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4課 文藝復興運動【2022年課標】通過了解歐洲興起的文藝復興運動及其代表人物和作品,如《神曲》、莎士比亞的戲劇,初步理解“人文主義”的發展及其對人的思想解放的意義。【思維導學】【背記要點】知識點1 文藝復興運動1.背景:14世紀中葉,資本主義萌芽出現;資產階級不滿羅馬教廷對精神的控制,要求建立一種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的生活哲學。2.興起的時間、地點:14世紀中葉 意大利3.核心思想:人文主義——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享受現世生活。4.性質:一場反對教會“神權至上”和提倡人文主義的新文化運動。(是一場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5.影響:文藝復興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6.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及作品:知識點2 文藝復興運動的代表(了解文藝復興運動的代表人物及成就)代表人物 評價 代表作品 作品特點但丁(意) 文藝復興的先驅與彼得拉克、薄伽丘并稱為文藝復興“文學三杰” 《神曲》 抨擊教會的貪婪腐化,表達市民階層的情感與理想達芬奇(意) 偉大的藝術大師,與拉斐爾、米開朗琪羅并稱為文藝復興“美術三杰” 《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 將藝術創作和科學探索結合起來,創作了許多完美生動的人物形象,充分體現人文主義精神莎士比亞(英) 文學巨匠 《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 反映時代風貌和社會本質,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倫理觀念和社會陋習,充分體現人文主義者的生活理想【圖片解讀】解讀:但丁被恩格斯譽為“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他手持的《神曲》被認為是歐洲開始從中世紀向 近代社會過渡的標志相關名言:(1)“人不能像走獸那樣生活,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2)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解讀:《蒙娜麗莎》是達芬奇的代表作:以現實人物為主題,展示了對人性的歌頌和贊美,體現了人文主義精神;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最著名的文學家相關名言:(1)“對自己不信任,還會信任什么真理”;(2)“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要自己誠信 ”;(3)“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過這短的一生,就太長了”【易錯易混】1.文藝復興表面上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實際上是新興資產階級追求個性解放和思想自由的運動,是資產階級思想文化解放運動,所以是“創新”,而不是“復古”。2.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運動時期的核心思想,人文主義反對神權和神性,宣傳人權和人性;反對蒙昧,崇尚理性和科學;重視現世幸福;反對封建等級特權,提倡自由、平等、友愛。【三年真題】(一)、2022年中考真題1.(2022年山東濟南)14-17世紀,歐洲新的生產關系和新興階級出現,推動了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等一系列變革,歐洲封建社會逐步走向資本主義社會。這反映的歐洲發展階段是( )A.步入封建時代 B.進入中世紀 C.走向近代 D.邁入現代【答案】C【詳解】根據所學知識,14-17世紀,歐洲新的生產關系和新興階級出現,推動了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等一系列變革,歐洲封建社會逐步走向資本主義社會,世界進入近代。因此題干描述反映歐洲發展階段是走向近代,C項正確;步入封建時代、 進入中世紀、邁入現代與題干時間“14-17世紀”不符,排除ABD項。故選C項。2.(2022年江蘇鎮江)14世紀,佛羅倫薩的市民強烈地感到獨立個人的價值,感到自由、平等的可貴,感到占有財富的愉快。這段材料能夠體現文藝復興所提倡的( )A.重商主義 B.人文主義 C.理性主義 D.封建主義【答案】B【解析】依據題干“……強烈地感到獨立個人的價值,感到自由、平等的可貴,感到占有財富的愉快”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4世紀中葉,資本主義萌芽出現;資產階級不滿羅馬教廷對精神的控制,要求建立一種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的生活哲學。因此,在14世紀中葉的意大利興起了文藝復興運動。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享受現世生活,B項正確;重商主義與文藝復興無關,排除A項;理性主義是啟蒙運動的思想,排除C項;文藝復興反映資產階級的訴求,不是封建主義,排除D項。故選B項。3.(2022年甘肅金昌)十四、十五世紀,被教會禁止的雙人舞蹈開始盛行,舞蹈活動是如此地普及與頻繁,以至于教會不得不承認舞蹈的作用。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是A.人文主義思潮的流行 B.民主自由思想的啟蒙C.歐洲城市和大學的興起 D.資產階級革命的推動【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4世紀中葉,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威尼斯等地,一些城市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形成中的資產階級不滿羅馬教廷對精神世界的控制,對教會宣揚的苦行禁欲、追求死后升入天堂的生活態度漸生異議,要求建立一種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的生活哲學;他們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享受現世生活。因此,教會不得不承認舞蹈的作用是因為人文主義思潮的流行,A項正確;民主自由思想指的是啟蒙運動,啟蒙運動發生在17-18世紀,排除B項;歐洲城市和大學的興起在10—12世紀,排除C項;文藝復興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排除D項。故選A項。4.(2022年湖南婁底)下圖是拉斐爾創作的圣母像,畫家不再呈現圣母頭上的光環,卻賦予她純樸善良、和藹可親的形象,充滿了人間的愛。該作品表現了A.圣母的神圣威嚴 B.中世紀藝術風格C.人們的物質追求 D.世俗的人性光輝【答案】D【解析】拉斐爾是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畫家,其創作的圣母像,純樸善良、和藹可親,充滿了人間的愛,體現了世俗的人性光輝的人文主義精神,故選D;“純樸善良、和藹可親”體現的是世俗母親的慈愛人性,無法體現神圣威嚴,排除A;拉斐爾創作的圣母像表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風格,排除B;C項材料信息無法體現,排除。5.(2022年湖南張家界)但丁是文藝復興的先驅,他的長篇詩作借夢游三界描寫現實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擊教會的貪婪腐化。該詩作是A.《天方夜譚》 B.《神曲》C.《羅密歐與朱麗葉》 D.《戰爭與和平》【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內容可知,但丁的長篇詩作《神曲》分“地獄”、“煉獄”、“天堂”三部分。作者借夢游三界描寫現實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擊教會的貪婪腐化,B項符合題意;《天方夜譚》是阿拉伯的文學瑰寶,排除A項;《羅密歐與朱麗葉》是英國莎士比亞作品,排除C項;《戰爭與和平》是俄國托爾斯泰的作品,排除D項。故選B項。6.(2022年遼寧沈陽)佛羅倫薩詩人彼特拉克在他撰寫的抒情詩集《歌集》中,直言不諱地抨擊教會“是黑暗的監獄,是充滿欺騙的場所”。另一位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說:“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過這短的一生,就太長了,”上述觀點體現出的思潮是A.人文主義 B.君權神授 C.殖民主義 D.霸權主義【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彼特拉克和莎士比亞均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主張人文主義,提倡追求現世享受,A項正確;君權神授是古代以宗教來主導政治時期,君主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而提倡的一種做法,排除B項;殖民主義是強國用各種侵略手段使落后國家變為它們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屬國的侵略政策,排除C項;霸權主義指大國、強國、富國欺侮、壓迫、支配、干涉和顛覆小國、弱國、窮國,不尊重他國的獨立和主權,進行強行的控制和統治,排除D項。故選A項。7.(2022年重慶B卷)下邊兩幅作品分別出自重慶大足寶頂山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其相同之處是A.體現婦女地位提高 B.展示精湛雕刻技藝C.源于本土宗教題材 D.反映人們現實生活【答案】D【解析】養雞女體現出農村現實生活,《蒙娜麗莎》是文藝復興時期作品,反映了人們對現實生活的追求。D項正確;兩幅圖并不能夠體現出婦女地位的提高,排除A項;《蒙娜麗莎》不是雕刻畫,排除B項;中國的本土宗教是道教,養雞女體現的不是道教,排除C項。故選D項。8. (2022年安徽)14-16世紀,許多歐洲學者認為,在羅馬時代和他們自己時代之間,主司文學和藝術的女神逃離了歐洲;如今,女神突然重新降臨,意大利人興高采烈地與她們攜手合作。符合此描述的事件是A. 基督教興起 B. 文藝復興 C. “發現”美洲 D. 啟蒙運動【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14-16世紀,許多歐洲學者認為,在羅馬時代和他們自己的時代之間,主司文學和藝術的女神逃離了歐洲;如今,女神突然重新降臨,意大利人興高采烈地與她們攜手合作”及所學知識可得,這指的是打著復興古羅馬古希臘旗號宣傳資產階級思想的文藝復興首先在意大利出現,B項正確;材料不能體現基督教的特殊地位,排除A項;“發現”美洲指的是新航路開辟,排除C項;啟蒙運動指的是18、19世紀的理性主義,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B項。9. (2022年江蘇蘇州)“英國詩歌之父”杰弗里·喬叟(1340一1400)青年時期曾在意大利會見彼特拉克.后者對他的文學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的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尖銳地揭露了教會僧作們欺詐、貪婪的本性以及愚民政策和"禁欲主義"的本質。對他的恰當評價是A. 人文主義的宣揚者 B. 文學革命的旗手C. 社會革命的宣傳家 D. 啟蒙運動的領袖【答案】A【解析】依據材料“1340一1400”可知是14-15世紀,依據“揭露了教會僧作們欺詐、貪婪的本性以及愚民政策和‘禁欲主義’的本質”可知是文藝復興時期倡導人文主義,A項正確;文學革命是中國新文化運動時期,排除B項;材料中宣揚的是人文主義,不是社會革命,排除C項;18世紀啟蒙運動以法國為中心,排除D項。故選A項。10.(2022年湖北江漢、潛江)書簽中的句子寫于文藝復興時期。該詩體現的思想潮流與下列哪一句最接近“大多數時候,落在人們頭上的幸福或不幸取決于他們自己”。A.人們只要想做,沒有什么做不到B.來世的得救高于現世生活C.忠實的報答是上天堂,邪惡的懲罰是下地獄D.順從上帝的意志,就可以升入天堂,獲得永恒的幸福【答案】A【解析】文藝復興運動時期,資產階級提出了人文主義的思想,它強調以人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故題干“大多數時候,落在人們頭上的幸福或不幸取決于他們自己”主張肯定了人自身的努力與價值。“人們只要想做,沒有什么做不到”也體現了肯定了人自身的努力與價值,A項正確;BCD項都與宗教相關,沒有體現肯定了人自身的努力與價值,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排除BCD項。故選A項。11.(2022年黑龍江齊齊哈爾)材料一:孔子開創了民間自由講學的先河,一個中國學術思想史的黃金時代便開始出現。它光芒四射,燦爛奪日,成為人類文化發展史上最富麗的時代。——摘編自李定一《中華史綱》材料二:材料三:新文化運動時,在胡適、魯迅等人的倡導下,白話文逐漸普及開來,魯迅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在當時都產生了很大影響。——《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1)依據材料一指出哪位歷史人物開創了民間自由講學的先河?他是我國古代哪一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他的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哪部書籍?(2)材料二中的三位人物是歐洲哪一場運動的代表人物?該運動提倡的思想是什么?圖一A是哪位歷史人物?身為這場運動的先驅,他的代表作品是什么?(3)依據材料三指出使白話文逐斷普及開來的是哪次運動?哪位人物創辦《青年雜志》并發表《敬告青年》一文?寫出這次運動所標舉的兩大口號。(4)結合以上材料,談談你的感倍。【答案】(1)孔子;儒家;“仁”、“禮”;《論語》。(2)文藝復興;人文主義;但丁、《神曲》。(3)新文化運動,陳獨秀;民主與科學。(4)①思想文化的發展促進社會的進步;②思想推動社會的發展,歷史的進步;③思想領域的繁榮促進了文化的發展,為杜會的變革奠定了基礎。【解析】(1)人物,根據材料“孔子開創了民間自由講學的先河,一個中國學術思想史的黃金時代便開始出現”可得出孔子開創了民間自由講學的先河。學派,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孔子是我國古代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創始人。核心思想,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孔子是我國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禮”。書籍,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論語》是春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文集,成書于戰國前期。(2)運動,根據材料“達·芬奇、莎士比亞”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達·芬奇是文藝復興時期美術三杰之一,莎士比亞是英國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因此材料二中的人物是文藝復興運動的代表人物。思想,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即強調人的價值和作用。人物和代表作,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但丁是文藝復興初期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為《神曲》,他是文藝復興運動的先驅,因此圖A中的人物是但丁,其代表作是《神曲》。(3)運動,根據材料“新文化運動時,在胡適、魯迅等人的倡導下,白話文逐漸普及開來”可得出使白話文普及開來的是新文化運動。人物,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標志著新文化運動的開始。口號,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文化運動以科學和民主作為兩大旗號,積極學習西方先進的思想文化。(4)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孔子作為我國古代主要思想家、教育家,其思想促進了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西方通過文藝復興運動解放人們的思想,促進思想文化的發展,我國通過新文化運動主動學習西方先進的思想文化,解放人們的思想,說明思想文化的發展促進社會的進步,思想文化發展同時有利于解放人們的思想,促進歷史的進步,并為社會的變革奠定了基礎。(二)、2021年中考真題1.(2021年四川綿陽中考真題)下圖是西歐某時期流行的首詩歌。其中蘊含的理念是A.人文主義 B.理性主義 C.英雄主義 D.平等主義【答案】A【詳解】材料“青春是多么美麗啊,卻留不住這逝水年華!得歡樂時且歡樂吧,誰知明天有沒有閑暇。”主張對現實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人文主義精神的表現,A項正確;理性主義強調是人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B項排除;材料與英雄主義及平等主義的說法無關,CD項排除。故選A。2.(2021年貴州銅仁中考真題)古希臘先哲蘇格拉底主張人應該“認識你自己”,文藝復興先驅但丁主張“人不能像野獸那樣生活,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他們的思想所體現的共同核心精神是A.自由平等 B.主權在民 C.神權至上 D.人文主義【答案】D【詳解】根據題干信息,由“認識你自己”,可知意思是了解自己,注重自身的作用;由“人不能像野獸那樣生活,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可知人們不應該像野獸那樣生活,他們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他們的思想所體現的共同核心精神是以人為中心,倡導人文主義精神。選項D符合題意;自由平等、主權在民,在題干內容中沒有聯系,AB排除;神權至上,與題干內容相反,不符合題意,C排除。故選D。3.(2021年湖南郴州中考真題)文藝復興時期有一首詩這樣寫道“青春是多么美麗啊,卻留不住這逝水年華!得歡樂時且歡樂吧,誰知明天有沒有這閑暇!”這首詩反映的生活態度是A.宣揚苦行禁欲 B.提倡“神權至上” C.鼓勵開拓進取 D.追求享受現世生活【答案】D【詳解】根據“得歡樂時且歡樂吧”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的生活態度,即追求享受現實生活,D項正確;天主教會宣揚苦行禁欲、提倡“神權至上”,AB項排除;“鼓勵開拓進取”不符合題意,C項排除。4.(2021年四川雅安中考真題)文藝復興的強大沖擊力使歐洲的封建制度、封建精神和教會的愚民政策不能再鉗制廣大民眾的思想和行為。這說明文藝復興促進了A.資本主義萌芽產生 B.資產階級革命爆發C.人們思想的大解放 D.古希臘羅馬文化再生【答案】C【詳解】依據題干“文藝復興的強大沖擊力使歐洲的封建制度、封建精神和教會的愚民政策不能再鉗制廣大民眾的思想和行為”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文藝復興是一次思想大解放運動,促進了人們思想的大解放,C符合題意;A是文藝復興的原因,A不符合題意;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與文藝復興沒有直接的聯系,B不符合題意;D說法錯誤,排除;故選C。5.(2021年四川宜賓中考真題)下表為斯特拉斯堡(今法國東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統計,當時推廣古典書籍旨在時間 類型 比例15世紀 宗教書籍 50%以上古典書籍 10%1500年到1520年 宗教書籍 27%古典書籍 33%A.推翻天主教的統治 B.推動歐洲大學迅速建立C.宣傳人文主義思想 D.消除法國封建專制制度【答案】C【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4至16世紀文藝復興的實質是在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的名義下的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因此這一時期對古典書籍的研究較多,主要是為了宣揚人文主義思想,C項正確;材料與推翻天主教的統治無關,A項排除;歐洲大學的建立主要和商品經濟發展有關,與古典書籍的推廣無必然關系,B項排除;法國大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專制制度,D項排除。故選C。6.(2021年四川內江)14世紀中葉,歐洲興起了一場反對“神權至上”和提倡人文主義的新文化運動,它被認為是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這一曙光中產生的偉大作品是A.莎士比亞的《神曲》 B.達 芬奇的《蒙娜麗莎》C.但丁的《哈姆雷特》 D.馬恩的《共產黨宣言》【答案】B【解析】依據題干中“14世紀中葉”等信息可知,這一曙光是指文藝復興運動,14世紀中葉,意大利首先興起文藝復興運動,文藝復興運動中達·芬奇創作了著名繪畫《蒙娜麗莎》等經典作品,B項正確;《神曲》是文藝復興期間但丁的作品,排除A項;《哈姆雷特》是文藝復興期間莎士比亞的作品,排除C項;馬克思、恩格斯發表《共產黨宣言》是在1848年,屬于19世紀中葉,排除D項。故選B項。7.(2021年四川南充中考真題)史學家布克哈特在評論一場運動時說“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見織成的神學紗幕最先在意大利煙消云散了。”這場運動A.促進了人們思想的大解放 B.以理性主義作為指導思想C.提倡教會“神權至上” D.斗爭矛頭直指封建專制制度【答案】A【詳解】“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見織成的神學紗幕最先在意大利煙消云散了”,這場運動指的是文藝復興。文藝復興促進了人們思想的大解放,故A正確;啟蒙運動以理性主義作為指導思想,故B錯誤;文藝復興反對教會“神權至上”,故C錯誤;啟蒙運動斗爭矛頭直指封建專制制度,故D錯誤。8.(2021年湖南邵陽中考真題)2019年紀念達·芬奇逝世500周年,2020年紀念拉斐爾逝世500周年,2021年紀念但丁逝世700周年。人們紀念這三位歷史人物的共同原因是他們推動了A.東西方之間的文化交流 B.中世紀歐洲大學的興起C.文藝復興運動的興起和發展 D.啟蒙運動的興起和發展【答案】C【詳解】達·芬奇和拉斐爾都是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畫家,但丁是文藝復興的先驅。他們都推動了文藝復興的興起和發展。故C符合題意;三人不涉及東西方文化交流,排除A;中世紀歐洲大學的興起與材料中文藝復興時期不符合,排除B;三人都是文藝復興時期,排除D。故選C。9.(2021年四川廣安中考真題)下列作品,反映了英國時代風貌和社會本質,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倫理觀念和社會陋習,充分體現了人文主義者生活理想的是A.《物種起源》《向日葵》 B.《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C.《歐也妮 葛朗臺》《高老頭》 D.《安娜 卡列尼娜》《復活》【答案】B【詳解】文藝復興是指發生在14世紀到17世紀的一場反映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歐洲思想文化運動,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思潮。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文學家莎士比亞的作品為《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反映英國的時代風貌和社會本質,故選B;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發表于1859年,A錯誤;《歐也妮 葛朗臺》《高老頭》是19世紀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巴爾扎克的作品,C錯誤;《安娜 卡列尼娜》《復活》是俄國19世紀現實主義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排除D。10.(2021年甘肅定西中考真題)文藝復興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標志著一個偉大的轉折,它是新文化,是當時社會的新政治、新經濟要求的反映。這說明文藝復興實質上反映的是A.新興無產階級的要求 B.新興資產階級的要求C.莊園領主們的要求 D.封建統治階級的要求【答案】B【詳解】根據材料“它是新文化,是當時社會的新政治、新經濟要求的反映”及所學知識可知,文藝復興是新興資產階級在復興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名義下發起的弘揚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故B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4世紀,新興無產階級沒有產生,故A項錯誤;莊園領主們屬于封建領主,與材料不符,故C項錯誤;文藝復興運動是反對封建統治階級的,故D項錯誤。11.(2021年江蘇徐州)文藝復興材料一 到了第十三四世紀時,靠了十字軍的激刺,及交通的增進,靠了各大學所供給的機會,靠了歐洲人民求智欲望的復活,及對于人生觀的變遷,這個久伏于地下的古學,也就鉆巖撥土的要求重見天日了。材料二 但丁是一個富于個性的著作家。他的杰作《神曲》中的人物,都是活的,是有血肉的;他們已與中古文學中的刻板人物完全不同了。不但如此,但丁的《神曲》也是意大利方言的第一大成功,歐洲方言文學的第一美麗產品。——以上兩則材料均摘自陳衡哲《西洋史》材料三 文藝復興的重大意義不在于復古,而在于創造。文藝復興的輝煌成就是意大利人的天才創造,而不是由于君士坦丁堡逃亡者的來臨,這般人只是將希臘文教給意大利人而已。——摘自伏爾泰《風俗論》請回答(1)材料一中的“古學”指的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古學要求重見天日”的經濟動因?(2)據材料二、三,以但丁《神曲》為例,說明“意大利人的天才創造”體現在哪里。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這種創造對歐洲發展的意義?(不得照抄原文)【答案】(1)古代希臘、羅馬文化。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2)富于個性,關注現實中的人(人物形象豐滿生動);運用方言,創造方言文學促進了人們思想的大解放,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解析】(1)根據材料一“這個久伏于地下的古學,也就鉆巖撥土的要求重見天日了”可知,古學是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古學要求重見天日”的經濟動因是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2)根據材料二“ 但丁是一個富于個性的著作家。他的杰作《神曲》中的人物,都是活的,是有血肉的”“但丁的《神曲》也是意大利方言的第一大成功,歐洲方言文學的第一美麗產品。”可知,“意大利人的天才創造”體現在富于個性,關注現實中的人(人物形象豐滿生動);運用方言,創造方言文學。關于意義,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促進了人們思想的大解放,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三)、2020年中考真題1.(2020年湖南衡陽)文藝復興時期的知識分子正處于古典文明再生的時代,他們的生活重心不再只有上帝,也還關注現實人生,強調人的價值和尊嚴。這表明當時“知識分子”追求的是A.自由主義思想 B.復興希羅馬古典文化 C.人文主義思想 D.民主平等思想【答案】C【解析】依據 “這一時期的知識分子正處于古典文明再生的時代,他們的生活重心不再只有上帝,也逐漸關注現實人生,強調人的價值和尊嚴。”及所學知識可知,引起這一變化的是文藝復興發生。文藝復興開始于14世紀的意大利,它的核心思想就是人文主義,新興的資產階級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C項符合題意。由此可知AB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C。2.(2020年山東聊城)“在中世紀,人類意識的兩個方面—內心自省和外界觀察都一樣一直是在一層共同的紗幕之下,處于睡眠或者半醒狀態。”這層“紗幕”最先在哪個國家煙消云散?A.美國 B.意大利 C.英國 D.法國【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題干中的“中世紀”指的是歐洲的封建社會,“一層共同的紗幕”指代封建神學,導致這層“紗幕”煙消云散的事件是發生于14世紀的意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所以B項符合題意;1776年,《獨立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美國的誕生,中世紀美國這個國家并未出現,所以A項不符合題意;15、16世紀,文藝復興開始向英國、法國等其他西歐國家和地區傳播,所以C項、D項不符合題意;故本題的答案為B項。3.(2020年新疆)有學者評價某段歷史時指出,文化一旦脫離中世紀空想的桎梏,也不能立刻找到理解這個世界的途徑。它需要一個向導,并在古代文明的身上找到了這個向導。這位學者評價的是A. 手工工場出現 B. 租地農場興起 C. 文藝復興運動 D. 早期殖民掠奪【答案】C【解析】【詳解】依據材料中“文化”“脫離中世紀空想的桎梏”“ 并在古代文明的身上找到了這個向導”并結合所學可知,“向導”是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化,所以學者評價的是文藝復興打著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的旗號,宣傳新的資產階級思想的一次解放運動,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資本主義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所以C項符合題意;綜上所述ABD三項在題干中均未體現,排除。故選C。4.(2020年山東濟寧)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是學習歷史的基本能力。據下表信息判斷,該人物是姓名 國籍 生卒年代 代表作Leonardo da Vinci 意大利 1452—1519年 《蒙娜麗莎》等但丁 B.莎士比亞 C.達·芬奇 D.薄伽丘【答案】C【解析】根據《蒙娜麗莎》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著名畫家達·芬奇的作品,C正確;但丁是詩人,A錯誤;莎士比亞是英國劇作家,B錯誤;薄伽丘是文學家,D錯誤。綜上故選C。5.(2020年北京)從13世紀晚期到16世紀,歐洲出現了對古典文明的再發現,但最令人感興趣的成就都是全新的,因此,當時主要是“興”,而不是“復興”。其中的“興”是指A.對古典文化的全面繼承 B.中世紀西歐城市的興起C.人文主義思潮逐漸流行 D.文藝復興向西歐的傳播【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從13世紀晚期到16世紀,歐洲出現了對古典文明的再發現,但最令人感興趣的成就都是全新的,因此,當時主要是‘興’,而不是‘復興’。”可知,其中的“興”是指人文主義思潮逐漸流行。從意大利開始的文藝復興運動,持續了近三百年。它使人們開始認識到,必須打破中世紀以來的封建統治和教會神學對人們的思想束縛,強調和發揮人在這個世界上的作用,倡導人文主義精神。而這些思想正是當時新興資產階級的愿望。故C正確;文藝復興是新思想的誕生,不是復古,故排除A項;材料考查的是“13世紀晚期到16世紀”,故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文藝復興運動的傳播,故排除D項。故選C。6.(2020年四川樂山)名人名言是智慧的結晶。如圖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名言摘錄,其體現的核心精神是神權至上 B.天賦人權 C.人文主義 D.君權神授【答案】C【解析】分析材料可知,但丁主張人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莎士比亞主張人應該信任自己,這些都體現了人文主義的特點,強調尊重人的價值,C正確;神權至上是把以神為中心,不符合題意,A錯誤;天賦人權,自由平等是啟蒙運動時期的理性主義思想,B錯誤;君權神授強調君主的權利是神給予的,與材料不符,D錯誤。綜上故選C。7.(2020年湖南長沙)陳衡哲在《西洋史》中提到,文藝復興(Renaissance) 的意義有兩個:一是復生(re-birth),一是新生 (new-birth),這兩個意義是都不錯的。該提法比較準確反映了A.文藝復興的興起與內容 B.文藝復興的原因與結果C.文藝復興的形式與實質 D.文藝復興的內容與影響【答案】C【解析】考查點:文藝復興。解題思路:根據題干中“文藝復興的意義有兩個:一是復生,一是新生,這兩個意義是都不錯的”等信息可知,形式是對古希臘羅馬文化的“復生”,實質是資產階級文化的“新生”。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文藝復興采取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方式,但對古典文化并非是簡單的“復興”,這其中有繼承,更有創新,因此是對古希臘羅馬文化 “復生”;文藝復興是資產階級要求反教會神學世界觀的思想解放運動,推動歐洲思想文化的近代化,實質是資產階級文化的“新生”。所以材料中提法比較準確反映了文藝復興的形式與實質。選項C符合題意;文藝復興的興起是因為資本主義的萌芽,A排除;文藝復興的原因是生產力的發展,新興的資產階級不滿教會對精神世界的控制,B排除;文藝復興的影響,是推動了歐洲思想文化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D排除。故選C。8.(2020年湖南株洲)如下圖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一幅世界名畫,它描繪的是:耶穌遇難前跟12個門徒共進最后一次晚餐,當他告知其中有人出賣自己時,門徒或震驚、或憤怒、或激動、或緊張的場面。這幅名畫的作者是梵高 B.拉斐爾 C.達.芬奇 D.米開朗琪羅【答案】C【解析】考查點:達.芬奇。解題思路:緊扣“文藝復興時期的一幅世界名畫”“耶穌遇難前跟12個門徒共進最后一次晚餐”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依據圖片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達.芬奇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杰出的代表,他的名畫《最后的晚餐》描繪的是:耶穌遇難前跟12個門徒共進最后一次晚餐,當他告知其中有人出賣自己時,門徒或震驚、或憤怒、或激動、或緊張的場面。故C符合題意;梵高是荷蘭畫家,與文藝復興無關,排除A;拉斐爾與題干名畫不符,排除B;米開朗琪羅與題干名畫不符,排除D。故選C。9.(2020年山西)文藝復興運動前,歐洲繪畫雕塑中的圣母像神態呆板無神,少有人間之情。而文藝復興時期米開朗基羅的作品《哀悼基督》中,圣母是一個容貌端莊美麗的母親,她的神情散發著母愛的光芒。此現象說明A.圣像畫深受人文思想影響 B.宗教信仰失去了神圣地位C.藝術家多出身于平民階層 D.畫家們缺乏藝術的想象力【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材料,可知,圣母像神態由安詳、神圣到端莊、美麗、生動的變化,體現的是以人為中心的思想,即人文主義的思想。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思想。這是新興的資產階級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文藝復興是一場促使人們思想解放的文化運動。選項A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宗教信仰,B排除;藝術家多出身于平民階層,不符合史實,C排除;畫家們缺乏藝術的想象力,不符合史實,D排除。故選A。10.(2020年山東淄博)2019年正值達·芬奇逝世500周年,全球各地密集舉辦紀念活動,被稱為達·芬奇年。2020年是拉斐爾逝世500周年、拉斐爾成為聚光燈下又一“主角”,達芬奇和拉斐爾是西班牙探尋新航路的航海家 B.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C.英國科學革命時代的科學家 D.法國啟蒙運動中的著名思想家【答案】B【解析】14至16世紀,意大利開始的文藝復興運動,它使人們開始認識到,必須打破中世紀以來的封建統治和教會神學對人們的思想束縛,強調和發揮人在這個世界上的作用,倡導人文主義精神。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三杰”是達 芬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故排除ACD,B符合題意。故選B。11.(2020年湖南益陽)中西人文精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時至今日,在各自的文明發展中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 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的“人文”主義思潮主要指的是儒家思想的兩位代表人物的核心思想。其一是孔子的“仁”的思想,其二是孟子的“民本”思想。不管是孔子的“仁”,還是孟子的“民本”,都體現了關注人,重視人的作用。在這個時期強調個人道德的重要性,而不是再次強調神的重要性,認為人有了道德才配天命,而“德”卻是用來“保民”和“愛民”。其他如道家、墨家等,都有強烈的人文關懷。——摘自《百家爭鳴與文藝復興的歷史比較》材料二 在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新啟蒙思潮首倡人文主義,也從此奠定了西方人文主義的基本傳統。從詞源說,Humanism (人文主義、人本主義或人道主義)源于拉丁語Humnitas(人文的),其基本精神在于強調尊重人,以人為中心,一切為了人的利益。它的批判矛頭直接指向封建意識形態、等級制度和宗教神學。——摘自《中西人文主義精神比較》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分析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和墨家是如何體現人文關懷的?(4分)(2)文藝復興的先驅是誰?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你如何理解文藝復興并非簡單的“復興”?(4分)(3)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中西人文主義思想的基本精神是什么?有什么現實意義?(4分)【答案】(1)孔子主張“仁者愛人”“為政以德”,孟子提出“仁政”“民本”思想;墨家主張“兼愛非攻”“尚賢”等。(2)但丁;“文藝復興”是一場反對教會“神權至上”和提倡人文主義的新文化運動,促進了人們思想大解放。這場運動采取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方式,但對古典文化并非是簡單的“復興”,這其中有繼承,更有創新。(3)尊重人的價值,尊重精神的價值;堅持“以人為本”,關注民生、體察民情、尊重民意、保障人權;要緊緊圍繞人們生存和發展的需要,推動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切實維護群眾權益上等等。【解析】(1)根據所學可知,儒家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孔子的主張“仁者愛人”“為政以德”,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體現了對人的關注;墨家在社會動蕩不安的情況下,主張“兼愛非攻”,在選拔人才方面提出“尚賢”,這些思想體現了人文關懷。(2)根據所學可知,文藝復興的先驅是但丁,代表作是《神曲》;文藝復興運動14世紀,興起于意大利,15-16世紀,擴展到歐洲其他國家和地區。新興資產階級通過弘揚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方式,反對教會宣揚的陳腐說教,發起了一場嶄新的、促使人們思想解放的文化運動。這是一場新興資產階級的思想文化運動,對古典文化并非是簡單的“復興”。(3)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一“都體現了關注人,重視人的作用。在這個時期強調個人道德的重要性,而不是再次強調神的重要性,認為人有了道德才配天命”和材料二“其基本精神在于強調尊重人,以人為中心,一切為了人的利益”可知中西人文主義思想的基本精神是尊重人的價值,尊重精神的價值;第二小問,本題為開放性試題,結合文藝復興和百家爭鳴對人的重視,聯系現實進行分析即可。如堅持“以人為本”,關注民生、體察民情、尊重民意、保障人權;要緊緊圍繞人們生存和發展的需要,推動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切實維護群眾權益等等。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