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13 東漢的興衰學習任務單【學習目標】1.掌握東漢的建立。2.分析光武中興出現的原因。3.掌握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和東漢黃巾起義的史實。【課前預習任務】【溫故知新】1.西漢初,________勢力強大,地方上的________也發展起來,這兩股勢力導致社會秩序混亂。漢武帝下詔規定諸侯王除以________繼承王位外,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其子弟作為侯國。2.漢武帝接受________________“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把________立為正統思想,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為大一統政權的精神支柱。3.漢武帝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________;還在全國各地設鹽鐵官,把煮鹽、冶鐵等經營權收歸國有,實行________官營、專賣;又在全國范圍內統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感悟新知】根據預習,完成下面問題。1.公元25年,西漢宗室劉秀稱帝,定都洛陽,史稱________。劉秀就是________。2.到光武帝統治后期,社會出現了比較________的局面,________得到恢復和發展,史稱“________________”。3.黃巾起義沉重打擊了________________,使其一蹶不振。【課上學習任務】一、東漢的興衰1.新朝建立的背景、時間、人物。2.東漢建立的時間、人物和都城。3.光武帝為鞏固國家統一,采取了哪些措施?產生了怎樣的影響?二、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1.東漢中期以后政治上出現了什么特點?2.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出現的原因及其影響分別是什么?三、黃巾起義1.結合教材,說說黃巾起義發生的原因有哪些?2.黃巾起義的時間、領導人、特點和結果分別是什么?3.黃巾起義有何影響?【以史為鑒】漢光武帝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動了社會的發展,而東漢中期以后,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帶來了社會的黑暗,最終導致了農民起義的爆發。這些對于今天我們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有何啟示?【鞏固訓練】1.文景之治和光武中興局面出現的共同原因是( )①輕徭薄賦,減輕農民負擔 ②吸取歷史教訓 ③減輕刑罰 ④嚴懲貪官污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東漢“光武中興”與西漢“文景之治”在本質上的相同點是( )A.中央集權制度的完善 B.調整統治政策,實現社會穩定與發展C.社會生產力得到進一步發展 D.我國經濟重心開始東移3.外戚和宦官專權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大特色,作為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伴生物,對中國古代政治產生了重要影響。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外戚和宦官輪流把持朝政的局面是在( )A.東漢初年 B.秦朝末年 C.西漢末年 D.東漢后期4.如表列出了東漢后期10個皇帝的即位年齡及壽命。這種情況導致的最終后果是( )A.爆發農民起義 B.外戚宦官交替專權C.東漢走向滅亡 D.諸侯割據一方5.《后漢書·皇甫嵩傳》記載:東漢末年,張角領導的黃巾起義爆發后,起義軍“燔燒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據,長吏多逃亡。旬日之間,天下向(響)應,京師震動”。下列對材料理解正確的是( )①由于自然災害導致了黃巾起義 ②起義沉重打擊了東漢的統治③起義得到廣大人民的擁護 ④起義最終被東漢軍隊殘酷鎮壓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6.“公元184年,經過精心策劃,張角等領導的一場有組織、有準備的農民大起義終于爆發了。起義軍頭裹黃巾,在全國各地同時向東漢王朝發動猛烈進攻,腐敗的東漢政權迅速處于土崩瓦解的境地。黃巾起義沉重打擊了東漢的統治,使其一蹶不振。”這段話描述了黃巾起義的( )A.背景和過程 B.原因和影響 C.背景和影響 D.過程和影響7.材料一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材料二 起義軍“燔燒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據,長吏多逃亡。旬日之間,天下向(響)應,京師震動”。——《后漢書·皇甫嵩傳》(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次農民起義 “甲子”具體指哪一年 (2)材料二中“天下向(響)應”的原因有哪些 (3)這次起義產生了什么歷史影響 (4)試分析這次農民起義的特點有哪些 參考答案1.A 2.B 3.D 4.C 5.C 6.D7.(1)名稱:黃巾起義。時間:184年。(2)原因: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導致朝政腐敗;徭役兵役繁重;自然災害頻發。(3)影響:沉重打擊了東漢的統治,使其一蹶不振。(4)提出了明確的斗爭目標;利用宗教形式進行起義的宣傳和組織工作;起義計劃制訂得比較周密、具體;斗志堅決,寧死不屈,敢于攻堅,勇于犧牲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