否定假設 D.放棄實驗12.下列屬于對照實驗中的一組對照的是( )。A.低溫和干燥 B.低溫和潮濕 C.高溫和干燥 D.低溫和室溫13.下列實驗法研究的一般步驟的排列順序中,正確的是( )。①設計實驗方案 ②收集與問題相關的信息 ③得出結論 ④作出假設 ⑤分析實驗現象 ⑥發現并提出問題 ⑦實施實驗并記錄A.⑥②④①⑦⑤③ B.①②⑤④③⑦⑥ C.①⑦②④③⑤⑥ D.①②④⑤⑦⑥③14.(2020新疆)設計對照實驗時,應遵循的原則是( )。A.除實驗變量外,其他條件都相同 B.除實驗變量外,其他條件都不同C.所有條件都不同 D.所有條件都相同15.如圖是巴斯德著名的“鵝頸瓶”實驗示意圖,甲、乙兩瓶內裝有等量的同種肉湯,甲瓶煮沸,乙瓶不作處理,一段時間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鮮,另一瓶變質;接著將保鮮那瓶的平靜打斷(如丙圖),數日后瓶中的肉湯和也變質,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未打斷瓶頸時肉湯變質的是乙瓶B.乙瓶和丙瓶中的肉湯變質的根本原因不相同C.此實驗證明肉湯中的細菌是由空氣中存在的細菌產生的D.甲、乙形成了對照實驗16.為了探究影響大棚作物產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小組在三個大棚內,按下表要求進行了種植實驗:(其他條件均相同),對該種植實驗分析錯誤的是( )。大棚 甲 乙 丙二氧化碳濃度 0.03% 0.1% 0.1%溫度 30℃ 30℃ 20℃A.甲乙構成一組對照實驗, 變量是二氧化碳濃度B.乙丙構成一組對照實驗, 變量是溫度C.甲丙構成一組對照實驗, 變量是溫度和二氧化碳濃度D.可以構成兩組對照實驗, 變量分別是溫度和二氧化碳濃度花盆 陽光 溫度 水① 向陽處 20℃ 充足② 暗室 20℃ 不充足17.為了研究陽光對大豆發芽的影響,某同學設計了一個實驗:在兩個花瓶中撒下了等量的大豆種子,并對陽光、溫度、水加以控制(如表所示)。另一同學對此設計提出了下列意見,其中正確的是( )。A.兩個花盆都應放在向陽處B.兩個花盆都應放在暗室處C.兩個花盆都應保持水分充足組別 水稻苗 光照 溫度① 200株 有 25℃② 200株 無 25℃③ 100株 有 10℃④ 100株 無 10℃D.兩個花盆的溫度都應維持在零度在探究某種水稻的白化病現象時,以光照為變量的組合是( )。 ①② B. ②③C.①③ D.①④19.以下是探究甲狀腺激素有利于幼小蝌蚪生長發育的實驗設計,不合理的是( )。A.實驗組餌料中添加甲狀腺激素,對照組不作任何處理B.實驗組與對照組應飼喂等量的同種餌料,放在相同的環境中飼養C.實驗組與對照組的飼養環境應適合蝌蚪的生長和發育D.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蝌蚪數量應相同,但大小和發育程度可不予以考慮20.某養雞場探究“溫度對羅曼褐種雞產卵的影響”,設想調控的因素下表。表中存在不合理之處,改進建議正確的是( )。組別 種雞的數量 每天光照時間 溫度 空氣a 40只 12 28℃ 通風b 40只 18 10℃ 通風A.a、b兩組各飼養1只種雞 B.a、b組每天光照的時間相同C.a組飼養在不通風環境下 D.a、b兩組飼養環境溫度相同21.科學是基于尋求解釋的探究過程, 一般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下列關于探究的說法,錯誤的是( )。A.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通過-次探究就能得到正確的結論B.假設是對問題結果的預測,不一定與結論-致C.探究實驗重復多次后,必能獲得正確的結果D.在得出結論后,還需要對整個探究過程進行反思22.在巴斯德曲頸瓶實驗中,甲瓶的瓶口是豎直向上;乙瓶的瓶口是拉長呈S型的曲頸;將兩個燒瓶內的肉湯同時煮沸放涼后,觀察肉湯的變化。下列有關巴斯德的曲頸瓶實驗的說法正確是( )。A.本實驗的實驗變量是燒瓶放置時間的長短B.將兩個燒瓶內的肉湯同時煮沸的目的是驅逐瓶內的空氣C.巴斯德做出的假設是:使肉湯變質的微生物來自于肉湯自身D.空氣能進入甲、乙燒瓶,但附著在空氣塵埃上的微生物不能進入乙燒瓶答案:學習過程一、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1自主學習,探究新知:閱讀課本10-11頁,巴斯德實驗巴斯德的研究是為了解決什么問題?使肉湯變質的微生物是肉湯產生的,還是從空氣中進入的?巴斯德根據提出的問題和早期的研究,作出了什么樣的科學假設?使肉湯變質的微生物來自空氣。(3)閱讀并敘述實驗步驟,分析:A、B兩個瓶子,除了A瓶是 直頸 ,B瓶是 曲頸 外,其它條件都相同 。2合作探究,精講點撥(4)首先將肉湯煮沸的目的是 高溫殺菌——巴氏消毒法。(5)設計的曲頸瓶妙在何處?使空氣進入瓶中,而空氣中的微生物不能進入瓶中。(6)本實驗的特點是:兩組實驗除了一個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 相同。這樣的實 驗叫對照實驗。相同的條件叫常量,不同的條件叫變量。與自然狀態相同的、或各種條件都很完美的叫對照組,人為改變自然狀態的、或有一個條件有缺陷的叫實驗組。本實驗變量是有無微生物,對照組是 A組。科學探究應遵循的原則:①設計對照實驗的原則 ②對照實驗變量唯一性原則實驗結果是:A瓶肉湯 渾濁變質,B瓶肉湯新鮮如初。實驗結論: 使肉湯變質的微生物來自空氣3.歸納總結:(1)生物學科探究的一般過程包括 提出問題、作出假設 、 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交流六個環節。(2)科學探究成功的前提是:提出有研究價值的問題、作出符合科學事實的假設實驗成功的關鍵是: 制定出恰當的科學探究計劃。科學探究的方法:觀察法、實驗法、測量法、調查法。1自主學習,小組交流:看圖讀文,了解四種探究方法2合作探究:選擇判斷探究方法(1)生物考察小組為研究大熊貓的生活習性,深入高山竹林,躲到暗處,用文字和相機記錄大熊貓的日常生活習( 觀察法)(2)青少年研究小組想研究城鄉青少年的身高和視力水平有無差異,應采用(調查法)(3)本課巴斯德采用的是(實驗法)(4)學校生物小組要研究校園里的生物種類,應采用(調查法)(5)實際研究中,常是多種探究方法并用練習鞏固1-5 ABBBD. 6-10CDCCB 11-15 BDAAB 16-20CCADB 21-22C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