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七下第1課隋朝的統一與滅亡(教師版)中考真題凝聚全國各地歷史精英智慧,準確把握大綱要求,緊跟時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專輯精選近年本課全國各地中考歷史真題,助力同步教學,歡迎下載。一、隋朝的建立:1、隋的建立: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2、隋的統一: 589年,隋文帝滅陳,統一南北。3、意義:結束了長期分裂局面,順應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發展大趨勢。4、措施:發展經濟,編訂戶籍,統一南北幣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強中央集權,提高行政效率。這一系列措施,促進了社會經濟的迅速恢復和發展,使人口數量和墾田面積大幅度增長,隋朝成為疆域遼闊、國力強盛的王朝。二、隋朝大運河:1、目的: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2、時間、人物: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大運河全長兩千多公里,地位: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3、中心、起始點: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余杭。4、四個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5、連接五條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6、開通的作用:大運河的開通,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大運河開通的條件: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國家治理得比較好,出現了經濟繁榮的景象,這就使隋煬帝開通大運河具備了經濟實力。②隋朝國家統一,使隋煬帝有征發幾百萬人的可能性。③有前代開鑿的幾段古運河為基礎。三、科舉制度:魏晉南北朝時期,官吏的選拔權由上層權貴壟斷,選官看重門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過門第即可進入仕途。1、隋文帝初步建立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2、隋煬帝,設立進士科,標志科舉制度正式確立。3、意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利,擴大了官吏選拔范圍,同時也推動了教育的發展。此后科舉制成為歷朝選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維持了1300多年。4、科舉制度誕生以前,選官依據門第高低,選拔官吏的權力在地方手中,科舉制度誕生后,選官依據才學,選官權力在中央。四、隋朝滅亡:1、原因:隋煬帝的暴政。2、表現:隋煬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縱情享樂,奢侈無度;屢次發動戰爭,致使民不聊生,社會矛盾激化;為了加強對各地的統治,多次巡游,乘坐高大、華麗的龍舟,隨行的船只浩浩蕩蕩,沿途護衛的士兵和拉纖的民工多達數十萬,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隋煬帝的殘暴統治,使人民忍無可忍,終于爆發大規模起義。起義首爆發在人民受害最深的山東地區,隨即迅速蔓延到全國。2、滅亡: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殺,隋朝滅亡。一.選擇題1.(2022張家界中考6.) “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該詩表達了唐朝詩人孟郊進士及第后的喜悅心情。他進士及第得益于哪一考試制度( C )A. 刺史制 B. 三省六部制 C. 科舉制 D. 行省制2.(2022重慶中考A卷5.)隋唐時期,江都(今揚州)發展較快,經濟地位日益重要。據下圖可知,江都地位的上升得益于( C )隋朝大運河示意圖A.其為隋朝都城之一 B.大運河以其為中心C.位于運河與長江交匯之地 D.經濟重心的南移最終完成3.(2022濰坊市中考5.) 文物是寶貴的文化財富。如果文物會說話,青州博物館館藏狀元卷會說( D )A. 帶你學習造紙工藝 B. 伴你領略魏晉書法 C. 和你品味最美宋詞 D. 陪你探究科舉考試4.(2022天津中考5.)《中華帝國的專制制度》一書中寫道:“一個中國人必須獲得通向進士的各種學位,才能成為一名朝廷官員。”創立進士科的是( B )A. 隋文帝 B. 隋煬帝 C. 唐太宗 D. 武則天5.(2022自貢中考1.)《中國官制大辭典》對古代某選官制度的解釋:“一種允許士人自愿向官府報名,經過分科考試,根據成績選拔人才、分別任官的制度。”該制度始創于( A )A.隋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6.(2022盤錦中考2.) 某班復習課上要求學生對秦、隋兩朝的治亂興衰進行比較,探究兩朝的相似之處。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C )A. 都是由少數民族貴族建立的王朝 B. 都在長安定都C. 都結束了長期分裂,實現了統一 D. 都實行科舉制7.(2022邵陽中考4.) 在大運河的修建過程中,我們的祖先遇到了許多難題,如所連接的海河、黃河等五大水系的海拔不同,如何控制水的流向等等。但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修成了直到今天我們都為之驕傲的大運河。材料強調大運河的開通( B )A. 維護了社會秩序的安定 B. 體現了古代人民的智慧C. 加強了南北地區的聯系 D. 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繁榮8.(2022牡丹江、雞西中考3.)科舉制最大的合理性在于它那“朝為田含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機會均等”機制,這對知識分子的社會心理是一種塑造,客觀上激勵了個人的奮斗精神。材料表明科舉制( A )A. 有利于形成新的價值取向 B. 阻止了世家子弟的入仕C. 忽視了讀書人品德的考察 D. 提升了全社會文化水平9.(2022福建中考 6.) 隋朝大運河的開鑿沖破我國東西水系自然地理的限制,解決了開辟水源和改造地形等難題;其卓越運能的實現,展示了我國土地測量和水利水運等科技成就和創新能力。這體現了( C )A. 江南地區的開發 B. 運輸工具的改進 C. 勞動人民的智慧 D. 計算能力的提高10.(2021襄陽市3.)襄陽詩人皮日休有詩日:“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詩人稱贊的古代工程是(C )A. 長城 B. 都江堰 C. 大運河 D. 紫禁城11.(2021荊門市3.)“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 ”詩人皮日休對大運河的經濟作用進行了充分的肯定。大運河開鑿于(A )A. 隋朝 B. 唐朝 C. 元朝 D. 明朝12.(2021臨沂市5.)隋文帝楊堅之父楊忠,曾被北周封為“隨國公”。楊堅襲此封爵,奪位后立國號為隨",但其認為隨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為“隋”。這句話表明(D )A. 楊忠經歷了北周和南朝 B. 楊忠是隋朝開國皇帝C. 楊堅沒有做過“隨國公” D. 隋朝最初的國號是“隨"13.(2021營口市4.)科舉制的創立,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下表空白處應正確填寫的內容是( C )皇帝 措施隋文帝 建立起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進土科的創立,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確立唐太宗 增加科舉考試科目武則天 創立殿試制度A.漢武帝 B.唐玄宗 C.隋煬帝 D.明太祖14.(2021江西省4.)中國民間自古有給小孩佩戴“長命鎖”的風俗,這寄托了家族對子孫后代的期盼。下圖是一枚銀質的“長命鎖”,它反映了( D )A. 書法藝術上杰出成就 B. 白銀逐漸成為主要貨幣C. 古代手工業技術世界領先 D. 科舉制對百姓生活的影響15.(2021揚州市3.)古詩云“喜中青錢選,才高壓俊英"(注:“青錢選"比喻科舉考試時文章寫得好,每次都被選中)。這說明科舉制在選官上注重( D )A.血緣 B.品德 C.門第 D.才學16.(2021常德市6.)有學者評論說:“如果從中外文化對比的角度看,古代中國的政治文化,和同時代任何國家相比,都更具有平民性……。”此觀點評價的“政治文化”最恰當的是( C )A. 分封制 B. 郡縣制 C. 科舉制 D. 行省制17.(2021龍東地區2.)為了鞏固統治,隋煬帝命人開鑿了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大運河的中心是( B )A. 長安 B. 洛陽 C. 涿郡 D. 余杭18.(2021廣東4.)隋初有官員進表,稱:“竊見當今部縣,倍多于古,或地無百里,數縣并置,或戶才不滿千,二郡分領。”這說明當時( D )A.分封制度盛行 B.全國戶口眾多 C.土地兼并嚴重 D.郡縣數量過多19.(2021福建7.)圖4所示為某同學研究性學習的關鍵內容。據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題是( C )A.南方經濟發展原因 B.孝文帝的漢化政策C.隋統一全國的背景 D.科舉制的深遠影響20.(2020宜賓4.)解讀如圖,當時大運河修建和利用( A )A.溝通了南北并鞏固統一 B.完成了經濟重心的南移C.實現了海上貿易被漕運取代 D.解除了長安遭受的軍事威脅21.(2020深圳6.)“張公出,絲路興,文明傳。……大業(年號)始,東都建,運河開。”材料中的“絲路” 與“運河”都促進了(B )A.南北交通的發展 B.經濟和文化的交流 C.經濟重心的南移 D.西漢的大一統22.(2020青島9.)在美國學者麥克 哈特《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 名人排行榜》一書中,隋文帝位列其中。下列屬于隋文帝功績的是( D )A.正式確立了科舉制 B.開通縱貫南北的大運河C.開創了“開元盛世” D.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23.(2020濰坊6.)如圖是某學習主題的詩句摘抄筆記。其主題是( D )A.百家爭鳴 B.佛教傳播 C.開元盛世 D.科舉制度24.(2020大慶5.)隋朝大運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隋朝大運河的最北端和最南端分別是( D )A.涿郡、江都 B洛陽、余杭 C洛陽、江都 D涿郡、余杭25.(2020自貢4.)長城和大運河是書寫在中華大地上的一個“人”字。以下兩首評價長城和大運河的詩句,涉及的觀點較為合理的是( A )A.辯證的觀點 B.積極的觀點 C.消極的觀點 D.片面的觀點二.非選擇題1.(2022寧波中考10.)一條大運河,半部中國史。根據圖文資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大運河由隋唐運河、京杭大運河和浙東運河組成,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它始建于春秋時期,經過歷代的開鑿、疏浚、連通而成,至今仍發揮著水路運輸等作用。材料二:中國大運河項目在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城市之一的寧波,位于大運河的最南端,是通往外海的重要口岸,是大運河上的一個重要節點。(1) 請指出圖1所示的隋朝大運河開鑿的目的。(2) 比較圖1圖2,大運河發生了“裁彎取直”的變化。這一變化最早出現于哪一朝代?請分析變化產生的主要原因。(3) 在以“中國大運河”為主題的探究學習時,小寧與小波分別提出了一個問題。請你運用相關材料及所學知識,任選一個問題進行解答。【答案】【小題1】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小題2】朝代:元朝。原因:政治經濟重心的轉移;為了便利南糧北運,糧船可以從杭州直抵大都;縮短運輸路程,更加快捷;實現有效的統治與管理等。【小題3】小寧:文化遺產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彌足珍貴;中國大運河是建造時間最早(使用最久、空間跨度最大、最古老)的人工運河,承載了中華燦爛文明;是貫通南北的運輸系統,是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結品和杰出成就;日前很多河段仍在使用,是活態的文化遺產;大運河的歷史文化遺存需要保護等。小波:寧波瀕臨東海,擁有深水良港:通江達海(三江匯流,水系發達,匯入東海),海河聯運;“港通天下”,是對外貿易的重要通道。(或既是中國大運河的終點,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大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的連接點)2.(2021張家界25.)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古老的中國創造了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為人類的發展和進步作出了偉大貢獻。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圖1 圖2 圖3(1)請指出圖1青銅器和圖2中國最早文字的名稱。圖3羅盤(指南針)對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怎樣的重要貢獻?材料二圖4 圖5 圖6(2)圖6人物創立了什么學派?西漢初年,統治者運用圖4人物的主張,實行休養生息政策,出現了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的局面,史稱什么?漢武帝為加強中央集權,接受誰的什么建議,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材料三 我們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試制度,是中國所采用的選舉制度,及其定期舉行的考試。——引自《英國大百科全書》(3)材料三中的“考試制度”具體指隋朝創立的什么制度?它的創立有何重要影響?(4)在學習中華文明的過程中,你有何感悟?【答案】(1)四羊方尊;甲骨文;大大促進了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的發展。(2)墨家;文景之治;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3)科舉制度;科舉制的創立,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推動了教育的發展。(4)科學技術和正確的思想能促進社會進步;制定政策要敢于創新,要符合社會發展的潮流等等(有理即可)。3.(2021恩施州13.)經濟是人類一切活動的基礎,而經濟發展往往要依賴諸多因素的推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史記 秦始皇本紀》材料二 漢興,掃除煩苛,與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儉,孝景遵業,五六十載之間,至于移風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漢言文景,美哉!——班固《漢書》材料三材料四 江南之為國盛矣……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漁鹽杞梓之利,充仞八方;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宋書》材料五 “國以民為本,人以食為命。若禾黍不登,則兆庶非國家所有。”——唐太宗(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秦始皇為鞏固統一在經濟方面采取的措施。材料二描述了我國歷史上哪一盛世局面?(2)材料三中圖1水利工程的設計,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請寫出該工程的名稱。圖2是隋朝留給后世的重要遺產,它的開通有何歷史意義?(3)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原因。若你想了解同時期北方的農業生產技術水平,最好查閱當時哪一農學著作?(4)根據材料五,說出唐太宗的治國措施或理念。(5)綜上所述,你認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因素有哪些?【答案】(1)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文景之治。(2)都江堰;隋朝大運河的開通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交流,成為貫通南北的大動脈。(3)原因:北方長期戰亂,江南地區社會比較安定,北方農民大量南遷,帶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著作:《齊民要術》。(4)以民為本,重視農業。(5)國家的穩定、政策的合理、興修水利等。考點精講中考真題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七下第1課隋朝的統一與滅亡(學生版)中考真題凝聚全國各地歷史精英智慧,準確把握大綱要求,緊跟時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專輯精選近年本課全國各地中考歷史真題,助力同步教學,歡迎下載。一、隋朝的建立:1、隋的建立: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2、隋的統一: 589年,隋文帝滅陳,統一南北。3、意義:結束了長期分裂局面,順應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發展大趨勢。4、措施:發展經濟,編訂戶籍,統一南北幣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強中央集權,提高行政效率。這一系列措施,促進了社會經濟的迅速恢復和發展,使人口數量和墾田面積大幅度增長,隋朝成為疆域遼闊、國力強盛的王朝。二、隋朝大運河:1、目的: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2、時間、人物: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大運河全長兩千多公里,地位: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3、中心、起始點: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余杭。4、四個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5、連接五條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6、開通的作用:大運河的開通,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大運河開通的條件: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國家治理得比較好,出現了經濟繁榮的景象,這就使隋煬帝開通大運河具備了經濟實力。②隋朝國家統一,使隋煬帝有征發幾百萬人的可能性。③有前代開鑿的幾段古運河為基礎。三、科舉制度:魏晉南北朝時期,官吏的選拔權由上層權貴壟斷,選官看重門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過門第即可進入仕途。1、隋文帝初步建立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2、隋煬帝,設立進士科,標志科舉制度正式確立。3、意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利,擴大了官吏選拔范圍,同時也推動了教育的發展。此后科舉制成為歷朝選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維持了1300多年。4、科舉制度誕生以前,選官依據門第高低,選拔官吏的權力在地方手中,科舉制度誕生后,選官依據才學,選官權力在中央。四、隋朝滅亡:1、原因:隋煬帝的暴政。2、表現:隋煬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縱情享樂,奢侈無度;屢次發動戰爭,致使民不聊生,社會矛盾激化;為了加強對各地的統治,多次巡游,乘坐高大、華麗的龍舟,隨行的船只浩浩蕩蕩,沿途護衛的士兵和拉纖的民工多達數十萬,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隋煬帝的殘暴統治,使人民忍無可忍,終于爆發大規模起義。起義首爆發在人民受害最深的山東地區,隨即迅速蔓延到全國。2、滅亡: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殺,隋朝滅亡。一.選擇題1.(2022張家界中考6.) “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該詩表達了唐朝詩人孟郊進士及第后的喜悅心情。他進士及第得益于哪一考試制度( )A. 刺史制 B. 三省六部制 C. 科舉制 D. 行省制2.(2022重慶中考A卷5.)隋唐時期,江都(今揚州)發展較快,經濟地位日益重要。據下圖可知,江都地位的上升得益于( )隋朝大運河示意圖A.其為隋朝都城之一 B.大運河以其為中心C.位于運河與長江交匯之地 D.經濟重心的南移最終完成3.(2022濰坊市中考5.) 文物是寶貴的文化財富。如果文物會說話,青州博物館館藏狀元卷會說( )A. 帶你學習造紙工藝 B. 伴你領略魏晉書法 C. 和你品味最美宋詞 D. 陪你探究科舉考試4.(2022天津中考5.)《中華帝國的專制制度》一書中寫道:“一個中國人必須獲得通向進士的各種學位,才能成為一名朝廷官員。”創立進士科的是( )A. 隋文帝 B. 隋煬帝 C. 唐太宗 D. 武則天5.(2022自貢中考1.)《中國官制大辭典》對古代某選官制度的解釋:“一種允許士人自愿向官府報名,經過分科考試,根據成績選拔人才、分別任官的制度。”該制度始創于( )A.隋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6.(2022盤錦中考2.) 某班復習課上要求學生對秦、隋兩朝的治亂興衰進行比較,探究兩朝的相似之處。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A. 都是由少數民族貴族建立的王朝 B. 都在長安定都C. 都結束了長期分裂,實現了統一 D. 都實行科舉制7.(2022邵陽中考4.) 在大運河的修建過程中,我們的祖先遇到了許多難題,如所連接的海河、黃河等五大水系的海拔不同,如何控制水的流向等等。但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修成了直到今天我們都為之驕傲的大運河。材料強調大運河的開通( )A. 維護了社會秩序的安定 B. 體現了古代人民的智慧C. 加強了南北地區的聯系 D. 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繁榮8.(2022牡丹江、雞西中考3.)科舉制最大的合理性在于它那“朝為田含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機會均等”機制,這對知識分子的社會心理是一種塑造,客觀上激勵了個人的奮斗精神。材料表明科舉制( )A. 有利于形成新的價值取向 B. 阻止了世家子弟的入仕C. 忽視了讀書人品德的考察 D. 提升了全社會文化水平9.(2022福建中考 6.) 隋朝大運河的開鑿沖破我國東西水系自然地理的限制,解決了開辟水源和改造地形等難題;其卓越運能的實現,展示了我國土地測量和水利水運等科技成就和創新能力。這體現了( )A. 江南地區的開發 B. 運輸工具的改進 C. 勞動人民的智慧 D. 計算能力的提高10.(2021襄陽市3.)襄陽詩人皮日休有詩日:“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詩人稱贊的古代工程是( )A. 長城 B. 都江堰 C. 大運河 D. 紫禁城11.(2021荊門市3.)“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 ”詩人皮日休對大運河的經濟作用進行了充分的肯定。大運河開鑿于( )A. 隋朝 B. 唐朝 C. 元朝 D. 明朝12.(2021臨沂市5.)隋文帝楊堅之父楊忠,曾被北周封為“隨國公”。楊堅襲此封爵,奪位后立國號為隨",但其認為隨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為“隋”。這句話表明( )A. 楊忠經歷了北周和南朝 B. 楊忠是隋朝開國皇帝C. 楊堅沒有做過“隨國公” D. 隋朝最初的國號是“隨"13.(2021營口市4.)科舉制的創立,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下表空白處應正確填寫的內容是( )皇帝 措施隋文帝 建立起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進土科的創立,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確立唐太宗 增加科舉考試科目武則天 創立殿試制度A.漢武帝 B.唐玄宗 C.隋煬帝 D.明太祖14.(2021江西省4.)中國民間自古有給小孩佩戴“長命鎖”的風俗,這寄托了家族對子孫后代的期盼。下圖是一枚銀質的“長命鎖”,它反映了( )A. 書法藝術上杰出成就 B. 白銀逐漸成為主要貨幣C. 古代手工業技術世界領先 D. 科舉制對百姓生活的影響15.(2021揚州市3.)古詩云“喜中青錢選,才高壓俊英"(注:“青錢選"比喻科舉考試時文章寫得好,每次都被選中)。這說明科舉制在選官上注重( )A.血緣 B.品德 C.門第 D.才學16.(2021常德市6.)有學者評論說:“如果從中外文化對比的角度看,古代中國的政治文化,和同時代任何國家相比,都更具有平民性……。”此觀點評價的“政治文化”最恰當的是( )A. 分封制 B. 郡縣制 C. 科舉制 D. 行省制17.(2021龍東地區2.)為了鞏固統治,隋煬帝命人開鑿了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大運河的中心是( )A. 長安 B. 洛陽 C. 涿郡 D. 余杭18.(2021廣東4.)隋初有官員進表,稱:“竊見當今部縣,倍多于古,或地無百里,數縣并置,或戶才不滿千,二郡分領。”這說明當時( )A.分封制度盛行 B.全國戶口眾多 C.土地兼并嚴重 D.郡縣數量過多19.(2021福建7.)圖4所示為某同學研究性學習的關鍵內容。據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題是( )A.南方經濟發展原因 B.孝文帝的漢化政策C.隋統一全國的背景 D.科舉制的深遠影響20.(2020宜賓4.)解讀如圖,當時大運河修建和利用( )A.溝通了南北并鞏固統一 B.完成了經濟重心的南移C.實現了海上貿易被漕運取代 D.解除了長安遭受的軍事威脅21.(2020深圳6.)“張公出,絲路興,文明傳。……大業(年號)始,東都建,運河開。”材料中的“絲路” 與“運河”都促進了( )A.南北交通的發展 B.經濟和文化的交流 C.經濟重心的南移 D.西漢的大一統22.(2020青島9.)在美國學者麥克 哈特《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 名人排行榜》一書中,隋文帝位列其中。下列屬于隋文帝功績的是( )A.正式確立了科舉制 B.開通縱貫南北的大運河C.開創了“開元盛世” D.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23.(2020濰坊6.)如圖是某學習主題的詩句摘抄筆記。其主題是( )A.百家爭鳴 B.佛教傳播 C.開元盛世 D.科舉制度24.(2020大慶5.)隋朝大運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隋朝大運河的最北端和最南端分別是( )A.涿郡、江都 B洛陽、余杭 C洛陽、江都 D涿郡、余杭25.(2020自貢4.)長城和大運河是書寫在中華大地上的一個“人”字。以下兩首評價長城和大運河的詩句,涉及的觀點較為合理的是( )A.辯證的觀點 B.積極的觀點 C.消極的觀點 D.片面的觀點二.非選擇題1.(2022寧波中考10.)一條大運河,半部中國史。根據圖文資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大運河由隋唐運河、京杭大運河和浙東運河組成,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它始建于春秋時期,經過歷代的開鑿、疏浚、連通而成,至今仍發揮著水路運輸等作用。材料二:中國大運河項目在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城市之一的寧波,位于大運河的最南端,是通往外海的重要口岸,是大運河上的一個重要節點。(1) 請指出圖1所示的隋朝大運河開鑿的目的。(2) 比較圖1圖2,大運河發生了“裁彎取直”的變化。這一變化最早出現于哪一朝代?請分析變化產生的主要原因。(3) 在以“中國大運河”為主題的探究學習時,小寧與小波分別提出了一個問題。請你運用相關材料及所學知識,任選一個問題進行解答。2.(2021張家界25.)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古老的中國創造了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為人類的發展和進步作出了偉大貢獻。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圖1 圖2 圖3(1)請指出圖1青銅器和圖2中國最早文字的名稱。圖3羅盤(指南針)對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怎樣的重要貢獻?材料二圖4 圖5 圖6(2)圖6人物創立了什么學派?西漢初年,統治者運用圖4人物的主張,實行休養生息政策,出現了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的局面,史稱什么?漢武帝為加強中央集權,接受誰的什么建議,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材料三 我們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試制度,是中國所采用的選舉制度,及其定期舉行的考試。——引自《英國大百科全書》(3)材料三中的“考試制度”具體指隋朝創立的什么制度?它的創立有何重要影響?(4)在學習中華文明的過程中,你有何感悟?3.(2021恩施州13.)經濟是人類一切活動的基礎,而經濟發展往往要依賴諸多因素的推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史記 秦始皇本紀》材料二 漢興,掃除煩苛,與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儉,孝景遵業,五六十載之間,至于移風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漢言文景,美哉!——班固《漢書》材料三材料四 江南之為國盛矣……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漁鹽杞梓之利,充仞八方;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宋書》材料五 “國以民為本,人以食為命。若禾黍不登,則兆庶非國家所有。”——唐太宗(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秦始皇為鞏固統一在經濟方面采取的措施。材料二描述了我國歷史上哪一盛世局面?(2)材料三中圖1水利工程的設計,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請寫出該工程的名稱。圖2是隋朝留給后世的重要遺產,它的開通有何歷史意義?(3)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原因。若你想了解同時期北方的農業生產技術水平,最好查閱當時哪一農學著作?(4)根據材料五,說出唐太宗的治國措施或理念。(5)綜上所述,你認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因素有哪些?考點精講中考真題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課隋朝的統一與滅亡(學生版).doc 第1課隋朝的統一與滅亡(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