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8課 百家爭鳴 導學案(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8課 百家爭鳴 導學案(含答案)

資源簡介

2.8 百家爭鳴
學習任務單
【學習目標】
1.掌握老子開創道家學派以及他的主要思想主張;
2.掌握孔子開創的儒家學派以及他在思想、教育領域的重要成就;
3.掌握“百家爭鳴”局面出現的歷史背景、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張、影響。
【課前預習任務】
【溫故知新】
1.齊、楚、____、韓 趙、___、___七國的勢力較強,史稱“戰國七雄”。
2.商鞅變法使______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__________奠定了基礎。
3.都江堰是一座綜合性的水利樞紐,發揮出防洪、灌溉、水運等多方面的作用,使______成為千里沃野,被稱為“_______”。
【感悟新知】根據預習,完成下面問題。
1.老子的學說集中在________一書,該書成為道家的經典。
2.孔子創辦________,主張“_____________”;發現和總結出許多教育規律,提出一系列教學原則和方法;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獻資料。
3.百家爭鳴促進了__________與學術的繁榮,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___________發展的高峰,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課上學習任務】
一、老子
1.老子生活在我國的哪一時期?創立了哪一學派?
2.老子有何主張?
二、孔子和儒家學說
1.結合課本內容,說出孔子有何思想主張?
2.孔子有哪些教育和文化成就?
三、百家爭鳴
1.百家爭鳴出現的原因是什么?
2.結合課本說出百家爭鳴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張。
3.百家爭鳴有何影響?
【以史為鑒】
“諸子百家”為解決社會問題,提出各種主張和方略,并不斷辯論,取長補短,互影響。對此,你有何感觸?我們應該如何對待中國傳統文化?
【鞏固訓練】
一、選擇題
1.某同學期中考試成績不理想,老師安慰他說“一次的失敗不要緊,說不定,正是因為這次的失敗,你才發現問題所在,壞事變好事”,老師引用了誰的思想來開導學生?(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韓非
2.提出“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墨子
3.某同學以“仁”、“君子”、“禮”等高頻率出現的關鍵詞搜索古代典籍,他能檢索出的著作是(  )
A.《道德經》 B.《論語》 C.《墨子》 D.《韓非子》
4.故宮里有一塊牌匾上寫著“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來自于(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5.墨子紀念館坐落于山東省滕州市的龍泉廣場,是世界唯一一座專門研究墨子文化、收集墨子資料、展示墨子研究成果的場館。下列屬于墨子思想的是(  )
A.提倡兼愛、非攻 B.實行“仁政”
C.實行禮治 D.追求精神自由
6.戰國時期,思想領城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主張建立中央集權統治的思想派別是(  )
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
二、材料分析題
7.請仔細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 滕文公下》
(1)材料一中的圖一人物是老子像,請說出他是哪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政治主張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圖二人物像的名字叫什么?他是哪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思想后來由其弟子整理成書,這部書名字是什么?
(3)材料二這段話體現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4)戰國時期,各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聚眾講學,研討學術,著書立說。學派之間展開激烈的辯論,相互押擊,同時又相互影響,取長補短。這一思想文化的繁榮局面,歷史上稱為什么?
參考答案
1.B 2.A 3.B 4.B 5.A 6.D
7.(1)道家;無為而治。
(2)孔子;儒家;《論語》。
(3)強調做人不卑不亢,具有堅定的立場、堅強的意志和不屈不撓的精神。
(4)百家爭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横峰县| 双辽市| 车致| 两当县| 象州县| 隆子县| 广灵县| 临江市| 南京市| 辽中县| 肥乡县| 潞西市| 西昌市| 弥勒县| 临清市| 天祝| 梅州市| 宿迁市| 鹤壁市| 交城县| 平原县| 崇左市| 墨江| 乡宁县| 二连浩特市| 甘南县| 醴陵市| 资中县| 胶州市| 婺源县| 九龙城区| 迁安市| 蓝田县| 崇阳县| 奉贤区| 资中县| 岫岩| 伊通| 吴桥县| 绥中县| 潜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