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3.1秦嶺淮河分南北一、單選題1.“天山南北好牧場,戈壁沙灘變良田,積雪融化灌農莊……葡萄瓜果甜又甜……”歌詞中,“天山南北好牧場”指的是( ?。?br/>A.高寒牧場 B.山地牧場C.溫帶草原牧場 D.綠洲牧場2.庫布齊沙漠是我國第七大沙漠,是世界上迄今唯一被整體治理的沙漠,被聯合國確定為“全球治沙樣本”。見下圖,庫布齊沙漠治理面積達6460平方公里,綠化面積3200多平方公里,涵養水源240多億立方米,創造生態財富5000多億元。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巨變告訴我們( ?。?br/>A.荒漠化是我國最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B.必須把治沙放在生態環境建設的首位C.為了保護自然環境可以不要經濟發展D.改善生態環境能有效促進可持續發展3.有學者按自然地理特征,將中國分成如圖所示的四塊區域,并分別命名為“金色中國”、“銀色中國”、“綠色中國”和“黃色中國”。讀圖,有關各區域地理景觀的敘述,正確的是( )A.“綠色中國”——草原廣袤,牛羊成群B.“銀色中國”——沃野千里,綠樹成蔭C.“金色中國”——茫茫戈璧,黃沙漫漫D.“黃色中國”——地勢高聳,冰川廣布4.讀西北地區圖回答下面小題有關西北地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br/>A.盆地 ①是西氣東輸的源地B.C省的河西走廊灌溉水源來自黃河水C.該地區牧場主要是山地牧場和高寒牧場D.A?。▍^)東部盛產三河馬、三河牛5.讀亞洲大陸沿89°E地形剖面示意圖。近年來,乙區域的畜牧業產品逐漸走向全國各地。影響此變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市場 B.技術 C.勞動力 D.交通6.閱讀下圖,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①地區土地遼闊,人口密度小B.②地區降水最豐富,適合發展水稻種植C.③地區比①地區緯度更低,所以夏季更炎熱D.④地區礦產資源最豐富,可以跨區域支援其他地區“我最愛北國的秋天。陽光下,金燦燦的玉米是秋天最美的顏色;田野里,各式大型機械忙著秋收;道路旁,枯黃的楊樹葉和鮮艷的楓樹葉隨風飄舞……”根據文中對秋天的描述,完成下列小題。7.文中景象最有可能出現在( ?。?br/>A.華北平原 B.四川盆地C.柴達木盆地 D.長江中下游平原8.與該地區相吻合的氣溫曲線圖和降水量柱狀圖是( ?。?br/>A.B.C.D.為增強地理空間意識,畫圖法在地理知識學習過程中顯得異常重要。讀圖,回答問題。9.針對此圖,以下關于地形的解讀正確的是( ?。?br/>A.當山脈為大興安嶺時,甲為內蒙古高原,乙為華北平原B.當山脈為太行山時,甲為華北平原,乙為黃土高原C.當山脈為賀蘭山脈時,甲為黃土高原,乙為塔里木盆地D.當山脈為巫山山脈時,甲為云貴高原,乙為四川盆地10.若該山脈為大興安嶺,以下關于該區域的解讀正確的是( )A.乙地是我國的紅松之鄉 B.甲地特色文化是窯洞和信天游C.甲地是我國的魚米之鄉 D.乙地每年都會舉辦那達慕大會11.關于下圖所示的地理環境,描述正確的是( ?。?br/>A.A 河流為黃河B.甲地區的水熱條件最為優越C.乙地區主要種植水稻,可以實現一年兩熟或三熟D.該分界線大致與我國 800mm年等降水量線重合閱讀下列我國四個省級行政區輪廓圖,回答問 題。12.《綠水青山看中國》 是中央電視臺播出的一套大型文化節目,其中在“猜猜我在哪里”環節中,嘉賓對 以上四個省級行政區的描述正確的是( ?。?br/>A.甲地高山與盆地相間分布,是我國重要的水稻產區B.乙地雪山連綿,草場廣布,有我國海拔最高的牧區C.丙地少數民族種類分布最多,是我國民族自治區之一D.丁地降水豐沛,是紅松之鄉,有“天府之國”的美譽13.新中國成立以來 70 年,生活在丙地的獨龍族同胞在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幫助下,實現了整族脫貧的“千 年一躍”。 這說明在我國( ?。?br/>A.漢族多與少數民族雜居在一起B.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C.各族人民共同建設著美好家園D.民族文化是祖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下圖為“中國地理分區圖”,據此回答下列問題。14.貝貝旅行回來說:“我去了一個雪山連綿,牦牛成群的地方,還看到了長江、黃河源頭的標志。”根據貝貝的描述,請問她去的是圖中哪個區域?( ?。?br/>A.丁 B.丙 C.乙 D.甲15.下列地理事物,屬于圖中甲、乙兩區域之間的分界線是( ?。?br/>A.喜馬拉雅山脈 B.秦嶺C.大興安嶺 D.南嶺16.列關于圖中虛線的敘述錯誤的是( ?。?br/>A.該線是我國人口地理分界線B.該線大致是黑龍江省黑河至云南省騰沖的連線C.該線反應了我國人口分布極不均衡D.該線東南部人口少,密度??;西北部人口多,密度大17.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毕铝袇^域與現象搭配不正確是( )A.甲——劃龍舟,吃粽子,饅頭為主食,看二人轉B.乙——住窯洞,聽陜北民歌,看安塞腰鼓C.丙——吃哈密瓜,騎駱駝,看大漠風光D.丁——喝青稞酒、吃酥油茶18.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下列各區域與其特點一一對應正確的是( ?。?br/>①小興安嶺——紅松之鄉 ②太湖流域——水鄉城鎮③寶島臺灣——水果之鄉 ④黃土高原——絲路明珠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材料分析題19.穿越高原戈壁,謀劃區域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寫出圖中B處所在的地理區域名稱。(2)請指出制約我國西北地區農業生產發展的自然因素。西北地區和B區域在農業發展方面有何相同的有利自然條件?(3)指出B區域主要的特色旅游資源。20.讀圖回答問題(1)A、C兩區域分別位于我國的 地區(填地理區域)。(2)請分別指出制約我國A、C兩地農業生產的自然因素?這兩個地區在農業發展方面有何相同的有利自然條件?(3)列舉C地區的生產、生活方式各一例。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解析】【分析】 國有四大牧區:內蒙古牧區,屬于溫帶草原牧場;新疆牧區,屬于山地牧場;青海牧區和西藏牧區屬于高寒牧場。所以本題選擇B選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我國的牧區,屬于容易題2.【答案】D【解析】【分析】治理沙漠,創造生態財富,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故D說法正確,C說法錯誤。我國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是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故A錯誤;必須把治沙放在生態環境建設的首位 說法有誤,故排除B。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我國環境問題,屬于容易題3.【答案】C【解析】【分析】其中綠色中國是南方地區,黃色中國是北方地區,金色中國是西北地區,銀色中國是青藏地區。草原廣袤,牛羊成群是西北地區的景觀;沃野千里,綠樹成蔭是南方地區的景觀;茫茫戈璧,黃沙漫漫是西北地區的景觀;地勢高聳,冰川廣布是青藏地區的景觀。ABD三項敘述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金色中國”——茫茫戈璧,黃沙漫漫敘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相關知識。4.【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西氣東輸的源地是在塔里木盆地,應是②所示區域,故A錯誤;河西走廊灌溉水源來自祁連山的高山冰雪融水 ,故B錯誤;圖示區域的牧場是山地牧場,故C錯誤;A省區是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生產三河馬、三河牛,說法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我國的西北地區,難度適中5.【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圖示信息可知,乙區域是我國的青藏高原地區,其畜牧產品逐漸走向全國,是因為青藏鐵路的開通,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青藏高原的內容,屬于容易題6.【答案】A【解析】【分析】根據圖示信息可知,①是我國的西北地區,土地遼闊,人口密度小,故①正確;②是我國的北方地區,年降水量小于800mm,以種植小麥為主,故B錯誤;③是我國的青藏地區,因為海拔高,因此夏季涼爽,故C錯誤;④是我國的南方地區,水資源豐富,礦產資源缺乏,故D錯誤。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屬于容易題【答案】7.A8.C【解析】【點評】本題考查我國北方地區,屬于容易題7.根據文中的“北國”、“玉米”、“機械”等信息可知,描述的可能是我國北方的華北平原。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種植水稻,柴達木盆地位于我國的西北地區。故答案為:A8.華北平原屬于溫帶季風氣候。A是地中海氣候,B是溫帶大陸性氣候,c是溫帶季風氣候,D是亞熱帶季風氣候。故答案為:C【答案】9.B10.D【解析】【點評】山脈是地形的骨架,也是很多重要地形的分界,了解中國地形,最重要的是掌握山脈的分布。我國是一個地形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的國家,五種地形中,山地占了百分之三十三,加上陡峭的高原、丘陵,我國的山區面積約占我國三分之二。9.根據題意,當山脈為大興安嶺時,乙為內蒙古高原,甲為東北平原。當山脈為太行山時,甲為華北平原,乙為黃土高原。當山脈為賀蘭山脈時,甲為黃土高原,乙為塔里木盆地,錯誤。當山脈為巫山山脈時,甲為云貴高原,乙為四川盆地,錯誤。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10.若該山脈為大興安嶺,甲地是我國的紅松之鄉,不是乙地。甲地特色文化是窯洞和信天游,錯誤,該特色在黃土高原。甲地是我國的魚米之鄉,錯誤,玉米之鄉在南方地區。乙地每年都會舉辦那達慕大會,正確,符合內蒙古高原特點。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11.【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圖中信息可知, A 河流為淮河 ,不是黃河。 甲地區的水熱條件最為優越 ,錯誤,位于北方地區,水熱條件不好。 乙地區主要種植水稻,可以實現一年兩熟或三熟 ,錯誤。 該分界線大致與我國 800mm年等降水量線重合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一月份0℃等溫線通過的地方;800mm等降水線通過的地方;溫度帶中,暖溫帶與亞熱帶分界線;干濕地區中,濕潤區與半濕潤區分界線;溫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分界線;水稻、小麥的分界線;水田與旱地的分界線;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與溫帶落葉闊葉林的分界線等。【答案】12.B13.C【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我國省級行政區劃的輪廓及不同省區的人文環境,難度適中,綜合性強。(2)考查我國的民族關系及從材料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屬于容易題。12.根據中國行政區劃的有關知識可知,甲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乙是西藏自治區,丙是云南省,丁是四川省。甲地主要種植小麥,故A錯誤;乙地位于我國的青藏高原,是海拔最高的牧區,故B符合;丙地不是我國的民族自治區,故C錯誤;紅松之鄉是在我國的東北地區,故D說法錯誤。故答案為:B13.根據題意可知,獨龍族在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幫助下實現脫貧,說明我國堅持各民族共同繁榮,建設美好家園,故C說法正確。ABD與題意不符合。故答案為:C【答案】14.A15.B16.D17.A18.A【解析】【點評】我國的四大地理單元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各區域特征顯著。西北地區突出的特征是干旱;青藏地區突出的特征是高寒。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四大區域中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一月份0℃等溫線通過的地方;800mm等降水線通過的地方;溫度帶中,暖溫帶與亞熱帶分界線;干濕地區中,濕潤區與半濕潤區分界線;溫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分界線;水稻、小麥的分界線;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與溫帶落葉闊葉林的分界線等。14.根據圖中信息可知,甲是南方地區,乙是北方地區,丙是西北地區,丁是青藏地區。貝貝旅行回來說:“我去了一個雪山連綿,牦牛成群的地方,還看到了長江、黃河源頭的標志?!备鶕愗惖拿枋?,請問她去的是圖中丁區域。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15.根據圖中信息可知,甲是南方地區,乙是北方地區,丙是西北地區,丁是青藏地區。下列地理事物,屬于圖中甲、乙兩區域之間的分界線是秦嶺。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16.根據圖中信息可知,該線是我國人口地理分界線;該線大致是黑龍江省黑河至云南省騰沖的連線;該線反應了我國人口分布極不均衡。該線東南部人口少,密度小;西北部人口多,密度大,錯誤,正好相反。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17.根據圖中信息可知,甲是南方地區,乙是北方地區,丙是西北地區,丁是青藏地區。甲——劃龍舟,吃粽子,饅頭為主食,看二人轉,錯誤,大米是主食,二人轉在東北。乙——住窯洞,聽陜北民歌,看安塞腰鼓,正確。丙——吃哈密瓜,騎駱駝,看大漠風光,正確。丁——喝青稞酒、吃酥油茶,正確。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18.根據題意,①小興安嶺——紅松之鄉 ②太湖流域——水鄉城鎮,③寶島臺灣——水果之鄉 ,①②③,正確。 ④黃土高原——絲路明珠,錯誤,絲路明珠是指新疆地區。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19.【答案】(1)青藏地區(2)西北地區:水分。相同點: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營養物質的積累。(3)原始的高原雪域風光;獨特的藏族文化。【解析】【分析】我國分為青藏地區、西北地區、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四大地理區域B處于我國的青藏地區,有獨特的原始的高原雪域風光;獨特的藏族文化。 圖示中所示區域是我國的青藏地區。我國的西北地區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少,水資源短缺,制約西北地區的農業生產。我國的西北地區是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少,我國青藏地區海拔高,兩地光照充足, 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營養物質的積累。故答案為:(1)青藏地區(2) 西北地區:水分。相同點: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營養物質的積累。(3) 原始的高原雪域風光;獨特的藏族文化。【點評】本題考查我國青藏地區的自然人文環境,屬于容易題。20.【答案】(1)西北地區 青藏地區(2)西北地區:水分 青藏地區:熱量(寫降水、溫度也可)相同點: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營養物質的積累(3)生產方式:高寒畜牧業(或:畜牧業)。生活方式:衣:藏袍;食:牛羊肉、酸奶、奶酪、糌粑;?。簬づ瘢恍校厚R、牦牛。【解析】【分析】(1)根據圖示信息和我國地理區域的劃分可知,A是我國的西北地區,C是我國的青藏地區。(2)我國西北地區是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稀少,水資源短缺;我國青藏地區海拔高,溫度低,熱量少。兩地都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營養物質的積累。(3)青藏地區的生產方式是畜牧業,生活方式穿藏袍,食牛羊肉和奶制品,住帳篷,馬、牦牛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故答案為:(1) 西北地區 青藏地區(2) 西北地區:水分 青藏地區:熱量(寫降水、溫度也可)相同點: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營養物質的積累(3) 生產方式:高寒畜牧業(或:畜牧業)。生活方式:衣:藏袍;食:牛羊肉、酸奶、奶酪、糌粑;?。簬づ?;行:馬、牦牛。【點評】本題考查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屬于容易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