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14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學習任務單【學習目標】1.掌握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時間、目的和影響。2.掌握絲綢之路的開通、路線和意義。3.掌握西漢對西域的管理和班超經營西域。4.學習張騫的報復、持之以恒,敢于冒險的精神。【課前預習任務】【溫故知新】1.公元25年,西漢宗室劉秀稱帝,定都洛陽,史稱________。劉秀就是________。2.到光武帝統治后期,社會出現了比較________的局面,________得到恢復和發展,史稱“________________”。3.黃巾起義沉重打擊了________________,使其一蹶不振。【感悟新知】根據預習,完成下面問題。1.漢代人把今天甘肅________、________以西,也就是現在________和更遠的廣大地區稱作西域。2.絲綢之路是古代__________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3.西域都護的設置,標志著________正式歸屬中央政權,其管轄范圍包括今________及________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課上學習任務】一、張騫通西域1.說出西域的地理位置。2.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時間和影響分別是什么?二、絲綢之路1.說出陸上絲綢之路的路線。2.路上絲綢之路有何地位和作用?3.說出海上絲綢之路的路線。三、對西域的管理1.結合教材,說說西域都護的設置時間和意義?2.東漢是如何對西域進行管理的?3.班超派誰出使過大秦?【以史為鑒】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絲綢之路,極大地促進了東西方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也是西漢出現繁榮的重要原因。今天我們提出了一帶一路的的戰略,這對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何影響?【鞏固訓練】1.“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是小明非常喜歡的唐詩。“玉門關”“陽關”以西的地方,在漢代時被稱為( )A.大秦 B.西域 C.安息 D.新疆2.文物是研究歷史的重要依據。如圖所示壁畫反映的是( )A.佛教傳入中原B.西漢諸侯把封地分給其子C.張騫拜別漢武帝出使西域D.在絲綢之路上跋涉的商隊3.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漢武帝時期,出使西域并為絲綢之路開通做出重大貢獻的是( )A.張騫 B.班超 C.甘英 D.班勇4.西漢絲綢之路的路線是( )A.長安→河西走廊→中亞、南亞、西亞→今新疆境內→大秦B.長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中亞、南亞、西亞→大秦C.洛陽→河西走廊→中亞、南亞、西亞→今新疆境內→大秦D.洛陽→中亞、南亞、西亞→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大秦5.下列哪些人物曾出使西域( )①班超 ②張騫 ③班勇 ④賈誼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6.新疆古稱西域,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管轄開始于設置( )A.西域都護 B.安西都護府C.伊犁將軍府 D.北庭都元帥府中7.張騫“鑿空之旅”名垂青史,一代又一代“絲路人”架起了東西方合作的紐帶、和平的橋梁。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從匈奴降者口中得知,大月氏逃向西方后,深怨匈奴而圖報復,卻找不到盟友共擊匈奴。于是下令召募使者出使大月氏,張騫毅然應募;于公元前138年出使西域。他途經匈奴,被匈奴捉住并拘留了十幾年,趁匈奴發生內亂時脫逃,于公元前126年回到長安。張騫通西域后,正式開通了從中國通往歐、非大陸的陸路通道。——摘自部編版《中國歷史教師用書·七年級(上)》(1)據材料,指出張騫“毅然應募”出使西域的使命是什么?“陸路通道”指的是什么?它的開通有何意義 (2)張騫通西域后,西漢政府設置哪一官職作為管理西域的最高長官?它的設置有何重要意義?(3)張騫曾兩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10余年,但他仍堅持完成使命。他的這種精神對我們有什么啟示?參考答案1.B 2.C 3.A 4.B 5.A 6.A7.(1)聯系大月氏抗擊匈奴(或答:抗擊匈奴軍事需要);絲綢之路;促進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2)西域都護。標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或答:說明新疆自古以來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3)頑強的意志;堅定的目標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