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七下第12課 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師版)中考真題凝聚全國各地歷史精英智慧,準確把握大綱要求,緊跟時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專輯精選近年本課全國各地中考歷史真題,助力同步教學,歡迎下載。一、繁華的都市生活:1、北宋開封,南宋的臨安,元朝的大都都是當時世界上的大都市。2、北宋的開封,最為繁華是大相國寺,在北宋的開封,最為繁華的是大相國寺,場地寬闊,可容萬人,每月舉行多次廟會。寺內外人流如潮,進行各種商品交易,還有傀儡戲、舞劍、雜技等各種表演。 元宵時節,大相國寺的大殿前設樂棚,供皇家樂隊演奏,吸引著眾人前來觀賞,熱鬧非凡。3、隨著城市的繁榮,宋代市民階層不斷壯大,市民文化生活也豐富起來,開封城內有許多娛樂兼商業場所,叫做“瓦子”。瓦子中圈出許多專供演出的圈子,稱為“勾欄”。瓦子”又稱“瓦舍”“瓦市”“瓦肆”,是指在城市的曠場上形成的交易市場,“瓦市”中設有為數不等的“看棚”,即上架布棚,四周用繩網或草薦圍起的簡陋表演場地;這種看棚就稱為“勾欄”(“勾欄”是欄干的別名)。5、今天的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在宋代都有了。二、宋詞:1、詞是一種新體詩歌,句子有長,有短,便于歌唱。詞在唐朝時已經出現,經五代到兩宋,得到很大發展,成為宋代主要的文學形式之一。宋詞代表:北宋---蘇軾---豪放派北宋文學家蘇軾,對詞的發展有突出貢獻。改進了詞的創作,擴大了詞的境界,提高了詞的格調。豪邁而飄逸,把寫景、抒情和議論結合在一起,收到引人入勝、激發情感的藝術效果。女詞人---李清照---南宋---婉約派李清照的詞風,委婉、細膩、清秀。她的作品以北宋滅亡為界限,此前主要是描寫真摯的夫妻感情,此后的作品則充滿了血和淚,通過對個人流離不定生活的描寫,反映當時戰亂帶來的災難,抒寫深沉的憂患情懷,在當時產生了較大影響。南宋---辛棄疾---豪放派辛棄疾把詞的豪放風格發揚光大,表達對山河分裂的悲痛他繼承了蘇軾以來的豪放詞風和報國情懷,使詞境變得更為雄奇闊大,抒情、寫景、敘事、議論,氣勢磅礴,震撼人心,進一步提高了詞的社會功能和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元曲:元朝戲劇空前發達,出現了元曲。元曲的組成:散曲、雜劇和南戲藝術特點:把音樂、歌舞、動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為一種綜合性的藝術。1、代表人物:關漢卿《竇娥冤》,“元曲四大家”: 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三、司馬光和《資治通鑒》1、北宋著名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主持編寫的《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通史。共300多萬字,記述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歷史,縱貫中國16個朝代?!顿Y治通鑒》這一書名的意思是“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戒來加強統治2、司馬光的《資治通鑒》與司馬遷的《史記》,并列為中國史學的不朽巨著,他們也被后人稱為“史學兩司馬”。一.選擇題1.(2022貴港中考1.)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生!”該詞風格豪放,充滿愛國熱情以及壯志難酬的悲憤。其作者是( C )A. 蘇軾 B. 司馬光 C. 辛棄疾 D. 李清照2.(2022益陽中考5.)宋朝時,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一些節日的習俗,如春節的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節的掛彩燈、劃旱船,端午節的吃粽子、賽龍舟等,一直流傳至今。這反映了( A?。?br/>A.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 B.君主專制統治的日益強化C.宋朝市民文化的衰落 D.儒家思想正統地位的動搖3.(2022桂林中考4.)在元朝,它把音樂、歌舞、動作、念白融合在一起,發展為一種綜合性的藝術。這種藝術是( C )A. 詩 B. 詞 C. 雜劇 D. 小說4.(2022江西中考5.)假如你是《清明上河圖》所描繪場景中的一位市民,你向能做的事情是( A )A. 欣賞蹴鞠表演 B. 觀看京劇演出 C. 購買《紅樓夢》 D. 品嘗烤紅薯5.(2022衡陽中考3.)近年熱播劇《清平樂》的時代背景為北宋。劇中,宋仁宗帶著女兒徽柔公主到東京街頭游玩,公主可能看到( A )A. 瓦子的勾欄內正在表演蹴鞠 B. 人們搶購熱門新書《紅樓夢》C. 大相國寺在演戲劇《竇娥冤》 D. 市民在傳頌鄭和下西洋的壯舉6.(2022郴州中考6.)傳統節日習俗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懸歷史長期積淀的結果,在詩詞作品中廣為出現。蘇軾詞中“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描繪的傳統節日是( C )A. 春節 B. 清明節 C. 端午節 D. 中秋節7.(2022黃岡、孝感、咸寧中考4.)隨著城市的繁榮,與唐朝不同的是,宋代市民文化生活更加豐富;開封城內有許多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如瓦子和勾欄,南宋臨安的文化娛樂業更為發達。這一變化( A )A. 適應了市民階層不斷壯大的需要 B. 反映了宋朝人民貪圖享樂之風C. 體現了宋代重文輕武政策的弊端 D. 表明商業發展腐蝕了正統思想8.(2022安徽中考3 .)宋代民間編印出售圖書的書坊,往往將說書人的底本作為話本出版。這促成了小說的發展和民間文化的普及。據此可知,當時(C )A. 書坊是文化傳播的管理機構 B. 木活字印刷已普遍使用C. 商業行為助推市民文化發展 D. 小說成為主要文學形式9.(2022福建中考9 .) 閱讀材料獲取關鍵詞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李明同學寫出的關鍵詞:元朝、雜劇作家、《竇娥冤》。據此可知,他學習的歷史人物是( A )A. 關漢卿 B. 李時珍 C. 宋應星 D. 曹雪芹10.(2021牡丹江 雞西5.)瓦子在宋代城市盛行主要是因為( B )A. 大夫的提倡 B. 市民階層不斷壯大C. 農民的需要 D. 達官貴人的需要11.(2021瀘州市11.)《史記》和《資治通鑒》并列為中國史學的不朽巨著。下列史實,有可能同時被這兩部著作記錄的是( C )A.夏朝建立 B.北魏賈思勰撰寫《齊民要術》C.秦滅六國 D.明朝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12.(2021山西省5.) 中國傳統節日是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九年級(1)班開展“走近傳統節日.感受民族文化”的主題班會活動,下面是李華同學展示的活動資料,從中反映出( B )A. 傳統習俗的變化 B. 中華民族傳承的價值觀C. 傳統節日的起源 D. 社會習俗具有的娛樂性13.(2021東營市5.)中國古代文學藝術形式多種多樣。下列文學作品按照時序排列正確的是( D )①杜甫《垂老別》 ②關漢卿《竇娥冤》③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④吳承恩《西游記》A. ①④②③ B. ②①③④ C. ②④①③ D. ①③②④14.(2021德陽市3.)下圖為元墓出土的雜劇陶俑。這些陶俑( C )吹笛 吹口哨 舞蹈 擊節板A. 表明當時娛樂生活豐富多彩 B. 反映出浪漫的藝術手法C. 可作為研究雜劇的一手史料 D. 說明當時戲劇種類繁多15.(2021青海省1.)司馬光和司馬遷被后人稱為“史學兩司馬”,《資治通鑒》與《史記》則是他們的史學名著。 下列歷史事件在兩部著作中都有記載的是( B )A.武王伐紂 B.秦滅六國 C.安史之亂 D.陳橋兵變16.(2021江西省6.) 北宋中后期,在東京的陽春三月,“舉目則秋千巧笑”,蕩秋千已十分普及,還出現了“水秋千”,把跳水和蕩秋千結合起來,相當于現在的“花樣跳水”。材料從側面反映了( D )A. 經濟重心南移最終完成 B. 宋詞元曲廣泛流行C. 北宋時期商業貿易繁榮 D. 都市生活豐富多彩17.(2021永州市6.)宋元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城市生活的繁榮,文學作品的世俗化趨勢越來越明顯。下列作品中適應了這種趨勢的是( C )A.《離騷》 B.《詩經》 C.《竇娥冤》 D.《天工開物》18.(2021懷化市3.)明朝王世貞從是否適合配樂演唱的角度分析文學的發展創新,認為“詞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諧南耳而后有南曲”,“曲者,詞之變”。他所描述的這一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現象發生于( C )A.漢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19.(2021齊齊哈爾市9.)某同學搜集了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等人物資料進行探究性學習。他探究的主題是( C )A. 漢賦的興起 B. 唐詩的繁榮 C. 宋詞的發展 D. 元曲的流行20.(2021玉林市.)下圖是《元代戲曲家分布圖》。據此可以說明當時(C )A.廣大民眾生活安逸 B.北方文人大量南遷C.戲曲廣泛流行南北 D.戲曲表演形式多樣21.(2020廣元5.)《資治通鑒》是著名史學家司馬光主持編寫的一部編年體通史巨著。下列歷史人物不可能出現在該著作中的是( C?。?br/>A.秦始皇 B.張騫 C.畢昇 D.唐太宗22.(2020昆明4.)據宋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開封)相國寺每月五次開放,萬姓交易”。張擇端通過畫筆也生動描繪了開封繁華和市場繁榮的景象,這幅畫作是( C )A.《蘭亭集序》 B.《步輦圖》 C.《清明上河圖》 D.《盛世滋生圖》23.(2020濟寧5.)北宋編撰《資治通鑒》,“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該書所記述的歷史起止時間位于下圖中( C )24.(2020深圳7.)他的詞“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他極大地提高了詞的品位,確定了豪放派 在宋代詞壇的重要地位。他是(B )A.李白 B.蘇軾 C.李清照 D.關漢卿25.(2020大興安嶺地區5.)詩詞大會是大家喜歡的一檔節目,宋朝有一位女詞人的詞常在節目中出現。她的詞風委婉、細膩、清秀,同時也抒寫了深沉的憂患情懷,這位女詞人是( A?。?br/>A.李清照 B.蘇軾 C.辛棄疾 D.白居易二.非選擇題1.(2022揚州中考26.)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 宋雜劇為元朝戲劇的發展打下了基礎。由于元統治者不重用漢人知識分子,一些不得意的文人、落魄之士,用他們的智慧創造了中國文學史上又一輝煌的篇章——元曲。戲劇的產生必須在社會經濟充分發展的城市中,有充足的市民人數和文娛活動的需要,才有可能形成集中的觀眾群體和以演劇為生的藝人群體。 ——摘編自吳剛《中國古代的城市生活》(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元雜劇的表演特征并列舉一個代表作家及其作品。(2)據材料二,概括元朝戲劇繁榮的歷史條件。(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社會發展與文化繁榮的相互關系。【答案】(1)音樂、歌舞、動作等結合;《竇娥冤》。(2)宋雜劇為元朝戲劇的發展打下了基礎,元統治者不重用漢人知識分子,一些不得意的文人、落魄之士,用他們的智慧創造了中國文學史上又一輝煌的篇章——元曲、社會經濟充分發展的城市、有充足的市民人數和文娛活動的需要。(3)社會發展與文化繁榮互相促進。2.(2022溫州中考9.)捕捉社會光影,再現兩宋溫州。【百物周流】(1) 根據如圖,描述宋朝溫州港海外貿易的路線。【科舉競流】如表:南宋州郡科舉及第人數統計(前三甲)福州 溫州 明州進士 2249 1096 777狀元 6 5 4⊙兩宋時期,大量北方和福建移民流入溫州,形成了“耕以務本,讀以明教”等家訓、族規。⊙北宋中期,朝廷開始不斷擴充太學人數。南宋設太學于都城臨安(今杭州)。⊙1019年,溫州率先建立州學。至北宋后期,下轄四縣均已建立縣學。⊙北宋中期,溫州出現著名學者聚徒講學的景象。如“儒志先生”王開祖,中第后“杜門著書,從學常數百人”。——整理自吳松弟主編《溫州通史 宋元卷》(2) 結合材料,分析南宋時期溫州科舉鼎盛的原因。【文化匯流】南戲,是北宋時期北方雜劇傳播到南方后,與溫州民間藝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戲劇。兩宋時期,溫州經濟繁榮,城市人口激增,南戲率先將市民小人物作為正面主人公寫進戲文。南戲流傳到臨安后,瓦舍勾欄的繁盛,使其發展為成熟的戲曲藝術。--摘編自黃文杰《兩宋江浙城市變革與南戲的發生》(3) 南戲的產生與發展,反映了兩宋時期社會生活與文化方面的哪些特征?【答案】【小題1】溫州港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出口商品或從溫州港走海路直接運往日本、韓國和東南亞;或從溫州港運往明州,再銷往歐洲各國。【小題2】隨著移民的大量涌入,溫州逐漸形成了重視教育、崇尚科舉的社會風氣;宋朝崇文抑武,重視科舉,擴充太學,加之南宋太學設于臨安,為溫州籍學子人學提供了便利;溫州州縣學發達,推動了地方教育的發展;溫州學者熱心講學,促進了本地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答出兩點即可)【小題3】多元文化交融;城鎮文化蓬勃發展;娛樂文化發展反映市民需求等。(其他符合題意的答案亦可,只需答出兩點)3.(2022包頭中考1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從吐蕃傳來的馬球運動在盛唐時期非常流行,帝王將相、文人雅士,甚至宮廷婦女都參與其中。唐與吐蕃、突厥首領會盟時組織馬球比賽。日本遣唐使把馬球的玩法帶回了日本。馬球運動這項強健體魄、開放心胸的運動,是當時社會和平、富足的體現,是“盛唐氣象”的一個縮影。——摘編自吳建華《從馬球文化看唐代文化的包容性和盛唐的自信》材料二 宋代城市文化生活豐富,蹴鞠是市民階層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圖5銅鏡的背面呈現了一對青年男女在花園里踢球,有人為他們助興的情景。——摘編自統編教材七年級下冊 《中國歷史》教師教學用書材料三 1981年,中國女排在世界杯比賽中首次奪冠給國人帶來的激情,與改革開放初期中國人奮起直追的心情完全契合。國人喊出了“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口號?!度嗣袢請蟆穼懙溃骸坝弥袊胚@種拼搏精神去搞現代化建設,何愁現代化不能實現?”——摘編自汪大昭《學習女排,振興中華》(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馬球運動流行所展現的“盛唐氣象”。(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出宋代蹴鞠流行的階層,并簡析原因。(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女排奪冠的時代價值。【答案】(1)盛唐氣象:政治的穩定:經濟的繁榮;民族交往、交融的加強;社會風氣的開放包容(昂揚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剛健豪邁的尚武風氣);對外政策的兼容并包。(2)階層:市民階層。原因:宋朝,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城市商業貿易繁榮;同時,城市規模擴大,市民階層逐漸壯大和富裕起來:市民追求更豐富的文化娛樂生活,蹴鞠在市民中流行開來。(3)價值:激發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增強民族凝聚力、民族自信心;增添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精神動力:激勵人民投身到現代化建設中去;適應了時代的要求。考點精講中考真題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七下第12課 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學生版)中考真題凝聚全國各地歷史精英智慧,準確把握大綱要求,緊跟時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專輯精選近年本課全國各地中考歷史真題,助力同步教學,歡迎下載。一、繁華的都市生活:1、北宋開封,南宋的臨安,元朝的大都都是當時世界上的大都市。2、北宋的開封,最為繁華是大相國寺,在北宋的開封,最為繁華的是大相國寺,場地寬闊,可容萬人,每月舉行多次廟會。寺內外人流如潮,進行各種商品交易,還有傀儡戲、舞劍、雜技等各種表演。 元宵時節,大相國寺的大殿前設樂棚,供皇家樂隊演奏,吸引著眾人前來觀賞,熱鬧非凡。3、隨著城市的繁榮,宋代市民階層不斷壯大,市民文化生活也豐富起來,開封城內有許多娛樂兼商業場所,叫做“瓦子”。瓦子中圈出許多專供演出的圈子,稱為“勾欄”。瓦子”又稱“瓦舍”“瓦市”“瓦肆”,是指在城市的曠場上形成的交易市場,“瓦市”中設有為數不等的“看棚”,即上架布棚,四周用繩網或草薦圍起的簡陋表演場地;這種看棚就稱為“勾欄”(“勾欄”是欄干的別名)。5、今天的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在宋代都有了。二、宋詞:1、詞是一種新體詩歌,句子有長,有短,便于歌唱。詞在唐朝時已經出現,經五代到兩宋,得到很大發展,成為宋代主要的文學形式之一。宋詞代表:北宋---蘇軾---豪放派北宋文學家蘇軾,對詞的發展有突出貢獻。改進了詞的創作,擴大了詞的境界,提高了詞的格調。豪邁而飄逸,把寫景、抒情和議論結合在一起,收到引人入勝、激發情感的藝術效果。女詞人---李清照---南宋---婉約派李清照的詞風,委婉、細膩、清秀。她的作品以北宋滅亡為界限,此前主要是描寫真摯的夫妻感情,此后的作品則充滿了血和淚,通過對個人流離不定生活的描寫,反映當時戰亂帶來的災難,抒寫深沉的憂患情懷,在當時產生了較大影響。南宋---辛棄疾---豪放派辛棄疾把詞的豪放風格發揚光大,表達對山河分裂的悲痛他繼承了蘇軾以來的豪放詞風和報國情懷,使詞境變得更為雄奇闊大,抒情、寫景、敘事、議論,氣勢磅礴,震撼人心,進一步提高了詞的社會功能和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元曲:元朝戲劇空前發達,出現了元曲。元曲的組成:散曲、雜劇和南戲藝術特點:把音樂、歌舞、動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為一種綜合性的藝術。1、代表人物:關漢卿《竇娥冤》,“元曲四大家”: 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三、司馬光和《資治通鑒》1、北宋著名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主持編寫的《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通史。共300多萬字,記述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歷史,縱貫中國16個朝代?!顿Y治通鑒》這一書名的意思是“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戒來加強統治2、司馬光的《資治通鑒》與司馬遷的《史記》,并列為中國史學的不朽巨著,他們也被后人稱為“史學兩司馬”。一.選擇題1.(2022貴港中考1.)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生!”該詞風格豪放,充滿愛國熱情以及壯志難酬的悲憤。其作者是( )A. 蘇軾 B. 司馬光 C. 辛棄疾 D. 李清照2.(2022益陽中考5.)宋朝時,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一些節日的習俗,如春節的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節的掛彩燈、劃旱船,端午節的吃粽子、賽龍舟等,一直流傳至今。這反映了( ?。?br/>A.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 B.君主專制統治的日益強化C.宋朝市民文化的衰落 D.儒家思想正統地位的動搖3.(2022桂林中考4.)在元朝,它把音樂、歌舞、動作、念白融合在一起,發展為一種綜合性的藝術。這種藝術是( )A. 詩 B. 詞 C. 雜劇 D. 小說4.(2022江西中考5.)假如你是《清明上河圖》所描繪場景中的一位市民,你向能做的事情是( )A. 欣賞蹴鞠表演 B. 觀看京劇演出 C. 購買《紅樓夢》 D. 品嘗烤紅薯5.(2022衡陽中考3.)近年熱播劇《清平樂》的時代背景為北宋。劇中,宋仁宗帶著女兒徽柔公主到東京街頭游玩,公主可能看到( )A. 瓦子的勾欄內正在表演蹴鞠 B. 人們搶購熱門新書《紅樓夢》C. 大相國寺在演戲劇《竇娥冤》 D. 市民在傳頌鄭和下西洋的壯舉6.(2022郴州中考6.)傳統節日習俗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懸歷史長期積淀的結果,在詩詞作品中廣為出現。蘇軾詞中“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描繪的傳統節日是( )A. 春節 B. 清明節 C. 端午節 D. 中秋節7.(2022黃岡、孝感、咸寧中考4.)隨著城市的繁榮,與唐朝不同的是,宋代市民文化生活更加豐富;開封城內有許多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如瓦子和勾欄,南宋臨安的文化娛樂業更為發達。這一變化( )A. 適應了市民階層不斷壯大的需要 B. 反映了宋朝人民貪圖享樂之風C. 體現了宋代重文輕武政策的弊端 D. 表明商業發展腐蝕了正統思想8.(2022安徽中考3 .)宋代民間編印出售圖書的書坊,往往將說書人的底本作為話本出版。這促成了小說的發展和民間文化的普及。據此可知,當時( )A. 書坊是文化傳播的管理機構 B. 木活字印刷已普遍使用C. 商業行為助推市民文化發展 D. 小說成為主要文學形式9.(2022福建中考9 .) 閱讀材料獲取關鍵詞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李明同學寫出的關鍵詞:元朝、雜劇作家、《竇娥冤》。據此可知,他學習的歷史人物是( )A. 關漢卿 B. 李時珍 C. 宋應星 D. 曹雪芹10.(2021牡丹江 雞西5.)瓦子在宋代城市盛行主要是因為( )A. 大夫的提倡 B. 市民階層不斷壯大C. 農民的需要 D. 達官貴人的需要11.(2021瀘州市11.)《史記》和《資治通鑒》并列為中國史學的不朽巨著。下列史實,有可能同時被這兩部著作記錄的是( )A.夏朝建立 B.北魏賈思勰撰寫《齊民要術》C.秦滅六國 D.明朝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12.(2021山西省5.) 中國傳統節日是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九年級(1)班開展“走近傳統節日.感受民族文化”的主題班會活動,下面是李華同學展示的活動資料,從中反映出( )A. 傳統習俗的變化 B. 中華民族傳承的價值觀C. 傳統節日的起源 D. 社會習俗具有的娛樂性13.(2021東營市5.)中國古代文學藝術形式多種多樣。下列文學作品按照時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杜甫《垂老別》 ②關漢卿《竇娥冤》③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④吳承恩《西游記》A. ①④②③ B. ②①③④ C. ②④①③ D. ①③②④14.(2021德陽市3.)下圖為元墓出土的雜劇陶俑。這些陶俑( )吹笛 吹口哨 舞蹈 擊節板A. 表明當時娛樂生活豐富多彩 B. 反映出浪漫的藝術手法C. 可作為研究雜劇的一手史料 D. 說明當時戲劇種類繁多15.(2021青海省1.)司馬光和司馬遷被后人稱為“史學兩司馬”,《資治通鑒》與《史記》則是他們的史學名著。 下列歷史事件在兩部著作中都有記載的是( )A.武王伐紂 B.秦滅六國 C.安史之亂 D.陳橋兵變16.(2021江西省6.) 北宋中后期,在東京的陽春三月,“舉目則秋千巧笑”,蕩秋千已十分普及,還出現了“水秋千”,把跳水和蕩秋千結合起來,相當于現在的“花樣跳水”。材料從側面反映了( )A. 經濟重心南移最終完成 B. 宋詞元曲廣泛流行C. 北宋時期商業貿易繁榮 D. 都市生活豐富多彩17.(2021永州市6.)宋元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城市生活的繁榮,文學作品的世俗化趨勢越來越明顯。下列作品中適應了這種趨勢的是( )A.《離騷》 B.《詩經》 C.《竇娥冤》 D.《天工開物》18.(2021懷化市3.)明朝王世貞從是否適合配樂演唱的角度分析文學的發展創新,認為“詞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諧南耳而后有南曲”,“曲者,詞之變”。他所描述的這一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現象發生于( )A.漢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19.(2021齊齊哈爾市9.)某同學搜集了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等人物資料進行探究性學習。他探究的主題是( )A. 漢賦的興起 B. 唐詩的繁榮 C. 宋詞的發展 D. 元曲的流行20.(2021玉林市.)下圖是《元代戲曲家分布圖》。據此可以說明當時()A.廣大民眾生活安逸 B.北方文人大量南遷C.戲曲廣泛流行南北 D.戲曲表演形式多樣21.(2020廣元5.)《資治通鑒》是著名史學家司馬光主持編寫的一部編年體通史巨著。下列歷史人物不可能出現在該著作中的是( ?。?br/>A.秦始皇 B.張騫 C.畢昇 D.唐太宗22.(2020昆明4.)據宋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開封)相國寺每月五次開放,萬姓交易”。張擇端通過畫筆也生動描繪了開封繁華和市場繁榮的景象,這幅畫作是( )A.《蘭亭集序》 B.《步輦圖》 C.《清明上河圖》 D.《盛世滋生圖》23.(2020濟寧5.)北宋編撰《資治通鑒》,“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該書所記述的歷史起止時間位于下圖中( )24.(2020深圳7.)他的詞“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他極大地提高了詞的品位,確定了豪放派 在宋代詞壇的重要地位。他是( )A.李白 B.蘇軾 C.李清照 D.關漢卿25.(2020大興安嶺地區5.)詩詞大會是大家喜歡的一檔節目,宋朝有一位女詞人的詞常在節目中出現。她的詞風委婉、細膩、清秀,同時也抒寫了深沉的憂患情懷,這位女詞人是( ?。?br/>A.李清照 B.蘇軾 C.辛棄疾 D.白居易二.非選擇題1.(2022揚州中考26.)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 宋雜劇為元朝戲劇的發展打下了基礎。由于元統治者不重用漢人知識分子,一些不得意的文人、落魄之士,用他們的智慧創造了中國文學史上又一輝煌的篇章——元曲。戲劇的產生必須在社會經濟充分發展的城市中,有充足的市民人數和文娛活動的需要,才有可能形成集中的觀眾群體和以演劇為生的藝人群體。 ——摘編自吳剛《中國古代的城市生活》(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元雜劇的表演特征并列舉一個代表作家及其作品。(2)據材料二,概括元朝戲劇繁榮的歷史條件。(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社會發展與文化繁榮的相互關系。2.(2022溫州中考9.)捕捉社會光影,再現兩宋溫州。【百物周流】(1) 根據如圖,描述宋朝溫州港海外貿易的路線。【科舉競流】如表:南宋州郡科舉及第人數統計(前三甲)福州 溫州 明州進士 2249 1096 777狀元 6 5 4⊙兩宋時期,大量北方和福建移民流入溫州,形成了“耕以務本,讀以明教”等家訓、族規。⊙北宋中期,朝廷開始不斷擴充太學人數。南宋設太學于都城臨安(今杭州)。⊙1019年,溫州率先建立州學。至北宋后期,下轄四縣均已建立縣學。⊙北宋中期,溫州出現著名學者聚徒講學的景象。如“儒志先生”王開祖,中第后“杜門著書,從學常數百人”。——整理自吳松弟主編《溫州通史 宋元卷》(2) 結合材料,分析南宋時期溫州科舉鼎盛的原因。【文化匯流】南戲,是北宋時期北方雜劇傳播到南方后,與溫州民間藝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戲劇。兩宋時期,溫州經濟繁榮,城市人口激增,南戲率先將市民小人物作為正面主人公寫進戲文。南戲流傳到臨安后,瓦舍勾欄的繁盛,使其發展為成熟的戲曲藝術。--摘編自黃文杰《兩宋江浙城市變革與南戲的發生》(3) 南戲的產生與發展,反映了兩宋時期社會生活與文化方面的哪些特征?3.(2022包頭中考1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從吐蕃傳來的馬球運動在盛唐時期非常流行,帝王將相、文人雅士,甚至宮廷婦女都參與其中。唐與吐蕃、突厥首領會盟時組織馬球比賽。日本遣唐使把馬球的玩法帶回了日本。馬球運動這項強健體魄、開放心胸的運動,是當時社會和平、富足的體現,是“盛唐氣象”的一個縮影。——摘編自吳建華《從馬球文化看唐代文化的包容性和盛唐的自信》材料二 宋代城市文化生活豐富,蹴鞠是市民階層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圖5銅鏡的背面呈現了一對青年男女在花園里踢球,有人為他們助興的情景。——摘編自統編教材七年級下冊 《中國歷史》教師教學用書材料三 1981年,中國女排在世界杯比賽中首次奪冠給國人帶來的激情,與改革開放初期中國人奮起直追的心情完全契合。國人喊出了“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口號?!度嗣袢請蟆穼懙溃骸坝弥袊胚@種拼搏精神去搞現代化建設,何愁現代化不能實現?”——摘編自汪大昭《學習女排,振興中華》(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馬球運動流行所展現的“盛唐氣象”。(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出宋代蹴鞠流行的階層,并簡析原因。(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女排奪冠的時代價值。考點精講中考真題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2課 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學生版).doc 第12課 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