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1 《生活中的酸和堿》第2課時 中和反應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知道中和反應的概念、放熱特征;(2)會書寫常見中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3)知道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過程與方法(1)通過觀察現象,分析圖表數據,理解中和反應特點,形成由表及里,探尋本質的思維方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培養學生通過分析酸堿中和反應的應用,體會知識的社會價值。二、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建立中和反應的概念。教學難點:中和反應的探究過程。三、教學過程[教學方法] 講授、討論、小組合作、實驗[教學過程]導入:PPT展示 上節課所留思考題:能夠削弱酸性的物質一定是堿嗎?請學生回答并分析食用堿(Na2CO3) 蘇打水(NaHCO3)都可削弱酸性,它們是不是堿?堿的組成:金屬元素+OH 顯然不是提問:酸溶液與堿溶液混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演示實驗: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將20mL稀鹽酸加入20mLNaOH溶液,觀察現象。現象:無明顯現象。思考:這個反應無明顯現象,那么稀鹽酸和NaOH究竟有沒有發生反應呢?教材P10 借助酚酞再次探究了解實驗目的:1.探究酸堿反應是吸熱還是放熱反應。2.探究酸堿反應過程中酸堿指示劑顏色的變化情況。3.了解酸堿反應的產物。實驗:探究1 → 放熱 or 吸熱?向少量NaOH溶液中(測起始溫度:19°C)加入稀鹽酸,測混合后溶液溫度。現象:混合后溶液溫度上升至22°C。結論:溫度升高,說明酸堿反應是放熱的。探究2 → 指示劑顏色向少量NaOH溶液中加入酚酞,再逐滴滴加稀鹽酸,邊加邊震蕩,觀察溶液顏色變化。現象:加入酚酞后溶液變紅色,加入稀鹽酸后溶液紅色退去,變為無色。探究3 → 產物將反應后溶液蒸發。現象:溶液蒸干后有大量白色固體析出。實驗討論:1.酸堿反應是吸熱反應還是放熱反應?2.反應過程中,溶液顏色顏色的變化說明溶液的酸堿性發生了什么變化?寫出方程式。3.你能說出反應的產物是什么嗎?分析:酚酞在這個實驗中可以證明酸、堿發生了反應,且可以指出什么時候酸堿恰好中和。演示實驗(小魔術):4支試管④ ③① ②③無明顯現象為什么呢?④溶液變紅色揭秘(小魔術):A1中的稀鹽酸中含有酚酞。A1稀鹽酸(酚酞) B2NaOHB1 NaOH A2稀鹽酸(酚酞)NaOH將稀鹽酸反應完后還有剩余,溶液變紅色。 稀鹽酸將氫氧化鈉反應完后還有剩余,溶液無色。剛才我們是借助酚酞指示劑來觀察酸堿反應過程中溶液酸堿性變化的,還有哪些方法可以證明這種反應確實發生了呢?pH傳感器: 溫度傳感器:15mL VHCl 15mL VHCl15mL之間的關聯:當滴加15mL稀鹽酸時恰好中和,溫度最高,此時放熱是相對劇烈的。提問:其它酸堿反應,pH、T變化也是這樣嗎?如圖所示,曲線的趨勢是一樣的。講述:熱成像技術檢測人體溫度(如圖),熱成像是一種被稱為“紅外熱成像”的神奇技術,能夠將熱輻射圖像轉換成可見光圖像,它能讓人們看到過去看不到的東西。熱成像技術也可用于感受酸堿中和反應的放熱現象。回顧剛才的探究過程,多種途徑收集證據,變不可見為可見,感受技術的發展在化學中的應用。書寫反應方程式:Mg(OH)2 + 2HCl = MgCl2 + 2H2O Mg(OH)2 用途:治療胃酸過多Ba(OH)2 + H2SO4 = BaSO4↓ + 2H2OCa(OH)2 + H2SO4 = CaSO4 + 2H2O Ca(OH)2用途: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堿 + 酸 = 鹽 + 水板書:中和反應:酸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反應。 該反應放出熱量。中和反應的應用:(要求學生書寫方程式,感受配平過程)Al(OH)3治療胃酸過多。用NaOH中和石油中的硫酸。配平思路:酸中H與堿中OH數量相等。酸堿中和反應的實質:酸中的H與堿中OH結合生成水。,且比例為1:1.作業: 配套練習冊P2~3 5.1(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