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9課 辛亥革命學習 目標 1.了解萍瀏醴起義,安慶、紹興起義,廣西起義的概況及主要領導人。 2.識記黃花崗起義和武昌起義的史實。 3.認識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感受革命之士為振興中華勇于獻身的精神課前導學一、革命志士的奮斗1.萍瀏醴起義:1906年冬,同盟會會員劉道一、蔡紹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萍鄉、瀏陽、醴陵發動武裝起義。這是同盟會成立后領導的第一次武裝起義。起義雖然失敗,但同盟會的聲望由此大振。2.安慶、紹興起義:1907年夏,光復會會員徐錫麟在安慶發動起義,因寡不敵眾而失敗。在浙江紹興準備策應的秋瑾被捕遇難。3.廣西起義:1907年,孫中山與黃興籌劃領導廣西起義,襲取鎮南關,最終失敗。4.黃花崗起義:(1)概況:1911年4月,由黃興領導,終因眾寡懸殊,起義失敗,很多革命黨人壯烈犧牲。收殮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遺骸合葬于廣州黃花崗,稱作“黃花崗七十二烈士”。(2)影響:這次起義雖然失敗,但革命黨人不屈不撓的精神和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斗志。二、武昌起義1.主要力量:湖北新軍中傾向革命的士兵。2.概況: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內新軍工程營的革命黨人首先起義。他們奪取軍械庫,進攻總督衙門。一夜之間,武昌全城被起義軍占領。3.結果:1911年10月11日,起義軍成立湖北軍政府,推舉新軍將領黎元洪為都督。4.發展:武昌起義勝利后,各省紛紛響應,宣布獨立,支持革命。三、辛亥革命1.名稱由來:1911年是農歷辛亥年,史稱這次革命為“辛亥革命”。2.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3.歷史意義: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課堂助學觀察課本第45頁《武昌起義和全國各省獨立形勢圖》,指出武昌起義后宣布獨立的省份的分布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分布特點: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區。原因:武昌起義前,革命黨人主要在南方活動;南方離清朝統治中心區域較遠;南方地區較早較多地受到西方思想的影響;南方地區民族工業集中,民族資產階級力量相對強大。1.辛亥革命的含義:辛亥革命的含義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辛亥革命指的是武昌起義。廣義的辛亥革命指的是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推翻清政府,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全過程。2.為什么說辛亥革命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1)這里的“完全意義”包括這幾個方面:①成立了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②第一次提出了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綱領——三民主義。(2)之所以說它是“民族民主革命”,是因為辛亥革命由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以推翻清朝的反動統治、在中國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發展資本主義為目的,所以,辛亥革命是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3.辛亥革命的局限性:(1)沒有改變中國社會的性質。(2)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3)資產階級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例題】參加過辛亥革命的吳玉章曾說:“從前皇帝自稱為天子,如果有人說皇帝是強盜,可以打倒,別人一定把他看作瘋子。孫中山就曾經是一個被看作是瘋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擁護別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瘋子。”這種變化主要說明(B)A.辛亥革命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C.辛亥革命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D.辛亥革命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思路點撥】題干中“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擁護別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瘋子”說明辛亥革命后想做皇帝或擁護別人做皇帝的人是不得人心的,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達標檢測1.位于廣州長洲島上的辛亥革命紀念館里有一副黃興寫的挽聯:“七十二健兒酣戰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國子愁看秋雨濕黃花。”此挽聯反映的歷史事件是(C)A.萍瀏醴起義 B.安慶起義C.黃花崗起義 D.廣西起義2.1906年至1911年4月,革命黨人先后發動了萍瀏醴起義、鎮南關起義、黃花崗起義等10多次起義。這些起義(D)A.宣告清朝專制統治結束B.結束了軍閥割據混戰局面C.推翻了袁世凱獨裁統治D.推動了革命形勢日益成熟3.1911年,湖北新軍中的革命黨人發動起義。起義軍迅速攻克總督衙門,成立湖北軍政府,改國號為中華民國。這次起義是(D)A.萍瀏醴起義 B.安慶起義C.黃花崗起義 D.武昌起義4.假如深圳市需要征集“紀念辛亥革命111周年”慶典活動的方案,你認為這次活動的紀念大會選在哪一天舉行最為合適(B)A.2022年9月15日B.2022年10月10日C.2022年12月12日D.2023年1月1日5.(2022 營口)(側重歷史解釋)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說:“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A)A.結束了清王朝反動統治B.根除了國民的封建思想C.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D.推翻了帝國主義的壓迫素能提升1.“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材料說明了黃花崗起義的歷史意義是(A)A.為武昌起義的勝利奠定了一定的基礎B.使資產階級革命派有了一個統一的領導和明確的奮斗目標C.使中國同盟會的聲望由此大振D.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2.(側重歷史解釋)《紐約時報》駐漢口記者報道:“湖北革命軍發布公告宣稱‘這是一支人民的軍隊,將推翻殘暴的滿洲王朝,恢復真正的中國人的權利’。”從報道中可以看出這場革命(B)A.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B.具有鮮明的革命目標C.獲得國際輿論的支持D.體現反帝反封建性質3.孫中山先生1904年發表演講:“滿清政府可以比作一座即將倒塌的房屋,整個結構已從根本上徹底地腐朽了,難道有人只要用幾根小柱子斜撐住外墻就能夠使那座房屋免于傾斜嗎?”材料揭示了(B)A.反動統治是導致清政府滅亡的根本原因B.清政府滅亡的歷史必然性C.辛亥革命是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開端D.清政府的腐朽無能4.(2022 廣東)有學者說:“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一樁扣人心弦的事件。在當時世界上還到處是皇帝、沙皇、蘇丹和國王的時候,古老的中華帝國在短短幾周之內成為歐亞大陸上繼法國之后的第二個共和國。”該學者重點強調(D)A.歐亞大陸的聯系 B.封建帝制的危害C.法國大革命影響 D.辛亥革命的意義5.(側重歷史解釋)有人評價辛亥革命打倒了皇帝,卻沒有也不愿連根刨除君主專制的經濟根基;推翻了一個“洋人的朝廷”,卻沒有也不敢把帝國主義侵略勢力統統趕出中國。對此理解正確的是(B)A.辛亥革命沒有推翻封建帝制B.辛亥革命沒有實現民族獨立C.辛亥革命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D.辛亥革命是一次徹底失敗的革命運動6.(歷史解釋、論從史出)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武漢地處長江中游、內陸腹地,這里不僅經濟發達,且革命力量基礎雄厚。革命黨人在沒有統一指揮的情況下,仍決定按原計劃于10日起義。經過一夜激戰,起義部隊完全占領武昌。緊接著,全國各省紛紛響應,不足兩個月時間,內地18個行省中,就有14個省宣布獨立光復,革命烈火迅速燒遍全國。——摘編自張憲文《中華民國史》材料二 110年前,以孫中山先生為代表的革命黨人發動了震驚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近代以來中國發生的深刻社會變革由此拉開了序幕。這是中國人民和中國先進分子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進行的一次偉大而艱辛探索。——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1)根據材料一,指出武昌起義取得成功的有利條件,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影響。有利條件:武漢經濟發達,為革命勝利提供物質基礎;革命力量基礎雄厚。影響:激勵了全國各地的革命斗爭;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辛亥革命的意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