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七下第10課 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學生版)中考真題凝聚全國各地歷史精英智慧,準確把握大綱要求,緊跟時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試題精選本課近年中考真題和練習題,助力同步教學,歡迎下載。一、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蒙古族是中國北方一個古老的民族,原先活動在大興安嶺北段,后來向西,進入草原地區。12世紀時,蒙古草原上分布著許多部落,相互之間為了爭奪人口、草場、水源、牲畜而頻繁發生戰爭,生靈涂炭。人們盼望草原統一起來,結束戰爭。1、1206年,鐵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統一,建立蒙古政權,他被擁立為大汗,尊稱成吉思汗。二、蒙古滅西夏與金:1、1127年,西夏滅亡 2、1234年,蒙古滅金。三、元朝的建立和統一:1、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2、統治措施:忽必烈接受了漢族儒臣提出的“行漢法”“行仁政”“不嗜殺”的建議,施行“治國安民”的方略。政治上:廣開言路,整頓吏治,他依照中原王朝的統治方法,設立各種機構,建立年號。有利于蒙古政權的封建化與民族交融; 有利于安定社會秩序經濟上:注重農桑。有利于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 為元朝完成統一大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3、1276年,南宋滅亡。南宋大臣陸秀夫、文天祥等人,擁立難逃的宋室成員,繼續展開抗元斗爭,4、1279年,元軍攻滅南宋殘部,完成了對全國的統一。5、意義:元滅南宋,完成了全國的統一,結束了我國歷史上較長時期的分裂局面,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一.選擇題1.(2022襄陽中考4.)百度關鍵詞“少數民族貴族建立的統一王朝”“我國歷史上版圖最大的朝代”,搜索出的結果是(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清朝2.(2021張家界4.)繪制年代尺是培養“時空觀念”的重要途徑。如圖年代尺上標注的是中國歷史上3個王朝建立的時間。關于這3個王朝相同之處的表述,正確的是( )A.都結束了長期分裂并完成統一 B.都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C.都對儒家學說進行了打壓 D.都是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3.(2021濱州市5.)某同學進行單元復習時整理了部分典型圖片資料,由此判斷這一時期的階段特征是( )A. 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B. 繁榮與開放的時代C. 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 D.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4.(2021臨沂市7.)“自古以來,人終不免一死!倘若能為國盡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摘自宋代文天祥的《過零丁洋》白話譯文)1278年,文天祥在廣東兵敗被俘,被關押在船上,次年過零丁洋時作此詩。文天祥作此詩時( )A. 蒙古正和南宋結盟夾擊金朝 B. 南宋與元朝的對峙局面形成C. 忽必烈即將把都城定于大都 D. 元軍已經攻占南宋都城臨安5.(2021牡丹江、雞西4.)遼、宋、西夏、金時期的政治特點是( )A.地方軍閥割據 B.南北政權對峙 C.民族政權并立 D.戰亂長期不息6.(2020湘西州3.)《吉祥三寶》是一首優美動聽的蒙古族歌謠,我國歷史上由這個民族建立的統一王朝是( )A.遼 B.西夏 C.元 D.金7.(2019青島中考10.)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一部中華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團結凝聚、共同奮進的歷史。下面是某同學用制表法梳理少數民族杰出人物時制作的表格,表格中由上到下應依次填寫的人物是( )人物 主要事跡494 年遷都洛陽,推行漢化措施統一女真各部,頒行女真文字統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權把國號改為元,完成全國統一A.孝文帝、阿骨打、鐵木真、忽必烈 B.孝文帝、鐵木真、阿骨打、忽必烈C.阿骨打、孝文帝、忽必烈、鐵木真 D.阿骨打、孝文帝、鐵木真、忽必烈8.(2019懷化4 .)我國著名歌手騰格爾演唱的《天堂》,深情表達了對家鄉內蒙古的贊美。歷史上蒙古族建立了國土空前遼闊的元朝,其建立者是(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努爾哈赤 D.阿保機9.(2018眉山4.)有人經過研究發現:兩宋時,四川遠離中原戰火,局勢一向較為安定且富庶,成都、眉山成為四川刻書中心。到十三世紀中葉,蒙古兵攻占四川地區,大肆搶掠,成都、眉山的版刻業自此一蹶不振。由此可見( )A.戰爭是破壞經濟文化發展的罪魁禍首 B.社會安定是經濟文化發展的重要條件C.經濟的繁榮促進了雕版印書業的發展 D.兩宋時四川地區活字印刷術比較發達10.(2018福建中考7.) 1271年,他接受漢族儒臣的建議,改國號為元。“他”是( )A. 耶律阿保機 B. 完顏阿骨打 C. 鐵木真 D. 忽必烈11.(2018青島中考11.)遼朝與北宋、金朝與南宋先后對峙,實際上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南北朝時代,但也促進了各族人民間的相互了解和進一步聯系,為中華各民族再次統一奠定了基礎。實現“再次統一”的朝代是( )A.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12.(2019常德中考2 .)了解歷史時序,初步掌握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是學習歷史的基本要求。與下圖中①對應的朝代是( )A.南宋 B.元朝 C.明朝 D.清朝13.(2019威海中考 1.)比較、歸納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隋朝、元朝的相同點是( )①結束了分裂割據局面,統一了全國 ②開鑿了人工運河③創立了新的政治制度并被后世沿用 ④都城建在長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4.(2022西寧質檢)這是中國北方一個古老的民族,原先活動在大興安嶺北段,后來向西遷徙,進入草原地區。他們善于騎射,逐水草而居,過著游牧的生活……12世紀時,各部落之間頻繁發生戰爭,人們盼望草原統一起來,結束戰爭。材料介紹的這個古老民族是( )A.鮮卑族 B.匈奴族 C.契丹族 D.蒙古族15.(2022新疆質檢)“有星的天旋轉著,眾百姓反了,不進自己的臥內,互相搶掠財物。有草皮的地翻轉著,全部百姓反了……互相攻打。”最后是誰結束了蒙古高原的這種狀況 ( )A.忽必烈 B.阿保機 C.鐵木真 D.阿骨打16.某學生從資料上看到:這一戰爭發生在1205年至1227年,最后一個西北王國滅亡了。這一事件是指( )A.金滅遼 B.金滅北宋 C.蒙古滅西夏 D.蒙古滅金17.(2022蘭州質檢)“當蒙古軍隊借道于宋,進逼汴京的時候,南宋認為復仇的機會已到,遂配合蒙古軍隊,派江海、孟珙協助蒙古軍隊進攻蔡州,滅亡了金朝。”根據材料可知,金滅亡的原因是 ( )A.蒙古將士勇猛 B.蒙古經濟實力強大C.金朝政治腐朽 D.蒙古軍采取了正確的戰略計劃18.有一種觀點認為,蒙古貴族入主中原,是較為落后的游牧民族征服較為先進的農耕民族,其結果則是較為先進的農耕文化征服較為落后的游牧文化。忽必烈即位后采取的措施中,能夠體現這一點的是( )①行漢法 ②行仁政 ③注重農桑 ④建立年號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9.(2022烏魯木齊質檢)“劍指青山山欲裂(率領千軍萬馬翻山越嶺),馬飲長江江欲竭(戰馬飲水要把長江喝干)。精兵百萬下江南(精兵百萬下江南),干戈不染生靈血(軍紀嚴明不濫殺眾百姓)。”從元朝大將伯顏的這首《奉使收江南》詩中,我們能夠得出的正確歷史信息是( )A.成吉思汗統一了蒙古 B.蒙古滅了西夏和金C.蒙古進攻南宋的過程 D.李世民結束了隋朝的統治20.(2022通遼質檢)“完成了全國的統一,結束了我國歷史上較長時期的分裂割據局面,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材料評價的是( )A.隋朝建立 B.蒙古統一 C.元滅南宋 D.元朝建立21.“等到金哀宗即位后,面對風雨飄搖的局勢,盡管他有匡復之志,但怎奈國家積弊日久、軍無斗志…在戰場上潰敗連連,最終迎來帝國覆亡的時刻。”材料中的“帝國”覆亡于下列哪一政權( )A.西夏 B.北宋 C.元朝 D.蒙古22.南宋和蒙古政權直接對峙局面形成是在 ( )A.契丹滅亡后 B.北宋滅亡后 C.西夏滅亡后 D.金朝滅亡后23.下圖是宋元時期的政權更替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宋元時期的時代特征是 ( )A.繁榮與開放 B.民族政權并立到統一 C.經濟重心的南移 D.民族交融24.(2022青島期中)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有這樣一位歷史人物反抗蒙古族入侵,兵敗后被俘,不受利誘,威武不屈,寫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他是( )A.岳飛 B.文天祥 C.陸秀夫 D.寇準25.1279年崖山之戰后,隨著南宋殘余勢力的徹底滅亡,元朝最終統一整個中國。下列對元朝統一全國的意義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結束了我國歷史上較長時期的分裂割據局面,開創了統一新局面B.結束了長期以來的戰亂,促使社會走向安定C.促進了民族交融,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D.開創了我國古代歷史上首次大一統的局面二.非選擇題1.(2021湘西州中考25.)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族共同繁榮發展。(1)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了一系列漢化措施,如:說漢話、穿漢服、改漢姓等。請問這些措施最大的影響是什么?(2)唐朝時期漢藏兩族友好交往,促進了吐蕃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請舉一例唐朝時期漢藏兩族友好交往的史實。(3)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多民族國家。各民族都為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在歷史上,我國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貴族為主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王朝是什么?是由哪個民族建立的?(4)中國共產黨根據我國民族問題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制定相應的民族政策,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奠定基礎。請問中國共產黨將什么制度確立為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5)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你對民族團結的認識。2.改革創新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重要歷史人物也能推動社會的進步。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漢法,可以長久。故后魏、遼、金能用漢法,歷年最多,其他不能實用漢法,皆亂亡相繼,史冊具載,昭昭可見也。——[元]許衡《魯齋遺書》材料二 他是入主中原的第一位蒙古族帝王,大元帝國的創立者。他結束了中華民族數百年的分裂局面,重新統一了中國。(1)根據材料一,以論從史出的核心觀點說明許衡建議“行漢法”的主要歷史依據。(2)材料二贊頌的歷史人物是誰 他在繼承汗位后,接受漢族儒臣提出的管轄邊疆地區的相關建議,為此他采取了哪些具體舉措 (3)材料二贊頌的歷史人物最終完成了全國的統一,有何重大意義 (4)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從中得到的啟示。3.閱讀下列圖文資料,回答以下幾個問題。材料一 星天旋轉,諸國爭戰……沒有逃避地方,只有沖鋒打仗。沒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殺伐。——《蒙古秘史》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了那時蒙古草原上的什么局面 當時人們最大的期盼是什么 (2)成吉思汗、忽必烈這兩個歷史人物的主要貢獻是什么 (3)文天祥著名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詩的意思是什么 他的什么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考點精講中考真題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七下第10課 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 (教師版)中考真題凝聚全國各地歷史精英智慧,準確把握大綱要求,緊跟時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試題精選本課近年中考真題和練習題,助力同步教學,歡迎下載。一、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蒙古族是中國北方一個古老的民族,原先活動在大興安嶺北段,后來向西,進入草原地區。12世紀時,蒙古草原上分布著許多部落,相互之間為了爭奪人口、草場、水源、牲畜而頻繁發生戰爭,生靈涂炭。人們盼望草原統一起來,結束戰爭。1、1206年,鐵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統一,建立蒙古政權,他被擁立為大汗,尊稱成吉思汗。二、蒙古滅西夏與金:1、1127年,西夏滅亡 2、1234年,蒙古滅金。三、元朝的建立和統一:1、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2、統治措施:忽必烈接受了漢族儒臣提出的“行漢法”“行仁政”“不嗜殺”的建議,施行“治國安民”的方略。政治上:廣開言路,整頓吏治,他依照中原王朝的統治方法,設立各種機構,建立年號。有利于蒙古政權的封建化與民族交融; 有利于安定社會秩序經濟上:注重農桑。有利于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 為元朝完成統一大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3、1276年,南宋滅亡。南宋大臣陸秀夫、文天祥等人,擁立難逃的宋室成員,繼續展開抗元斗爭,4、1279年,元軍攻滅南宋殘部,完成了對全國的統一。5、意義:元滅南宋,完成了全國的統一,結束了我國歷史上較長時期的分裂局面,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一.選擇題1.(2022襄陽中考4.)百度關鍵詞“少數民族貴族建立的統一王朝”“我國歷史上版圖最大的朝代”,搜索出的結果是( C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清朝2.(2021張家界4.)繪制年代尺是培養“時空觀念”的重要途徑。如圖年代尺上標注的是中國歷史上3個王朝建立的時間。關于這3個王朝相同之處的表述,正確的是( A )A.都結束了長期分裂并完成統一 B.都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C.都對儒家學說進行了打壓 D.都是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3.(2021濱州市5.)某同學進行單元復習時整理了部分典型圖片資料,由此判斷這一時期的階段特征是(C )A. 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B. 繁榮與開放的時代C. 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 D.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4.(2021臨沂市7.)“自古以來,人終不免一死!倘若能為國盡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摘自宋代文天祥的《過零丁洋》白話譯文)1278年,文天祥在廣東兵敗被俘,被關押在船上,次年過零丁洋時作此詩。文天祥作此詩時( D )A. 蒙古正和南宋結盟夾擊金朝 B. 南宋與元朝的對峙局面形成C. 忽必烈即將把都城定于大都 D. 元軍已經攻占南宋都城臨安5.(2021牡丹江、雞西4.)遼、宋、西夏、金時期的政治特點是( C )A.地方軍閥割據 B.南北政權對峙 C.民族政權并立 D.戰亂長期不息6.(2020湘西州3.)《吉祥三寶》是一首優美動聽的蒙古族歌謠,我國歷史上由這個民族建立的統一王朝是( C )A.遼 B.西夏 C.元 D.金7.(2019青島中考10.)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一部中華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團結凝聚、共同奮進的歷史。下面是某同學用制表法梳理少數民族杰出人物時制作的表格,表格中由上到下應依次填寫的人物是( A )人物 主要事跡494 年遷都洛陽,推行漢化措施統一女真各部,頒行女真文字統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權把國號改為元,完成全國統一A.孝文帝、阿骨打、鐵木真、忽必烈 B.孝文帝、鐵木真、阿骨打、忽必烈C.阿骨打、孝文帝、忽必烈、鐵木真 D.阿骨打、孝文帝、鐵木真、忽必烈8.(2019懷化4 .)我國著名歌手騰格爾演唱的《天堂》,深情表達了對家鄉內蒙古的贊美。歷史上蒙古族建立了國土空前遼闊的元朝,其建立者是( B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努爾哈赤 D.阿保機9.(2018眉山4.)有人經過研究發現:兩宋時,四川遠離中原戰火,局勢一向較為安定且富庶,成都、眉山成為四川刻書中心。到十三世紀中葉,蒙古兵攻占四川地區,大肆搶掠,成都、眉山的版刻業自此一蹶不振。由此可見( B )A.戰爭是破壞經濟文化發展的罪魁禍首 B.社會安定是經濟文化發展的重要條件C.經濟的繁榮促進了雕版印書業的發展 D.兩宋時四川地區活字印刷術比較發達10.(2018福建中考7.) 1271年,他接受漢族儒臣的建議,改國號為元。“他”是( D )A. 耶律阿保機 B. 完顏阿骨打 C. 鐵木真 D. 忽必烈11.(2018青島中考11.)遼朝與北宋、金朝與南宋先后對峙,實際上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南北朝時代,但也促進了各族人民間的相互了解和進一步聯系,為中華各民族再次統一奠定了基礎。實現“再次統一”的朝代是( B )A.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12.(2019常德中考2 .)了解歷史時序,初步掌握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是學習歷史的基本要求。與下圖中①對應的朝代是( B )A.南宋 B.元朝 C.明朝 D.清朝13.(2019威海中考 1.)比較、歸納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隋朝、元朝的相同點是( A )①結束了分裂割據局面,統一了全國 ②開鑿了人工運河③創立了新的政治制度并被后世沿用 ④都城建在長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4.(2022西寧質檢)這是中國北方一個古老的民族,原先活動在大興安嶺北段,后來向西遷徙,進入草原地區。他們善于騎射,逐水草而居,過著游牧的生活……12世紀時,各部落之間頻繁發生戰爭,人們盼望草原統一起來,結束戰爭。材料介紹的這個古老民族是 ( D )A.鮮卑族 B.匈奴族 C.契丹族 D.蒙古族15.(2022新疆質檢)“有星的天旋轉著,眾百姓反了,不進自己的臥內,互相搶掠財物。有草皮的地翻轉著,全部百姓反了……互相攻打。”最后是誰結束了蒙古高原的這種狀況 ( C )A.忽必烈 B.阿保機 C.鐵木真 D.阿骨打16.某學生從資料上看到:這一戰爭發生在1205年至1227年,最后一個西北王國滅亡了。這一事件是指( C )A.金滅遼 B.金滅北宋 C.蒙古滅西夏 D.蒙古滅金17.(2022蘭州質檢)“當蒙古軍隊借道于宋,進逼汴京的時候,南宋認為復仇的機會已到,遂配合蒙古軍隊,派江海、孟珙協助蒙古軍隊進攻蔡州,滅亡了金朝。”根據材料可知,金滅亡的原因是 ( D )A.蒙古將士勇猛 B.蒙古經濟實力強大C.金朝政治腐朽 D.蒙古軍采取了正確的戰略計劃18.有一種觀點認為,蒙古貴族入主中原,是較為落后的游牧民族征服較為先進的農耕民族,其結果則是較為先進的農耕文化征服較為落后的游牧文化。忽必烈即位后采取的措施中,能夠體現這一點的是( D )①行漢法 ②行仁政 ③注重農桑 ④建立年號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9.(2022烏魯木齊質檢)“劍指青山山欲裂(率領千軍萬馬翻山越嶺),馬飲長江江欲竭(戰馬飲水要把長江喝干)。精兵百萬下江南(精兵百萬下江南),干戈不染生靈血(軍紀嚴明不濫殺眾百姓)。”從元朝大將伯顏的這首《奉使收江南》詩中,我們能夠得出的正確歷史信息是( C )A.成吉思汗統一了蒙古 B.蒙古滅了西夏和金C.蒙古進攻南宋的過程 D.李世民結束了隋朝的統治20.(2022通遼質檢)“完成了全國的統一,結束了我國歷史上較長時期的分裂割據局面,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材料評價的是 ( C )A.隋朝建立 B.蒙古統一 C.元滅南宋 D.元朝建立21.“等到金哀宗即位后,面對風雨飄搖的局勢,盡管他有匡復之志,但怎奈國家積弊日久、軍無斗志…在戰場上潰敗連連,最終迎來帝國覆亡的時刻。”材料中的“帝國”覆亡于下列哪一政權( D )A.西夏 B.北宋 C.元朝 D.蒙古22.南宋和蒙古政權直接對峙局面形成是在 ( D )A.契丹滅亡后 B.北宋滅亡后 C.西夏滅亡后 D.金朝滅亡后23.下圖是宋元時期的政權更替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宋元時期的時代特征是 ( B )A.繁榮與開放 B.民族政權并立到統一 C.經濟重心的南移 D.民族交融24.(2022青島期中)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有這樣一位歷史人物反抗蒙古族入侵,兵敗后被俘,不受利誘,威武不屈,寫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他是( B )A.岳飛 B.文天祥 C.陸秀夫 D.寇準25.1279年崖山之戰后,隨著南宋殘余勢力的徹底滅亡,元朝最終統一整個中國。下列對元朝統一全國的意義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D )A.結束了我國歷史上較長時期的分裂割據局面,開創了統一新局面B.結束了長期以來的戰亂,促使社會走向安定C.促進了民族交融,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D.開創了我國古代歷史上首次大一統的局面二.非選擇題1.(2021湘西州中考25.)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族共同繁榮。(1)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了一系列漢化措施,如:說漢話、穿漢服、改漢姓等。請問這些措施最大的影響是什么?(2)唐朝時期漢藏兩族友好交往,促進了吐蕃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請舉一例唐朝時期漢藏兩族友好交往的史實。(3)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多民族國家。各民族都為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在歷史上,我國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貴族為主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王朝是什么?是由哪個民族建立的?(4)中國共產黨根據我國民族問題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制定相應的民族政策,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奠定基礎。請問中國共產黨將什么制度確立為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5)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你對民族團結的認識。【答案】(1)促進了民族交融;(2)文成公主入藏(或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3)元朝;蒙古族;(4)民族區域自治;(5)民族團結就是各民族間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和睦相處,相互合作,共同致力于社會建設和促進社會穩定。(有理即可)2.改革創新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重要歷史人物也能推動社會的進步。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漢法,可以長久。故后魏、遼、金能用漢法,歷年最多,其他不能實用漢法,皆亂亡相繼,史冊具載,昭昭可見也。——[元]許衡《魯齋遺書》材料二 他是入主中原的第一位蒙古族帝王,大元帝國的創立者。他結束了中華民族數百年的分裂局面,重新統一了中國。(1)根據材料一,以論從史出的核心觀點說明許衡建議“行漢法”的主要歷史依據。(2)材料二贊頌的歷史人物是誰 他在繼承汗位后,接受漢族儒臣提出的管轄邊疆地區的相關建議,為此他采取了哪些具體舉措 (3)材料二贊頌的歷史人物最終完成了全國的統一,有何重大意義 (4)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從中得到的啟示。【答案】(1)答:依據:北魏、遼、金因推行漢法統治時間較長,其他不推行漢法的少數民族政權都相繼敗亡。(2)答:歷史人物:元世祖忽必烈。措施:“行漢法”“行仁政”“不嗜殺”,施行“治國安民”的方略,廣開言路,整頓吏治,注重農桑。依照中原王朝的統治方法,設立各種機構,建立年號。(3)答:意義:元的統一,結束了我國歷史上較長時期的分裂割據局面,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4)答:啟示:我們要有銳意進取的精神,學習先進文化,敢于創新,與時俱進。3.閱讀下列圖文資料,回答以下幾個問題。材料一 星天旋轉,諸國爭戰……沒有逃避地方,只有沖鋒打仗。沒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殺伐。——《蒙古秘史》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了那時蒙古草原上的什么局面 當時人們最大的期盼是什么 (2)成吉思汗、忽必烈這兩個歷史人物的主要貢獻是什么 (3)文天祥著名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詩的意思是什么 他的什么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答案】(1)答:戰爭不斷,人們生活困苦。人們期望草原統一起來,結束戰爭。(2)答: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權。忽必烈建立元朝,統一全國。(3)答:自古以來,人都會死,但要死的有價值、有意義。忠貞愛國、寧死不屈的精神品質。(言之有理即可)考點精講中考真題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0課 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 (學生版).doc 第10課 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 (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