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新高考生物一輪考點梳理&分層訓練第25講 免疫調節內容比較——知考向 核心素養——提考能內容要求 1.概述人體免疫系統在維持穩態中的作用 2.舉例說明免疫功能異??赡芤l疾病,如過敏、自身免疫病、艾滋病和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 3.活動:結合個人免疫接種的經歷,探討免疫抑制劑的作用 4.活動:討論器官移植中干細胞移植的價值 科學思維 比較特異性免疫與非特異性免疫的區別,構建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模型,培養模型分析能力和建模的思維習慣生命觀念 通過免疫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的學習,形成結構和功能觀相統一的觀念科學探究 通過“免疫功能的實驗探究”實驗,提高實驗設計能力社會責任 關注免疫異常疾病,關注艾滋病病人,形成健康生活、關愛他人的人生態度與舊教 材對比 增:①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的分布及作用;②抗原呈遞細胞;③過敏反應抗體的分布、原理。 改:①免疫系統的三大功能;②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過程;③部分免疫細胞的名稱。考點一 免疫系統的組成與功能1.免疫系統的組成(1)免疫器官(2)免疫細胞①種類:②抗原呈遞細胞(APC)提醒?、倏乖哂刑禺愋浴?乖奶禺愋匀Q于抗原表面具有的特定的化學基團,這些化學基團叫作抗原決定簇,它是免疫細胞識別抗原的重要依據。②抗原決定簇大多存在于抗原的表面,但也有的隱藏在抗原內部,隱藏在抗原內部的抗原決定簇暴露出來以后,才能發揮相應的作用。(3)免疫活性物質2.免疫系統的功能(1)保衛人體的三道防線提醒 ①溶菌酶殺菌一定是非特異性免疫,唾液中的溶菌酶為第一道防線,血漿中的溶菌酶為第二道防線。②吞噬細胞(如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既參與非特異性免疫,也參與特異性免疫。(2)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的區別與聯系(3)免疫系統的三大基本功能(1)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細胞和B細胞(√)(2)各種免疫器官都能產生免疫細胞(×)(3)T細胞和B細胞都來自于骨髓造血干細胞,但分化場所不同,T細胞在骨髓中分化成熟,B細胞在胸腺中分化成熟(×)(4)鼻腔黏膜分泌殺菌物質抑制白喉桿菌繁殖屬于特異性免疫(×)(5)體內衰老細胞和癌細胞的清除體現了免疫系統的防御功能(×)1.抗原都是蛋白質嗎?抗原都是外來異物嗎?提示 抗原不一定都是蛋白質,有的抗原是其他物質,如纖維素、多糖等。抗原一般是外來異物,如病原體、移植的組織或細胞等;抗原也可能是自身的組織或細胞,如癌變的細胞。2.某人右足底被刺傷后,局部感染,為什么右側腹股溝淋巴結出現腫大、疼痛?提示 淋巴結等免疫器官主要由淋巴細胞組成,并借助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互相聯系。該人右足底被刺傷后,病原體進入體內,不斷繁殖,并通過循環系統到達機體的其他部位,如腹股溝等處,產生免疫反應,誘發淋巴結發炎等;右側腹股溝與右足底相對較近,因此,該人右足底被刺傷后,局部感染也能引發右側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疼痛。1.溶菌酶可以水解肽聚糖等成分,從而消滅細菌。其原理是細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被溶菌酶水解后,細胞壁破損,細菌失去保護易破裂死亡。2.T細胞只能在胸腺中發育成熟的原因是胸腺產生的特定物質促進T細胞的成熟。考向1 圍繞免疫系統的組成,考查生命觀念1.(2021·湖南岳陽兩校聯考改編)下列有關免疫細胞與免疫活性物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A.免疫細胞只能分布在免疫器官中B.體內的抗體均在細胞外發揮作用C.免疫細胞在免疫器官中生成,B細胞在胸腺中成熟D.抗原、抗體、細胞因子和溶菌酶都屬于免疫活性物質答案 B解析 免疫細胞也能分布在血液中,A錯誤;體內的抗體屬于分泌蛋白,均在細胞外發揮作用,B正確;免疫細胞在免疫器官中生成,B細胞在骨髓中成熟,T細胞在胸腺中成熟,C錯誤;抗原不屬于免疫活性物質,D錯誤。2.(2021·北京人大附中調研)樹突狀細胞是一種免疫細胞,TLR是位于其細胞表面的一種識別病毒的重要受體,能有效激發T細胞應答,其途徑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樹突狀細胞的形成過程能體現細胞膜有流動性B.樹突狀細胞能識別抗原C.樹突狀細胞不能呈遞抗原D.圖中病毒相當于抗原答案 C解析 由題圖可知,樹突狀細胞有許多突起,其形成過程可體現細胞膜的流動性,A正確;樹突狀細胞通過其表面的TLR受體識別病毒,B正確;樹突狀細胞屬于抗原呈遞細胞,能將抗原信息呈遞給T細胞,有效激發T細胞的免疫應答,C錯誤;病毒作為外來異物,被樹突狀細胞表面的受體識別,相當于抗原,D正確。考向2 結合免疫系統的功能,考查科學思維能力3.(2021·華師一附中調研)下列與人體免疫系統功能相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A.機體排除2019新型冠狀病毒體現了免疫系統的免疫防御功能B.艾滋病患者易患惡性腫瘤,是因為免疫系統免疫監視功能低下C.免疫系統清除體內衰老、死亡或損傷的細胞,能維持內環境穩態D.免疫系統具有免疫防御功能,故不可能導致組織損傷答案 D解析 免疫防御是機體排除外來抗原性異物的一種免疫防護作用,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蛋白質外殼可以作為抗原性異物,機體排除2019新型冠狀病毒可以體現免疫系統的免疫防御功能,A正確;艾滋病病毒攻擊人體免疫系統,使機體免疫監視功能低下或失調,機體會有腫瘤發生,B正確;免疫系統清除體內衰老、死亡或損傷的細胞,屬于免疫系統的免疫自穩功能,能維持內環境穩態,C正確;免疫系統的防御功能過強,則可能導致組織損傷,D錯誤。4.(2021·成都七中開學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由2019新型冠狀病毒引起,感染者會出現嚴重的呼吸道疾病。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2019新型冠狀病毒進入人體內,首先要突破保衛人體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線B.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線針對特定的病原體有防御作用C.由于有保衛機體的三道防線,所以正常人不會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D.發揮免疫防御功能時,人體的三道防線同時起作用答案 A解析 2019新型冠狀病毒進入人體內,首先要突破保衛人體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線,A正確;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線是非特異性免疫,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御作用,B錯誤;雖然有保衛機體的三道防線,但部分病毒能突破這三道防線,使正常人患病,C錯誤;對于同一病原體,免疫系統發揮免疫防御功能時,人體的三道防線一般是前兩道防線先起作用,突破這兩道防線后第三道防線才會起作用,D錯誤。 特異性免疫與非特異性免疫的判斷方法考點二 特異性免疫1.免疫系統對病原體的識別2.體液免疫——主要靠抗體“作戰”解讀 (1)B細胞活化的條件①兩個信號的刺激②細胞因子的作用——由輔助性T細胞分泌,可以促進B細胞分裂、分化的過程(2)通常情況下,一個B細胞只針對一種特異的病原體,活化、增殖后只產生一種特異性的抗體。(3)抗原呈遞過程的實現與細胞膜上的糖蛋白有關。(4)多數情況下,抗體與病原體結合后會發生進一步變化,如形成沉淀等,進而被其他免疫細胞吞噬消化。3.細胞免疫——靠T細胞直接接觸靶細胞來“作戰”解讀 (1)細胞毒性T細胞的活化需要靶細胞、輔助性T細胞等參與。(2)細胞免疫過程中作用于細胞毒性T細胞的細胞因子,主要由輔助性T細胞分泌,細胞毒性T細胞也可分泌細胞因子。(3)細胞免疫過程中細胞因子的作用:加速細胞毒性T細胞的分裂和分化。(4)活化的細胞毒性T細胞與靶細胞接觸并使其裂解、死亡屬于細胞凋亡。靶細胞裂解死亡,釋放抗原后,很多時候仍然需要體液免疫過程中的抗體進一步作用來清除抗原。若靶細胞遭病原體傷害致死,則屬于細胞壞死。4.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的比較5.記憶細胞與二次免疫應答(1)記憶細胞特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長時間保持對這種抗原的記憶。(2)二次免疫反應:當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時,記憶細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相應效應細胞,迅速高效地產生免疫反應。(3)二次免疫反應特點比初次免疫反應快速、強烈,產生抗體濃度高,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進入患病階段將它們消滅,如圖:提示 通過多次注射相同疫苗可以增加記憶細胞和抗體的數量,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三看法”判斷初次免疫與二次免疫提醒 (1)只有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時記憶細胞才會迅速增殖分化,從而產生大量漿細胞或活化的細胞毒性T細胞(同時也產生許多記憶細胞)。(2)二次免疫發生的過程中,初次免疫反應依然發生。(1)吞噬細胞的溶酶體參與對抗原的加工處理過程(√)(2)在特異性免疫中,只有T細胞產生記憶細胞(×)(3)當同一種抗原再次進入機體時,產生的漿細胞均來自記憶細胞(×)(4)漿細胞的產生需要T細胞和抗原的共同刺激(×)(5)感染人體的流感病毒可被人體免疫系統直接識別(√)(6)無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體液免疫功能(×)1.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分別是如何體現針對某種病原體的特異性的?提示 體液免疫通過抗體特異性識別相應的病原體;細胞免疫通過細胞毒性T細胞特異性識別、接觸被病原體感染的靶細胞。2.輔助性T細胞在免疫調節過程中起著關鍵的調控作用。你認同這一觀點嗎?提示 認同。體液免疫中,受抗原刺激后的輔助性T細胞與B細胞結合并參與激活B細胞,輔助性T細胞產生的細胞因子能促進B細胞的增殖、分化過程。細胞免疫中,輔助性T細胞產生的細胞因子能加速細胞毒性T細胞分裂并分化。1.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的分析判斷(1)“三看法”識別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2)根據圖像識別①一看免疫細胞參與路線②二看免疫結果③三看抗原的分布或種類考向1 結合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過程,考查分析、判斷能力1.(2020·全國卷Ⅲ,4)下列有關人體免疫調節的敘述,合理的是( )A.若病原體不具有細胞結構,就不會使人體產生抗體B.病原體裂解后再注射到人體,就不會使人體產生抗體C.病原體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質分子,就不會使人體產生抗體D.病原體經吞噬細胞處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人體產生抗體答案 D解析 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病毒侵入人體可引起機體發生體液免疫產生抗體,故即使病原體不具有細胞結構,也會使人體產生抗體,A錯誤;大多數病原體經過吞噬細胞等的攝取和處理,可暴露出這種病原體所特有的抗原,能激發人體發生體液免疫產生抗體,病原體裂解后再注射到人體,一般也會使人產生抗體,B錯誤,D正確;病原體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質分子,也會使人體產生抗體,C錯誤。2.(2020·安徽宿州十三所重點中學期中改編)如圖為人體體液免疫的部分過程示意圖,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圖中E細胞具有識別抗原的功能,一個B細胞可增殖產生不同的抗體B.M細胞被同種抗原再次刺激時可增殖分化形成E細胞C.E細胞接觸被病原體入侵的靶細胞,可導致靶細胞裂解D.體液免疫不能對侵入人體的病毒發揮相應的作用答案 B解析 依據題圖分析可知,E細胞為漿細胞,M細胞為記憶B細胞。漿細胞產生和分泌的抗體可以與病原體特異性結合,漿細胞沒有識別抗原的功能;通常情況下,一個B細胞活化增殖后只產生一種特異性的抗體,A錯誤;M細胞為記憶B細胞,同種抗原再次刺激機體會發生二次免疫反應,M細胞會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漿細胞和記憶B細胞,B正確;E細胞(漿細胞)不與被抗原入侵的靶細胞接觸,也不導致靶細胞裂解,C錯誤;體液免疫可以對侵入人體的病毒發揮作用,D錯誤。考向2 圍繞各免疫細胞的功能和特點,考查科學思維能力3.(2021·山東菏澤調研)結核分枝桿菌是結核病的病原菌,初次感染結核分枝桿菌時,機體進行的免疫應答反應不包括( )A.細胞毒性T細胞分裂、分化為新的細胞毒性T細胞和記憶T細胞B.記憶B細胞分化為漿細胞C.漿細胞產生抗體D.細胞毒性T細胞使靶細胞裂解死亡答案 B解析 在被病原體感染的靶細胞和細胞因子的作用下,細胞毒性T細胞分裂、分化為新的細胞毒性T細胞和記憶T細胞,A不符合題意;初次感染結核分枝桿菌時,機體內產生記憶B細胞,在二次免疫應答反應中記憶B細胞才分化為漿細胞,B符合題意;初次感染結核分枝桿菌時,體液免疫中漿細胞產生抗體,C不符合題意;初次感染結核分枝桿菌時,細胞免疫中細胞毒性T細胞使靶細胞裂解死亡,D不符合題意。4.(2021·浙江紹興期末改編)下列有關人體免疫細胞的敘述,正確的是( )A.巨噬細胞特異性識別抗原后可將抗原吞噬并進行加工處理B.輔助性T細胞能直接識別病原體C.當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機體時,漿細胞可迅速增殖產生大量的抗體D.在抗原的刺激下,B細胞、記憶B細胞都能增殖分化答案 D解析 巨噬細胞不能特異性識別抗原,A錯誤;輔助性T細胞不能直接識別病原體,病原體由抗原呈遞細胞攝取、加工處理后,并將抗原信息暴露在細胞表面,才能呈遞給輔助性T細胞,B錯誤;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機體時,記憶B細胞快速增殖分化為漿細胞,漿細胞不具有增殖分化的能力,C錯誤;在抗原的刺激下,B細胞、記憶B細胞都能增殖分化,D正確。(1)吞噬細胞既可參與非特異性免疫,又可參與特異性免疫。吞噬細胞在第二道防線中吞噬處理抗原,在第三道防線中對抗原加工處理并呈遞,且抗原的最終消滅仍離不開吞噬細胞。(2)輔助性T細胞既可參與體液免疫又可參與細胞免疫。(3)由造血干細胞分化產生T細胞和B細胞的過程不需要抗原的刺激,而漿細胞的形成和細胞毒性T細胞的活化過程需要來自抗原的刺激。(4)B細胞、輔助性T細胞和記憶細胞具有特異性識別抗原的功能;吞噬細胞雖能識別抗原,但不具有特異性;漿細胞不能識別抗原,但漿細胞分泌的抗體能特異性結合抗原。(5)漿細胞和活化的細胞毒性T細胞不具有增殖分化的能力,而B細胞、細胞毒性T細胞和記憶細胞都能進行增殖分化,三者受到抗原刺激后,細胞周期會縮短。(6)同一生物體內各種免疫細胞的功能不同,但是所含遺傳物質基本相同,因為它們來自同一受精卵。考向3 結合與免疫有關的實驗,考查實驗探究能力5.(2019·全國卷Ⅲ,30節選)動物初次接受某種抗原刺激能引發初次免疫應答,再次接受同種抗原刺激能引發再次免疫應答。某研究小組取若干只實驗小鼠分成四組進行實驗,實驗分組及處理見表。小鼠分組 A組 B組 C組 D組初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間隔一段合適的時間再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抗原甲 抗原乙回答下列問題:(1)為確定A、B、C、D四組小鼠是否有免疫應答發生,應檢測的免疫活性物質是________(填“抗體”或“抗原”)。(2)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四組小鼠中能出現再次免疫應答的組是________。初次注射抗原后機體能產生記憶細胞,再次注射同種抗原后這些記憶細胞能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一段時間后取血清,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會出現沉淀,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抗體 (2)A、D 迅速增殖分化,快速產生大量抗體 (3)抗原與抗體特異性結合解析 (1)免疫應答是機體免疫系統對抗原刺激所產生的特異性反應,抗體是這個過程中產生的免疫活性物質。(2)再次注射抗原后,由于A組兩次均注射抗原甲,D組兩次均注射抗原乙,故A、D組能出現再次免疫應答。記憶細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長時間內保持對這種抗原的記憶,當再次接觸這種抗原時,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產生大量的抗體。(3)A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后發生再次免疫應答,由于再次免疫應答反應強烈,血清中抗體產生速度快且濃度高,向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抗原與抗體特異性結合,形成沉淀。考點三 免疫失調及免疫學的應用1.免疫失調(1)過敏反應 免疫過強①概念:已免疫的機體,在再次接觸相同的抗原時,有時會發生引發組織損傷或功能紊亂的免疫反應,這樣的免疫反應稱為過敏反應。②發病機理與常見類型③過敏反應的特點(2)自身免疫病 免疫錯誤①概念: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免疫系統會對自身成分發生反應。如果自身免疫反應對組織或器官造成損傷并出現了癥狀,就稱為自身免疫病。②發病機理(以風濕性心臟病為例)③常見自身免疫病風濕性心臟病、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3)免疫缺陷病 免疫不足或缺陷①概念:免疫缺陷病是指由機體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②類型:2.免疫學的應用(1)疫苗:通常是用滅活的或減毒的病原體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種疫苗后,人體內可產生相應的抗體,從而對特定傳染病具有抵抗力。(2)器官移植容易失敗的原因進行器官移植手術后,免疫系統會把來自其他人的器官當作“異己”成分進行攻擊(即存在免疫排斥)。①組織相容性抗原(HLA):每個人的細胞表面都帶有一組與別人不同的蛋白質——組織相容性抗原,也叫人類白細胞抗原,簡稱HLA。②器官移植的成敗,主要取決于供者與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③除了存在免疫排斥的問題,供體器官短缺也是世界各國在器官移植方面普遍存在的問題。提醒?、倜總€人的白細胞都能識別自身細胞的HLA,正常情況下不會攻擊自身細胞。如果是異體器官或組織移植過來,白細胞就能識別出HLA不同而發起攻擊。②除了同卵雙胞胎,要想在世界上找到兩個HLA完全一致的人幾乎是不可能的。③器官移植引起的免疫排斥反應主要是細胞免疫。(1)青霉素過敏反應的主要原因是機體免疫防御功能低下(×)(2)AIDS患者出現病癥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體感染(√)(3)HIV侵入人體后存在潛伏期,在潛伏期HIV復制能力較弱(×)(4)HIV主要攻擊輔助性T細胞導致免疫功能嚴重缺陷(√)(5)免疫系統“敵我不分”引起的系統性紅斑狼瘡屬于自身免疫病(√)1.HIIV攻擊的主要是輔助性T細胞, 為什么最終患者會死于嚴重感染或惡性腫瘤?提示 HIV主要攻擊輔助性T細胞,使其數量下降,而特異性免疫中B細胞和細胞毒性T細胞的活化都離不開輔助性T細胞,最終人體免疫力幾乎完全喪失。故艾滋病患者最終會死于嚴重感染或惡性腫瘤。2.利用由自體干細胞培養出的組織、器官進行移植,有何優點?提示 利用由自體干細胞培養出的組織、器官進行移植,不會發生免疫排斥反應。1.過敏反應和體液免疫的區別與聯系2.HIV與艾滋病(1)HI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簡稱,是一種RNA病毒。(2)HIV的致病機理:HIV能夠攻擊人體的免疫系統,主要侵染人體的輔助性T細胞,使人體免疫功能減退。(3)直接死因:由免疫功能喪失引起的嚴重感染或惡性腫瘤等。(4)主要傳播途徑:性接觸傳播、血液傳播、母嬰傳播。3.有關HIV的高頻考點歸納(1)HIV感染人體后,HIV濃度和血液中輔助性T細胞的數量變化過程如圖所示:①HIV數量與橫坐標的交點不為“0”,是因為在HIV感染初期,其數量非常少。②在出現臨床艾滋病癥狀的C階段,輔助性T細胞數量持續下降,但不為“0”,原因是HIV主要侵染輔助性T細胞,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依然可以增殖分化為T細胞。③HIV主要侵染輔助性T細胞,與輔助性T細胞表面的受體有關。④在HIV侵入人體的初期階段,輔助性T細胞數量增加,人體的免疫系統能消滅大部分HIV,只是后來隨著HIV的復制,輔助性T細胞數量持續下降。(2)HIV在輔助性T細胞中的增殖過程①HIV侵入人體輔助性T細胞后,以HIV的RNA為模板,在逆轉錄酶的作用下合成DNA,并整合到人的染色體DNA上。②病毒DNA轉錄生成mRNA片段,指導合成病毒蛋白質。③新合成的病毒RNA和病毒蛋白質等物質又裝配成更多的病毒顆粒。④新的病毒釋放出來,又去攻擊其他輔助性T細胞,最終使輔助性T細胞數量持續減少。考向1 結合免疫失調的實例分析,考查科學思維能力1.(2020·全國卷Ⅱ,2)當人體的免疫系統將自身物質當作外來異物進行攻擊時,可引起自身免疫病。下列屬于自身免疫病的是( )A.艾滋病 B.類風濕性關節炎C.動物毛屑接觸性鼻炎 D.抗維生素D佝僂病答案 B解析 艾滋病又叫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是一種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傳染病,A錯誤;類風濕性關節炎是由于免疫系統異常敏感、反應過度,“敵我不分”地將自身物質當作外來異物進行攻擊而引起的疾病,屬于自身免疫病,B正確;動物毛屑接觸性鼻炎屬于過敏反應,C錯誤;抗維生素D佝僂病是由X染色體上的顯性基因控制的遺傳病,D錯誤。2.(2021·北京西城區期末)如圖為過敏反應發生過程示意圖(部分)。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肥大細胞上的抗體與B細胞細胞膜上的受體可識別同一過敏原B.過敏原誘發人體產生抗體的過程屬于體液免疫C.人體一旦接觸過敏原將立即發生過敏反應D.應用抗組織胺類藥物可緩解過敏反應癥狀答案 C解析 肥大細胞上的抗體能與過敏原發生結合,而過敏原可與B細胞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刺激B細胞增殖分化,故肥大細胞上的抗體與B細胞細胞膜上的受體可識別同一過敏原,A正確;抗體是體液免疫過程中產生的免疫活性物質,故過敏原誘發人體產生抗體的過程屬于體液免疫,B正確;人體初次接觸過敏原不會發生過敏反應,C錯誤;由于過敏反應與組織胺等物質的釋放有關,故應用抗組織胺類藥物可緩解過敏反應癥狀,D正確。3.(2021·北京豐臺區期中)如圖所示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體后病毒和輔助性T細胞的濃度變化曲線。對該圖的分析,正確的是( )A.HIV對人體輔助性T細胞有攻擊作用,所以人體一旦被HIV侵入就喪失了細胞免疫B.HIV濃度與輔助性T細胞數量成正比C.人體的免疫系統不能識別HIVD.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其他病原體引起的嚴重感染或惡性腫瘤等疾病答案 D解析 由圖示可知,在感染初期,輔助性T細胞數量增加,HIV濃度降低,故機體不會在HIV侵入后立即喪失細胞免疫,A錯誤;由圖可知,HIV濃度與輔助性T細胞數量并不成正比,B錯誤;人體的免疫系統可以識別HIV,并作出免疫應答,C錯誤;當輔助性T細胞被HIV攻擊而大量減少時,人體免疫功能喪失,最終患者死于嚴重感染或惡性腫瘤,D正確。考向2 結合免疫學的應用及相關實驗探究,考查科學探究能力4.(2021·黑龍江哈爾濱期末)下列關于器官移植的敘述錯誤的是( )A.手術成功的關鍵在于配型相合B.手術后患者要服用免疫抑制劑,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C.免疫抑制劑的使用會使淋巴細胞減少,而使患者容易患感染性疾病D.免疫抑制劑只作用于B細胞答案 D解析 器官移植手術成功的關鍵在于配型相合,減少排斥,A正確;器官移植最大的問題是存在免疫排斥,因此器官移植手術后患者要服用免疫抑制劑,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B正確;免疫抑制劑的使用會使淋巴細胞減少,降低免疫能力,這會導致患者容易患感染性疾病,C正確;免疫抑制劑能抑制與免疫反應有關的細胞(T細胞和B細胞等)的增殖和功能,D錯誤。5.(2021·中原名校聯盟改編)預防傳染病的疫苗家族中增加的新一代疫苗——DNA疫苗,由病原微生物中的一段表達抗原的基因制成,這段基因編碼的產物僅僅引起機體的免疫反應。下列關于DNA疫苗的敘述錯誤的是( )A.DNA疫苗進入人體能夠產生特異性免疫B.導入人體的DNA疫苗在體內直接產生抗體,起到免疫作用C.DNA疫苗的接種可以達到預防特定微生物感染的目的D.DNA疫苗接種后,人體產生的抗體是由漿細胞產生的答案 B解析 DNA疫苗進入人體,相關基因表達產生的蛋白質作為抗原,刺激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A正確、B錯誤;因“DNA疫苗是由病原微生物中的一段表達抗原的基因制成”,故DNA疫苗的接種可以達到預防特定微生物感染的目的,C正確;人體內抗體是由漿細胞產生的,D正確。重溫真題 經典再現1.經典重組 判斷正誤(1)漿細胞產生的抗體可結合相應的病毒抗原(2018·全國卷Ⅱ,1A)( )(2)吞噬細胞攝入病原體的過程屬于協助擴散(2018·全國卷Ⅱ,2A)( )(3)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與T2噬菌體核酸類型和增殖過程相同(2017·全國卷Ⅱ,2D)( )(4)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細胞和B細胞(2013·全國卷Ⅱ,4B)( )提示 (1)√(2)× 攝入方式是胞吞。(3)×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核酸是RNA,T2噬菌體的核酸是DNA,且兩者的增殖過程也不同。(4)√2.(2019·海南卷,14改編)人體受到病毒感染后,不可能出現的現象是( )A.抗病毒抗體可特異性地與血液中游離的病毒結合并直接使其降解B.某些病毒可破壞其感染的免疫細胞從而造成免疫系統受損C.病毒抗原和細胞因子可參與B細胞增殖分化成漿細胞的過程D.細胞毒性T細胞接觸被病毒感染的細胞后,可引起被感染細胞的裂解答案 A解析 抗病毒抗體可特異性地與血液中游離的病毒結合形成沉淀,經其他免疫細胞吞噬消化掉,A錯誤;某些病毒如HIV可破壞其感染的輔助性T細胞從而造成免疫系統受損,造成獲得性免疫缺陷病,B正確;B細胞識別病毒抗原且在細胞因子作用下,可以增殖分化成漿細胞和記憶B細胞,C正確;細胞毒性T細胞接觸被病毒感染的細胞后,可引起被感染細胞的裂解,釋放病毒,D正確。3.(2019·海南卷,13)下列有關人體神經調節、體液調節和免疫調節的敘述,錯誤的是( )A.免疫系統可對癌變細胞進行監控和清除B.在神經調節中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C.神經細胞、內分泌細胞和免疫細胞均可釋放化學物質D.幼年時缺乏甲狀腺激素不會影響神經系統的發育答案 D解析 免疫系統可及時的監控和清除體內癌變、衰老的細胞,A正確;在神經調節中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B正確;神經細胞可分泌神經遞質,內分泌細胞可分泌激素,免疫細胞可分泌抗體、細胞因子等,C正確;甲狀腺激素能夠促進細胞代謝,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因此幼年時缺乏甲狀腺激素會影響神經系統的發育,患呆小癥,D錯誤。4.(2020·海南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7改編)新型冠狀病毒屬于單鏈RNA病毒,進行病毒核酸檢測可為臨床診斷提供依據。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與雙鏈DNA病毒相比,新型冠狀病毒更容易發生變異B.新型冠狀病毒能刺激機體產生免疫反應,導致輔助性T細胞釋放細胞因子和抗體C.新型冠狀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依賴宿主細胞進行繁殖D.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答案 B解析 雙鏈DNA結構穩定,不易發生變異,新型冠狀病毒屬于單鏈RNA病毒,單鏈RNA不穩定,易發生變異,A正確;新型冠狀病毒刺激機體產生免疫反應,導致輔助性T細胞釋放細胞因子,細胞因子促進B細胞增殖分化為漿細胞和記憶細胞,漿細胞分泌抗體,B錯誤;病毒沒有細胞結構,需要寄生于活細胞內,依賴宿主細胞進行繁殖,C正確;病毒核酸檢測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D正確。5.(2020·山東等級考,20)科研人員在轉入光敏蛋白基因的小鼠下丘腦中埋置光纖,通過特定的光刺激下丘腦CRH神經元,在脾神經纖維上記錄到相應的電信號,從而發現下丘腦CRH神經元與脾臟之間存在神經聯系,即腦-脾神經通路。該腦-脾神經通路可調節體液免疫,調節過程如圖1所示,圖2為該小鼠CRH神經元細胞膜相關結構示意圖。(1)圖1中,興奮由下丘腦CRH神經元傳遞到脾神經元的過程中,興奮在相鄰神經元間傳遞需要通過的結構是________,去甲腎上腺素能作用于T細胞的原因是T細胞膜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體液免疫中,輔助性T細胞可分泌________作用于B細胞。B細胞可增殖分化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據圖2寫出光刺激使CRH神經元產生興奮的過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已知切斷脾神經可以破壞腦-脾神經通路,請利用以下實驗材料及用具,設計實驗驗證破壞腦-脾神經通路可降低小鼠的體液免疫能力。簡要寫出實驗設計思路并預期實驗結果。實驗材料及用具:生理狀態相同的小鼠若干只,N抗原,注射器,抗體定量檢測儀器等。實驗設計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預期實驗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突觸 去甲腎上腺素受體 (2)細胞因子 漿細胞和記憶B細胞 (3)光刺激光敏蛋白導致鈉離子通道開放,鈉離子內流使CRH神經元產生興奮 (4)取生理狀態相同的小鼠若干只,隨機均分為兩組,將其中一組小鼠的脾神經切斷作為實驗組,另一組不處理作為對照組;分別給兩組小鼠注射相同劑量的N抗原;一段時間后,檢測兩組小鼠抗N抗體的產生量 實驗組小鼠的抗N抗體產生量低于對照組的產生量解析 (1)一般情況下,相鄰兩個神經元之間并不是直接接觸的。神經元的軸突末梢經過多次分支,最后每個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狀或球狀,叫做突觸小體。突觸小體可以與其他神經元的細胞體或樹突等相接觸,共同形成突觸。興奮在相鄰神經元間傳遞需要通過突觸。去甲腎上腺素能作用于T細胞是由于T細胞膜上有相應的特異性受體。(2)在體液免疫過程中,輔助性T細胞可分泌細胞因子,細胞因子能促進B細胞增殖分化成漿細胞和記憶B細胞。(3)光敏蛋白是一類在生命體內能夠應答光信號而產生生理學反應的蛋白質,它們在細胞內外離子流動及細胞信號傳遞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鈉離子通道是膜上存在的允許Na+順其電化學梯度進入細胞的通道。據圖2分析可知,光刺激光敏蛋白導致鈉離子通道開放,鈉離子內流使CRH神經元產生興奮。(4)根據單一變量原則和對照性原則,確定實驗分為兩組,實驗組小鼠的脾神經被切斷,對照組不做處理,兩組小鼠分別注射相同劑量的N抗原,一段時間后,用抗體定量檢測儀器檢測兩組小鼠抗N抗體的產生量。該實驗為驗證性實驗,即驗證破壞腦-脾神經通路可降低小鼠的體液免疫能力,因此,脾神經被切斷的實驗組小鼠的抗N抗體產生量低于對照組的產生量。課后·分層訓練(時間:35分鐘)1.(2021·福建福州市調研)在人體免疫過程中,淋巴細胞表面能識別“非己”的物質是( )A.抗原 B.抗體C.淋巴細胞表面的受體 D.抗原—抗體復合物答案 C解析 抗原和抗體以及抗原—抗體復合物都不是淋巴細胞表面具有識別作用的物質。在人體的免疫過程中,能識別“非己”的物質是淋巴細胞表面的受體。2.(2021·河北邢臺期中)當人體注射了用禽流感病毒蛋白制備的疫苗后,體內不會發生的反應是( )A.巨噬細胞加工處理和呈遞抗原B.產生針對該禽流感病毒蛋白的抗體C.細胞毒性T細胞消滅被疫苗感染的細胞D.形成能識別該禽流感病毒蛋白的記憶細胞答案 C解析 疫苗相當于抗原,注射后,巨噬細胞會加工處理和呈遞抗原,A不符合題意;注射疫苗后,產生針對該禽流感病毒蛋白的記憶細胞和抗體,B、D不符合題意;用禽流感病毒蛋白制備的疫苗沒有感染性,不會進入宿主細胞,不會產生細胞免疫,C符合題意。3.(2021·安徽合肥期末)小兒X連鎖無丙種球蛋白血癥是由于個體內B細胞成熟過程受阻,無法產生抗體,患兒出生6個月后,因母源抗體耗盡而發病,主要癥狀表現為反復化膿性細菌感染。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該病屬于免疫缺陷病B.該病可以通過注射抗原的方式治療C.免疫缺陷病就是艾滋病D.獲得性免疫缺陷病是生來就有的答案 A解析 根據題意分析可知,小兒X連鎖無丙種球蛋白血癥是一種先天性免疫缺陷病,A正確;該病患者體內B細胞成熟過程受阻,即使注射抗原,也不能產生漿細胞和抗體,B錯誤;艾滋病只是免疫缺陷病的一種,C錯誤;獲得性免疫缺陷病不是生來就有的,是由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D錯誤。4.(2021·重慶南開中學調研)下列關于保衛人體的三道防線的敘述正確的是( )A.人體的皮膚、黏膜和抗體等殺菌物質構成了保衛人體的第一道防線B.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淋巴細胞是保衛人體的第二道防線C.唾液中的溶菌酶屬于保衛人體的第一道防線D.保衛人體的第一道防線屬于非特異性免疫,保衛人體的第二道防線和第三道防線屬于特異性免疫答案 C解析 皮膚、黏膜是保衛人體的第一道防線,抗體能與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屬于保衛人體的第三道防線,A錯誤;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是保衛人體的第二道防線,淋巴細胞屬于保衛人體的第三道防線,B錯誤;唾液中的溶菌酶屬于保衛人體的第一道防線,C正確;保衛人體的第一道防線和第二道防線屬于非特異性免疫,第三道防線屬于特異性免疫,D錯誤。5.(2021·黑龍江哈爾濱三中質檢)下列有關免疫器官的敘述,錯誤的是( )A.胸腺既是人體的免疫器官,也能分泌激素B.T淋巴細胞與B淋巴細胞分化成熟的場所是不同的C.骨髓、胸腺、脾、扁桃體、淋巴結都是免疫器官D.各種免疫器官都能產生免疫細胞答案 D解析 胸腺是人體的免疫器官,也能產生胸腺激素,A正確;造血干細胞可分化成淋巴細胞,其中在骨髓中成熟的是B淋巴細胞,在胸腺中成熟的是T淋巴細胞,B正確;骨髓、胸腺、脾、扁桃體、淋巴結都是免疫器官,C正確;扁桃體、脾等不產生免疫細胞,D錯誤。6.(2021·吉林遼源期末改編)如圖表示人體特異性免疫的過程,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圖中實線表示體液免疫,虛線表示細胞免疫B.圖中甲細胞能特異性識別抗原而乙細胞則不能C.記憶細胞能識別抗原與記憶細胞的細胞膜表面的蛋白質有關D.當抗原再次侵入機體后,會引起記憶細胞、漿細胞的細胞周期變短答案 D解析 圖中物質戊可與抗原結合,應該為抗體,故實線表示體液免疫;虛線代表的免疫結果為丙細胞裂解死亡,故虛線表示細胞免疫,A正確;圖中甲細胞為輔助性T細胞,輔助性T細胞可特異性識別抗原;乙細胞為漿細胞,漿細胞不能識別抗原,B正確;記憶細胞能識別抗原與記憶細胞的細胞膜表面的受體即蛋白質有關,C正確;漿細胞不具有增殖分化的能力,不具有細胞周期,D錯誤。7.(2021·武漢調研)圖1為T細胞通過表面受體(TCR)識別抗原呈遞細胞呈遞的腫瘤抗原后被激活,進而引起免疫細胞攻擊腫瘤細胞的部分示意圖。圖2為腫瘤細胞的一種免疫逃逸機制示意圖。腫瘤細胞大量表達PD-L1,與T細胞表面的PD-1結合,抑制T細胞活化,逃避T細胞的攻擊。請回答下列問題:(1)圖1中抗原呈遞細胞通過________方式攝取腫瘤抗原。(2)圖1中活化的細胞毒性T細胞通過TCR只能識別帶有同樣抗原的腫瘤細胞,故發揮的免疫作用具有________性,活化的細胞毒性T細胞分泌毒素,使腫瘤細胞________死亡。(3)為阻斷圖2中腫瘤細胞的免疫逃逸通路,利用某種技術,制備了抗PD-L1抗體。該抗體注入體內后通過________運輸與________結合,可解除T細胞的活化抑制。答案 (1)胞吞 (2)特異 裂解 (3)體液 腫瘤細胞表面的PD-L1解析 (1)圖中抗原呈遞細胞通過胞吞將腫瘤抗原攝入到細胞內。(2)活化的細胞毒性T細胞通過TCR只能識別帶有相同抗原的腫瘤細胞,無法識別其他細胞,說明該細胞發揮的免疫作用具有特異性?;罨募毎拘訲細胞與靶細胞結合后,分泌毒素,使靶細胞裂解死亡。(3)結合題干信息分析,抗PD-L1抗體注入體內后,通過體液運輸,與腫瘤細胞表面的PD-L1結合,會阻礙PD-L1與PD-1的結合,從而解除T細胞的活化抑制。8.(2021·北京朝陽區期中)巨噬細胞是極為重要的免疫細胞。下列有關巨噬細胞的敘述,錯誤的是( )A.巨噬細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B.巨噬細胞的細胞膜上具有識別與結合病原體的受體C.巨噬細胞可吞噬入侵的病原體D.巨噬細胞可參與免疫的第一道防線和第二道防線答案 D解析 巨噬細胞屬于免疫細胞,起源于造血干細胞,A正確;巨噬細胞屬于抗原呈遞細胞,其細胞膜上具有識別與結合病原體的受體,可以吞噬入侵的病原體,B、C正確;巨噬細胞不參與第一道防線,D錯誤。9.(2020·江蘇鹽城模擬改編)如圖是人體免疫反應的部分過程示意圖,其中①~④表示相關過程,甲~己表示細胞。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圖1表示細胞免疫,圖2表示體液免疫B.細胞丙、丁都能分泌免疫活性物質,這些物質只在特異性免疫中發揮作用C.細胞戊只能來自細胞丁的增殖和分化D.結核分枝桿菌是胞內寄生菌,需要通過圖2過程消除,圖1過程不參與答案 B解析 圖1中產生的Y形物質與病原體直接結合,應為抗體,圖1表示體液免疫;圖2中被病原體感染的靶細胞與免疫細胞直接接觸,表示細胞免疫,A錯誤;分析題圖可知,細胞丙為漿細胞,能分泌抗體,細胞丁為細胞毒性T細胞,在抗原刺激下,也能分泌細胞因子,抗體和細胞因子都屬于免疫活性物質,在特異性免疫中發揮作用,B正確;細胞戊為細胞毒性T細胞,也可來自細胞己(記憶T細胞)的增殖和分化,C錯誤;在結核分枝桿菌進入細胞內之前,圖1所示的體液免疫也發揮作用,D錯誤。10.(2021·西安高新一中質檢)人體感染白喉桿菌(白喉桿菌侵入易感者上呼吸道,通常在咽部黏膜生長繁殖)后,將啟動一系列的免疫反應,其中屬于特異性免疫的是( )A.鼻腔黏膜分泌殺菌物質抑制白喉桿菌的繁殖B.吞噬細胞通過溶菌酶將吞入的白喉桿菌消滅C.口腔中的鏈球菌產生過氧化氫殺死白喉桿菌D.體液中的抗體與白喉桿菌反應答案 D解析 非特異性免疫是指由皮膚、黏膜、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參與的免疫過程,A、B、C三項都屬于非特異性免疫;特異性免疫主要針對特定的抗原起作用,抗體與白喉桿菌的反應屬于特異性免疫反應,D項屬于特異性免疫。11.(2021·湖南長沙市調研)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是患者體內某種T細胞過度激活為細胞毒性T細胞后,選擇性地與胰島B細胞接觸,導致胰島B細胞死亡而發病。臨床上可通過注射免疫抑制劑緩解該糖尿病癥狀。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該病與系統性紅斑狼瘡屬于同一類免疫失調疾病B.患者癥狀緩解的檢測指標是血液中胰島素水平高于健康人C.胰島B細胞死亡的原因是細胞毒性T細胞產生的抗體與之結合D.治療該病的過程不會導致患者免疫能力的改變答案 A解析 結合自身免疫病的概念可知,該病為自身免疫病,而系統性紅斑狼瘡也是一種自身免疫病,A正確;患者癥狀緩解的檢測指標是血液中胰島素水平接近健康人,B錯誤;胰島B細胞死亡的原因是細胞毒性T細胞與之結合使其裂解死亡,C錯誤;治療該病的過程會抑制T細胞的活性,進而導致患者免疫能力下降,D錯誤。12.(2020·海南省高考模擬,15)人體皮膚破損后,容易感染病菌并產生局部急性炎癥反應。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這種局部急性炎癥屬于自身免疫病B.局部急性炎癥反應是人體的第一道防線發揮作用的結果C.吞噬細胞吞噬病菌后,溶酶體合成多種水解酶將病菌分解D.局部急性炎癥反應有利于人體維持內環境穩態答案 D解析 局部急性炎癥反應是免疫細胞殺滅病原體引發的,不屬于自身免疫病,A錯誤;局部急性炎癥反應發生時,人體的三道防線都參與了反應,B錯誤;溶酶體內的多種水解酶是由核糖體合成的,C錯誤。13.(2020·北京豐臺區期中)人乳頭瘤病毒(HPV)為DNA病毒,已知的亞型有100多種,分低危型和高危型。子宮頸癌主要由高危型持續感染所致,嚴重危害婦女的身心健康。圖1是HPV入侵機體后,機體作出的部分免疫應答示意圖,據圖回答:(1)HPV在免疫學上被稱作________。圖1中甲是________細胞,其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圖1所示過程稱為________免疫,不能清除HPV。(3)若要完全清除HPV,還需要體液免疫參與,過程如圖2。即大多數抗原經過[A]________細胞的攝取、加工處理,將其內部隱藏的抗原暴露出來,然后呈遞給[B]________,抗原還可直接刺激[C]________。[C]受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D]________和[E]________,前者能產生物質[F]________,物質[F]的化學本質是________。答案 (1)抗原 細胞毒性T 識別并與靶細胞接觸,使其裂解死亡、分泌細胞因子 (2)細胞 (3)抗原呈遞 輔助性T細胞 B細胞 漿細胞 記憶B細胞 抗體 蛋白質解析 (1)人乳頭瘤病毒(HPV)在免疫學上被稱為抗原,圖1中甲可以使靶細胞裂解死亡,所以甲是細胞毒性T細胞,作用是識別并與靶細胞接觸使其裂解死亡、分泌細胞因子。(2)圖1所示過程主要是病原體侵入宿主細胞,細胞毒性T細胞使其裂解死亡的過程,表示的是細胞免疫,細胞免疫不能清除病原體,還要借助體液免疫和吞噬細胞的作用。(3)若要完全清除HPV,還需要體液免疫參與,即大多數抗原經過[A]抗原呈遞細胞的攝取、加工處理,將其內部隱藏的抗原暴露出來,然后呈遞給[B]輔助性T細胞,抗原還可直接刺激[C]B細胞。[C]受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D]漿細胞和[E]記憶B細胞,前者能產生物質[F]抗體,抗體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14.(2021·吉林長春九校期中)艾滋病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病,因感染HIV引起。為預防艾滋病,科學家曾給老鼠注射HIV制劑(減毒HIV+生理鹽水)試驗成功,但在人體試驗失敗。如圖是HIV制劑引發老鼠機體免疫效應的部分示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圖中數字編號代表細胞):(1)HIV是一種能攻擊人體免疫系統的病毒,它侵入人體后,主要侵染________細胞,使人體幾乎喪失免疫功能。(2)圖中物質A是________,⑤是________。(3)已注射HIV制劑的老鼠再次接觸HIV時,圖中________(填序號)細胞能迅速增殖分化。(4)為檢測已注射HIV制劑的老鼠對HIV是否具有免疫能力,進行以下實驗:①選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均分為兩組。②第一組每只注射3 mL HIV制劑,第二組每只注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兩周后,給兩組老鼠注射等量的HIV。隨之檢測兩組老鼠體內相應抗體的水平,預期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019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題為“社區動員同防艾,健康中國我行動”。請提出一項預防艾滋病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輔助性T (2)細胞因子 漿細胞 (3)④ (4)①身體健康、體重、大小等相同的老鼠若干 ②3 mL生理鹽水 預測結果:第一組老鼠體內的抗體水平高于第二組 (5)避免注射吸毒(或潔身自愛等其他合理答案)解析 (1)HIV是一種能攻擊人體免疫系統的病毒,它侵入人體后,主要侵染輔助性T細胞,使人體幾乎喪失免疫功能。(2)圖中物質A是細胞因子,⑤是漿細胞。(3)已注射HIV制劑的老鼠再次接觸HIV時,圖中④記憶B細胞能迅速增殖分化。(4)為檢測已注射HIV制劑的老鼠對HIV是否具有免疫能力,進行以下實驗:①選取身體健康、體重、大小等相同的老鼠若干,均分為兩組;②第一組每只注射3 mL HIV制劑,第二組每只注射3 mL生理鹽水作為對照;③兩周后,給兩組老鼠注射等量的HIV。二次免疫反應產生的抗體數量多且速度快,因此隨之檢測兩組老鼠體內相應抗體的水平,預期結果是第一組老鼠體內的抗體水平高于第二組。(5)預防艾滋病的措施主要有避免注射吸毒、潔身自愛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