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新高考生物一輪考點梳理&分層訓練:第1單元 組成細胞的分子 第1講 借助顯微鏡走近細胞(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新高考生物一輪考點梳理&分層訓練:第1單元 組成細胞的分子 第1講 借助顯微鏡走近細胞(含答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新高考生物一輪考點梳理&分層訓練
第1講 借助顯微鏡走近細胞
內容比較——知考向 核心素養——提考能
內容 要求 1.描述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區別 2.學習細胞的發現、細胞學說的建立和發展過程 3.活動:使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可結合電鏡照片分析細胞的亞顯微結構 生命觀念 通過比較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異同,建立辯證統一的觀點和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科學思維 歸納總結細胞的統一性,培養邏輯思維、分析問題的能力
科學探究 用顯微鏡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掌握顯微操作技能
社會責任 通過對細菌和病毒相關問題分析,關注人體健康、關愛生命
與舊教 材對比 增:①歸納法;②明晰了細胞學說的意義;③生態系統的概念;④課后習題中增加了有關病毒的題目。 淡化: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
考點一 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1.細胞學說及其建立過程
(1)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連線)
(2)細胞學說的要點    
①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而不是完全獨立
②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生命起作用。
③新細胞是由老細胞分裂產生的。 是1858年由德國的魏爾肖提出的。
(3)科學研究方法——歸納法
①概念:歸納法是指由一系列具體事實推出一般結論的思維方法。
②分類:完全歸納法和不完全歸納法。
通過不完全歸納法得出的結論很可能是可信的,因此可以用來預測和判斷,不過,也需要注意存在例外的可能。
2.細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
(1)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
(2)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提醒 (1)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除病毒外),是能完整表現生命活動的最小層次。
(2)草履蟲等單細胞生物既屬于細胞層次,又屬于個體層次,沒有組織、器官、系統這三個結構層次。
(3)病毒無細胞結構,不屬于生命系統的任一結構層次。
(4)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可含“非生物成分”,如生態系統、生物圈包含無機環境。
(5)生物繁殖和進化的基本單位是種群;生態系統由群落及其所處的無機環境構成。
(6)組成細胞的元素、蛋白質等物質和細胞膜等結構都不能獨立表現生命特征,不屬于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1)細胞學說揭示了生物界的多樣性和統一性,認為細胞一定都是由細胞分裂產生的(×)
(2)細胞學說不涉及原核細胞、真菌和病毒,僅涉及動物細胞、植物細胞(√)
(3)細胞學說的創立完全是由施萊登和施旺完成的(×)
(4)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生命活動離不開最基本的生命系統(√)
(5)單細胞生物的生命系統中只有細胞這一個層次(×)
(6)一棵白楊樹的生命系統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
據圖分析病毒的結構和特點
必修① P8“練習與應用、拓展應用2”
2019新型冠狀病毒
(1)2019新型冠狀病毒和HIV主要由RNA和蛋白質構成,T2噬菌體主要由DNA和蛋白質構成,上述物質都是利用宿主細胞的原料和相關結構合成的。
(2)2019新型冠狀病毒和HIV與T2噬菌體相比,變異性更大的是2019新型冠狀病毒和HIV,原因是2019新型冠狀病毒和HIV的RNA是單鏈結構,不穩定,容易發生變異。
(3)HIV的最外層有脂質膜包被,依靠脂質膜和細胞膜的融合,以類似胞吞的方式進入細胞。
(4)噬菌體是專一侵染細菌的病毒,如果想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T2噬菌體,該如何操作?請寫出基本思路。
提示 先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培養基培養細菌,再用標記后的細菌培養T2噬菌體。
1.(科學思維)病毒和動植物相比,最大的特點是沒有細胞結構,不能獨立地進行代謝,病毒不能用一般的培養基培養,其原因是病毒營寄生生活,只能用活細胞來培養。
2.(科學思維)舉例說明并非所有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統的全部結構層次。單細胞生物只有細胞、個體層次,植物無系統層次,病毒不屬于生命系統。(至少列舉兩個實例)
 病毒知識整合
考向1 結合細胞學說考查科學思維能力
1.(2021·北京西城區期末)“細胞學說在修正中前進”的主要體現是(  )
A.推翻了動植物界的屏障
B.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
C.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的細胞
D.病毒也是由細胞所構成的
答案 C
解析 細胞學說的創建者施萊登認為新細胞是從老細胞的細胞核中長出來的,或者是在老細胞的細胞質中像結晶那樣產生的,后來科學家通過顯微鏡觀察,發現新細胞的形成是細胞分裂的結果,在此基礎上,德國的魏爾肖總結出“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這能夠體現“細胞學說在修正中前進”。
2.(2021·山東煙臺調研)細胞學說的建立是一個經科學家探究、開拓、繼承、修正和發展的過程,細胞學說是現代生物學的基礎理論之一,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施萊登和施旺運用完全歸納法提出了“所有的動植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觀點
B.細胞學說主要揭示了生物界的統一性和細胞的多樣性
C.細胞學說使人們對生命的認識由細胞水平進入分子水平
D.新細胞是由老細胞分裂產生的,暗示了生物體內的每個細胞都凝聚著漫長的進化史
答案 D
解析 施萊登和施旺運用不完全歸納法得出了所有的動植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A錯誤;細胞學說揭示了細胞的統一性和生物界的統一性,B錯誤;細胞學說使人們對生命的認識進入了細胞水平,C錯誤;新細胞是由老細胞分裂產生的,說明生物體的每個細胞都凝聚著漫長的進化史,D正確。
 細胞學說中3個“未涉及”和2個“統一了”
考向2 圍繞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考查生命觀念
3.(2021·遼寧沈陽調研)觀察圖示,下列關于生命系統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該圖表示的生命系統是生物群落
B.圖中可包含生命系統的所有結構層次
C.圖中冷箭竹包含的生命系統結構層次與大熊貓的相同
D.圖中可能存在既屬于細胞層次又屬于個體層次的生命系統
答案 D
解析 圖中的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的無機環境構成生態系統,A錯誤;圖中不包含生物圈這一結構層次,B錯誤;冷箭竹無系統層次,大熊貓有系統層次,C錯誤;圖中的土壤及空氣中可能有既屬于細胞層次又屬于個體層次的單細胞生物,D正確。
4.(2021·湖南益陽質檢)下列關于生命系統結構層次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病毒屬于生物,是生命系統基本的結構層次
B.高等動物和高等植物都具有器官和系統這兩個層次
C.酵母菌屬于生命系統結構層次中的細胞層次和個體層次
D.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構成地球上最大的生命系統
答案 C
解析 細胞是地球上基本的生命系統,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不屬于生命系統的任一結構層次,A錯誤;高等植物沒有系統層次,B錯誤;酵母菌是單細胞生物,因此其既屬于細胞層次又屬于個體層次,C正確;地球上最大的生命系統是生物圈,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和無機環境,D錯誤。
考向3 圍繞病毒考查生命觀念
5.(2020·全國卷Ⅰ,1)新冠肺炎疫情警示人們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公共衛生安全意識。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戴口罩可以減少病原微生物通過飛沫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
B.病毒能夠在餐具上增殖,用食鹽溶液浸泡餐具可以阻止病毒增殖
C.高溫可破壞病原體蛋白質的空間結構,煮沸處理餐具可殺死病原體
D.生活中接觸的物體表面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勤洗手可降低感染風險
答案 B
解析 戴口罩屬于切斷病毒傳播途徑的措施,能夠減少病原微生物通過飛沫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A正確;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其生存離不開細胞,不能在餐具上增殖,B錯誤;在高溫條件下,蛋白質空間結構可以被破壞,煮沸處理餐具可以殺死病原體,C正確;物體表面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而生活中手與物體接觸機會較多,故勤洗手可以降低感染風險,D正確。
6.(2021·山東濟南期中)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 nCoV)是以前從未在人體中發現的一種新型冠狀病毒,由蛋白質和核酸組成(如圖所示),2019 nCoV必須在宿主細胞內才能完成增殖和代謝等生命活動,人感染2019 nCoV后會出現發熱、咳嗽、氣促和呼吸困難等癥狀,嚴重時可導致肺炎,甚至死亡。下列有關該病毒的敘述,正確的是(  )
A.2019 nCoV中的蛋白質、RNA等屬于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B.2019 nCoV沒有細胞結構,它的生命活動與細胞無關
C.2019 nCoV必須寄生在宿主活細胞中才能生存,這說明病毒的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
D.為研究2019 nCoV的致病機理,可用含有各種營養物質的普通培養基大量培養該病毒
答案 C
解析 2019 nCoV中的蛋白質、RNA等不能獨立表現生命特征,不屬于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A錯誤;2019 nCoV沒有細胞結構,不能獨立完成各項生命活動,必須寄生在宿主活細胞中,依靠宿主細胞提供的物質完成增殖和代謝等生命活動,B錯誤、C正確;培養2019 nCoV不能用普通的培養基,應用含有宿主活細胞的培養基,D錯誤。
考點二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
1.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
(1)圖1屬于原核細胞,圖2屬于真核細胞(填“原核細胞”或“真核細胞”)。
(2)圖1代表的細胞與圖2代表的細胞最主要的區別是圖1代表的細胞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兩類細胞共有的細胞器是核糖體。
(3)寫出圖1大腸桿菌細胞中下列結構的名稱:
①擬核;③細胞壁;⑤核糖體。
(4)圖1藍細菌細胞中無圖2細胞中的⑥葉綠體,但也能進行光合作用的原因是其細胞中含有藻藍素和葉綠素及光合作用所需的酶。
(5)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的7個方面區別
2.細胞多樣性與統一性的分析
(1)細胞多樣性的“兩個”原因
(2)細胞統一性的“五個”表現
(1)硝化細菌無線粒體,只能通過無氧呼吸獲得能量(×)
(2)藍細菌無細胞核,也無核糖體;酵母菌有細胞核,無葉綠體(×)
(3)大腸桿菌和酵母菌通過線粒體進行有氧呼吸(×)
(4)發菜、顫藍細菌和綠藻的變異來源都只有基因突變(×)
(5)在電子顯微鏡下,念珠藍細菌和水綿細胞中都能被觀察到的細胞器是核糖體(√)
1.(科學思維)顯微鏡下觀察某細胞,發現其沒有核膜包被的細胞核,則該細胞一定是原核細胞嗎?
提示 不一定。有些真核細胞內也沒有細胞核,如高等植物成熟的篩管細胞和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
2.(社會責任)“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人們愈來愈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但在生活中,我們仍常見到水華等環境污染現象,水華形成的原因是:淡水水域污染后富營養化,導致藍細菌和綠藻等大量繁殖。
 以藍細菌為中心構建微網
考向1 結合真、原核細胞的異同,考查科學思維能力
1.(2018·海南卷,2)關于酵母菌和乳酸菌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酵母菌和乳酸菌都能進行無氧呼吸
B.酵母菌有線粒體,而乳酸菌無線粒體
C.酵母菌具有細胞核,而乳酸菌具有擬核
D.溶菌酶能破壞酵母菌和乳酸菌的細胞壁
答案 D
解析 酵母菌是兼性厭氧菌,乳酸菌是厭氧菌,二者都能進行無氧呼吸,A正確;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有線粒體等眾多細胞器和細胞核,而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有擬核和唯一細胞器——核糖體,無線粒體,B、C正確;溶菌酶只能溶解破壞細菌的細胞壁,D錯誤。
2.(2021·湖北省部分重點中學高三起點考試)下列有關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真核細胞主要進行有絲分裂,原核細胞主要進行無絲分裂
B.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都有核酸和核糖體,且共用一套遺傳密碼
C.真核生物以DNA為遺傳物質,部分原核生物以RNA為遺傳物質
D.真核生物都是異養型的,部分原核生物是自養型的
答案 B
解析 一般認為,真核細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種:有絲分裂、無絲分裂和減數分裂,原核細胞的分裂方式是二分裂,A錯誤;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都有DNA和RNA兩種核酸,且都含有核糖體,生物界共用一套遺傳密碼,B正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都以DNA作為遺傳物質,C錯誤;有些真核生物是自養型的,有些真核生物是異養型的,原核生物既有自養型的(如硝化細菌和藍細菌),也有異養型的(如營腐生生活和寄生生活的細菌),D錯誤。
 真核細胞、原核細胞中的四個“不等于”和兩個“不一定”
考向2 圍繞細胞的多樣性與統一性,考查生命觀念
3.(2020·北京卷,3)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具有高度的統一性。以下對于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統一性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細胞膜的基本結構是膦脂雙分子層
B.DNA是它們的遺傳物質
C.在核糖體上合成蛋白質
D.通過有絲分裂進行細胞增殖
答案 D
解析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細胞膜的基本結構都是由磷脂雙分子層構成基本支架,A不符合題意;細胞生物的遺傳物質都是DNA,B不符合題意;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共有的細胞器是核糖體,都在核糖體上合成蛋白質,C不符合題意;原核細胞通過二分裂進行細胞增殖,有絲分裂是真核細胞的增殖方式,D符合題意。
4.(2021·山東青島調研)如圖是幾種常見的單細胞生物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圖中各細胞均具有核糖體
B.具有核膜和染色體的生物有①②③
C.①~⑤均屬于自養生物
D.各細胞結構上的差異體現了細胞的多樣性
答案 C
解析 ①~⑤依次表示衣藻、草履蟲、變形蟲、大腸桿菌和藍細菌,它們均為單細胞生物,其中①②③為真核生物,具有核糖體、核膜和染色體等結構,而④⑤為原核生物,具有核糖體,但不具有核膜和染色體,A、B正確;從代謝類型看,①⑤能進行光合作用,屬于自養生物,②③④均為異養型生物,C錯誤;各細胞結構上的差異體現了細胞的多樣性,D正確。
5.(2021·襄陽五中調研)下列關于綠藻和藍細菌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綠藻和藍細菌都能進行光合作用,這與它們的細胞中均含有葉綠體有關
B.顫藍細菌、衣藻都是真核生物
C.藍細菌有由核膜包被的細胞核,而綠藻沒有
D.綠藻和藍細菌的大量繁殖可能與水體富營養化有關
答案 D
解析 綠藻和藍細菌都能進行光合作用,但綠藻細胞中含有葉綠體,藍細菌細胞中不含葉綠體,含葉綠素和藻藍素,A錯誤;顫藍細菌屬于原核生物,衣藻屬于真核生物,B錯誤;藍細菌屬于原核生物,無由核膜包被的細胞核,綠藻屬于真核生物,有由核膜包被的細胞核,C錯誤;綠藻和藍細菌的大量繁殖可能與水體富營養化有關,D正確。
1.水華與赤潮
(1)水華是淡水水體富營養化而引起其中的藍細菌、綠藻等大量繁殖的一種現象。其主要成因是水體中N、P等含量過高,在一定的溫度、光照等條件下,藍細菌、綠藻等大量繁殖。
(2)赤潮則是指海水富營養化,其中的浮游生物爆發性繁殖造成海水顏色異常的一種現象。
2.“三看法”區分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病毒
考點三 使用顯微鏡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
1.實驗原理
2.操作步驟
(1)認識顯微鏡
(2)顯微鏡的使用
針對下圖,請思考:
1.如何區分顯微鏡的目鏡和物鏡?如何區分放大倍數?
提示 有螺紋的是物鏡(③和④),無螺紋的是目鏡(①和②)。區分放大倍數可看“長短”:物鏡長的放大倍數大,目鏡短的放大倍數大。還可看物鏡鏡頭離標本的距離:放大倍數越大,鏡頭離標本越近,圖中放大倍數較大的目鏡和物鏡分別是②和④。
2.怎樣調節顯微鏡使圖中的乙轉為丙?
提示 正確的調節順序是:移動標本→轉動轉換器→調節光圈→轉動細準焦螺旋。
3.使用顯微鏡時,視野中出現一半亮一半暗;觀察花生切片標本材料時,一半清晰一半模糊不清,出現上述兩種情況的可能原因分別是什么?
提示 前者可能是反光鏡的調節角度不對;后者可能是由花生切片厚薄不均勻造成的。
顯微鏡使用的相關知識
(1)成像特點及裝片移動規律
①顯微鏡下所成的像是倒立且放大的虛像;倒立是指上下、左右均顛倒180度,相當于將觀察物水平旋轉180度。如實物為字母“b”,則視野中觀察到的為“q”。
顯微鏡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質流動方向和實際流動方向相同。
②裝片的移動規律:裝片與物像移動方向相反,相對于視野中央,物像偏哪個方向,裝片就向哪個方向移,即“同向移動”,如物像偏左上方,則裝片應向左上方移動。
(2)高倍鏡與低倍鏡的比較
物像大小 看到的細胞數 視野亮度 視野范圍 物鏡與裝片的距離
高倍鏡 大 少 暗 小 近
低倍鏡 小 多 亮 大 遠
(3)視野中的細胞數目的計算方法
若視野中細胞為單行,計算時只考慮長度;若視野中充滿細胞,計算時考慮面積的變化。細胞數量與放大倍數的變化規律如下:
(4)污點位置的判斷方法
污點可能存在的位置:裝片、物鏡、目鏡。
考向 借助顯微鏡的使用考查實驗操作能力
1.(2018·海南卷,23)關于普通光學顯微鏡的使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在高倍鏡下觀察時,用粗準焦螺旋調整焦距
B.高倍鏡下無法觀察到花生子葉中被染色的脂肪顆粒
C.由低倍鏡轉到高倍鏡前,將待觀察目標移至視野中央
D.高倍鏡下可以觀察到細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層結構
答案 C
解析 粗準焦螺旋可使得顯微鏡的鏡筒大幅度地上升或下降,在高倍鏡下觀察時,只能用細準焦螺旋調整焦距,A錯誤;脂肪的鑒定實驗中用高倍顯微鏡可以觀察到細胞中被染成橘黃色或紅色的脂肪顆粒,B錯誤;在低倍鏡下比高倍鏡下更容易找到要觀察的目標,換高倍鏡前,需在低倍鏡下將待觀察目標移至視野中央,C正確;細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層結構屬于亞顯微結構,在電鏡下才能觀察到,D錯誤。
2.(2021·豫南九校聯考)對圖示的生物學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若圖①表示將顯微鏡鏡頭由a轉換成b,則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目增多
B.若圖②是顯微鏡某視野下洋蔥根尖的圖像,則向右移裝片能觀察清楚c細胞的特點
C.若圖③是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質流動,發現細胞質的流動是順時針,則實際上細胞質的流動方向是逆時針
D.當圖④視野中的64個組織細胞變為4個時,視野明顯變暗
答案 D
解析 圖①為物鏡,鏡頭越長放大倍數越大,若將顯微鏡鏡頭由a轉換成b,則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目減少,A錯誤;顯微鏡下所看到的物像是物體放大后的倒像,若要觀察清楚c細胞的特點,則應向左移動裝片,B錯誤;若圖③是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質流動,發現細胞質的流動方向是順時針,則實際上細胞質的流動方向是順時針,C錯誤;當圖④視野中的細胞數由多變少,說明換用了高倍鏡,視野變暗,D正確。
重溫真題 經典再現
1.經典重組 判斷正誤
(1)新冠病毒與肺炎鏈球菌(舊稱肺炎雙球菌)均可利用自身的核糖體進行蛋白質合成(2020·全國卷Ⅱ,1B)(  )
(2)酵母菌的細胞核內含DNA和RNA兩類核酸(2016·全國卷Ⅰ,1B)(  )
(3)藍細菌(舊稱藍藻)細胞的能量來源于其線粒體有氧呼吸過程(2016·全國卷Ⅰ,1C)(  )
(4)控制細菌性狀的基因位于擬核和線粒體的DNA上(2015·全國卷Ⅰ,1D)(  )
(5)原核細胞中既有DNA也有RNA(2013·全國卷Ⅱ,1C)(  )
(6)藍細菌(舊稱藍藻)細胞具有細胞核且DNA分子呈環狀(2010·新課標卷,1B)(  )
提示 (1)× (2)√ (3)× (4)× (5)√ (6)×
2.(2018·海南卷,1)關于真核細胞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線粒體的內膜上有酶的分布
B.細胞核中含有DNA和蛋白質
C.核膜主要由脂質和蛋白質組成
D.葉肉細胞的細胞膜含有纖維素
答案 D
解析 線粒體內膜上發生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需要大量酶的催化,A正確;細胞核中含有染色質,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質,B正確;核膜等生物膜主要由脂質和蛋白質組成,C正確;纖維素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葉肉細胞的細胞膜不含有纖維素,D錯誤。
3.(2018·全國卷Ⅱ,5)下列關于病毒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從煙草花葉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
B.T2噬菌體可感染肺炎鏈球菌(舊稱肺炎雙球菌)導致其裂解
C.HIV可引起人的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
D.阻斷病毒的傳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發病率
答案 B
解析 煙草花葉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A正確;T2噬菌體是一種專門寄生在大腸桿菌體內的病毒,不能感染肺炎鏈球菌(舊稱肺炎雙球菌),B錯誤;HIV是艾滋病(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的病原體,C正確;阻斷病毒的傳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發病率,D正確。
4.(2017·海南卷,2)(改編)下列關于原核生物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大腸桿菌的細胞內有核糖體
B.細胞對物質的吸收具有選擇性
C.擬核區中含有環狀的DNA分子
D.藍細菌(舊稱藍藻)細胞的葉綠體中含有葉綠素
答案 D
解析 大腸桿菌屬于原核生物,細胞中只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A正確;細胞可根據自身的生命需求,從周圍環境中選擇性吸收所需物質,B正確;原核細胞中,擬核區存在大的環狀DNA,此外一些環狀質粒也會存在于擬核區,C正確;藍細菌(舊稱藍藻)屬于原核生物,沒有葉綠體,D錯誤。
課后·分層訓練
(時間:35分鐘)
1.(2021·湖北宜昌期末)細胞學說的內容不涉及(  )
A.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育而來,并由細胞及其代謝產物所構成
B.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是具有生命的有機體
C.新細胞都從老細胞產生
D.除病毒外,細胞是一切生物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答案 D
解析 細胞學說中只涉及動植物及其細胞,并沒有涉及其他生物,D錯誤。
2.(2021·重慶一中調研)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是一個在科學探究中不斷開拓、繼承、修正和發展的過程,充滿了耐人尋味的曲折,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施旺認為“所有的動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
B.細胞學說的建立需要理性思維和實驗的結合,且離不開技術的支持
C.施萊登提出“細胞是所有生物的結構和功能的單位”
D.細胞學說揭示了動植物界具有統一性,闡明生物界的統一性
答案 C
解析 施萊登提出的是“植物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是植物體的基本單位”,而不是“細胞是所有生物的結構和功能的單位”,C錯誤。
3.(2021·廣東汕頭質檢)H7N9病毒是一種新型的禽流感病毒,患者通常會伴隨感冒癥狀。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該病毒可在人工培養基上大量增殖
B.該病毒利用自身的核糖體合成病毒蛋白
C.組成該病毒的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鏈作為骨架
D.該病毒和大豆葉肉細胞最大的區別是無成形的細胞核
答案 C
解析 病毒不能獨立完成生命活動,因此不能用人工培養基來培養病毒,A錯誤;病毒利用宿主細胞的核糖體合成病毒的蛋白質,B錯誤;組成病毒的生物大分子是蛋白質和核酸,蛋白質和核酸都是以碳鏈為骨架,C正確;病毒是非細胞結構的生物,不是原核生物,D錯誤。
4.(2021·天津濱海新區期末)大熊貓以冷箭竹為食物,下列有關大熊貓與冷箭竹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它們分別屬于異養生物和自養生物
B.它們包含的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完全相同
C.它們可以在同一生物群落和生態系統中存在
D.組成它們的細胞在結構上既有統一性又有差異性
答案 B
解析 大熊貓為異養生物,冷箭竹能進行光合作用,為自養生物,A正確;冷箭竹為植物,其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中沒有系統這一層次,大熊貓為動物,其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中有系統這一層次,B錯誤;大熊貓以冷箭竹為食物,它們可以在同一生物群落和生態系統中存在,C正確;大熊貓為動物,冷箭竹為植物,組成動植物的細胞在結構上既有統一性又有差異性,如都具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植物細胞具有細胞壁、葉綠體,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葉綠體,D正確。
5.(2021·福建廈門質檢)如圖所示四種不同生物,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甲和乙的主要區別是乙有細胞壁
B.丙和丁的主要區別是丙有擬核
C.甲和丙的主要區別是甲有細胞結構
D.乙和丁的主要區別是乙沒有遺傳物質
答案 C
解析 甲、乙屬于原核生物,丙為病毒,丁屬于真核生物。甲和乙都有細胞壁,二者的主要區別是乙能進行光合作用,為自養生物,甲為異養生物,A錯誤;丙和丁的主要區別是丙沒有細胞結構,丁有細胞結構,B錯誤;甲和丙的主要區別是甲有細胞結構,丙沒有細胞結構,C正確;乙和丁都有遺傳物質,二者的主要區別是乙沒有由核膜包被的細胞核,D錯誤。
6.(2020·北京等級模考,2)下列對醋酸桿菌與動物肝臟細胞的結構與代謝過程的比較,不正確的是(  )
A.兩者的細胞膜結構均符合流動鑲嵌模型
B.兩者的遺傳物質均儲存在細胞核中
C.均可以進行有氧呼吸,但進行有氧呼吸的場所不完全相同
D.均依賴氧化有機物合成ATP,為代謝過程供能
答案 B
解析 醋酸桿菌細胞為原核細胞,動物肝臟細胞為真核細胞。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都具有細胞膜,細胞膜結構均符合流動鑲嵌模型,A正確;醋酸桿菌為原核生物,其細胞中無核膜包被的細胞核,B錯誤;醋酸桿菌為好氧細菌,可進行有氧呼吸,其進行有氧呼吸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和細胞膜,動物肝臟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C正確;醋酸桿菌和動物肝臟細胞均通過細胞呼吸氧化有機物,釋放出的能量部分用于合成ATP,ATP可為代謝過程供能,D正確。
7.(2021·陜西漢中期中)下列關于藍細菌與酵母菌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藍細菌和酵母菌細胞中都含有核糖體
B.二者最大的區別是藍細菌沒有由核膜包被的細胞核
C.藍細菌細胞中無葉綠體但是能進行光合作用,而酵母菌則不能
D.藍細菌和酵母菌細胞中都含有線粒體
答案 D
解析 藍細菌屬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屬于真核生物,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中都含有核糖體,A正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最大的區別是原核細胞沒有由核膜包被的細胞核,B正確;藍細菌細胞中無葉綠體,但是有葉綠素和藻藍素,能進行光合作用,而酵母菌則不能,C正確;藍細菌屬于原核生物,其細胞中不含線粒體,D錯誤。
8.(2021·青島模擬)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和N分別指的是病毒表面的兩大類蛋白質——血細胞凝集素和神經氨酸酶,病毒結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病毒屬于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B.甲型H1N1流感病毒僅含核糖體一種細胞器
C.病毒表面的兩類蛋白是在宿主細胞的核糖體上合成的
D.甲型H1N1流感病毒只能進行無氧呼吸
答案 C
解析 病毒不屬于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A錯誤;病毒無細胞結構,不含任何細胞器,B錯誤;病毒寄生在宿主細胞中,其蛋白質在宿主細胞的核糖體上合成,C正確;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不能進行細胞呼吸,D錯誤。
9.(2021·四川樂山調研)下列事實中,不能支持“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觀點的是(  )
A.HI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由蛋白質和RNA組成
B.乙肝病毒依賴人體肝細胞生活和繁殖
C.草履蟲是單細胞生物,能運動和分裂,遇到有害刺激會逃避
D.父母通過精子和卵細胞把遺傳物質傳給下一代
答案 A
解析 蛋白質和核酸是病毒的化學組成,但并不能說明“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A符合題意;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只能在宿主細胞中代謝和繁殖,如乙肝病毒依賴人體肝細胞生活,因此說明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B不符合題意;草履蟲是單細胞生物,草履蟲逃避有害刺激能夠說明單細胞生物的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C不符合題意;人的生殖通過細胞的減數分裂產生生殖細胞,父母通過生殖細胞把遺傳物質傳給下一代,D不符合題意。
10.(2021·安徽合肥期末)2019年7月,《自然》發表的一項新研究首次指出,微生物與肌萎縮側索硬化癥(ALS)之間有功能聯系,有多種腸道細菌似乎會影響到ALS的嚴重程度。下列有關細菌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具有由核膜包被的細胞核
B.含有核糖體、線粒體、葉綠體等細胞器
C.與藍細菌在結構上具有統一性,具體體現在它們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等結構
D.種類包含乳酸菌、酵母菌等
答案 C
解析 細菌屬于原核生物,不具有由核膜包被的細胞核,其細胞中不含線粒體和葉綠體,A、B錯誤;細菌和藍細菌在結構上具有統一性,具體體現在它們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等結構,C正確;酵母菌是一種真菌,屬于真核生物,不屬于細菌,D錯誤。
11.(2021·山東淄博調研)下列關于細胞學說建立過程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科學家維薩里和比夏分別揭示了人體在器官和組織水平的結構
B.列文虎克用顯微鏡觀察木栓組織,把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小室”命名為細胞
C.德國的植物學家施萊登和動物學家施旺共同創建了細胞學說
D.魏爾肖提出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豐富和完善了細胞學說
答案 B
解析 科學家維薩里和比夏分別揭示了人體在器官和組織水平的結構,A正確;英國的羅伯特·虎克發現并命名了細胞,B錯誤;德國的植物學家施萊登和動物學家施旺共同創建了細胞學說,C正確;魏爾肖提出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豐富和完善了細胞學說,D正確。
12.(2021·安徽淮北期中)下列有關細胞共性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都具有細胞膜但不一定具有磷脂雙分子層
B.都具有細胞核但遺傳物質不一定是DNA
C.都能進行細胞呼吸但不一定發生在線粒體中
D.都能合成蛋白質但合成場所不一定是核糖體
答案 C
解析 細胞根據有無成形的細胞核,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不論是原核細胞還是真核細胞都具有細胞膜,細胞膜一定具有磷脂雙分子層,A錯誤;原核細胞沒有成形的細胞核,但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遺傳物質都是DNA,B錯誤;原核細胞無線粒體,但也能進行細胞呼吸,真核細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在線粒體,C正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都能合成蛋白質且合成場所都是核糖體,D錯誤。
13.(2021·重慶巴蜀中學調研)下列是幾種生物的結構示意圖,以下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丁中無線粒體,不能進行有氧呼吸,丙的物質和能量來源于宿主細胞
B.和甲一樣,所有真核細胞的細胞呼吸都需要線粒體
C.乙含有光合色素,所以可以進行光合作用,丁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D.甲中一定能找到一種細胞結構與丙的物質組成相同
答案 D
解析 甲為真核細胞水綿的細胞結構示意圖,乙為藍細菌(舊稱藍藻)細胞結構示意圖,丙為病毒結構示意圖,丁為細菌細胞結構示意圖。丁是細菌,屬于原核生物,無線粒體,但有些細菌能進行有氧呼吸,A錯誤;包括甲在內,真核細胞的細胞呼吸可以是有氧呼吸也可以是無氧呼吸,并非都需要線粒體,如蛔蟲無線粒體,只進行無氧呼吸,B錯誤;藍細菌(舊稱藍藻)含有光合色素,雖然沒有葉綠體,但是仍然可以進行光合作用,丁表示細菌,細菌中的光合細菌也能進行光合作用,C錯誤;丙的物質組成可以是DNA和蛋白質,也可以是RNA和蛋白質,若丙的物質組成為RNA和蛋白質,則甲中的核糖體的物質組成與丙相同;若丙的物質組成為DNA和蛋白質,則甲中染色體(質)的物質組成與之相同,D正確。
14.(2021·江蘇蘇州期末)如圖a、b分別為甲、乙兩種物鏡下(由甲轉換成乙)觀察到的圖像。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甲為低倍物鏡,乙為高倍物鏡
B.轉換物鏡前應將裝片向右上方移動
C.轉換物鏡時應先將甲物鏡取下
D.若b中圖像模糊,應調節細準焦螺旋
答案 C
解析 甲鏡頭較短,距離載玻片較遠,為低倍物鏡,乙鏡頭較長,距離載玻片較近,為高倍物鏡,A正確;欲觀察視野中偏右上方的“·”,轉換物鏡前應將裝片向右上方移動,將目標移至視野中央,B正確;轉換物鏡時不需要將甲物鏡取下,可以通過轉動轉換器更換高倍物鏡,C錯誤;若b中圖像模糊,應調節細準焦螺旋,高倍鏡下不能調節粗準焦螺旋,D正確。
15.(2021·長沙一中期末)根據如圖所示的綠眼蟲和變形蟲的結構,應用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綠眼蟲和變形蟲都是由單細胞構成的________(填“真核生物”或“原核生物”)。
(2)觀察圖中綠眼蟲和變形蟲的形態結構,可發現不同生物的細胞間既具有________性,又具有________性。
(3)從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來看,在一條小河中,所有的衣藻構成________,綠眼蟲和變形蟲等生物構成一個________,整條小河構成一個________。
答案 (1)真核生物 (2)統一 多樣(兩空順序可顛倒) (3)種群 群落 生態系統
解析 (1)綠眼蟲和變形蟲都有由核膜包被的細胞核,因此它們都是由單細胞構成的真核生物。(2)觀察圖中綠眼蟲和變形蟲的形態結構,可發現不同生物的細胞間既具有統一性,又具有多樣性。(3)從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來看,在一條小河中,所有的衣藻構成種群,綠眼蟲和變形蟲等生物構成一個群落,整條小河構成一個生態系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海县| 吕梁市| 当涂县| 将乐县| 耿马| 马鞍山市| 阳春市| 郎溪县| 青海省| 麦盖提县| 交城县| 同仁县| 天峨县| 盐城市| 安远县| 密云县| 绥德县| 繁昌县| 龙门县| 搜索| 中山市| 眉山市| 云南省| 商都县| 阳原县| 玉树县| 乡城县| 纳雍县| 康定县| 乳山市| 舒城县| 景宁| 宁夏| 桓仁| 长顺县| 阿拉善右旗| 嘉禾县| 大新县| 麻栗坡县| 贺兰县| 交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