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2生物的生活環境【學習目標】1.說出生物圈中生物生存的基本條件:水、溫度、空氣、陽光等。2.列舉不同生物的棲息地。3.了解棲息地的變化對生物的影響,確立保護生物圈的意識。【學習重點】生物圈的范圍和生物生存的條件。【學習難點】認同生物圈是生物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學習過程】課前預習1.與地球的體積及其大氣層的厚度相比,生物生存的空間是及其有限的嗎,只是在地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才有生物生存。有生物生存的這個圈層叫做生物圈。2.通常認為,生物圈的范圍在海平面以下約____________和海平面以上__________之間,但絕大多數生物生活在陸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約____________的范圍內。3.生物圈之所以適于生物生存,是因為它具備了大多數生物生存的基本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4.生物圈內生物生存、居住的場所稱為___________。地球為生物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棲息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同的土壤類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環境因素,決定了各種棲息地有不同的特征。在不同棲息地,生活著不同的生物群體。5.棲息地的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是威脅生物生存的關鍵因素。6.預習后存在的疑惑。課堂探究知識點一:生物圈1.描述一下生物圈的范圍。2.生物圈具備了哪些條件供生物生存呢?知識點二:棲息地3.完成下表,明確不同生物以及它們的棲息地。棲息地類型 分布特點 主要植被類別 主要動物類別森林 營樹棲和攀援生活如綠孔雀、白臀葉猴等草原 干旱地區,降雨量很少 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特性如鹿等海洋 微小浮游植物 水生動物,從單細胞的原生動物到海豚等淡水 大部分地區 淡水動物如野鴨等濕地 蘆葦、怪柳等 水禽、魚類,如丹頂鶴、天鵝及各種淡水魚類農田 農墾地區 昆蟲、兩棲類、鳥類城市 花卉、園林植物 野生動物的種類較少4.生物棲息地被破壞的原因是什么呢?課堂小結1.生物圈的范圍:大氣圈的下層、整個水圈和巖石圈的上層;生物圈中多種多樣的生存條件:陽光、空氣、水分、適宜的溫度、各種營養物質等。2.棲息地:森林、草原、海洋、濕地等。課堂檢測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有一個家,這個家就是( )A.大氣圈 B.水圈C.生物圈 D.巖石圈2.生物圈的范圍為( )A.大氣圈、水圈和巖石圈的全部B.大氣圈和水圈的全部、巖石圈的上部C.大氣圈的底部、水圈和巖石圈的全部D.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3.生物圈的厚度為( )A.20千米 B.10千米C.100千米 D.1千米4.以下不屬于生物圈的范圍的是( )A.大氣圈的底部 B.巖石圈的上部C.水圈的大部 D.大氣圈的頂部5.下列關于生物圈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生物圈僅由植物、動物及其中的微生物構成B.生物圈包括地球的全部C.生物圈指生物活動能達到的范圍,包括月球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物及其生存空間的總稱課后練習1.一切陸生生物包括人類在內的“立足點”是( )A.大氣圈 B.巖石圈 C.水圈 D.海洋2.從太空遙望地球,地球美麗圖案中的藍色、綠色和白色部分分別屬于( )A.水圈、巖石圈、大氣圈B.水圈、大氣圈、巖石圈C.巖石圈、水圈、大氣圈D.大氣圈、巖石圈、水圈3.野兔、鼴鼠等具有挖洞習性的動物主要生活在( )A.沙漠 B.草原C.森林 D.農田4.下列不屬于濕地棲息地特點的是( )A.濕地是在多水和過濕的環境條件下形成的B.濕地具有凈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C.濕地是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D.沼澤是最典型的濕地5.不是地球上的所有地方都有生命(生物)存在的。地球上有的地方就沒有生物。下列地方可能沒有生命的是( )A.在天空的最頂部B.海洋的最底部C.在地球的最里面D.以上都可能6.絕大多數生物生活在陸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約厚的范圍內( )A.100米 B.10米C.1000米 D.10000米7.決定棲息地的主要環境因素是( )A.土壤類型 B.溫度C.濕度 D.以上都是8.孔雀棲息地的特征( )A.光照充足 B.雨量充沛C.氣溫較高 D.以上都是9.野大豆棲息地的特征( )A.四季分明 B.雨量適中C.營養供給充足 D.以上都是參考答案課前預習1.大氣圈的下層 整個水圈 巖石圈的上層 2.10千米 10千米 100米3.陽光 水分 空氣 適宜的溫度 穩定的營養供給4.棲息地 森林 草原 巖岸 沙灘 淡水溪澗 溫度 濕度5.破壞 喪失課堂探究1.以海平面劃分,生物圈向上可達到約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約10千米左右的深度。包括大氣圈的下層、整個水圈和巖石圈的上層。2.陽光、空氣、水分、適宜的溫度、各種營養物質等。3.棲息地類型 分布特點 主要植被類別 主要動物類別森林 濕潤或較濕潤地區 喬木 營樹棲和攀援生活如綠孔雀、白臀葉猴等草原 干旱地區,降雨量很少 草本 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特性如鹿等海洋 整個海洋 微小浮游植物 水生動物,從單細胞的原生動物到海豚等淡水 大部分地區 淡水植物 淡水動物如野鴨等濕地 多水和過濕條件下形成的 蘆葦、怪柳等 水禽、魚類,如丹頂鶴、天鵝及各種淡水魚類農田 農墾地區 農作物為主 昆蟲、兩棲類、鳥類城市 世界各地 花卉、園林植物 野生動物的種類較少4.人類對自然資源的掠奪式開發及不合理利用,是破壞生物棲息地的主要原因,如對森林、草原等資源的過度開發,對海洋和湖泊的污染等。課堂檢測1.C 2.D 3.A 4.D 5.D課后練習1.B 2.A 3.B 4.C 5.D 6.A 7.D 8.D 9.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