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冀少版八年生物上冊 3.4.2蒸騰作用 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3.4.2蒸騰作用 單元 三 學科 生物 年級 八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蒸騰作用是綠色植物的一項重要的生理活動,教材對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知識的構建,從實驗觀察植物的蒸騰現象入手,使學生確信植物具有蒸騰現象,接著引導學生了解蒸騰作用的概念、葉片的結構及蒸騰作用的意義等。本節內容主要包括“植物的蒸騰現象”和“蒸騰作用的意義”兩部分內容。同時也為學習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打下基礎。學習 目標 探究實踐:嘗試植物的蒸騰作用實驗,培養實踐能力和探究意識。 科學思維:明確氣孔的位置,保衛細胞控制氣孔的開閉,由小見大,逐步發展科學思維能力。 態度責任:了解蒸騰作用在實際生產、生活的應用,不斷提升社會責任感。關注蒸騰作用對環境的影響。 生命觀念:能說出蒸騰作用對植物生長發育的意義,樹立“統一性與多樣性”的生命觀念。重點 蒸騰作用的概念及意義難點 保衛細胞對氣孔的調節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在我國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7~8月份,正值炎熱的夏天,烈日當空,酷熱難耐。這時,如果你走到樹蔭下,馬上就有涼爽的感覺;如果你到綠滿天涯的森林中去游憩,更會感到清爽宜人。這是怎么回事呢?講授新課 一、探究植物的蒸騰作用現象 探究植物的蒸騰作用實驗 (1)實驗過程 ①從同一株植物上選兩個大小相同的枝條,其中一個枝條不做任何處理,而將另一個枝條上所有葉片的兩面都涂上凡士林。 [凡士林可以堵住氣孔,防止水分從氣孔中散失。] ②分別用A、B兩個干燥、透明的塑料袋套住兩個枝條,并用細線扎緊袋口。 ③光照2h后,觀察這兩個塑料袋內壁上是否有水珠形成。 (2)實驗現象 2h后,觀察發現,A塑料袋內壁上出現大量水珠,B塑料袋內壁上沒有水珠出現。 (3)現象解釋 B塑料袋內枝條上所有葉片兩面都涂抹了凡士林,氣孔是封閉的,而A塑料袋內枝條上的葉片沒有涂抹凡士林,氣孔沒有被封閉。由此可以斷定,塑料袋內壁的水珠是由枝條上的葉片散發出來的水蒸氣凝結而成的。 [氣體遇冷變成液體叫凝結,如水蒸氣遇冷變成水。] 提示 植物幼嫩的莖也能進行蒸騰作用,所以若將B塑料袋內的幼嫩的莖也涂上凡士林,實驗結果會更準確。 二、觀察氣孔 1.觀察蠶豆(或菠菜)葉的下表皮上的氣孔 用鑷子撕取一小塊蠶豆(或菠菜)葉的下表皮,制成臨時裝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找出表皮上的半月形細胞。 2.保衛細胞控制氣孔的開閉 在表皮細胞之間,有一些成對存在的半月形細胞,叫做保衛細胞。一對保衛細胞之間的空隙就是氣孔。保衛細胞的內外細胞壁厚度不同,靠近氣孔一側的壁較厚,靠近表皮細胞一側的壁較薄。 (1)當葉內水分多時,保衛細胞吸水膨脹,較薄的外壁比內壁擴張得多,氣孔便張開,葉內的水分散發出來。 (2)當保衛細胞失水縮小時,細胞壁恢復原狀,氣孔閉合。 氣孔是氣體進出葉片的窗口,也是進行蒸騰作用的門戶。葉是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植物通過保衛細胞控制氣孔的開閉來調節蒸騰作用。 三、植物的蒸騰作用 視頻:植物的蒸騰作用 1.蒸騰作用的概念 植物體內的水分以氣體狀態從氣孔中散失到體外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 2.蒸騰作用的部位 蒸騰作用主要在葉片中進行,并且主要通過葉片上的氣孔進行。其次,在葉柄和幼嫩的莖處也能進行蒸騰作用。 3.蒸騰作用的過程 土壤中的水分由根毛吸收進入根內,然后通過根莖、葉中的導管輸送到葉肉細胞。這些水分,除了很少一部分參與植物體內各項生命活動外,絕大部分變成水蒸氣,通過氣孔散發到大氣中。 提示 植物體內的輸導組織,如導管是上下相通的,各器官中的篩管也是相通的,這樣就形成了縱貫植物體各器官的輸導網絡,保證了根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以及葉制造的有機物能運輸到各個器官中。 提示 根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1%左右供植物光合作用和其他生命活動利用,99%左右的水分變成水蒸氣從氣孔散發到大氣中。 4.氣孔的開閉與植物的蒸騰作用 蒸騰作用主要通過葉片上的氣孔進行,當氣孔開放時,蒸騰作用旺盛;氣孔關閉后,蒸騰作用減弱或停止。氣孔的開閉由保衛細胞調節。在白天,由于葉片要進行緊張的物質生產,需要大量的水、無機鹽等,此時氣孔開放,蒸騰作用旺盛,帶動水、無機鹽向上運輸。 5.影響蒸騰作用的外界條件 (1)光照強度:在一定范圍內,光照強度越大,蒸騰作用越強。 (2)溫度:在一定范圍內,蒸騰作用隨溫度的升高而加強。 (3)空氣濕度:空氣濕度越大,蒸騰作用越弱;反之越強。 (4)空氣流動速度:空氣流動速度越快,蒸騰作用越強;反之越弱。 6.蒸騰作用對植物體本身的意義 進行蒸騰作用時,植物體內的水變成水蒸氣,會吸收周圍的熱能,從而降低葉片表面的溫度,使葉片不至于因受強烈陽光的照射而灼傷。因此,蒸騰作用對植物的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蒸騰作用可以促進根對水分的吸收,促進水和無機鹽在植物體內的運輸。 在進行蒸騰作用時,一個氣孔就相當于一個“微型水泵”,這樣無數的抽水泵把根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元機鹽運送到達高大植物的頂端葉片等器官,這就是蒸騰作用產生的蒸騰拉力。 7.蒸騰作用的應用 (1)蒸騰作用有時也會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 當蒸騰作用散失的水量大于根吸收的水量時,植物的幼莖和葉就會脫水萎薏,這時就要及時澆水灌溉,否則,脫水嚴重時會造成植物死亡。在農業或花卉生產中,移栽幼苗要在陰天或傍晚進行,移栽時要去掉一些枝葉,并設法遮陰,這些措施都是為了降低蒸騰作用,保持植物體內水分,以利于幼苗成活。 (2)蒸騰作用能提高空氣的濕度,增加降雨量 植物的蒸騰作用將大量的水分散失到大氣中,提高了空氣的濕度,增加了降雨量。熱帶雨林降水頻繁,其中的雨水多是由植物蒸騰作用散失到大氣中的水分冷凝而成的。 (3)可形成適合人休息的小環境 由于植物蒸騰作用會吸收周圍大量的熱能,在炎熱的夏天人們都喜歡到樹蔭下乘涼或到森林中游憩。 提示 環境中的花草樹木多了,就可以調節氣候,減輕干旱。因此,人們大力提倡養花種草和植樹造林。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是我國北方地區春季植樹造林的大好時機。 參與實驗,認真觀察 觀察現象并解釋 觀察氣孔 知道保衛細胞控制氣孔的開閉 明確概念 知道部位 明確過程 知道氣孔的開閉與植物的蒸騰作用的關系 知道影響蒸騰作用的外界條件 明確蒸騰作用對植物體本身的意義 知道蒸騰作用的應用 指導觀察實驗 引導進行解釋 指導觀察氣孔 介紹保衛細胞控制氣孔的開閉 總結蒸騰作用的概念 介紹部位 介紹蒸騰作用的過程 介紹氣孔的開閉與植物的蒸騰作用的關系 介紹影響蒸騰作用的外界條件 介紹蒸騰作用對植物體本身的意義 介紹蒸騰作用的應用課堂練習 1.插花前常會剪去大量枝葉,以適當延長存活時間。下列生產活動與該原理不相符的是( B ) A.對移栽后的植物進行遮陽 B.對栽培的植物適時地松土 C.選擇陰雨天氣或者日落后的傍晚進行移栽 D.移栽前剪掉部分枝葉,避免水分散失過多 2.物體在進行下列生理活動時,受到氣孔開閉影響的是( D ) ①光合作用 ②呼吸作用 ③蒸騰作用 ④水分的吸收和運 ⑤無機鹽的運輸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3.取甲、乙、丙、丁四組大小、發育程度相似,質量相同的同種植物新鮮葉片,做如下處理:甲組不做處理,乙組上表皮涂凡士林,丙組下表皮涂凡士林,丁組上、下表皮均涂凡士林。將四組葉片同時置于通風處,則蒸騰作用由弱到強的順序是( B ) A.甲一乙一丙一丁 B.丁一丙一乙一甲 C.甲一丁一丙一乙 D.丁一甲一乙一丙 4.下列有關植物蒸騰作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A ) A.蒸騰作用越強,根對無機鹽和水的吸收速度越快 B.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能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量,促進生物圈的水循環 C.蒸騰作用能降低葉片表面的溫度,避免植物因氣溫過高而被灼傷 D.蒸騰作用的強弱受光照強度、環境溫度等因素的影響 5.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國家倡導每個公民每年參加義務植樹,給地球披綠衣,而如何提高植樹的成活率,也是一門學問。下列移栽植物的做法,不屬于運用蒸騰作用原理的是( D ) A.盡量在陰天或傍晚的時候移栽 B.移栽時往往需要去掉一部分枝葉 C.移栽后給植物適當遮陰 D.給移栽的植物“打針輸液” 6.一株玉米從出苗到結實,需消耗200kg以上的水,這些水絕大部分通過蒸騰作用散失掉了。這些水分的散失( B ) A.對植物體來說是極大的浪費 B.有利于植物體內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 C.有利于植物體保存熱量 D.有利于降低大氣濕度課堂小結 1.植物體內的水分以氣體狀態從氣孔中散失到體外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 2.保衛細胞鑲嵌在表皮細胞之間,呈半月形,靠近氣孔一側的壁較厚,靠近表皮細胞一側的壁較薄,含有葉綠體。 3.植物通過保衛細胞控制氣孔的開閉來調節蒸騰作用。 4.植物通過蒸騰作用,可以降低葉片表面的溫度;促進水分的吸收及水和無機鹽的運輸;增加降水量,調節氣候等。 5.農業生產上,采取剪掉部分枝葉、對移栽植物進行遮蔭、選擇陰天或傍晚時移栽等措施都是為了減少水分的散失,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板書作業布置 1.完成教材55頁當堂練 2.嘗試完成教材55頁試試看 3.閱讀教材56頁開眼界——植物為什么落葉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