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奇妙的二氧化碳學習目標:1、知識目標(1)、了解CO2在自然界的循環。(2)、認識CO2的主要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2、能力與方法(1)通過CO2化學性質的探究過程,培養學生觀察、描述實驗的能力。(2)初步了解科學探究的方法,初步學會歸納、概括、對比的科學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大氣中CO2含量的多少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影響,培養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環境,保護家園和人體健康的情感以及養成如何看待事物的客觀態度。二、教學重難點:重點:CO2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難點: CO2的化學性質的探究三、教學關鍵: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發現并理解CO2的性質和應用學習過程:教學活動 學生活動 一改 二改 三改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展示圖片:航母戰斗群航空母艦是大海中的霸主,大家都知道,下面我們見識一下能在空中飛行真正的“航空母艦”。演示實驗:一玻璃缸內充滿二氧化碳氣體,把一極輕的紙船輕輕放在其中,小船漂浮在空中。大家想知道其中的奧妙嗎?我們一起學習奇妙的二氧化碳 興趣盎然的觀察圖片和實驗,當看到小船漂浮在空中時,學生興奮的鼓起掌來。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投影展示: CO2在自然界中的循環變化關系圖。(生物課涉及到)讓學生回答。觀看短片:《CO2與自然界的生命活動》后,設置問題:1、CO2含量不大,如果沒有可以嗎?2、CO2是否越多越好呢?引入溫室效應教學。 觀察思考填寫表格大氣中二氧化碳的產生途徑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徑物理性質 多媒體展示:消防官兵用泡沫滅火器滅火;舞臺上產生的“煙霧”現象。引導學生觀察集氣瓶中CO2的顏色、狀態[設疑]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是什么?演示:用軟塑料瓶集滿CO2加入少量水,迅速蓋緊瓶蓋,振蕩,觀察。提問:從剛才的展示中大家能說 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質嗎? 思考分析,觀察集氣瓶中CO2的顏色、狀態觀察思考引導學生概括,補充化學性質化學性質 實驗探究活動:1、演示:把可樂中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后,讓學生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里吹氣,觀察。2、讓學生用一只試管加入石灰石和稀鹽酸把生成的CO2通入有紫色石蕊試液試管,觀察現象。然后加熱該試管觀察現象。提問:究竟是什么物質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呢?是CO2嗎?還是另有別的物質呢?如何驗證?為何加熱后又由紅色變成紫色?演示:把四朵用紫色石蕊試液浸泡過的干紙花,其中兩朵分別滴上水和鹽酸溶液,另一朵放入裝有干燥CO2的集氣瓶,第四朵滴上水后放入裝有干燥CO2的集氣瓶。3、讓學生把集氣瓶中的CO2倒入有兩支蠟燭的燒杯,使蠟燭火焰熄滅。提問:根據實驗現象,同學們能得出什么結論?由此同學們能否說明可以用二氧化碳滅火的原因嗎? 觀察現象,思考回答,推知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引導下寫出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學生觀察、思考,在教師引導下推知CO2可以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不穩定,加熱又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引導下寫出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引導學生根據蠟燭熄滅得出CO2氣體不支持燃燒、也不能燃燒的性質,同時根據下面的蠟燭先熄滅、上面的蠟燭后熄滅的情況得出CO2密度比空氣大。用途 引導學生概括出CO2的用途:液態CO2主要用于滅火器,固態CO2用做致冷劑,冷藏食物,人工降雨,舞臺制景等,還可制汽水。補充:制尿素、溫室肥料等。 閱讀課本,概括用途聯系實際聯系實際 1、我投影出這樣一個實例:2000年文昌市錦山鎮有一戶人家為了清理庭院旁的一口很深的枯井時,請來了兩位民工,結果在清理過程中,第一位民工進去后就不省人事;第二位見狀馬上進去,結果也不省人事;戶主見狀也進去,結果三人都死在井里。同學們猜猜可能是什么原因導致三人死亡?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內容,討論其可能原因。2、CO2不能供給呼吸,含量過大可以使人死亡,但人類要在地球上繼續生存下去,為什么又離不開CO2呢?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內容,討論其可能原因。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內容,討論其可能原因。總 結:通過這節課的研究,你有何收獲? 學生回顧總結八.布置作業九.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