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綜合探究一第一框《帶著地形圖去越野》同步練習一、單選題1.讀下圖,完成小題。(1)A地位于B地的( )A.東南方 B.東北方 C.西南方 D.兩北方(2)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有河流經過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3)量得A、B兩地的圖上距離為2厘米,則AB兩地的實地直線距離是( )A.40千米 B.4千米 C.400千米 D.4000千米讀我國東南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回答下列小題。2.下列對甲、乙兩村莊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村在乙村的西北方 B.乙村在甲村的西南方C.甲村在乙村的東南方 D.乙村在甲村的東北方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中山峰的海拔高度低于1400米B.一般情況下,甲村降水比乙村少C.甲乙兩村的海拔高度一定相同D.甲乙間的公路F比E更經濟合理小鶴隨父母前往某小區看房。圖一為北京某小區平面示意圖,圖二為1號樓某戶型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4.小區東門在公交車站的( )A.西北 B.東北 C.西南 D.東南5.小區中( )A.1號樓緊鄰中心噴泉 B.醫院在小區中心C.居委會距離北門最近 D.幼兒園靠近超市6.他們看中了1號樓中的圖2戶型,小鶴建議奶奶住臥室1的理由是( )A.面積約24m2 B.采光最好C.離客廳最近 D.可見中心噴泉7.分層設色地形圖用不同的顏色反映了地表高低起伏的狀況。下列關于分層設色地形圖的描述,正確的是( )A.深淺不同的藍色可以用來表示陸地的高低起伏B.雪線以上的地區通常用白色,平原用綠色C.海洋用藍色,平原用黃褐色,山區高原用綠色D.綠色越淡,表示地勢越低;棕褐色越深,表示地勢越低8.“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一片冬麥,那個一片高粱;十里喲荷塘,十里果香;據此,完成小題。(1)文中表現的聚落類型及判斷理由是( )A.鄉村,這里有河流 B.鄉村,這里以農業生產為主C.城市,這里有田野 D.城市,這里以工業生產為主(2)該聚落地處( )A.地表崎嶇的山區 B.冰天雪地的高原C.干旱缺水的荒漠 D.灌溉便利的平原(3)下列四幅圖是圖幅相同的等高線地圖,表示坡度最陡的是( )A. B.C. D.9.小明同學從下圖中發現了下列信息,其中正確的是( )A.圖中最高處的海拔高度不可能超過1000米B.圖中①②兩點的實地距離超過5000米C.③處有可能是分水嶺D.從山腳爬到山頂,沿BC線路較AC線路陡讀小明家附近地圖,回答下列各題。10.小明家到初級中學的圖上距離為1厘米,實地距離為500米,則該圖的比例尺是( )A.1:500000 B.1:5000000 C.1:50000 D.1:500011.確定這幅地圖上的方向,是( )A.用經緯網定向 B.用指南針定向C.用指向標定向 D.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定向12.小明今天去高級中學參加升學考試,其行進路線(如圖所示)方自的變化是( )A.東北→正東→正北 B.正北→東北→西北C.正北→正東→西北 D.東北→正東→西北13.從地圖的基本“語言”角度來看,下圖缺少的是( )A.方向 B.比例尺 C.圖例和注記 D.經緯網14.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中,藍色表示的是( )A.平原 B.山地 C.海洋 D.盆地15.讀下圖,回答小題。(1)圖中山頂的海拔高度是( )A.500米 B.500~600米之間C.550米 D.600~700米之間(2)某班學生計劃分成四個登山活動小組,目標是圖中所示的山峰,沿圖中的①②③④四個方向進行攀登。其中一組想選擇具有挑戰性的攀登方式,其路線是( )A.① B.② C.③ D.④16.某班學生準備到郊外山地進行登山越野活動,設計行動方案時主要應參考的地圖是( )A.交通圖 B.等高線地形圖C.導游圖 D.氣候圖17.下圖為某中學夏令營開展野外考察活動時,準備的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回答下列小題。(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山峰M點的海拔約為950米B.5個居民點中,位于鞍部位置居民點是①C.山峰M位于C點西方D.圖中河流干流的流向是自西北流向東南(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從A,B出發登山峰M,最省力的是A,因為AM直線距離最短B.A,D兩點的相對高度為400米C.圖中序號表示山谷的是CD.圖中序號表示山谷的是D二、非選擇題18.北京和張家口將聯合舉辦2022年冬奧會。閱讀圖文資料,回答問題。(1)從安全的角度出發,在三條賽道中,適合初級滑雪愛好者的賽道是哪條?說明理由。(2)滑雪賽道L2是沿 而建,服務大廳建在 處(以上兩處空格均填寫地形部位名稱),其海拔范圍為2100米至 米。(3)滑雪者在L1至L2賽道上滑行,行進方向先向 再轉向 。(4)圖中擬修建的高速公路中,1至2段工程建設的需要 (架設橋梁/開鑿隧道)。19.下圖是我國某地等高線地形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觀察上圖,A是 ,D是 (填地形部位)。圖中缺少地圖三要素中的 ,等高距是 米。(2)據圖指出C處河流的大致流向及依據。C處河流與B處河流比較,哪一處河流的流速快?請說明理由。(3)結合上圖,分析圖中E城鎮形成的有利條件有哪些?20.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深秋的周末,東北風帶來了陣陣涼意,但這絲毫影響不了家住美麗小城--泰安市的小明、小暢、小佳的好心情,他們相約去湖濱公園劃船游玩.材料二:“濱海市區略圖”.(1)圖中比例尺用文字式表示: 。(2) 、 、 是地圖“語言”,也是地圖三要素。(3)他們計劃下周末去郊外的山地進行越野活動,事先需要設計行動方案,他們應該選擇什么樣的地圖? 21.讀下圖,回答相關問題。(1)有些學生想進行攀巖運動,你認為哪里最適合?(填字母)(2) 圖中E、F、G、H四處發育的河流,哪里的是不可能存在的,理由是什么?(3)C點的海拔高度范圍大約是多少,某班學生組織一次春游登山活動,計劃要安全地登上C地,設計了線路①、線路②,那么該選擇的是哪條線路更省力,理由是什么?22.在戶外運動盛行的今天,要想成為合格的驢友,必需具備閱讀等高線地形圖的能力,讀圖(圖中單位為:m),回答下列問題。(1)驢友從營地向山頂前行到甲地時,將自己著裝由短袖換成了長袖,原因是氣溫降低了 ℃(保留一位小數)。(2)驢友在徒步經過乙處時,發現此處垂直落差大,它是 (地形部位)。(3)在回程途中驢友選擇順河漂流而下,回到營地,河流的流向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1)C(2)C(3)C【解析】【分析】 (1)、根據圖中給出的指向標,以B地建立方向坐標,可以確定A地位于B地的西南方。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2)、根據等高線的分布可知,河流發育于山谷地區。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有河流經過的是丙地。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3)、比例尺是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為: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圖中的比例尺是1∶50000,量得A、B兩地的圖上距離為2厘米,則AB兩地的實地直線距離是2×20000000=40000000(厘米)=400000(米),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河流發育于山谷,山谷的等高線凸向高處,水往低處流,由此可以推斷河流的流向與等高線的凸向相反。河流發育于山谷,河流的流向是從高處流向低處。一般來說,地勢的高低決定了河流的流向,反過來,河流的流向也反映了地勢的高低狀況。【答案】2.C3.D【解析】【點評】(1)在地圖上判斷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種:一般定向法:面對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要根據指向標判定方向,指向標的箭頭指向正北方。在經緯網地圖上,要根據經緯網確定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2)海拔是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相對高度是地面某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即兩地的高度差。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度緩。2.根據圖中指向標分析可知,甲村在乙村的東南方,乙村在甲村的西北方。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3.讀圖分析可知: A. 圖中山峰的海拔高度高于1400米,A符合題意;B. 一般情況下,甲村位于東南季風迎風坡,降水比乙村多,B不符合題意;C.甲乙兩村的海拔高度不一定相同,C不符合題意;D.甲乙間的公路F基本沿同一條等高線,地勢平坦,因此比E更經濟合理,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答案】4.C5.A6.B【解析】【點評】地圖上常用的定向法有指向標定向法、經緯網定向法和基本定向法。有指向標的地圖要根據指向標定方向,指向標箭頭指向一般為正北,相反的方向為南方,面向北方,左為西右為東。有經緯網的地圖要根據經緯線定方向,按照經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來判定。沒有指向標或經緯網的,參照面對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定向。我國大部分地區都位于北回歸線以北,太陽直射點始終位于北回歸線以南,陽光主要從南方照向北方,南坡為陽坡,南面能夠得到更多的太陽輻射,獲取更多的熱量,也由此得來“山南為陽,山北為陰”。4.圖一中既沒有經緯網,也沒有指向標,要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判斷方向,由此可判斷,小區東門位于公交車站的西南方向。故答案為:C。5.讀圖一可知,1號樓緊鄰中心噴泉,醫院在小區的北部,居委會距離南門最近,幼兒園靠近北門,超市靠近南門,幼兒園距離超市較遠。故答案為:A。6.根據圖二中的指向標可以判斷,房間1的窗戶是朝南的,采光最好。根據比例尺量算,房間1的面積約16平方米,距離客廳較遠,看不見中心噴泉。故答案為:B。7.【答案】B【解析】【分析】分層設色地形圖是在等高線地形圖的基礎上繪制的,它能夠直觀的告訴我們地勢起伏狀況。一般用藍色表示海洋,深淺不同的藍色可以用來表示海洋的深淺,不是陸地;平原一般用綠色表示,山地和高原用棕褐色;在不同的等高線之間,綠色越濃,表示地勢越低;棕褐色越深,表示地勢越高;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分層設色通用的顏色順序是:海洋用藍色,平原用綠色,低山丘陵用黃色,山地和高原用棕褐色淺紫色表示積雪、冰川。在不同的等深線之間,用分層設色法著上深淺不同的藍色,可以用來表示海底的深度。在不同的等高線之間,綠色越濃,表示地勢越低;棕褐色越深,表示地勢越高;雪線以上的地區通常用白色表示。8.【答案】(1)A(2)D(3)A【解析】【分析】(1)文中表現的聚落類型及判斷理由是:根據題中信息來看,應該是鄉村聚落。理由:題中提到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煙,小河,冬麥,高粱,農作物景觀等等。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2)根據題中信息看,一片冬麥,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應該位于氣候較好的平原地區,不會是山區,更不會是冰天雪地的高原,干旱缺水的荒漠。該聚落地處灌溉便利的平原地區。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3)下列四幅圖是圖幅相同的等高線地圖,根據圖幅相同,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的規律。四幅圖中表示坡度最陡的是A圖。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1)A。(2)D。(3)A。【點評】在圖幅相同和等高距相同、等高線疏密程度相同的條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應越小,內容越詳細,坡度越大.9.【答案】D【解析】【分析】據圖分析,圖中等高距是200米,圖中最高處的海拔是大于900米,小于1100米;結合圖中給出的比例尺分析, 圖中①②兩點的實地距離沒有超過5000米;根據等高線的彎曲方向可以判斷 ③處有可能是山谷;根據等高線的疏密分析, 從山腳爬到山頂,沿BC線路較AC線路陡;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答案】10.C11.C12.B【解析】【點評】(1)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2)(3)判定方向:①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沒有指向標和經緯網時) ②指向標箭頭,方向為正北方,其他方向再按已經定好了北方來判定。 ③經緯網定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10.小明家到初級中學的圖上距離為1厘米,實地距離為500米,表示成數字式是1:50000,故C符合題意。11.據圖有指向標的地圖,根據指向標定向,一般來說,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故C符合題意。12.據圖可知:小明去高級中學參加升學考試,其行進路線方向為先正北再轉向東北,最后向西北走,故B符合題意。13.【答案】B【解析】【分析】地圖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根據圖中信息看,該圖缺失比例尺。經緯網不是地圖的基本語言。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地圖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地圖中方向的判讀一般采用以下三種:一般定向法,指向標,經緯網。根據圖中給出的方向,即可判斷區某地需要朝那個方向走。比例尺是表示圖上一條線段的長度與地面相應線段的實際長度之比。公式為: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數值比例尺、線段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14.【答案】C【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中,藍色表示的是海洋。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分層設色通用的顏色順序是:海洋用藍色,平原用綠色,低山丘陵用黃色,山地和高原用棕褐色淺紫色表示積雪、冰川。在不同的等深線之間,用分層設色法著上深淺不同的藍色,可以用來表示海底的深度。在不同的等高線之間,綠色越濃,表示地勢越低;棕褐色越深,表示地勢越高;雪線以上的地區通常用白色表示。15.【答案】(1)B(2)B【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等高線地形圖判讀的有關知識。分析等高線地形圖可知,圖中等高距是100米,最高的等高線的海拔500米,所以圖中山頂的海拔高度是500~600米之間。故選B。(2)本題考查的是等高線地形圖判讀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等高線密集,地勢陡峭;等高線稀疏,地勢平緩。②路線處等高線最密集,地勢陡峭,適合攀登,具有挑戰性。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16.【答案】B【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地圖判讀選擇的相關知識點。進行登山越野活動需要對該區域地形有大致了解。等高線地形圖能夠反映一個區域的海拔高度、坡度陡緩、地面起伏等信息,能夠幫助人們選擇適合的登山越野路線。A交通圖幫助人們了解一個地區的交通情況,C導游圖幫助人們了解一個區域的景點分布,D氣候圖幫助人們了解區域的氣候情況。因此,本題選擇B等高線地形圖。【點評】掌握不同地圖用途,能夠結合實際靈活應用17.【答案】(1)B(2)C【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地圖方向和等高線地形圖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所學知識可知,山峰M點的海拔高于700m,低于800m,所以A錯誤;①位于鞍部,②③④位于河谷地帶,⑤位于山坡上,所以B符合題意;M位于C點的正南方,所以C錯誤;圖中河流干流的流向是自西南流向東北,所以D錯誤。故選擇B。(2)本題考查的是等高線地形圖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從A,B出發登山峰M,最省力的是B,因為BM路線比較緩,AM道路比較陡不好走,所以A錯誤;D的海拔為500m,A的海拔為200m,所以A、D兩點的相對高度為300m,所以B錯誤;圖中序號表示山谷的是C,所以C正確;D所在的是山脊,所以D錯誤。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地圖方向和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18.【答案】(1)選擇L2賽道,等高線稀疏,坡度緩。(2)山谷;山頂;2130(3)東北;東南(4)開鑿隧道【解析】【分析】(1)、從安全的角度出發,在三條賽道中,適合初級滑雪愛好者的賽道是選擇L2賽道,等高線稀疏,坡度緩。(2)、根據等高線地形圖可知,滑雪賽道L2是沿山谷而建,服務大廳建在山頂處(以上兩處空格均填寫地形部位名稱),其海拔范圍為2100米至2130米。(3)、根據圖中給出的指向標分析,滑雪者在L1至L2賽道上滑行,行進方向先向東北再轉向東南。(4)、圖中擬修建的高速公路中,1至2段工程建設的需要開鑿隧道。因為該段屬于山脊,只能從中間挖隧道過去。【點評】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19.【答案】(1)鞍部;山脊;比例尺;50(2)第一問:自北向南流。據指向標及等高線判斷,C處河流所在地區地勢北高南地,河流自高處向低處流,因此C河自北向南流。第二問:B處河流流速快。B處等高線比C處等高線密集,地勢陡峭,所以B處河流流速快。(或C處等高線比B處等高線稀疏,地勢平坦,所以C處河流流速慢,B處河流流速快。(3)地處平原,地勢低平;靠近河流,生活用水豐富;有公路經過,交通便利。【解析】【分析】(1)、觀察上圖,A是鞍部,D是山脊。圖中缺少地圖三要素中的比例尺,等高距是50米。(2)、第一問:自北向南流。據指向標及等高線判斷,C處河流所在地區地勢北高南地,河流自高處向低處流,因此C河自北向南流。第二問:B處河流流速快。B處等高線比C處等高線密集,地勢陡峭,所以B處河流流速快。(或C處等高線比B處等高線稀疏,地勢平坦,所以C處河流流速慢,B處河流流速快。(3)、結合上圖,分析圖中E城鎮形成的有利條件有地處平原,地勢低平;靠近河流,生活用水豐富;有公路經過,交通便利。【點評】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20.【答案】(1)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0.5千米(2)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3)地形圖【解析】【分析】(1)讀圖可知,圖中是數字式比例尺, 用文字式表示是: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0.5千米。(2)地圖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是地圖“語言”。(3)如果去郊外的山地進行越野活動,事先需要設計行動方案,應該選擇該山地的地形圖。故答案為:(1)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0.5千米;(2)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3)地形圖。【點評】(1)比例尺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所以比例尺也叫縮尺,用公式表示為: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數字式、線段式、和文字式,這三種表示方法可以互換。(2)本題考查地圖的三要素,牢記即可。(3)在龐大的地圖家族中,有自然地圖和社會經濟地圖。自然地圖包括地形圖、氣候圖、水文圖、植被圖等,社會經濟地圖包括工業圖、農業圖、商業圖、交通圖、人口分布圖等。日常生活中,我們應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地圖。21.【答案】(1)D(2)F,等高線向低處突,是山脊,不能發育河流。(3)750米(700——800米之間均可);選擇 ,原因:等高線稀疏,坡度較緩。【解析】【分析】(1)、有些學生想進行攀巖運動,應該選擇在陡崖地區,圖中D處等高線重疊,符合題意。(2)、 圖中E、F、G、H四處發育的河流,F的是不可能存在的,理由是等高線向低處突,是山脊,不能發育河流。(3)、C點的海拔高度范圍大約是750米(700——800米之間均可),某班學生組織一次春游登山活動,計劃要安全地登上C地,設計了線路①、線路②,那么該選擇的是①條線路更省力,理由是等高線稀疏,坡度較緩。【點評】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22.【答案】(1)2.7(2)陡崖(3)由東北流向西南【解析】【分析】(1)由圖可知,營地的海拔是50m,甲地的海拔是500m,兩地的海拔相差450m,海拔每上升100m,氣溫下降0.6℃,故氣溫下降了450x0.6/100=2.7(℃)。(2)地形的五種部位類型是陡崖、山頂、鞍部、山脊、山谷等,由圖可知,乙處多條等高線重疊一起,可以判讀為陡崖。(3)由圖可知,圖中有指向標,從指向標可知地圖的下側為北方,故上側為南方,左側為東方,右側為西方,所以河流的流向為由東北流向西南。【點評】(1) 氣溫垂直變化規律是垂直遞減,遞減率大約為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降低0.6攝氏度(或海拔每升高1000米,氣溫下降6攝氏度)。依據兩地相對高度差和其中某地溫度,即可求出另一地區的溫度數值。(2)在等高線地形圖中,山頂等高線閉合,等高線數值內高外低(一般圖中有黑三角圖例標注);盆地等高線數值外高內低;山谷等高線向數值增大的方向彎曲,山脊等高線向數值減小的方向彎曲,陡崖處有多條海拔不同的等高線重合,鞍部兩側均為閉合的等高線的山頂,中間相對較低。(3)地圖上常用的定向法有指向標定向法、經緯網定向法和基本定向法。①有指向標的地圖要根據指向標定方向,指向標箭頭指向一般為正北,相反的方向為南方,面向北方,左為西右為東;②有經緯網的地圖要根據經緯線定方向,按照經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來判定;③沒有指向標或經緯網的,參照面對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定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