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章 天氣與氣候2.1大氣層(1)學習指要一、知識要點1.大氣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lO00千米左右的高度內,大氣溫度在大氣層中有垂直分布的特點。大氣溫度的變化范圍約在-84~2500℃之間,在85千米以上,大氣的溫度呈逐漸升高的趨勢。2.根據大氣的溫度、密度和物質組成等特點,可以把地球大氣層分為五層,即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 暖層和外層。 3.大氣密度隨高度上升,逐漸變得稀薄.在距地表5000千米處,已接近真空。外層就是地球大氣與宇宙空間的過渡層,其層底距地表約500千米。二、重要提示1.大氣的溫度并不是均勻的,溫度的高低與海拔有關,大氣的溫度隨高度的增加并非簡單地升高或降低,而是有的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如對流層、中間層;有的隨高度的增加而升高,如平流層、暖層。2.分析大氣溫度的垂直變化時,可充分利用《大氣溫度的垂直分布》圖,從而了解在一定高度內大氣溫度的垂直分布特點。 科學廣場 臭氧層保護當前,在世界范圍內人類所面臨的環境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生物多樣性減少問題、全球變暖問題和極地臭氧層空洞問題。它們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臭氧是氧的一種存在形式。在平流層中含有地球90%的臭氧,在距地面約25千米的一個區域內臭氧濃度最高,因而被稱為“臭氧層”,它吸收了幾乎所有太陽輻射中波長在300納米以下的紫外線,是地球生物的保護傘。1950年至l970年期間,臭氧水平處于穩定狀態。20世紀70年代以后,世界各地大量生產和使用氯氟烴,對臭氧層造成了極大的破壞。1977年,在南極發現了“臭氧空洞”,“臭氧空洞”在以后逐漸變大。“臭氧空洞”形成之后要恢復原狀需要經過很長時間,唯一的辦法就是淘汰那些消耗和破壞臭氧層的產品。我國在1989年9月加入了《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并積極采取措施保護臭氧層。解題指導【例題】結合有關大氣層的特點或作用,以下說法中你最認可的是 ( )A.氣溫變化——地表到l2千米高度,氣溫隨高度上升而增加B. 垂直分層——從對流層到外層,大氣密度逐漸變得濃厚C.物質組成——隨大氣層高度上升大氣物質組成基本不變D.保護作用一一阻擋紫外線危害和隕石撞擊【解析】大氣層的氣溫變化有垂直分布的特點,但各層氣溫變化隨高度上升或增加或減少,如0~12千米高度,氣溫隨高度上升而減少;從對流層到外層,大氣密度會變得稀薄,大氣中物質組成(氣體和粒子)也會相應發生變化;大氣層的保護作用主要使地球免受紫外線輻射和小天體的撞擊。【答案】D同步訓練 A組1.大氣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的 ( ) A.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內 B.2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內 C.3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內 D.1500千米左右的高度內2.在85千米以上,大氣溫度的變化是呈 ( ) A.迅速上升的趨勢 B.逐漸下降的趨勢 C.逐漸上升的趨勢 D.迅速下降的趨勢3.地球大氣層分層的依據是 ( ) A.大氣的厚度 B.大氣的質量 C大氣的物質組成 D.大氣的溫度、密度等4.在如圖所示氣溫垂直分布圖上,表示對流層的是( ) A. A區 B.B區 C. C區 D.D區 (第4題)5.在12千米的高空飛行的飛機,從我國中部某地上空向北極飛行,若飛機的高度始終保持不變,則該飛機飛行的大氣層是 ( ) A.一直飛行在對流層內 B.一直飛行在平流層內 C.從對流層飛至平流層內 D.從平流層飛至對流層內6.哈勃望遠鏡的外面“穿”有一件銀白色“外衣”,其原因是它所處的高度 ( ) A.空氣密度大,溫度高,太陽輻射弱 B.空氣密度大,溫度低,太陽輻射強 C.空氣密度小,溫度高,太陽輻射強 D.空氣密度小,溫度低,太陽輻射強7.北京時間2007年10月24日18時o5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將“嫦娥一號”衛星成功送入太空。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后,先后經過____、平流層和中間層等,最后奔向月球。大氣這樣分層的主要依據是大氣______在垂直方向上的變化。如圖所示為從太空中看地球,地球表面呈白色的部分主要是_______(填“云層”或“冰雪”)。(第7題)同步訓練 B組8.如圖為大氣溫度與高度變化關系圖。已知大氣層的平流層中某種氣體會吸收許多可導致皮膚紅腫、皮膚癌的紫外線,且容易被氟氯碳化物破壞。這種氣體主要在下列哪一個高度范圍內的濃度最高 ( ) A.0~10千米 B.20~30千米 C.55~85千米 D.90~100千米9.300千米以上的大氣氣溫在1000℃以上,但在其中運行的人造衛星不會被燒毀,主要原因是( ) A衛星與大氣處于相對靜止狀態 (第8題)B.衛星在大氣中高速運動,風力大,能很好地散熱 C.該層大氣稀薄,衛星從中吸收的熱量和與之摩擦產生的熱量都有限 D.該層大氣密度很大,有利于衛星散熱10.觀察大氣溫度的垂直分布圖,回答問題:(1)圖中B層叫________層,溫度變化規律為___________________. (2)和人類關系最密切的是[ ]____層,溫度變化規律為___________ ____。與之溫度變化規律相同的還有[ ]_______層。(填序號和名稱)。 (第10題) 2.1大氣層(2)學習指要一、知識要點1.對流層位于大氣的底層,在兩極地區的厚度約為8千米,到赤道則增大到l7~18千米,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氣質量和幾乎全部的水汽、固體雜質。對流層最顯著的特點是有強烈的對流運動。2.對流層是大氣層中與人們生活和生產關系最密切的一層。顯著的對流運動和充足的水汽,使對流層的天氣現象復雜多變,云、雨、雪、雷電等主要天氣現象都發生在這一層。二、重要提示1.對流:由于溫度較高的氣體(或液體)的密度較小,使得溫度較高的氣體(或液體)向上升,溫度較低的氣體(或液體)向下沉的運動稱為氣體(或液體)的對流。2.大氣對流運動:在大氣中,氣溫高的地方空氣呈上升運動,氣溫低的地方空氣呈下沉運動,從而形成了空氣的對流。 科學廣場 地球大氣的最底層——對流層對流層是包裹著地球的大氣的最底層,地球上的各種天氣現象也都發生在這一層,是與人類生產、生活關系最密切的一層。多年觀測表明,對流層的上界隨緯度和季節而變化:在熱帶平均為l7~18千米;溫帶平均為10~12千米;高緯度和兩極地區只有8~9千米。夏季對流層的上界高于冬季。對流層雖薄,但卻集中了整個大氣質量的四分之三。對流層有三大特點:①溫度隨高度增加而降低,到對流層頂部時,已降到了一50~一60℃;②除了水平運動之外,大氣還經常進行上下垂直運動,氣象學上稱為對流,或許這就是對流層得名的原因;③由于水汽充沛和對流強烈,使得對流層成為各種天氣現象活動的舞臺,我們在對流層內可以看到美麗的云彩、雷鳴電閃、漫天大雪和狂風暴雨等各種天氣現象。解題指導【例題】如圖2.1—1所示是大氣溫度垂直分布圖,下列是關于大氣各層及其相關作用之間的連線,其中正確的是 ( )①對流層——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 ②對流層——與人類生活關系最密切 ③圖中B層——航天飛船活動的主要空間 ④圖中B層——集中了大氣中四分之三的大氣質量和全部水汽圖2.1一lA.①② B.①③C. ①④ D.③④【解析】本題考查大氣層氣溫垂直分布規律和各層中的相關知識。其中A層為對流層,是貼近地面的大氣最底層,整個大氣質量的四分之三和幾乎全部的水汽和固體雜質都集中在該層。該層是大氣中最活躍、與人類關系最密切的一層。從圖中可知,其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而B層為平流層,氣流平穩,適宜飛機飛行。航天飛船則通常位于外層空間。【答案】A同步訓練 A組1.下列關于對流層大氣的敘述錯誤的是 ( ) A.上部冷,下部熱,對流運動顯著 B.云、雨等天氣現象只發生在對流層 C. 厚度為兩極厚,赤道薄 D.其厚度是隨緯度變化而變化的2.在神九飛天之前,每天早晚氣象臺都會升起一個乳白色的氣象探測氣球,探測氣球可以從地面上升到30千米高空,氣球在上升過程中遇到的情況可能是 ( ) A.氣溫越來越高 B.氣溫越來越低 C.一直處在對流層 D.可到達對流層和平流層3.如果大氣平流層中的臭氧層被破壞,下列最有可能發生的是 ( ) A.太陽輻射增強,熱帶范圍擴大 B地面失去保護層,全球氣溫變暖 C.太陽紫外線大量進人地表,傷害人類和其他生物 D.大氣高度電離,危及人類生存4.下列大氣對流圖正確的是 ( ) 5.對流層的天氣復雜多變,在成云致雨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大氣成分是 ( ) A.水汽和二氧化碳 B.水汽和固體雜質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和固體顆粒同步訓練 B組6.對流層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說明了 ( ) A.空氣越稀薄,保溫作用越差 B.該層頂部是臭氧層 C.地面是該層的主要直接熱源 D.該層熱量畝接來自于太陽輻射7.如圖是一根環形管,管內注滿水,水里有一只乒乓球。請運用所學的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若在A處用火加熱,則乒乓球會向哪個方向運動?為什么? (2)根據此原理,你能解釋冰箱冷藏室的冷凝管為什么要安裝在冷藏室的上部嗎? (第7題)8.城市內的氣溫常高于郊區,而使城市變成“熱島”,這種現象被稱為“熱島效應”。請據圖完成下列問題: (第8題) (1)在圖中用箭頭畫出各線段的氣流運動方向。 (2)在這個要素作用下,城市與郊區的近地面風應該是由____吹向____。(填“城市”或 “郊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名師導學——2.1 大氣層(1).doc 名師導學——2.1 大氣層(2).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