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課程 標準 1.通過了解孫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早年的革命活動、武昌起義及中華民國成立的史事,認識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及局限性。 2.知道民國初期北洋軍閥的統治單元綜述面臨日益嚴重的民族危機,先進的中國人繼續在抗爭中探索救亡圖存的道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華民國,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但未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他破壞民主,復辟帝制,遭到舉國反對。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分裂,中國陷入了軍閥割據紛爭的動亂之中。時空縱覽第8課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學習 目標 1.知道興中會的成立、廣州起義等史實,了解孫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動,知道孫中山是中國革命的先行者。 2.知道中國同盟會的創立基礎、時間和意義。 3.理解三民主義的內容課前導學一、孫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動1.從“醫人”到“醫國”:(1)求學經歷:孫中山14歲赴檀香山求學,18歲以后回國學習醫學,于1892年從香港西醫書院畢業后在澳門、廣州一帶行醫。在此期間,他接觸到一些資本主義社會的政治學說。(2)思想轉變:通過行醫實踐,孫中山認識到“醫術救人,所濟有限”,“醫國”比“醫人”更重要。2.上書改革到轉向革命:1894年,他上書李鴻章,提出變法自強等建議,遭到拒絕。他開始認識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專制統治,才能拯救中國。3.成立革命團體到進行革命實踐:(1)成立興中會:1894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提出“振興中華”的宗旨,號召“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2)發動廣州起義:1895年,孫中山準備發動廣州起義;10月,消息泄露,陸皓東等人被捕犧牲,起義失敗。(3)海外繼續革命:廣州起義失敗后,孫中山斷發改裝,流亡海外,先后在日、美、英等國考察社會實際,發展革命組織,為繼續革命作準備。4.人物評價:孫中山是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二、同盟會與三民主義1.同盟會成立條件:(1)思想基礎:資產階級革命思想得到傳播,出現了章炳麟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鄒容的《革命軍》、陳天華的《猛回頭》和《警世鐘》等宣傳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這些著作號召人們起來推翻清政府的統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2)組織基礎:各種革命團體也紛紛成立,影響較大的有華興會和光復會。(3)領導基礎:孫中山的主張逐漸得到其他革命黨人的認同,孫中山成為革命黨公認的領袖。2.同盟會成立:目的 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統一的革命組織時間/地點/主導者 1905年8月;日本東京;孫中山政治綱領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機關報 《民報》性質 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意義 使全國資產階級革命派有了一個統一的領導和明確的奮斗目標,大大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3.三民主義:(1)誕生: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將同盟會的政治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2)地位:三民主義成為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3)核心:民權主義。課堂助學 孫中山在和戴季陶的一次談話中說:“我們改革中國的主義,是三民主義。三民主義的精神就是要建設一個極和平、極自由、極平等的國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謀民權的平等,而且在社會上要謀經濟的平等?!?由此可見,孫中山主張用什么主義來改造中國?“在社會上要謀經濟的平等”體現了三民主義中的哪一內容?主義:三民主義。內容:民生主義。1.三民主義與同盟會政治綱領的關系:三民主義是孫中山對同盟會政治綱領的闡述和概括,也是同盟會政治綱領的另一種表述方式。二者并無原則上和實質上的區別。項目 民族主義 民權主義 民生主義對應 綱領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創立民國 平均地權思想 內涵 推翻清王朝的統治,反對民族壓迫 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核定全國地價,逐步實現土地國有地位 前提 核心 發展補充意義 三民主義成為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推動中國民主革命的進一步發展2.三民主義的局限性:(1)民族主義沒有徹底地、明確地反對帝國主義。(2)民權主義規定的“國民一律平等,總統和議員由國民選舉產生”,在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無法實現的。(3)民生主義沒有從根本上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而是用改良的辦法,沒有和農民的要求聯系起來。(4)三民主義的局限性是資產階級軟弱性的體現,這決定了資產階級不可能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例題】(2022 蜀山區模擬)孫中山在一次演講中說道,近代歐美各國工商業發達,卻出現“富者敵國,貧者無立錐之地”的現象,因此中國必須“未雨綢繆,趕緊設法,免得再蹈覆轍”。這表明孫中山(B)A.提倡發展社會主義 B.關注民生問題C.明確反對帝國主義 D.主張民主共和【思路點撥】由題干中“近代歐美各國工商業發達,卻出現‘富者敵國,貧者無立錐之地’的現象”“必須‘未雨綢繆……免得再蹈覆轍’”可知,孫中山認為近代西方發達國家存在貧富差距過大等社會問題,中國應避免重蹈覆轍。這表明孫中山主張關注社會民生問題。達標檢測1.(2022 欽州)“是中國自由神,三民五權,推翻歷史數千年專制之局……”這是蔡元培對中國近代一位歷史人物的高度評價。他評價的是(B)A.洪秀全 B.孫中山C.葉挺 D.聶耳2.20世紀的第一個十年里,中國出現了大批仁人志士,他們呼號奔走,著書立說,宣揚革命,為中國同盟會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當時他們宣傳的思想主要是(B)A.中學為主,西學為用B.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制C.維新變法,君主立憲D.反對帝國主義,化解民族危機3.隨著革命情緒日趨高漲,資產階級革命思想得到迅速傳播。以下屬于宣傳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的是(B)①陳天華的《警世鐘》②鄒容的《革命軍》③魏源的《海國圖志》④章炳麟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4.(2022 自貢)(側重史料實證)某校歷史社團組織成員參觀“吳玉章故居陳列館”,該館由“立志救國救民、投身辛亥革命、參與領導南昌起義、歸國抗戰等”部分組成。社員能在“投身辛亥革命”部分中看到(B)A.擁護維新變法 B.參加同盟會C.加入中國共產黨 D.維護國共合作5.“它是孫中山以西方資產階級的天賦人權、自由平等學說作為思想武器,結合中國國情提出的革命綱領,成為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边@一“指導思想”是(B)A.“扶清滅洋” B.“三民主義”C.自強求富 D.“振興中華”素能提升1.1894年,孫中山曾上書李鴻章,提出了“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等主張,倡導變法自強。這表明此時孫中山(B)A.已經對清政府徹底失望B.希望通過和平改革拯救中國C.堅信三民主義能救中國D.希望通過暴力革命拯救中國2.在孫中山推動下,1905年8月,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骨干聚集日本東京,成立了統一的革命組織,以《民報》作為機關刊物,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成立了。材料記述了(B)A.中國同盟會成立的背景B.中國同盟會成立的過程C.中國國民黨成立的過程D.中國國民黨成立的影響3.(側重歷史解釋)1905年,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將同盟會的綱領闡發為“三民主義”。某班同學在學完“三民主義”相關內容后,對“三民主義”作了以下解釋。你認為合理的是(C)A.三民主義代表維新派的進步思想B.三民主義提出了明確的反帝要求C.三民主義適應了救亡圖存的需要D.三民主義直接地引發了五四運動4.(跨學科 政治)在2022年全國兩會上,收入分配、住房保障、高質量教育等民生熱詞,反映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期待。孫中山是中國近代最早關注并提出“民生”的。他提出的“民生”的含義是(D)A.驅除韃虜 B.恢復中華C.創立民國 D.平均地權5.“何謂三民主義呢?簡單地說,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詳細地說,便是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三民主義是為人民而設的,是為人民求幸福的?!睂O中山的這番講話強調了(C)A.三民主義的核心主張是民族主義B.三民主義的理論來源是天賦人權C.三民主義理論中以民為本的思想D.三民主義的前提是推翻清朝統治6.(歷史解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聯絡,各自號召,終必成秦末二十余國之爭……故現今之主義,總以互相聯絡為要。——孫中山材料二 歐美為甚不能解決社會問題?因為沒有解決土地問題?!值芩钚诺氖嵌ǖ貎r的法。比方地主有地價一千元,可定價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將來因交通發達,價漲至一萬,地主應得二千,已屬有益無損,贏利八千,當歸國有,這于國計民生,皆有大益。——摘自孫中山《民報》創刊周年大會的演說(1)根據材料一,概括孫中山創辦中國同盟會的目的。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同盟會的成立有什么重大作用。目的: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統一的革命組織。作用:中國同盟會的成立,使全國資產階級革命派有了一個統一的領導和明確的奮斗目標,大大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孫中山為解決歐美國家沒能解決的社會問題而提出的主張及其意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