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21課 敵后戰場的抗戰導學案(無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21課 敵后戰場的抗戰導學案(無答案)

資源簡介

第21課 敵后戰場的抗戰
學習 目標 1.識記平型關大捷、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以及百團大戰的相關史實。 2.理解敵后抗日根據地的特點及其重要作用。 3.認識敵后戰場與正面戰場的關系,體會抗日根據地軍民的創造精神和英勇斗爭精神
課前導學
一、平型關大捷
1.背景:淞滬會戰期間,日軍侵入山西,企圖占領太原。
2.概況:1937年9月,日本板垣師團一部向平型關開進。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在師長林彪率領下,在平型關一帶隱蔽設伏,經過近一天的激戰,將日軍1 000 多人全部殲滅。
3.意義:是全民族抗戰爆發后中國軍隊主動對日作戰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二、毛澤東《論持久戰》和抗日根據地的建立與發展
1.毛澤東《論持久戰》:
(1)發表時間:1938年。
(2)目的:駁斥當時國民黨內的“亡國論”和“速勝論”的錯誤觀點。
(3)主要內容:敵強我弱,中國不能迅速戰勝日本;中國既不能速勝,也不會亡國;抗日戰爭是持久戰;實行人民戰爭的路線,最后的勝利一定屬于中國。
(4)意義:《論持久戰》闡明了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持久戰 戰略總方針,大大增強了全國人民堅持抗戰的決心和信心。
2.抗日根據地的建立與發展:
(1)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全民族抗戰后,八路軍、新四軍挺進敵后,到1940年,創建了有1億多人口的抗日根據地和游擊區。
(2)抗日根據地的中心:陜甘寧邊區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和指揮中樞。
(3)戰略戰術:開展人民游擊戰爭,進行反“掃蕩”,創造了麻雀戰、地道戰、地雷戰、破襲戰、水上游擊戰等戰法。
(4)抗日根據地的建設:根據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權,實行民主選舉,推行精兵簡政,減輕人民負擔;實行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開展大生產運動。
(5)敵后戰場的意義(作用):敵后戰場與正面戰場相互配合,構成了中國抗日戰爭的整體。
三、百團大戰
1.背景:日軍實行“囚籠政策”,依托公路、鐵路,對抗日根據地進行封鎖和蠶食。
2.時間/指揮者:1940年8月至次年1月;彭德懷。
3.主要目標:破襲日軍交通線,摧毀敵人交通線兩側及抗日根據地內的日偽據點。
4.概況:八路軍總部在彭德懷指揮下,組織100多個團,在華北廣闊的地域,對日軍發動了一場大規模進攻,史稱“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歷時數月,戰果輝煌。
5.意義:有力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
課堂助學
根據課本第101頁《敵后抗日革命根據地形勢圖(1937—1940年)》,指出敵后抗日革命根據地的分布特點。并結合本課內容,概括敵后抗日革命根據地建立的影響。
特點:以延安為中心,主要分布在北方。影響:將敵人的后方變成抗日的前線,牽制和抗擊了大量日軍;敵后戰場同正面戰場相互配合,構成了中國抗日戰爭的整體。
1.抗戰時期正面戰場與敵后戰場的比較:
項目 正面戰場 敵后戰場
區 別 抗戰路線 片面抗戰路線 全面抗戰路線
武裝力量 國民政府的正規軍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等抗日武裝力量
區 別 作戰規模 多是大兵團的大會戰,以正面的陣地防御戰為主 小規模的伏擊戰,基本上是游擊戰和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
戰略地位 在戰略防御階段起主導作用,是抗戰的主戰場  在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后起主導作用,上升為抗戰的主戰場
聯 總目標 驅逐日軍
系 貢 獻 敵后戰場與正面戰場相互配合,構成了中國抗日戰爭的整體;都為抗戰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2.平型關大捷發生于淞滬會戰期間,屬于太原會戰的一部分,是日軍希望打開通向太原的缺口行經平型關時發生的一場戰斗。
3.百團大戰的特點:作戰地點特別多,作戰范圍特別廣,戰線比較長,作戰目標主要集中在交通線和日偽據點。
【例題】(2021 陽江模擬)1940年9月22日《新蜀報》的社論寫到:“華北方面,我軍采取英勇的攻勢,所獲戰果,最為偉大,在三年抗戰中,創造了敵后游擊戰爭少有的輝煌紀錄。”該社論評論的戰役(D)
A.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B.打破了日本迅速滅亡中國的迷夢
C.是抗戰以來取得的第一次勝利
D.堅定了全民族抗戰的信心
【思路點撥】由題干中“1940年”“華北方面,我軍采取英勇的攻勢”“創造了敵后游擊戰爭少有的輝煌紀錄”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段話描述的是百團大戰的戰況。百團大戰是中國軍隊主動進攻日軍的一次偉大勝利,有力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
達標檢測
1.伏擊戰勝利后的第二天(1937年9月26日),旅長陳賡在日記中記載:“這是八路軍參戰的第一次勝利,也是中日開戰以來的第一次勝利?!边@次伏擊戰是(A)
A.平型關大捷   B.淞滬會戰
C.臺兒莊戰役 D.百團大戰
2.著名歌曲《南泥灣》唱道:“陜北的好江南,鮮花開滿山,開呀滿山;學習那南泥灣,處處呀是江南,是江呀南。又戰斗來又生產,三五九旅是模范?!边@首歌反映了(C)
A.中共七大勝利召開
B.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C.抗日根據地開展大生產運動
D.抗日根據地轉入反“掃蕩”作戰
3.1939年美國記者斯諾稱贊毛澤東的《論持久戰》是“窯洞中的預言”。“預言”是指(C)
A.槍桿子里面出政權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抗戰勝利屬于中國
D.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勝利
4.下圖可以說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D)
A.農民積極參加工農革命軍
B.大量民眾不斷涌入解放區
C.全民族團結抗戰局面形成
D.抗日根據地力量快速發展
5.(2022 隨州)“1940年下半年,為了粉碎日軍的陰謀,華北八路軍乘著雨季對日軍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進攻戰役,參與作戰的八路軍有105個團約20萬人?!边@場“戰役”是指(D)
A.平型關大捷 B.武漢會戰
C.臺兒莊戰役 D.百團大戰
6.(側重歷史解釋)圍繞“中國共產黨發展歷史”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某學習小組搜集下列史實,能說明(A)
時間 史實
1931年 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派黨員領導東北抗戰
1936年 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極力促成國共兩黨合作,團結抗戰
1938年 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正確指出了中國贏得勝利的途徑和方法
1940年 彭德懷指揮八路軍100多個團,在華北地區對日軍發動了一場大規模進攻
A.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B.八路軍和新四軍是抗日戰爭的主力
C.中國抗日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東方主戰場
D.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正面戰場取得勝利
素能提升
1.(側重歷史解釋)下表是“日本第5師團下轄各聯隊侵華一年來損失情況表”(1937年7月至1938年5月31日)(單位:人)。表格說明了(D)
損失情況 步兵第11聯隊 步兵第21聯隊 步兵第41聯隊 步兵第42聯隊 合計
死亡 1 108 1 431 796 1 411 4 746
戰傷 2 328 3 824 / / /
A.第5師團作戰不力
B.各聯隊作戰任務不同
C.第21聯隊作戰勇猛
D.日軍遭到激烈的抵抗
2.1937年3月,陜甘寧邊區停止沒收地主土地,后又明確宣布:“(地主)出租土地給農民,只要地租不苛刻,政府不加以任何干涉?!边@一做法有助于(A)
A.團結各階級共同抗戰
B.廢除封建土地制度
C.打擊國民黨投降勢力
D.結束國共十年內戰
3.1938年正式發表的《論持久戰》中,毛澤東認為,日本是一個強大的帝國主義國家,這會造成戰爭的不可避免和中國的不能速勝,但它的戰爭是退步的、野蠻的,這是它必敗的主要根據。毛澤東的觀點(A)
A.闡明了中國抗日戰爭的正義性
B.使全黨達到了空前團結和統一
C.重申了中國人民聯合的重要性
D.強調了兵農是戰爭勝利之根本
4.晉察冀等抗日根據地政府采取發放農貸、支援牲畜、代制農具等措施,利用互助組、合作社等形式幫助群眾發展生產,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由此可見,抗日根據地建設(A)
A.不僅形式多樣而且重視實效
B.體現了國共合作共同抗日
C.借鑒民生主義政策
D.為北伐戰爭的勝利奠定基礎
5.1938年3月羅斯福的親信卡爾遜在《關于中國西北部軍事活動的報告》中說:中國廣大民眾具有一種嶄新而且不尋常的民族主義精神;日本步兵在應對傳統軍事戰役時效率較高,但面對沒有固定成法可循的戰術時卻無所適從。這一報告高度肯定了(B)
A.抗戰初期國民政府的積極防御作戰
B.中共領導發動的敵后游擊戰
C.抗戰相持階段國民政府的戰略調整
D.國共合作挫敗日軍狂妄計劃
6.(2022 邵陽)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史實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是(D)
A.淞滬會戰——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
B.臺兒莊戰役——標志著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
C.武漢會戰——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
D.百團大戰——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
7.(歷史解釋、史料實證)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全中國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全國上下立刻放棄任何與日寇和平茍安的希望與估計。……全中國同胞、政府與軍隊,團結起來,建筑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國共兩黨緊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進攻!驅逐日寇出中國!
——摘編自《中共中央1937年7月8日通電》
材料二 日本軍國主義者發動對華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錯誤是大大低估了中國民眾內部深深蘊藏著的那種無窮無盡的力量,特別是當中華民族處于生死關頭時那種萬眾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深深地陷入中國全民族抗戰的泥淖中無法自拔。
——摘編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
材料三 哪怕日本強盜兇,我們的兄弟打起仗來真英勇。哪怕敵人槍炮狠,找不到我們人和影。讓敵人亂沖撞,我們的陣地建在敵人側后方。
——摘編自賀綠汀《游擊隊歌》
(1)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一所示通電發表的歷史背景,概括中國共產黨提出的主張。
背景:七七事變爆發后,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主張:全民族抗戰,全國民眾團結起來構筑民族統一戰線,國共緊密合作抵御日寇。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那種萬眾一心的民族凝聚力”在政治、軍事上的主要表現。全民族抗戰爆發后,哪場戰役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表現:政治上:進行第二次國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軍事上:國民黨組織正面戰場抗戰,共產黨領導敵后戰場抗戰,戰略上相互配合抗擊日軍。戰役:平型關大捷。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陣地建在敵人側后方”的含義,并列舉一個“陣地建在敵人側后方”的戰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昂仁县| 莲花县| 丹棱县| 林口县| 临城县| 交城县| 高密市| 抚州市| 崇左市| 淮北市| 井冈山市| 浦城县| 大田县| 甘肃省| 景谷| 方城县| 托克逊县| 邵东县| 台中县| 锡林浩特市| 泗洪县| 汨罗市| 南江县| 宝兴县| 花莲市| 高碑店市| 潜江市| 扬中市| 庆安县| 兰坪| 平罗县| 名山县| 淮阳县| 乌拉特中旗| 临朐县| 固原市| 曲沃县| 普陀区| 景德镇市| 黑水县| 平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