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高中歷史《中外歷史綱要(上)》同步學案(時空坐標+知識梳理+重難突破+模擬測試)第12課 遼宋夏金元的文化(兩課時)(一)學 生 版【時空坐標】【知識梳理】 一、儒學的復興1、背景(1)從三國到五代,以闡釋經書字句為主的儒家學說日益僵化,社會影響總體來說不及佛教和道教。(2)從北宋中期起,一批學者掀起了 復興運動。2.目的:力圖挖掘儒家經書的思想內涵,強調學術為現實服務,特別是希望充分發揮儒學在強化社會倫理道德秩序、樹立基本價值觀方面的作用。3.程朱理學(1)代表人物及著作:二程、朱熹。(2)思想主張①宇宙觀:認為“理”是自然界和社會的根本原則,也稱“ ”。②人生觀:認為人生的目標,應當是“ ”,即通過道德修養克服過度的欲望,實現對“天理”的充分體驗,從而達到“圣人”的精神境界③認識論:提出“ ”,認為只有深刻探究萬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達到對普遍天理的認識。特點:帶有 唯心主義傾向。(4)影響①朱熹對儒學教育進行了深入探索,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編為“ ”,加以注釋,作為先于“五經”的儒學基礎讀物。②從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學受到官方尊崇,在歷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踞屃x】“四為句”北宋著名理學家張載的四句名言。“為天地立心”是“立天理”之心,從而使“天下”(社會)必然會普遍接受仁孝之理等道德價值。“為生民立命”是說為民眾選擇正確的命運方向,確立生命的意義?!盀橥ダ^絕學”。是為歷史上的圣人努力恢復中斷了的學術傳統?!盀槿f世開太平”是以更深遠的視野展望“萬世”的“太平”基業??傊?,“四為句”涉及社會和民眾的精神價值、生活意義、學統傳承、政治理想等內容。二、文學藝術1.宋詞(1)興起:唐后期出現一種新詩體—詞,到宋朝進入鼎盛時期。(2)特點:詞的句子長短不等,用來配樂歌唱,根據樂譜分為不同的 ,各有固定格式。(3)代表:詞作家以豪放派的蘇軾、 和婉約派的柳永、 成就最突出。2.元曲(1)形式:元朝文學的主要成就是曲,包括散曲和雜劇。①散曲:一種比詞更靈活、更通俗的長短句配樂詩歌體裁,更加適合市井演唱的需要。②雜劇:將成套的散曲連綴在一起歌唱,輔以音樂、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來表達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就形成了雜劇。(2)代表:代表作家有 、王實甫等。3.說書:宋元城市中,說書演出非常盛行。說書底本稱為話本,實際上就是早期的白話小說。4.書法:宋元兩朝,書法名家輩出,與唐朝相比更加追求個性,不拘法度。5、繪畫:以 畫最為突出,不強調寫實,注重意境和筆墨情趣。花鳥畫、人物畫水平也很高。三、科技1、三大發明在宋朝基本成熟(1)印刷術:雕版印刷已經相當普及,北宋工匠畢昇發明了 。(2)火藥:火藥被大量制造并用于軍事,由燃燒型火器逐步發展為爆炸型火器和管形射擊火器。(3)指南針: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了指南針,并且廣泛應用于航海。2、科技成就(1)《夢溪筆談》:北宋 所著,記載和總結了當時的許多科技成果。(2)《授時歷》:元代 設計和監制多種天文觀測儀器,主持了全國范圍的天文測量,編定新的歷法《授時歷》,其中測定的數據在當時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3)《農書》:由元朝農學家王禎編撰,集北方和南方的農業技術于一體,其中關于農業工具的記載尤為豐富。少數民族文字遼、夏、金都模仿漢字字形創造了本民族文字。遼:先后創制 大字、小字,用以刻石立碑,還進行文學創作。(2)金:創制了 文字,在科舉中開設女真進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題。(3)西夏:西夏文通過出土文獻大量保存下來,包括佛經、法律、字典,以及從漢文翻譯過來的經史著作。2.蒙古文(1)成吉思汗統一草原各部,命人使用畏兀兒文字拼寫蒙古語,形成畏兀體蒙古文。(2)忽必烈即位后,委派藏傳佛教高僧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創造出一套拼音符號。這也是漢語拼音化的最早嘗試。 【圖說】《一團和氣圖》明代朱見深的工筆人物畫,意在闡釋華夏自古的中庸思想,代表了本土的儒、道與外來的佛和平共處的和諧觀。此圖粗看似一笑面彌勒盤腿而坐,體態渾圓,細看卻是三人合一。左為一著道冠 ( https: / / baike. / item / %E9%81%93%E5%86%A0" \t "_blank )的老者,右為一戴方巾的儒士,第三人則是佛教中人?!緢D解】程朱理學的內涵【圖解】二程和朱熹主張比較【辨析】元曲≠元雜劇元雜劇是一種戲劇形式,融合宋金以來的各種表演藝術而成,包括歌唱、對白、舞蹈等諸多要素。廣義的元曲包括元雜劇和元散曲兩大類。【辨析】詩、詞、曲區別詩,主要指絕句和律詩,講究嚴格的韻律,句式整齊,對仗工整,風韻規范。詞,句子長短參差,便于抒發感情和演唱。曲,可雅可俗,更為生動活潑。【圖解】關漢卿《杜娥冤》【圖解】三大發明的傳播【圖解】西夏文字元昊命人仿照漢文楷書字體,創制了西夏文字,圖為西夏文刻《孫子兵法》。【重難突破】一、程朱理學的特點和地位(1)特點①儒學進一步思辨化。程朱理學的突出特點就是其思辨性。傳統儒學經由理學家們的改造,道德信條式的理論體系終于變成了哲學理論體系。②更加強調倫理道德為思想核心。理學所強調的“天理”,實質上也就是儒學的倫理道德學說,無論是理學哲學的本體論、人性論、“存理滅欲”或“存心滅欲”的修養論、“格物”或“格心”的認識論、成賢成圣的境界論、修身③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程朱理學帶有明顯的佛道化特點,吸收借鑒了佛教與道教的形而上學,把佛道的禁欲主義思想吸收進來,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欲”的道德主張。(2)地位:程朱理學是儒學發展的重要階段,適應了封建社會從前期向后期轉變和封建君主專制進一步增強的需要,使儒學走向政治哲學化,為封建等級特權的統治提供了更為精細的理論指導,適應了思想上專制的需要,成為南宋之后的官學。典例1[廣東廣州2022三模]宋代儒學家,興起一股研究《易經》熱,北宋時期的周敦頤專門寫有《太極圖說》主題,程頤和朱熹都專門為《周易》作注。這一現象的出現A.體現儒學深受道教影響 B.反映佛教與儒家有相通之處C.促進儒學的哲學思辨化 D.導致宋代儒學地位受到沖擊【答案】C【解析】宋代儒學家注重研究《周易》,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周易》包含大量哲學原理,而宋代儒學家研究《周易》推動了儒學走向思辨化和哲學化,C項正確;《周易》是儒家經典,排除A、B項;儒學的思辨化進一步鞏固了儒學的正統地位,排除D項。二、中國古代文學藝術的世俗化趨勢1.原因:手工業、商業不斷發展;城市經濟繁榮;市民階層興起;印刷技術不斷提高;社會識字率提高,文化逐漸普及;傳統抑商意識逐漸淡化等。2.表現(1)繪畫方面:北宋(清明上河圖》專門描繪市井生活明清時期,木刻版畫作為插圖,使小說、話本更加有趣;出現了百姓喜聞樂見的實用的年畫、布貼畫、剪紙畫等。(2)書法方面:宋代書法追求個性,忽略法度,倡導“有意無法”;明代書法更加強調個性化創作。(3)文學方面:宋代士大夫為歌女寫詞,使其在歌樓舞榭中傳唱;宋代話本直接取材于現實生活,塑造了許多小市民角色;明代“三言”“二拍”作品中,商人第一次作為被歌頌的對象進入文學世界。(4)戲曲方面:宋代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出現了專門的娛樂場所—瓦舍;兩宋之際產生了南戲元代出現了元雜劇等。典例2[北京2022押題預測卷01]宋代用于幼兒教育的蒙學教材種類繁多,內容豐富。如以識字教育為主的《三字經》、《百家姓》;進行倫理道德教育的《小兒語》、《續小兒語》;專門為女童編寫的《女小兒語》、《閨訓千字文》等。這一現象反映了A.儒家思想逐漸居于主流地位 B.宋代活字印刷行業蓬勃發展C.儒學發展趨向社會化世俗化 D.蒙學開始服務基層社會治理【答案】C【解析】《三字經》、“進行倫理道德教育”、“《閨訓千字文》”等都貫穿了儒家思想,說明宋代理學家們將儒學的思想原則滲透到民眾的生活中,促進了儒學的社會化世俗化,C項正確;宋代儒家思想一直居于主流地位,排除A項;材料無法體現蒙學教材是活字印刷,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基層社會治理的信息,排除D項。三、唐宋元時期的文學所體現的時代特色(1)唐代的繁盛統一、開明的文化政策與科舉考試中對“詩賦”的重視促成了唐詩的繁榮。唐末至宋元時期,商品經濟的發展與市民階層的不斷壯大使傳奇小說、詞等文學形式得到發展。(2)宋代封建經濟進一步發展,一方面,隨著商業和城市的繁榮,以及市民階層的壯大,韻律極嚴的詩歌已不能充分表達人們更加豐富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宋代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銳,一些作家轉向于采用詞這種更能抒發感情的文學形式來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愛國主義精神。這樣,宋詞便得到了快速發展。(3)元代城市經濟的繁榮和市民階層的壯大,為元曲的發展提供了環境和物質基礎;而元朝統治期間,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激化,一些地位低下的知識分子不屑于做官而又苦無出路,他們將自身的愁苦、反抗、逃避現實等情緒,通過元雜劇與散曲(合稱為元曲)表達出來。典例3[廣西南寧2022二模]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有名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寫道:“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對兩首詞理解正確的是A.豪放風格向婉約風格轉變 B.創作背景與抗金斗爭有關C.商品經濟影響宋詞的創作 D.時局變化影響宋詞的創作【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蘇軾的詞展現的是豪邁的氣墊,而辛棄疾的詞則反映的是南宋偏安江南,國土喪失的憂國情懷,說明時局變化影響宋詞的創作,D項正確;兩詞都是豪放派的,排除A項;蘇軾的創作背景與抗金無關,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商品經濟的影響,排除C項。【模擬測試】1.[陜西寶雞2023一模]朱熹說:“遇事觸物,皆撞著這個道理:事君便遇忠,事親便遇孝,居處便恭,執事便敬,與人便忠,以至參前倚衡,無往而不見這個道理。”這一觀點旨在強調( )A.亟須重塑傳統儒家文化價值觀 B.以倫理道德規范人的日常行為C.通過內心反省實現個人的價值 D.不同身份承擔不同的社會責任2.[江蘇蘇州2022考前模擬]朱熹在《堯典》注中討論了天文學的歲差、置閏法等概念,在《舜典》注中討論了早期的渾天說、渾天儀的結構。朱熹對地質、天文、生物與人類起源、中醫、農業等問題都有自己的見解。朱熹研究上述問題的出發點是A.揭示自然界的普遍規律 B.實現經世致用的儒家理想C.達到對普遍天理的認識 D.達到知行合一的精神境界3.[河南汝州2022考前模擬]張載學說的宗旨是要讓人們體認到“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從而擺脫一己小我的自私自利,禮人如己,視天下無一物非我。唯有人人都視天下無一物非我,才能有真正的萬世之太平。這反映出,張載A.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B.以民為本的理念C.遏制私欲弘揚天理理想 D.格物致知的精神4.[湖南2022考前模擬(五)]程頤《遺書》載∶"'心有善惡否 '曰∶'在天為命,在義為理,在人為性,主與身為心。其實一也。'"而《陸九淵集》中有"仁即心,仁即理"的思想。據此可知,兩位思想家( )A.主張心和理存在一致之處 B.吸收了佛道思想完善儒家體系C.以構建哲學體系為終極目的 D.重視知識系統而遠離生活實踐5.[云南昆明2022適應考(十)]程頤、程顥認為,宇宙是一個大家庭,天地是父母,人是兒女,人人都應該孝敬上天。朱熹提出,對萬物的盛衰,甚至大大小小的動植物,該如何合理地利用它們,“皆所當理會”。這體現了程朱理學A.包含一定的積極自然觀 B.將個人、社會及宇宙聯系起來C.受到商品經濟發展影響 D.用哲學論證三綱五常的合理性6.[湖南2022考前模擬(三)]北宋周敦頤認為“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又認為立人之道與立天之道是同樣一個原理。五行運行中正則生善,反之則生惡;中正之本是誠,以中正律己,以仁義待人就可以成為圣人。這一說法旨在( )A.強調人類須與自然和諧共處 B.批判陸王心學的哲學觀點C.為儒學增添自然法則的支持 D.說明陰陽互相依存的關系7.[四川成都2022聯測(五)]司馬光曾因“思慮紛亂”而常常失眠,他想了個辦法,睡覺時心里不停地念“中”字。程頤認為,司馬光之所以“思慮紛亂”,無非是因為“心中無主”。與其念個“中”字,還不如“數一串佛珠”。程頤意在A.宣揚佛教教義以普渡眾生 B.強調個人應正心誠意C.提倡“發明本心”以求道 D.主張放棄欲念以明理8.[四川成都2022二聯]與唐代服飾的絢爛多彩相比,宋代服飾造型多以寫實為主,結構嚴謹,色彩和圖案以自然景色的蘭、牡丹、櫻桃等幾何紋樣為主,還有具有民間風趣的圖案,如仙鶴、百蝶等。在宋代,串枝花紋也因作為官服固有的服飾紋樣成為流行,官職的尊卑是以花朵大小而定,如三品以上花大五寸,六品以上三寸,小官則穿芝麻羅。這一服飾特色反映了宋代A.重文輕武成就儒雅風尚 B.主流思想影響審美觀念C.經濟發展改變社會風氣 D.等級制度制約物質生活9.[湖南2022信息卷]朱熹說:“臣舊讀《資治通鑒》,竊見其間周末諸侯僭稱王號而不正其名,漢丞相亮出師討賊而反書‘入寇’。此類非一,殊不可曉?!彪S后,他在《通鑒綱目》中融入了許多與原作者完全不同的觀點和認識。此舉意在A.重塑南宋正統地位 B.踐行格物致知C.化解儒學信仰危機 D.倡導經世致用10.[湖南岳陽202適應考]北宋初年,私人講學的書院大量產生,陸續出現應天府、岳麓、白鹿洞、嵩陽、石鼓等著名書院。但到北宋仁宗末年,朝廷直接向州學派出教授,削弱書院和縣學,北宋前期較有影響力的書院全部消失。這一變化反映了宋仁宗時期A.理學官方地位確立 B.書院脫離社會需要C.地方官學得到發展 D.私人書院基本消失11.[四川成都2022二模]宋代造物的簡潔(如圖所示)主要體現在三方面:造型簡潔、裝飾少而精、構圖簡潔疏朗。例如官窯貫耳瓶單憑釉色即能取得好效果,即使有裝飾也很少。這種簡潔還體現在宋代的漆器上,主要靠漆本身的瑩潤來取勝。由此可知,宋代造物設計A.體現了器物形態的變化 B.推動了務實精神的出現C.蘊含了理學價值的追求 D.豐富了日常家具的風格12.[浙江紹興2022適應考]柳永在《雨霖鈴·寒蟬凄切》中描繪了離別的情景:“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對此作品理解正確的是A.用白描的筆法,鋪敘繪寫 B.風格浪漫,充滿奇特的幻想C.這是南宋詞壇婉約派的代表作品 D.慷慨悲壯、低迷感傷的情緒反映了時代特征【答案】A13.[重慶2022二模]據《樂府傳聲》記載:“元曲為曲之一變……若其體則全于詩詞各取,取直而不取曲,取俚而不取文,取顯而不取隱,蓋此乃述古人之言語,使愚夫愚婦共見共聞,非文人學士自吟自詠之作也。”據此可知,元曲的特點是A.化雅為俗 B.對仗工整 C.針砭時弊 D.情真意切14.[湖北2022模擬(六)]南宋曾豐在為黃公度詞集作序時談道:“凡感發而輸寫,大抵清而不激,和而不流;要其情性則適,撰之禮義而安。非能為詞也,道德之美,腴于根而盎于華,不能不為詞也?!边@反映了宋詞A.呈現出憂國憂民的情懷 B.迎合了市民階層的訴求C.整合了社會的價值觀念 D.受到了程朱理學的影響15.[湖北黃岡2022四模]南宋時期,刻版印書業發展較快。當時有官刻本(監本)和書坊的坊刻本;出現了規模較大的私人手工業刻書作坊,有的刻工多至百人以上,還專門接受委托雕印業務;刻書種類多,有禮書、樂書、藥方以及可稱為日用百科全書的《酬世大全》。上述材料可說明南宋時期A.經濟重心南移的完成 B.民營手工業超過了官營手工業C.活字印刷術廣泛應用 D.書籍印刷已經商業化、產業化16.[新疆昌吉2022一模]遼宋夏金時期,各少數民族都創造了本民族的文字(見下圖)。這些文字體現了A.民族文字的發展促進了民族交融 B.宋朝實施了開放包容的民族政策C.不同民族間的文化相互借鑒吸收 D.中華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和統一性【模擬測試】答案與解析1.【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忠”“孝”“恭”“敬”均屬于儒家倫理道德,朱熹所說的“這個道理”,強調的是以倫理道德來規范人的日常行為,B項正確;朱熹強調以倫理道德來規范人的日常行為,并不意味著要重塑傳統儒家文化,排除A項;“內心反省”屬于王陽明心學的主張,排除C項;朱熹在此強調的不是社會責任,排除D項。2.【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信息“朱熹在《堯典》注中討論了天文學的歲差、置閏法等概念”、“朱熹對地質、天文、生物與人類起源、中醫、農業等問題都有自己的見解”可知,朱熹通過格物,對這些領域的細致觀察,到達天理的階段,達到對天理的認識,C項正確;“揭示規律”屬于近代自然科學,排除A項;“經世致用”是明末清初進步思想,排除B項;“知行合一”是心學的觀點,排除D項。3.【答案】A【解析】根據“擺脫一己小我的自私自利,禮人如己,視天下無一物非我。唯有人人都視天下無一物非我,才能有真正的萬世之太平”可得出他強調要以天下為己任,要有社會責任感,A項正確;材料沒有突出民本,排除B項;張載沒有強調個人私欲要遏制去宣揚天理,排除C項;格物致知是朱熹的主張,排除D項。4.【答案】A【解析】考查宋明理學。根據材料“‘心有善惡否?’曰:‘在天為命,在義為理,在人為性,主與身為心。其實一也?!笨芍?,程頤將“心”與“命”“理”“性”看成是本質上有一致之處的東西,都是根本,而區別在于場合不同,故稱謂不同。在說“天”時稱其為“命”;在說“義”時稱其為“理”;在說“人”時稱其為“性”;在說身體的主宰時稱其為“心”。而據陸九淵的“仁即心,仁即理”可知,他主張心與理歸一無二,即以仁為其內涵,A項正確;B項不符合題干主旨,排除;宋代儒學實現了儒學的理論化、思辨化和哲學化,推動儒學走向成熟,但構建哲學體系也是為了強化倫理道德,維護封建統治,排除C項;D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5.【答案】A【解析】據材料“二程認為,宇宙是一個大家庭,天地是父母,人是兒女,人人都應該孝敬上天。朱熹提出,對萬物的盛衰,甚至大大小小的動植物,該如何合理地利用它們,“皆所當理會”可知這是一種“天人合一”的思想,肯定人是自然的產物,承認人類屬于自然界的有機組成部分。體現對宇宙的重視,包含一定的積極自然觀符合題意,A項正確;將個人、社會及宇宙聯系起來不合題意,排除B項;材料中提及的理學宇宙觀是思想發展,與商品經濟無關,排除C項;用哲學論證三綱五常的合理性不合題意,排除D項。6.【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可知,周敦頤認為立人之道與立天之道同理,把善良誠信仁義與自然界的五行關聯,結合所學可知,其目的是讓儒學主張擁有自然的法則,升華為天理,使儒家思想更具有哲學意味,更具有思辨性,C項正確;材料強調讓儒學主張擁有自然的法則,而非強調“人類須與自然和諧共處”,也不是強調“陰陽互相依存的關系”,排除AD兩項;周敦頤是北宋人,陸王心學當時還沒有產生,排除B項。7.【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可知,程頤指出“心中無主”的危害,意在強化對儒家倫理道德的信仰,強調個人應正心誠意,B項正確;程頤是理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宣揚佛教不符合其身份,排除A項;“發明本心”是心學的主張,排除C項;朱熹強調“存天理,天人欲”且材料井未體現放棄欲念,排除D項。8.【解析】根據“宋代服飾造型多以寫實為主,結構嚴謹,色彩和圖案以自然景色的蘭、牡丹、櫻桃等幾何紋樣為主,還有具有民間風趣的圖案,如仙鶴、百蝶等。……”可得出受到理學的影響,宋代的服飾強調等級,更加嚴謹,說明主流思想影響審美觀念,B項正確;材料與重文輕武的政策無關,材料也沒有體現儒雅之風,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并不是社會風氣,排除C項;材料沒有體現等級制度與生活的關系,排除D項。9.【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朱熹生活在南宋時期,南宋偏安江南,所以朱熹之所以強調正統,其目的就是梳理南宋正統的地位,A項正確;朱熹是在強調南宋的正統地位,而非踐行格物致知和倡導經世致用,排除B、D項;當時沒有出現儒學的信仰危機,排除C項。10.【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北宋初年,私人講學的書院大量產生”、“但到北宋仁宗末年,朝廷直接向州學派出教授,削弱書院和縣學”可知,政府在地方教育的作用更大,影響更大,C項正確;南宋時,理學官方地位確立,排除A項;“脫離”表述錯誤,排除B項;“基本消失”表述絕對,排除D項。11.【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宋代造物的簡潔主要體現在三方面:造型簡潔、裝飾少而精、構圖簡潔疏朗”“單憑釉色”“靠漆本身的瑩潤”并結合宋代理學盛行的史實可知,造物設計注重“理”,蘊含了理學價值追求,理學的出現對后世政治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C項正確;材料主要強調宋代器物的裝飾,沒有提到器物形態的變化,排除A項;材料體現了宋代器物設計的簡潔性,務實精神是指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堅持知行合一的行為要求,所以材料與務實精神無關,排除B項;材料主要側重理性對宋代器物設計的影響,宋代的簡潔設計可以豐富日常家具風格,但這不是材料的核心表達,排除D項。12.【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可知,柳永的《雨霖鈴·寒蟬凄切》繪景直白自然,場面栩栩如生,起承轉合優雅從容,情景交融,蘊藉深沉,將情人惜別時的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惻,凄婉動人,A項正確;柳永的《雨霖鈴·寒蟬凄切》不是浪漫主義,排除B項;柳永是北宋詞人,排除C項;柳永的《雨霖鈴·寒蟬凄切》是纏綿悱惻,凄婉動人,不是慷慨悲壯,排除D項。13.【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元曲不同于詩詞,它直抒胸臆而不曲折隱晦,采用民間俗語而不是文縐化語言,敘述通俗易懂的故事而非生僻晦澀的東西,據此可知,元曲的特點是化雅為俗,A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元曲的對仗情況,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元曲的內容針砭時弊、情感情真意切,排除CD兩項。14.【答案】D【解析】題干所示為南宋“曾豐在為黃公度詞集作序”時的提法,“和而不流”“揆之禮義而安”“道德之美,腴于根而盎于華”,這反映了宋詞承載的思想道德功能,表明宋詞受到了程朱理學的影響,D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憂國憂民,排除A項;材料沒有強調市民文化的需求,排除B項;C項不是主旨,排除C項。15.【答案】D【解析】根據“當時有官刻本(監本)和書坊的坊刻本;出現了規模較大的私人手工業刻書作坊,有的刻工多至百人以上,還專門接受委托雕印業務;”可得出宋代印刷業已經商業化,成為一種產業,D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印刷業的發展,與重心無關,排除A項;B項是在明朝,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是活字,排除C項。16.【答案】D【解析】這些文字各不相同,體現民族多樣性,但它們又都是模仿漢字創造出來的,體現了民族文化的統一性,故選D;民族交融促進了民族文字的發展,排除A;這些文字的創造,體現的是少數民族政權的政策,排除B;這些文字只能體現少數民族對漢族文化的借鑒吸收,體現不了“相互”,排除C。教 師 版【時空坐標】【知識梳理】 一、儒學的復興1、背景(1)從三國到五代,以闡釋經書字句為主的儒家學說日益僵化,社會影響總體來說不及佛教和道教。(2)從北宋中期起,一批學者掀起了儒學復興運動。2.目的:力圖挖掘儒家經書的思想內涵,強調學術為現實服務,特別是希望充分發揮儒學在強化社會倫理道德秩序、樹立基本價值觀方面的作用。3.程朱理學(1)代表人物及著作:二程、朱熹。(2)思想主張①宇宙觀:認為“理”是自然界和社會的根本原則,也稱“天理”。②人生觀:認為人生的目標,應當是“存天理,滅人欲”,即通過道德修養克服過度的欲望,實現對“天理”的充分體驗,從而達到“圣人”的精神境界③認識論:提出“格物致知”,認為只有深刻探究萬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達到對普遍天理的認識。特點:帶有客觀唯心主義傾向。(4)影響①朱熹對儒學教育進行了深入探索,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編為“四書”,加以注釋,作為先于“五經”的儒學基礎讀物。②從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學受到官方尊崇,在歷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二、文學藝術1.宋詞(1)興起:唐后期出現一種新詩體—詞,到宋朝進入鼎盛時期。(2)特點:詞的句子長短不等,用來配樂歌唱,根據樂譜分為不同的詞牌,各有固定格式。(3)代表:詞作家以豪放派的蘇軾、辛棄疾和婉約派的柳永、李清照成就最突出。2.元曲(1)形式:元朝文學的主要成就是曲,包括散曲和雜劇。①散曲:一種比詞更靈活、更通俗的長短句配樂詩歌體裁,更加適合市井演唱的需要。②雜劇:將成套的散曲連綴在一起歌唱,輔以音樂、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來表達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就形成了雜劇。(2)代表:代表作家有關漢卿、王實甫等。3.說書:宋元城市中,說書演出非常盛行。說書底本稱為話本,實際上就是早期的白話小說。4.書法:宋元兩朝,書法名家輩出,與唐朝相比更加追求個性,不拘法度。5、繪畫:以山水畫最為突出,不強調寫實,注重意境和筆墨情趣。花鳥畫、人物畫水平也很高。三、科技1、三大發明在宋朝基本成熟(1)印刷術:雕版印刷已經相當普及,北宋工匠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2)火藥:火藥被大量制造并用于軍事,由燃燒型火器逐步發展為爆炸型火器和管形射擊火器。(3)指南針: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了指南針,并且廣泛應用于航海。2、科技成就(1)《夢溪筆談》:北宋沈括所著,記載和總結了當時的許多科技成果。(2)《授時歷》:元代郭守敬設計和監制多種天文觀測儀器,主持了全國范圍的天文測量,編定新的歷法《授時歷》,其中測定的數據在當時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3)《農書》:由元朝農學家王禎編撰,集北方和南方的農業技術于一體,其中關于農業工具的記載尤為豐富。少數民族文字遼、夏、金都模仿漢字字形創造了本民族文字。遼:先后創制契丹大字、小字,用以刻石立碑,還進行文學創作。(2)金:創制了女真文字,在科舉中開設女真進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題。(3)西夏:西夏文通過出土文獻大量保存下來,包括佛經、法律、字典,以及從漢文翻譯過來的經史著作。2.蒙古文(1)成吉思汗統一草原各部,命人使用畏兀兒文字拼寫蒙古語,形成畏兀體蒙古文。(2)忽必烈即位后,委派藏傳佛教高僧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創造出一套拼音符號。這也是漢語拼音化的最早嘗試。 【圖解】程朱理學的內涵【圖解】二程和朱熹主張比較【辨析】元曲≠元雜劇元雜劇是一種戲劇形式,融合宋金以來的各種表演藝術而成,包括歌唱、對白、舞蹈等諸多要素。廣義的元曲包括元雜劇和元散曲兩大類?!颈嫖觥吭?、詞、曲區別詩,主要指絕句和律詩,講究嚴格的韻律,句式整齊,對仗工整,風韻規范。詞,句子長短參差,便于抒發感情和演唱。曲,可雅可俗,更為生動活潑?!緢D解】關漢卿《杜娥冤》【圖解】三大發明的傳播【圖解】西夏文字元昊命人仿照漢文楷書字體,創制了西夏文字,圖為西夏文刻《孫子兵法》。【重難突破】一、程朱理學的特點和地位(1)特點①儒學進一步思辨化。程朱理學的突出特點就是其思辨性。傳統儒學經由理學家們的改造,道德信條式的理論體系終于變成了哲學理論體系。②更加強調倫理道德為思想核心。理學所強調的“天理”,實質上也就是儒學的倫理道德學說,無論是理學哲學的本體論、人性論、“存理滅欲”或“存心滅欲”的修養論、“格物”或“格心”的認識論、成賢成圣的境界論、修身③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程朱理學帶有明顯的佛道化特點,吸收借鑒了佛教與道教的形而上學,把佛道的禁欲主義思想吸收進來,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欲”的道德主張。(2)地位:程朱理學是儒學發展的重要階段,適應了封建社會從前期向后期轉變和封建君主專制進一步增強的需要,使儒學走向政治哲學化,為封建等級特權的統治提供了更為精細的理論指導,適應了思想上專制的需要,成為南宋之后的官學。典例1[廣東廣州2022三模]宋代儒學家,興起一股研究《易經》熱,北宋時期的周敦頤專門寫有《太極圖說》主題,程頤和朱熹都專門為《周易》作注。這一現象的出現A.體現儒學深受道教影響 B.反映佛教與儒家有相通之處C.促進儒學的哲學思辨化 D.導致宋代儒學地位受到沖擊【答案】C【解析】宋代儒學家注重研究《周易》,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周易》包含大量哲學原理,而宋代儒學家研究《周易》推動了儒學走向思辨化和哲學化,C項正確;《周易》是儒家經典,排除A、B項;儒學的思辨化進一步鞏固了儒學的正統地位,排除D項。二、中國古代文學藝術的世俗化趨勢1.原因:手工業、商業不斷發展;城市經濟繁榮;市民階層興起;印刷技術不斷提高;社會識字率提高,文化逐漸普及;傳統抑商意識逐漸淡化等。2.表現(1)繪畫方面:北宋(清明上河圖》專門描繪市井生活明清時期,木刻版畫作為插圖,使小說、話本更加有趣;出現了百姓喜聞樂見的實用的年畫、布貼畫、剪紙畫等。(2)書法方面:宋代書法追求個性,忽略法度,倡導“有意無法”;明代書法更加強調個性化創作。(3)文學方面:宋代士大夫為歌女寫詞,使其在歌樓舞榭中傳唱;宋代話本直接取材于現實生活,塑造了許多小市民角色;明代“三言”“二拍”作品中,商人第一次作為被歌頌的對象進入文學世界。(4)戲曲方面:宋代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出現了專門的娛樂場所—瓦舍;兩宋之際產生了南戲元代出現了元雜劇等。典例2[北京2022押題預測卷01]宋代用于幼兒教育的蒙學教材種類繁多,內容豐富。如以識字教育為主的《三字經》、《百家姓》;進行倫理道德教育的《小兒語》、《續小兒語》;專門為女童編寫的《女小兒語》、《閨訓千字文》等。這一現象反映了A.儒家思想逐漸居于主流地位 B.宋代活字印刷行業蓬勃發展C.儒學發展趨向社會化世俗化 D.蒙學開始服務基層社會治理【答案】C【解析】《三字經》、“進行倫理道德教育”、“《閨訓千字文》”等都貫穿了儒家思想,說明宋代理學家們將儒學的思想原則滲透到民眾的生活中,促進了儒學的社會化世俗化,C項正確;宋代儒家思想一直居于主流地位,排除A項;材料無法體現蒙學教材是活字印刷,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基層社會治理的信息,排除D項。三、唐宋元時期的文學所體現的時代特色(1)唐代的繁盛統一、開明的文化政策與科舉考試中對“詩賦”的重視促成了唐詩的繁榮。唐末至宋元時期,商品經濟的發展與市民階層的不斷壯大使傳奇小說、詞等文學形式得到發展。(2)宋代封建經濟進一步發展,一方面,隨著商業和城市的繁榮,以及市民階層的壯大,韻律極嚴的詩歌已不能充分表達人們更加豐富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宋代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銳,一些作家轉向于采用詞這種更能抒發感情的文學形式來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愛國主義精神。這樣,宋詞便得到了快速發展。(3)元代城市經濟的繁榮和市民階層的壯大,為元曲的發展提供了環境和物質基礎;而元朝統治期間,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激化,一些地位低下的知識分子不屑于做官而又苦無出路,他們將自身的愁苦、反抗、逃避現實等情緒,通過元雜劇與散曲(合稱為元曲)表達出來。典例3[廣西南寧2022二模]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有名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寫道:“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對兩首詞理解正確的是A.豪放風格向婉約風格轉變 B.創作背景與抗金斗爭有關C.商品經濟影響宋詞的創作 D.時局變化影響宋詞的創作【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蘇軾的詞展現的是豪邁的氣墊,而辛棄疾的詞則反映的是南宋偏安江南,國土喪失的憂國情懷,說明時局變化影響宋詞的創作,D項正確;兩詞都是豪放派的,排除A項;蘇軾的創作背景與抗金無關,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商品經濟的影響,排除C項。【模擬測試】1.[陜西寶雞2023一模]朱熹說:“遇事觸物,皆撞著這個道理:事君便遇忠,事親便遇孝,居處便恭,執事便敬,與人便忠,以至參前倚衡,無往而不見這個道理?!边@一觀點旨在強調( )A.亟須重塑傳統儒家文化價值觀 B.以倫理道德規范人的日常行為C.通過內心反省實現個人的價值 D.不同身份承擔不同的社會責任【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忠”“孝”“恭”“敬”均屬于儒家倫理道德,朱熹所說的“這個道理”,強調的是以倫理道德來規范人的日常行為,B項正確;朱熹強調以倫理道德來規范人的日常行為,并不意味著要重塑傳統儒家文化,排除A項;“內心反省”屬于王陽明心學的主張,排除C項;朱熹在此強調的不是社會責任,排除D項。2.[江蘇蘇州2022考前模擬]朱熹在《堯典》注中討論了天文學的歲差、置閏法等概念,在《舜典》注中討論了早期的渾天說、渾天儀的結構。朱熹對地質、天文、生物與人類起源、中醫、農業等問題都有自己的見解。朱熹研究上述問題的出發點是A.揭示自然界的普遍規律 B.實現經世致用的儒家理想C.達到對普遍天理的認識 D.達到知行合一的精神境界【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信息“朱熹在《堯典》注中討論了天文學的歲差、置閏法等概念”、“朱熹對地質、天文、生物與人類起源、中醫、農業等問題都有自己的見解”可知,朱熹通過格物,對這些領域的細致觀察,到達天理的階段,達到對天理的認識,C項正確;“揭示規律”屬于近代自然科學,排除A項;“經世致用”是明末清初進步思想,排除B項;“知行合一”是心學的觀點,排除D項。3.[河南汝州2022考前模擬]張載學說的宗旨是要讓人們體認到“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從而擺脫一己小我的自私自利,禮人如己,視天下無一物非我。唯有人人都視天下無一物非我,才能有真正的萬世之太平。這反映出,張載A.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B.以民為本的理念C.遏制私欲弘揚天理理想 D.格物致知的精神【答案】A【解析】根據“擺脫一己小我的自私自利,禮人如己,視天下無一物非我。唯有人人都視天下無一物非我,才能有真正的萬世之太平”可得出他強調要以天下為己任,要有社會責任感,A項正確;材料沒有突出民本,排除B項;張載沒有強調個人私欲要遏制去宣揚天理,排除C項;格物致知是朱熹的主張,排除D項。4.[湖南2022考前模擬(五)]程頤《遺書》載∶"'心有善惡否 '曰∶'在天為命,在義為理,在人為性,主與身為心。其實一也。'"而《陸九淵集》中有"仁即心,仁即理"的思想。據此可知,兩位思想家( )A.主張心和理存在一致之處 B.吸收了佛道思想完善儒家體系C.以構建哲學體系為終極目的 D.重視知識系統而遠離生活實踐【答案】A【解析】考查宋明理學。根據材料“‘心有善惡否?’曰:‘在天為命,在義為理,在人為性,主與身為心。其實一也?!笨芍?,程頤將“心”與“命”“理”“性”看成是本質上有一致之處的東西,都是根本,而區別在于場合不同,故稱謂不同。在說“天”時稱其為“命”;在說“義”時稱其為“理”;在說“人”時稱其為“性”;在說身體的主宰時稱其為“心”。而據陸九淵的“仁即心,仁即理”可知,他主張心與理歸一無二,即以仁為其內涵,A項正確;B項不符合題干主旨,排除;宋代儒學實現了儒學的理論化、思辨化和哲學化,推動儒學走向成熟,但構建哲學體系也是為了強化倫理道德,維護封建統治,排除C項;D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5.[云南昆明2022適應考(十)]程頤、程顥認為,宇宙是一個大家庭,天地是父母,人是兒女,人人都應該孝敬上天。朱熹提出,對萬物的盛衰,甚至大大小小的動植物,該如何合理地利用它們,“皆所當理會”。這體現了程朱理學A.包含一定的積極自然觀 B.將個人、社會及宇宙聯系起來C.受到商品經濟發展影響 D.用哲學論證三綱五常的合理性【答案】A【解析】據材料“二程認為,宇宙是一個大家庭,天地是父母,人是兒女,人人都應該孝敬上天。朱熹提出,對萬物的盛衰,甚至大大小小的動植物,該如何合理地利用它們,“皆所當理會”可知這是一種“天人合一”的思想,肯定人是自然的產物,承認人類屬于自然界的有機組成部分。體現對宇宙的重視,包含一定的積極自然觀符合題意,A項正確;將個人、社會及宇宙聯系起來不合題意,排除B項;材料中提及的理學宇宙觀是思想發展,與商品經濟無關,排除C項;用哲學論證三綱五常的合理性不合題意,排除D項。6.[湖南2022考前模擬(三)]北宋周敦頤認為“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庇终J為立人之道與立天之道是同樣一個原理。五行運行中正則生善,反之則生惡;中正之本是誠,以中正律己,以仁義待人就可以成為圣人。這一說法旨在( )A.強調人類須與自然和諧共處 B.批判陸王心學的哲學觀點C.為儒學增添自然法則的支持 D.說明陰陽互相依存的關系【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可知,周敦頤認為立人之道與立天之道同理,把善良誠信仁義與自然界的五行關聯,結合所學可知,其目的是讓儒學主張擁有自然的法則,升華為天理,使儒家思想更具有哲學意味,更具有思辨性,C項正確;材料強調讓儒學主張擁有自然的法則,而非強調“人類須與自然和諧共處”,也不是強調“陰陽互相依存的關系”,排除AD兩項;周敦頤是北宋人,陸王心學當時還沒有產生,排除B項。7.[四川成都2022聯測(五)]司馬光曾因“思慮紛亂”而常常失眠,他想了個辦法,睡覺時心里不停地念“中”字。程頤認為,司馬光之所以“思慮紛亂”,無非是因為“心中無主”。與其念個“中”字,還不如“數一串佛珠”。程頤意在A.宣揚佛教教義以普渡眾生 B.強調個人應正心誠意C.提倡“發明本心”以求道 D.主張放棄欲念以明理【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可知,程頤指出“心中無主”的危害,意在強化對儒家倫理道德的信仰,強調個人應正心誠意,B項正確;程頤是理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宣揚佛教不符合其身份,排除A項;“發明本心”是心學的主張,排除C項;朱熹強調“存天理,天人欲”且材料井未體現放棄欲念,排除D項。8.[四川成都2022二聯]與唐代服飾的絢爛多彩相比,宋代服飾造型多以寫實為主,結構嚴謹,色彩和圖案以自然景色的蘭、牡丹、櫻桃等幾何紋樣為主,還有具有民間風趣的圖案,如仙鶴、百蝶等。在宋代,串枝花紋也因作為官服固有的服飾紋樣成為流行,官職的尊卑是以花朵大小而定,如三品以上花大五寸,六品以上三寸,小官則穿芝麻羅。這一服飾特色反映了宋代A.重文輕武成就儒雅風尚 B.主流思想影響審美觀念C.經濟發展改變社會風氣 D.等級制度制約物質生活【答案】B【解析】根據“宋代服飾造型多以寫實為主,結構嚴謹,色彩和圖案以自然景色的蘭、牡丹、櫻桃等幾何紋樣為主,還有具有民間風趣的圖案,如仙鶴、百蝶等?!笨傻贸鍪艿嚼韺W的影響,宋代的服飾強調等級,更加嚴謹,說明主流思想影響審美觀念,B項正確;材料與重文輕武的政策無關,材料也沒有體現儒雅之風,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并不是社會風氣,排除C項;材料沒有體現等級制度與生活的關系,排除D項。9.[湖南2022信息卷]朱熹說:“臣舊讀《資治通鑒》,竊見其間周末諸侯僭稱王號而不正其名,漢丞相亮出師討賊而反書‘入寇’。此類非一,殊不可曉?!彪S后,他在《通鑒綱目》中融入了許多與原作者完全不同的觀點和認識。此舉意在A.重塑南宋正統地位 B.踐行格物致知C.化解儒學信仰危機 D.倡導經世致用【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朱熹生活在南宋時期,南宋偏安江南,所以朱熹之所以強調正統,其目的就是梳理南宋正統的地位,A項正確;朱熹是在強調南宋的正統地位,而非踐行格物致知和倡導經世致用,排除B、D項;當時沒有出現儒學的信仰危機,排除C項。10.[湖南岳陽202適應考]北宋初年,私人講學的書院大量產生,陸續出現應天府、岳麓、白鹿洞、嵩陽、石鼓等著名書院。但到北宋仁宗末年,朝廷直接向州學派出教授,削弱書院和縣學,北宋前期較有影響力的書院全部消失。這一變化反映了宋仁宗時期A.理學官方地位確立 B.書院脫離社會需要C.地方官學得到發展 D.私人書院基本消失【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北宋初年,私人講學的書院大量產生”、“但到北宋仁宗末年,朝廷直接向州學派出教授,削弱書院和縣學”可知,政府在地方教育的作用更大,影響更大,C項正確;南宋時,理學官方地位確立,排除A項;“脫離”表述錯誤,排除B項;“基本消失”表述絕對,排除D項。11.[四川成都2022二模]宋代造物的簡潔(如圖所示)主要體現在三方面:造型簡潔、裝飾少而精、構圖簡潔疏朗。例如官窯貫耳瓶單憑釉色即能取得好效果,即使有裝飾也很少。這種簡潔還體現在宋代的漆器上,主要靠漆本身的瑩潤來取勝。由此可知,宋代造物設計A.體現了器物形態的變化 B.推動了務實精神的出現C.蘊含了理學價值的追求 D.豐富了日常家具的風格【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宋代造物的簡潔主要體現在三方面:造型簡潔、裝飾少而精、構圖簡潔疏朗”“單憑釉色”“靠漆本身的瑩潤”并結合宋代理學盛行的史實可知,造物設計注重“理”,蘊含了理學價值追求,理學的出現對后世政治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C項正確;材料主要強調宋代器物的裝飾,沒有提到器物形態的變化,排除A項;材料體現了宋代器物設計的簡潔性,務實精神是指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堅持知行合一的行為要求,所以材料與務實精神無關,排除B項;材料主要側重理性對宋代器物設計的影響,宋代的簡潔設計可以豐富日常家具風格,但這不是材料的核心表達,排除D項。12.[浙江紹興2022適應考]柳永在《雨霖鈴·寒蟬凄切》中描繪了離別的情景:“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對此作品理解正確的是A.用白描的筆法,鋪敘繪寫 B.風格浪漫,充滿奇特的幻想C.這是南宋詞壇婉約派的代表作品 D.慷慨悲壯、低迷感傷的情緒反映了時代特征【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可知,柳永的《雨霖鈴·寒蟬凄切》繪景直白自然,場面栩栩如生,起承轉合優雅從容,情景交融,蘊藉深沉,將情人惜別時的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惻,凄婉動人,A項正確;柳永的《雨霖鈴·寒蟬凄切》不是浪漫主義,排除B項;柳永是北宋詞人,排除C項;柳永的《雨霖鈴·寒蟬凄切》是纏綿悱惻,凄婉動人,不是慷慨悲壯,排除D項。13.[重慶2022二模]據《樂府傳聲》記載:“元曲為曲之一變……若其體則全于詩詞各取,取直而不取曲,取俚而不取文,取顯而不取隱,蓋此乃述古人之言語,使愚夫愚婦共見共聞,非文人學士自吟自詠之作也?!睋丝芍?,元曲的特點是A.化雅為俗 B.對仗工整 C.針砭時弊 D.情真意切【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元曲不同于詩詞,它直抒胸臆而不曲折隱晦,采用民間俗語而不是文縐化語言,敘述通俗易懂的故事而非生僻晦澀的東西,據此可知,元曲的特點是化雅為俗,A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元曲的對仗情況,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元曲的內容針砭時弊、情感情真意切,排除CD兩項。14.[湖北2022模擬(六)]南宋曾豐在為黃公度詞集作序時談道:“凡感發而輸寫,大抵清而不激,和而不流;要其情性則適,撰之禮義而安。非能為詞也,道德之美,腴于根而盎于華,不能不為詞也。”這反映了宋詞A.呈現出憂國憂民的情懷 B.迎合了市民階層的訴求C.整合了社會的價值觀念 D.受到了程朱理學的影響【答案】D【解析】題干所示為南宋“曾豐在為黃公度詞集作序”時的提法,“和而不流”“揆之禮義而安”“道德之美,腴于根而盎于華”,這反映了宋詞承載的思想道德功能,表明宋詞受到了程朱理學的影響,D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憂國憂民,排除A項;材料沒有強調市民文化的需求,排除B項;C項不是主旨,排除C項。15.[湖北黃岡2022四模]南宋時期,刻版印書業發展較快。當時有官刻本(監本)和書坊的坊刻本;出現了規模較大的私人手工業刻書作坊,有的刻工多至百人以上,還專門接受委托雕印業務;刻書種類多,有禮書、樂書、藥方以及可稱為日用百科全書的《酬世大全》。上述材料可說明南宋時期A.經濟重心南移的完成 B.民營手工業超過了官營手工業C.活字印刷術廣泛應用 D.書籍印刷已經商業化、產業化【答案】D【解析】根據“當時有官刻本(監本)和書坊的坊刻本;出現了規模較大的私人手工業刻書作坊,有的刻工多至百人以上,還專門接受委托雕印業務;”可得出宋代印刷業已經商業化,成為一種產業,D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印刷業的發展,與重心無關,排除A項;B項是在明朝,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是活字,排除C項。16.[新疆昌吉2022一模]遼宋夏金時期,各少數民族都創造了本民族的文字(見下圖)。這些文字體現了A.民族文字的發展促進了民族交融 B.宋朝實施了開放包容的民族政策C.不同民族間的文化相互借鑒吸收 D.中華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和統一性【答案】D【解析】這些文字各不相同,體現民族多樣性,但它們又都是模仿漢字創造出來的,體現了民族文化的統一性,故選D;民族交融促進了民族文字的發展,排除A;這些文字的創造,體現的是少數民族政權的政策,排除B;這些文字只能體現少數民族對漢族文化的借鑒吸收,體現不了“相互”,排除C。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