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七 年級 生物科 第十一單元(章)教學綱要一、本單元(章)教材解析前面已經學習到,人體要不斷地從外界獲取氧氣和養料,它們進入人體內后,通過呼吸作用為人體提供能量,同時又要不斷地產生水、二氧化碳、尿素等代謝廢物。這些代謝廢物只有及時被排出體外,才能保證人體的正常生理活動,保證人體健康。這些廢物的排出主要由泌尿系統來完成。這些器官系統有哪些形態結構特點是與這種生理功能相適應的呢?它們是如何完成這一系列繁雜的生理功能的呢?這是本章的兩個重要的問題。第三個問題人體廢物的處理方式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有密切關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探討學習。二、學情分析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對泌尿系統的組成有一定的認識,也知道進入人體內的營養物質要產生一定量的廢物,對這些廢物的排除途徑也知道一些,同時知道這些廢物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對泌尿系統的衛生已有一些感性的認識。三、本單元(章)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說出泌尿系統的組成和各個器官的功能。2.熟悉腎單位的組成。3.描述腎的濾過作用和重吸收作用的過程。4.知道尿的排出過程,并由此分析領會排泄的意義。5.描述人體內廢物的排出途徑,以及這些廢物的排出與環境的關系。過程與方法:泌尿系統的結構與功能可讓學生結合教材自學解決,然后請學生按順序說出泌尿系統的組成。可以通過親自動手“解剖”人體的腎臟模型,對腎臟的結構形成一個感性的認識。腎單位則讓學生根據教師講解、自己動手繪簡圖加深理解。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鍛煉學生親自動手通過實驗探究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以及利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從而獲取新知識的習慣。2.通過學習了解與本節相關的良好衛生習慣。四、基于課程標準( 中考) 的每課時知識梳理及教法建議(一)教法建議1.在進行“腎臟觀察”實驗時,除應該注意課本提示的問題外,還可以結合血液循環的有關知識區分動脈、靜脈等特點。2.關于“尿液的形成”的討論活動,進行的好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還能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學以致用的收獲感。3.建議教師充分利用課本彩圖對一些重難點如腎單位的結構、尿的形成等進行突破。尿的形成還可以用用多媒體動畫進行突破。4.引導學生分析比較血液、原尿、尿液的成分變化,入球小動脈和出球小動脈的成分變化及腎動脈和腎靜脈成分上的不同,可以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學生總結老師只需要在不完整的地方補充即可。(二)課時知識梳理 共三課時(第二節分兩課時完成)【本章第一課時】第一節 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及功能(1課時)一、泌尿系統的組成和功能泌尿系統 腎臟 形成尿液(最重要)輸尿管 輸送尿液膀胱 貯存尿液尿道 排出尿液二、腎臟:1.位置:位于腹腔背面、脊柱兩側左右個一個2.結構:腎臟分為腎皮質、腎髓質、腎盂三部分3.基本單位:腎單位腎單位 腎小體 腎小球(入球小動脈分支形成的毛細血管球,終端匯成出球小動脈)腎小囊(一端包裹著腎小球,一段連接著腎小管)腎小管 腎小管(前端連接著腎小囊,后端連接著集合管)【本章第二課時】 第二節 人體廢物的排出(第1課時)尿液的形成和排出:尿的形成過程 腎小球的濾過作用 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液體 原尿 尿液(終尿)成分變化 無大分子蛋白質、血細胞,其他成分與血漿相似 全部葡萄糖、部分無機鹽、大部分水被重吸收尿液的排出:腎小管終端→集合管→腎盂→輸尿管→膀胱→尿道比較血液、血漿、原尿、尿液的成分:(“√”表示含有,“×”表示不含有)血細胞 蛋白質 葡萄糖 水 無機鹽 尿素血液 √ √ √ √ √ √血漿 × √ √ √ √ √原尿 × × √ √ √ √尿液 × × × √ √ √3.總結血尿、蛋白尿、糖尿病癥 病變部位 病因血尿 尿中含血細胞,呈鮮紅色 腎小球 腎小球通透性增高,血細胞過濾到原尿中蛋白尿 尿中蛋白質含量過高 腎小球 腎小球的過濾作用異常,蛋白質過濾到原尿中糖尿 尿中有葡萄糖 腎小管 腎小管重吸收作用減弱,未將葡萄糖全部吸收4.人體廢物的排出途徑實質 排出途徑排泄 排出細胞的代謝終產物,如二氧化碳、水、無機鹽、尿素等 腎(尿液:水、無機鹽、尿素)皮膚(汗液:水、無機鹽、尿素)肺(廢氣:二氧化碳、水)排遺 排出食物殘渣 大腸、肛門【本章第三課時】 第二節 人體廢物的排出(第2課時)人糞尿的危害: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蟲卵人糞尿的處理措施:修建沼氣池、修建污水處理系統、高溫堆肥、修建生態廁所章節知識歸納與練習(重點)單元作業設計A 基礎知識類1.下列哪一組器官屬于泌尿系統( )①心臟 ②腎臟 ③肝臟 ④胃 ⑤大腸 ⑥膀胱A.① B.②③ C.④⑤ D.②⑥2.人們每天都要喝一定量的水,這有利于( )A.對無機鹽的吸收 B.加快血液流動C.廢物及時隨尿液排出 D.對葡萄糖的吸收3.如圖表示原尿流經腎小管時某些物質的變化,甲乙分別是( )A.無機鹽、尿素 B.尿素、葡萄糖C.蛋白質、葡萄糖 D.血細胞、無機鹽4.下列各器官中,與人體排出代謝廢物沒有直接聯系的是( )A. B. C. D.5..泌尿系統的結構按尿液形成和排出的順序依次是( )A.膀胱、腎臟、輸尿管、尿道B.腎臟、輸尿管、尿道、膀胱C.腎臟、膀胱、輸尿管、尿道D.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B 易錯易混類1.若某人尿量為正常人的數倍,還經常口渴飲水,則病人很可能是腎臟中哪個部分功能發生障礙( )A.腎小球 B.腎小管 C.腎小囊 D.腎盂2.下圖為人的泌尿系統,箭頭表示流向,比較1、2、3結構內尿素的濃度,從低到高的正確順序是( )A.1→2→3 B.2→1→3 C.3→2→1 D.3→1→23.當血液流出腎臟時,血液中的成分發生的變化是( )A.氧氣增加,尿素減少 B.氧氣減少,尿素增加C.氧氣減少,尿素減少 D.氧氣增加,尿素增加4.血液流經人體器官b時,血液中某種物質含量的變化用曲線表示(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若是O2含量的變化,b代表肺B.若是CO2,含量的變化,b可代表腦C.若是尿素含量的變化,b代表腎臟D.若是飯后葡萄糖含量的變化,b代表小腸5.有關下圖敘述錯誤的是( )A血管和B血管內流動的都是動脈血B血管與A血管相比較,血流量減小C.腎小球與腎小囊、腎小管等部分構成腎單位D.血管中的葡萄糖、蛋白質、尿素、水等會經腎小球濾過到腎小囊內C 拓展延伸類1.如圖是人工腎的工作示意圖。下列有關人工腎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人工腎和腎臟的主要功能都是排出體內的代謝廢物B.人工腎的關鍵技術是透析膜,透析膜功能類似腎小球的濾過作用C.人工腎的工作過程與腎形成尿的過程相似D.用過的透析液的成分與尿液相似2.某人在環境和進食相同的條件下,測定在完全休息和運動情況下,每天通過不同途徑所散失的水分(毫升),結果如下:汗液 尿液 糞便 呼出氣體休息 100 1800 200 300運動 2000 500 200 600請你分析:(1)在以上人體散失水分的途徑中,屬于排泄的是哪些途徑?(2)我們在觀看馬拉松比賽時,會看到運動員在比賽途中喝水的畫面。請你結合表格中的數據分析,簡要說明馬拉松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為什么要喝水?(3)形成尿液的器官是什么在尿液的成分中,除了水,主要還含有哪些代謝廢物?(4)小強同學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夏天喝水很多而上廁所排尿量卻不多;冬天喝水沒有夏天多,但上廁所排尿量挺多。你能幫他解釋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嗎?附件:單元式集體備課之課時教學設計第十一章(單元) 第 1 節(課) 第 1 課時 連續號課 題 11.1 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教 學 目 標 1.說出泌尿系統的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2.通過觀察、解剖腎臟的分組實驗,概述腎臟的結構特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識別腎單位的結構,幫助學生樹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教學重、難點 重點:泌尿系統各部分的功能以及腎的結構特點難點:腎單位的結構教 學 方 法 討論、實驗探究教 學 準 備 交互式課件、腎臟模型、微課視頻教 學 過 程(一)導入:設疑:尿的形成與排出需要人體內的哪個系統來完成 導入課題:“泌尿系統的組成及功能”。 (二)自主學習:泌尿系統的組成及功能 1.觀察圖11—1說出泌尿系統的組成,討論個部分的功能。 2.對照課件,說出泌尿系統的組成及功能。 過渡:泌尿系統中最重要的器官是?為什么? 腎臟 承擔從人體血液中清除體內廢物的重任。(形成尿液) 為甚么腎臟可以清除血液中廢物?與它的結構特點有關。 (三)腎臟的外形和主要結構 1.觀察腎的結構 先組織學生對腎臟外形的觀察(注意讓學生通過觀察了解腎臟與輸尿管的關系以及與腎臟相連的腎動脈、腎靜脈)。 然后組織學生利用腎臟模型,觀察內部結構(注意對學生進行觀察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的培養和指導)。 討論:腎有哪些主要結構? (四)關于對腎臟內部微觀結構的學習: 1.引導學生觀察圖11—3,討論腎單位的組成。 2.利用模型進一步掌握腎小體的結構。 3.最后讓學生總結腎單位的結構。 4.思維拓展: a.從腎的結構和功能上看,腎與循環系統有什么密切的關系? b.連接入球小動脈和出球小動脈的毛細血管與人體其它部位的毛細血管有何區別? 設計意圖:讓學生熟悉腎臟中血管的分布特點和血液流經過程,為下一節課學習尿液的形成作好知識儲備。 (五)課堂小結 通過以上的解剖實驗、討論,使學生從宏觀到微觀對腎臟的形態結構有了感性認識,并在此基礎上產生飛躍,獲得理性知識,教師因勢利導與學生一起歸納總結泌尿系統的組成及功能,使學生獲得完整、清晰的知識體系。 (六) 練習反饋 在新授課結束后,通過課后77頁“自我評價”對所學知識進行檢測。 板書設計: 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 一、泌尿系統的組成和功能 腎臟——形成尿液 泌尿系統的組成 輸尿管——輸送尿液 膀胱——貯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二、腎臟: 1.位置:位于腹腔背面、脊柱兩側左右個一個 2.結構:腎臟分為腎皮質、腎髓質、腎盂三部分 腎小球 腎小體 分布在皮質 腎單位 腎小囊 腎小管——分布在皮質和髓質教 學 反 思第 十一章(單元) 第 二 節(課) 第 1 課時 連續號課 題 11.2人體廢物的排出教 學 目 標 1.描述腎的濾過作用和重吸收作用2.描述尿液的形成過程和排出過程3.關注人體排出廢物的處理教學重、難點 描述腎的濾過作用和重吸收作用尿液的形成過程教 學 方 法 啟發式、問答式教 學 準 備 課件、教案教 學 過 程(一)引入: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要排出哪些廢物? 生:人體每天要排出尿液、大便、汗水等廢物。 (二)新授 (1)討論探究:尿液的組成成分 1.4人一組閱讀短文和表11—1 2.解讀表中的數據。 3.討論:表中的數據說明了什么? (2)自主學習:尿液的形成過程 1.學生回憶腎單位的結構和特點。 2.觀察圖11—4“尿液的形成過程示意圖”,結合教材80頁的第一、二自然段,說出腎的濾過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3.成分比較: 血細胞蛋白質葡萄糖水無機鹽尿素血液√√√√√√血漿×√√√√√原尿××√√√√尿液×××√√√4.歸納: 尿的形成過程腎小球的濾過作用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液體原尿(腎小囊內液)尿液(終尿)成分變化無大分子蛋白質、血細胞,其他成分與血漿相似全部葡萄糖、部分無機鹽、大部分水被重吸收異常病蛋白尿、血尿糖尿排尿的意義 排尿的過程是連續的還是間斷的?尿量的多少與什么有關?排尿對人體有什么意義? (3)人體內廢物排出的途徑 人體內廢物排出體外的方式一般有兩種,即排泄和排遺。 1.排泄是人體將細胞代謝的終產物,包括二氧化碳、無機鹽、尿素、水等,排出體外的過程。 2.排遺是將未消化的食物殘渣及其他物質排出體外的過程,如人體排便。 討論:人體排泄的主要器官有哪些? 師生交流:人體排泄的主要器官有:腎、肺和皮膚 學生歸納總結:尿液在腎中形成,其主要成分是:尿素、無機鹽和水。當膀胱中的尿液達到一定量時,人就有尿意,應及時排尿。 師:講解:二氧化碳通過肺排出體外時,還帶走少量的水。皮膚中的汗腺通過導管把汗液排到皮膚表面。汗液的主要成妥是水、無機鹽和少量的尿素。 討論:人體排遺的器官主要有哪些? 師生交流:人體排遺的器官主要是大腸和肛門,未消化的食物殘渣在大腸中形成糞便,糞便由肛門排出體外。 (三)課堂小結:尿液的形成和人體內廢物排出的途徑。 (四)課堂檢測:教材83頁,自我評價的1、2題;思維拓展的1、2題。 板書設計 第二節 人體廢物的排出 1 一、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1.尿液的形成: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形成原尿;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2.尿液的排出:腎小管→集合管→腎盂→輸尿管→膀胱→尿道 二、 人體廢物 排泄:人體代謝終產物,包括二氧化碳、無機鹽、尿素、 排出的方式 水等,排出體外的過程。 (腎、肺和皮膚) 排遺:未消化的食物殘渣及其他物質排出體外的過程。(大腸和肛門 )教 學 反 思第十一章(單元) 第 二 節(課) 第 2 課時 連續號課 題 11.2人體廢物的排出教 學 目 標 1.描述腎的濾過作用和重吸收作用2.描述尿液的形成過程和排出過程3.關注人體排出廢物的處理教學重、難點 描述腎的濾過作用和重吸收作用尿液的形成過程教 學 方 法 啟發式、問答式教 學 準 備 課件、教案教 學 過 程復習導入:尿液的形成過程 (1)濾過作用:血液流經 時,除 和大分 外,血液中的其他成分透過腎小球毛細血管壁和腎小囊壁進入腎小囊內,形成 。 (2)重吸收作用:當原尿流進時 ,全部 、大部分水和部分 被腎小管重吸收回 ,其余的水和 、 形成 。 二、自學指導: 1.為什么要對人糞尿進行處理? 2.怎樣對人糞尿進行處理? 三、新課探究: (一)討論教材P82資料,說出對人糞尿進行處理的原因。 (二)觀看視頻,了解我國目前采取的人糞尿處理措施。 如:建立完善的污水處理系統、建立沼氣池、生態廁所等。 本章知識小結 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 腎單位的結構及功能 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過程 人體其他的排泄途徑 人糞尿的處理 本章知識訓練 A 基礎知識類 1.下列哪一組器官屬于泌尿系統( ) ①心臟 ②腎臟 ③肝臟 ④胃 ⑤大腸 ⑥膀胱 A.① B.②③ C.④⑤ D.②⑥ 2.人們每天都要喝一定量的水,這有利于( ) A.對無機鹽的吸收 B.加快血液流動 C.廢物及時隨尿液排出 D.對葡萄糖的吸收 3.如圖表示原尿流經腎小管時某些物質的變化,甲乙分別是( ) A.無機鹽、尿素 B.尿素、葡萄糖 C.蛋白質、葡萄糖 D.血細胞、無機鹽 4.下列各器官中,與人體排出代謝廢物沒有直接聯系的是( ) A. B. C. D. 5..泌尿系統的結構按尿液形成和排出的順序依次是( ) A.膀胱、腎臟、輸尿管、尿道 B.腎臟、輸尿管、尿道、膀胱 C.腎臟、膀胱、輸尿管、尿道 D.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 B 易錯易混類 1.若某人尿量為正常人的數倍,還經常口渴飲水,則病人很可能是腎臟中哪個部分功能發生障礙( ) A.腎小球 B.腎小管 C.腎小囊 D.腎盂 2.下圖為人的泌尿系統,箭頭表示流向,比較1、2、3結構內尿素的濃度,從低到高的正確順序是( ) A.1→2→3 B.2→1→3 C.3→2→1 D.3→1→2 3.當血液流出腎臟時,血液中的成分發生的變化是( ) A.氧氣增加,尿素減少 B.氧氣減少,尿素增加 C.氧氣減少,尿素減少 D.氧氣增加,尿素增加 4.血液流經人體器官b時,血液中某種物質含量的變化用曲線表示(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若是O2含量的變化,b代表肺 B.若是CO2,含量的變化,b可代表腦 C.若是尿素含量的變化,b代表腎臟 D.若是飯后葡萄糖含量的變化,b代表小腸 5.有關下圖敘述錯誤的是( ) A血管和B血管內流動的都是動脈血 B血管與A血管相比較,血流量減小 C.腎小球與腎小囊、腎小管等部分構成腎單位 D.血管中的葡萄糖、蛋白質、尿素、水等會經腎小球濾過到腎小囊內 C 拓展延伸類 1.如圖是人工腎的工作示意圖。下列有關人工腎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人工腎和腎臟的主要功能都是排出體內的代謝廢物 B.人工腎的關鍵技術是透析膜,透析膜功能類似腎小球的濾過作用 C.人工腎的工作過程與腎形成尿的過程相似 D.用過的透析液的成分與尿液相似 2.某人在環境和進食相同的條件下,測定在完全休息和運動情況下,每天通過不同途徑所散失的水分(毫升),結果如下: 汗液尿液糞便呼出氣體休息1001800200300運動2000500200600請你分析: 在以上人體散失水分的途徑中,屬于排泄的是哪些途徑? 我們在觀看馬拉松比賽時,會看到運動員在比賽途中喝水的畫面。請你結合表格中的數據分析,簡要說明馬拉松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為什么要喝水? 形成尿液的器官是什么在尿液的成分中,除了水,主要還含有哪些代謝廢物? 小強同學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夏天喝水很多而上廁所排尿量卻不多;冬天喝水沒有夏天多,但上廁所排尿量挺多。你能幫他解釋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嗎?教學反思— 11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