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3《元素》教學設計(第1課時)設計思路:本課題包括“元素”、“元素符號”和“元素周期表簡介”三部分內容。本節課重點學習元素概念、元素和原子的區別,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白在化學反應中元素不發生變化。通過資料部分介紹了生物細胞中元素的分布,了解元素的分類。使學生認識到我們周圍的物質世界是由100余種元素組成的,也是由分子、原子或離子的微觀離子構成的。在前一課題中,學生已知道了原子的結構,本課從微觀結構的角度對元素下了一個比較確切的定義,從而把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對初中學生來說,本節內容較難較抽象,學生對元素的概念難以理解,在實際應用中還容易跟原子相混淆。所以在本節教學時,教學中應該與具體實物結合起來,化抽象為具體,注意和前面有關原子的知識進行區別和對比。另外在教學中還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1.組織好本課題有關的活動與探究,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2.創設問題情境,組織好課堂討論,引導學生得出結論;3. 使學生把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了解元素的概念,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2.過程與方法(1)學習運用對比的方法獲取信息。(2)學習運用尋找規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處理信息。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形成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世界觀。(2)通過質子數的變化引起了元素的種類變化的事實,滲透量變引起質變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3)發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教學重點元素的概念。教學難點元素概念的理解,元素和原子的區別聯系。教學方法基于本節教學內容比較抽象,學生對化學用語儲備不足和抽象思維能力薄弱的實際情況,借助多媒體、原子模型,采用了以教師講述為主、問題引導分析來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兼以自學輔導,教師點撥,分組討論活動的方法讓學生充分參與教學過程中,再通過適當練習以求當堂達標的教學模式,講練并重,切實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學準備 課件制作、原子模型、一些食品和藥品的說明書。教學策略本課題的教學分成三個學習活動,第一個學習活動“元素的概念”最為抽象,難度最大。元素概念的教學應注意從熟悉的例子切入,利用原子模型、動畫,通過與原子的對比,歸納出元素的定義,并組織好討論,使學生理解元素的概念,進而真正認識到:在化學反應反應中元素種類不發生變化。教學中注意提出問題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考,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在閱讀課文、查閱有關資料后進行討論解答,在此基礎上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中要多結合實例、適當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加深對概念的理解,使所學的概念得到比較清晰的對比、區分和歸類。教學過程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投影 播放視頻《黃金搭檔》廣告。 觀看 調動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提出問題 廣告中的“鈣、鐵、鋅、硒”指的是什么呢? 思考 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激發學生對新知識興趣設疑 什么是元素呢? 學生思考 通過啟發誘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投影 碳 質子數6,中子數6 原 質子數6,中子數7子 質子數6,中子數8氧 質子數8,中子數8 原 質子數8,中子數9子 質子數8,中子數10 討論上述兩組原子在結構上共同點 培養學生觀察、分析、領悟及歸納總結能力點撥 上述原子分別屬于碳元素、氧元素 學生討論并試著描述元素的概念 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講解 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學生傾聽、領悟 體會概念的嚴密性思考 不同種元素的本質區別是什么? 學生討論、交流、歸納總結:元素間根本區別是質子數不同 通過啟發誘導,加深對元素概念的理解設疑 元素與原子有何區別和聯系? 思考并作比較 了解概念之間的關系點撥 元素與原子如同森林與樹的關系。 聯想、體會 充分利用學生的想象力歸納 原子與元素是個體和總體的關系原子是微觀概念,既講種類又講個數元素是宏觀概念,只講種類不講個數。 回答 領悟元素、原子的區別討論 化學反應中,反應物與生成物相比較,分子是否發生了變化?原子是否發生了變化?元素是否發生變化? 結合課本p59“討論”小組討論 培養觀察能力、小組合作能力投影 水電解反應的微觀動畫、示意圖 觀看、思考 調動學生興趣,直觀小結 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不變,元素的種類也不變。 思考、回答 加深對化學反應實質的理解,為后續學習作鋪墊拓展 有人宣稱“水能變油”,你認為科學嗎?為什么? 討論、表達、交流 激發學習興趣,揭露偽科學歸納 從宏觀、微觀的角度分別說出水的組成、構成 學以致用,進一步理解分子原子元素物質間關系過渡 目前為止,已發現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種??茖W家把這些元素分為三類。 傾聽講述 元素的分類 傾聽、了解 提高學生對元素的認識提出問題 閱讀教材P60 “資料”,認識生活中元素的存在。仔細分析地殼中的元素、細胞中的元素含量有什么規律? 閱讀,歸納: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3.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屬元素 4.生物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培養閱讀能力和運用數據的能力。講述 空氣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海水中的元素、人體中的元素 思考、傾聽。 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提問 構成物質的粒子有哪些?它們和元素、物質間有何關系? 思考、回答 培養學生初步了解知識間的關系課堂小結 指導學生對本節課進行小結和評價。 交流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提出尚存疑問 促使學生取長補短,學會反思和自我評價。布置作業 完成《學案》有關內容板書設計 課題2 元素一、元素1、元素的概念2、元素的分類3、元素的含量4、分子、原子、元素、物質間關系課后反思 1、理論教學更要讓學生動起來,在元素概念教學上設置更多的問題,層層深入引導學生相合作、積極思考,元素的分類充分讓學生參與進來,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巡視輔導,對較大的疑難進行共同討論、詳細講解。2、精講多練,努力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在練習中盡量使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讓自己的課堂教學符合新課程的理念,不過在實際操作中還有很大差距,是今后自己不斷克服和加強的。3、在設計中,我深深體會到在概念教學上將抽象概念具體化、實例化、形象化的必要性,如何通過多種形式采用直觀教學手段,以形象思維強化認識的表象,從而推進抽象思維的發展,這些都是自己之前做得不夠和需要加強學習的。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稀有氣體元素元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