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3遠古的傳說【學習目標】1.掌握阪泉之戰和涿鹿之戰;2.概括炎帝、黃帝的發明創造;3.掌握堯舜禹的禪讓和大禹治水。【課前預習任務】【溫故知新】1.原始農業興起和發展的重要標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出現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的發展。________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2.河姆渡人住__________式建筑;在河姆渡遺址發現了__________水井。3.半坡人普遍使用__________石器,主要種植__________,飼養豬和狗等家畜,住在__________式圓形房屋里,主要生活用具是陶器,最具特色的是__________。他們會從事簡單的紡織、制衣。【感悟新知】根據預習,完成下面問題。1.炎黃部落與東方的蚩尤部落在______激戰,黃帝部落運用能辨明方向的______,最終打敗蚩尤,______ 被推選為部落聯盟首領。這一部落聯盟以后逐漸形成為______,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黃帝為中華民族的______。2.傳說中的炎帝,其部落主要活動于陜西渭河流域。傳說炎帝教民______,制作生產工具。3.相傳在黃帝之后,______、______、______依次成為部落聯盟的首領。當時實行____________制,即將部落聯盟首領位子傳給______之人。【課上學習任務】一、炎黃聯盟1.早期社會有哪些著名傳說?2.部落聯盟時期黃河流域有哪些大的部落?3.部落聯盟時期兩個著名戰役的名稱、交戰雙方、結果如何?4.華夏族如何形成的?有何特點?二、傳說中炎帝和黃帝的發明1.結合課本內容,說出傳說中炎帝有哪些發明或貢獻?2.結合課本內容,說說傳說中黃帝有哪些發明創造?三、堯舜禹的禪讓1.結合課本內容,說出什么是禪讓制?2.結合課本內容,說說堯舜禹分別有什么貢獻?3.從禹治水的事跡中可以看到大禹什么樣的精神?【以史為鑒】炎帝、黃帝部落結成部落聯盟,打敗蚩尤,逐漸形成了日后的華夏族,他們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堯、舜儉樸謙讓的精神和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敬業態度,已成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一部分。從這些傳說中的英雄人物身上我們學習到了哪些精神?【鞏固訓練】1.右面圖示中“?”處應該填寫的戰役名稱是( )A.涿鹿之戰 B.阪泉之戰 C.牧野之戰 D.巨鹿之戰2.日本學者上田茂樹在《世界史綱》中提道:“歷史為人類進化的記錄。……歷史學家從古代荒唐的傳說與神話中,窺破了赤裸裸的歷史的事實。”下列歷史表述來源于歷史傳說的是(D)A.元謀人牙齒 B.北京人頭蓋骨C.半坡彩陶盆 D.大禹治水3.相傳,古代由于氣候變化導致黃河流域洪水成災,有位部落首領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過家門而不入,采用疏導的方法,歷時十多年,終于消除水患。這位部落首領是( D )A.黃帝 B.炎帝 C.舜 D.禹4.綿陽是“絲綢之母”嫘祖的故鄉,傳說螺祖是黃帝的元妃。據此可以推出的結論是( )A.四川地區已經出現手工業B.當時已經建立了國家C.黃帝主要活動于四川地區D.禪讓制度已經被破壞5.有關禹的傳說在歷史上有許多,下列所列舉的傳說與禹無關的是( D )A.通過禪讓制登上部落聯盟首領位置B.治理洪水,三過家門而不入C.品德高尚,得到民眾愛戴D.教民開墾耕種種植五谷和蔬菜6.古史傳說中炎帝、黃帝等英雄的豐功偉業,反映了我國從人類起源到邁向文明的巨大飛躍。下列最能為這些傳說的真實性提供證據的是( )A.元謀人牙齒化石 B.半坡聚落的遺址C.司母戊青銅方鼎 D.司馬遷的《史記》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孫中山材料二:從太陽升起的地方跑到太陽落山的地方,不顧風吹雨打,不怕艱險勞累,一直率領人們從事治水的艱苦勞動。經過13年,終于把洪淵填平了,河道疏通了,洪水由高處流入低處:一塊塊平原露出水面,人們又重新搬回了陸地,修房蓋屋,墾荒種地,養牛牧羊,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楊思華、陳魯編著《畫說中國歷史》(1)根據材料一,中華文明五千年就是從文中“軒轅”開始的,請問“軒轅”指的是誰?他生活在什么流域?“創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指的是哪場戰爭,又是和什么人合作的?(2)請列舉傳說中“軒轅”的發明兩項。(3)清明節時,有海外僑胞和我們一起來到黃帝陵、炎帝陵祭奠他們,為什么?(4)材料二中,用13年從事治水的人是誰?他在治水過程中最典型的故事是什么?這則故事體現了大禹什么精神?參考答案1.A 2.D 3.D 4.A 5.D 6.B7.(1)黃帝;黃河流域;涿鹿之戰;炎帝。(2)發明舟車、發明指南車。(3)黃帝和炎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等。(4)禹;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艱苦奮斗精神,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