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七下第4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學生版)中考真題凝聚全國各地歷史精英智慧,準確把握大綱要求,緊跟時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專輯精選近年本課全國各地中考歷史真題,助力同步教學,歡迎下載。一、遣唐使:1、唐朝實行開放政策,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望,各國稱中國人為唐人。2、唐朝對外交往三件大事:①鑒真東渡目的:為了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日本派遣使節(jié)到中國,當時稱為“遣唐使”。他們把唐朝先進的制度、文字、典籍、書法藝術、建筑技術等傳回了日本,對日本社會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唐朝與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響的人物是鑒真。鑒真東渡的貢獻:他在日本傳授佛經,還傳播中國的醫(yī)藥,文學、書法、建筑、繪畫等,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二、唐與新羅的關系:新羅強盛以后,派遣使節(jié)和大批留學生到唐朝學習中國文化許多新羅商人來到中國經商,新羅物產居唐朝進口首位。新羅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舉制選拔官吏,還引入了中國的醫(yī)學、天文、歷算等科技成就。朝鮮的音樂也傳入中國,不僅在唐朝宮廷演出,而且廣泛流行于民間三、玄奘西行:1、貞觀初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經,經過4年的長途跋涉到達天竺。根據他的口述,由弟子記錄成書的《大唐西域記》,記載了他游歷過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山川風物及社會習俗,是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鑒真東渡和玄奘西行都經歷了千辛萬苦,他們是如何面對重重困難的?勤奮刻苦,持之以恒,不圖名利,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質。三、唐朝繁榮的啟示:第一,必須有穩(wěn)定的政治局面,堅持對外開放的政策。第二,提高自身素質,努力發(fā)展經濟文化。第三,學習唐朝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在傳播先進文化的同時,要善于吸取其精華,為己所用。一.選擇題1.(2022濟南市中考5.) 唐朝作為一個積極的文化傳播者將先進文化輻射到周邊國家,同時也吸收了其他文明的優(yōu)秀文化,對世界文明發(fā)展進程產生了深遠影響。下列能夠證明此特點的史實是( )A. 張騫通西域 甘英出使大秦 B. 鑒真東渡 玄奘西行C. 文成公主入藏 金城公主入藏 D. 鄭和下西洋 戚繼光抗倭2.(2022襄陽中考3.)鑒真東渡,帶去了中國醫(yī)藥、文學、建筑、繪畫等。這說明了鑒真東渡( )A. 推動了朝鮮民族漢化 B. 促進了中日文化交流C. 促進了中華民族交融 D. 緩和了中日民族矛盾3.(2022北京中考6.)唐朝與70多個國家或地區(qū)有官方往來,允許各國人來留學、經商,吸收許多外國人擔任官職。唐朝的文學藝術對日本、高麗等國影響深遠,絲織技術傳到西亞、歐洲。這反映出唐朝( )A. 中外交往繁盛 B. 政治制度完善 C. 民族關系和睦 D. 南北交流加強4.(2022云南省中考5.)唐朝人充滿自信和活力,他們以博大的胸懷學習和吸收著各種外來文化。下列體現這一時代特征的是( )A. 鑒真受邀到日本傳授佛法 B. 玄奘游學天竺帶回佛經C. 白居易的詩關注人民疾苦 D. 文成公主入藏帶去技術和書籍5.(2022宿遷中考3.)唐朝前期的中外交流達到了20世紀之前中國對外交流的最高峰。下列對右圖反映的歷史事件解讀正確的是( )A.促進了中日文化交流B.開辟了通往西域之路C.對中國佛教的發(fā)展做出重大貢獻D.增進了中國同亞非國家友好往來6.(2022廣元中考4.)考古學家在一處唐代墓葬發(fā)掘中,發(fā)現墓中有大食人俑、非洲黑人俑,以及大量產自東羅馬、波斯、阿拉伯等國的金銀幣。這些出土文物可以印證唐代( )A. 文學藝術多姿多彩 B. 中外貿易往來頻繁C. 社會風氣漸趨保守 D. 生產技術領先世界7.(2022達州中考2.)貞觀年間,一高僧為求取佛經西行4年,游歷了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最終到達天竺。后來,他的弟子根據其口述的沿途山川風貌和社會習俗,編纂成書。此書是( )A. 《大唐西域記》 B. 《資治通鑒》 C. 《西游記》 D. 《牡丹亭》8.(2022湘潭中考3.)某同學搜集了玄奘、鑒真、遣唐使、崔致遠等資料,由此推斷他研究的學習主題是( )A. 唐朝多彩的文學藝術 B. 唐朝的民族交往與交融C.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D. 唐朝發(fā)達的科學與技術9.(2022黃岡、孝感、咸寧中考3.)唐政府推行開明、兼容文化政策,不斷吸收亞洲、歐洲以至非洲的優(yōu)秀文明成果,歐洲東羅馬的醫(yī)術、雜技也傳入中國;亞洲、歐洲以至非洲的一些國家也不斷學習唐朝,日本的“遣唐使”把唐朝的先進制度等傳回日本。這體現了( )A. 日本文明是唐朝文明的延續(xù) B. 唐朝文明是人類文明的源頭C. 古代世界區(qū)域文明異彩紛呈 D. 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與互鑒10.(2022牡丹江、雞西中考4.)唐代墓葬出土了大量的波斯、阿拉伯、拜占庭等地的金銀幣。這些出土文物可以用來研究唐朝( )A. 先進的生產技術 B. 繁榮的中外交流C. 和睦的民族關系 D. 多彩的文學藝術11.(2022河南中考6.)盛唐詩人王維曾寫道:“九天聞闔(聞闔chānghé:宮門)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旒1iú:天子禮帽前后懸垂的玉串)。”詩句主要描繪了唐朝的( )A. 政治制度 B. 經濟狀況 C. 對外關系 D. 社會風氣12.(2022百色中考2 .) “他不畏艱險,歷經磨難到達天竺,訪遍名寺研習佛法;學成后攜帶大量佛經回到長安,此后主持譯經工作,為中國佛教的發(fā)展作出重大貢獻。”材料評述的是( )A. 鑒真東渡 B. 玄奘西行 C. 文成公主入藏 D. 鄭和下西洋13.(2021郴州市11.)中日山水相連,中國文化對日本有深遠影響。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大化改新”,積極吸收中國文化。最能反映下列五幅圖片信息的詩句是( )唐朝開元通寶 日本和同開珎 日本使用的文字 唐朝長安城 日本平城京A.洛陽家家學胡樂 B.沖天香陣透長安 C.千金散盡還復來 D.唐風洋溢奈良城14(2021張家界3.)歷史史實是指客觀發(fā)生的歷史事實,歷史觀點是對歷史史實的認識。以下選項屬于歷史觀點的是( )A.618年,李淵建立唐朝,定都長安B.玄奘西行C.鑒真東渡,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貢獻D.唐玄宗冊封南詔首領為云南王15.(2021黔東南州3.)自漢朝以來,中國充分利用陸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加強對外交往,對世界產生極大影響。下列體現唐朝對外交往實現互助互利的史實是( )A. 鑒真東渡和玄奘西行 B. 甘英出使大秦C. 馬可 波羅來華 D. 鄭和下西洋16.(2021南京市3.)在都城長安“不僅生活著來自日本使者,還活躍著來自中亞、印度等地的使者、僧侶與客商”。材料反映的主題是( )A. 西漢絲綢之路的開通 B. 唐代中外交流的發(fā)展C. 唐代民族關系的和睦 D. 明朝對外交流的盛況17.(2021宜昌市5.) 謝同學正在收集“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專題學習資料,并整理出“奈良唐招提寺”“佛教”“六次東渡”等關鍵詞。據此可知,她研究的內容是( )A. 唐與日本的交流 B. 唐與天竺的交往C. 唐與新羅的關系 D. 唐與大食的往來18.(2021梧州市2.)下圖為唐朝時期中日兩國的貨幣,日本的和同開珎銀幣的形制和重量與唐開元通寶完全相同。這反映出當時兩國( )A.審美觀念一致 B.文明相互借鑒C.文明交流頻繁 D.鑄銀水平相當19.(2021岳陽市1.)提取下列四幅圖片的歷史信息,歸納唐朝的時代特征。正確的是( )A.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B.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C.繁榮與開放 D.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fā)展20.(2020呼和浩特3.)唐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文化發(fā)展產生了很大影響,對后人研究當時的歷史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下列詩句能反映唐代中外交往的是( )A.胡音胡騎與胡妝,五十年來競紛泊。 B.停杯共說遠行期,人蜀經蠻遠別離。C.日本晁衡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 D.永樂滿朝人濟濟,西洋萬里水茫茫。21.(2020青島10.)著名歷史學家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中,把唐朝稱為“最具世界色彩的朝代”。下列史實符合這一觀點的是( )A.張騫出使西域 B.文成公主入藏 C.鑒真東渡 D.澶淵之盟22.(2020北京7.)唐朝時期,東亞國家與中國在語言文字、思想意識、社會組織、物質文明等方面聯成一體,形成一個以中國為文化源的中華文化圈。以下促成這一文化圈形成的有( )①日本遣唐使來華 ②鑒真東渡 ③新羅學習唐朝政治制度 ④鄭和下西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3.(2020菏澤4.)唐朝是一個繁榮與開放的時代。下列描述最能體現唐朝對外開放特點的是()A.雙向交流 兼容并蓄 B.政策開明 和同一家C.恩威并重 懷柔為主 D.昂揚進取 澤被東西24.(2020成都11.)歷史時間的表達方式具有多樣性。下列歷史事件發(fā)生時間的表述,采用了“年號紀年法”的是( )選項 時間 事件A 公元前221年 秦朝建立B 貞觀十九年 玄奘結束西行回到長安C 庚子年 八國聯軍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D 民國十五年 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25.(2019南京4.)唐太宗、高宗時,“各國或派使臣來朝見進貢,或送子弟到長安留學,以及民間的自由往來,……域外交通,非常發(fā)達”。材料陳述的是( )A.諸子百家爭鳴 B.大運河的開通 C.中外交流頻繁 D.都市生活繁華二.非選擇題1.(2020安徽中考19.)讀圖5,完成下列探究活動。唐朝對外主要交通路線示意圖(2)根據圖5和所學知識,指出唐都長安在對外交往中的地位,并分析唐朝對外政策給唐文化發(fā)展帶來的積極影響(6分)(3)綜合以上探究,你認為一種文明經久不衰的奧秘何在?(2分)2.(2019衢州9 .)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漢朝到唐朝,是中國歷史上對外交往的最盛時期之一。漢使到達了大宛、大月氏、安息等多國,唐王朝也曾與3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交往。在此期間,中國接受了許多西方文明要素,如音樂舞蹈、穿戴服飾等;同時,中國也向西方世界提供了絲綢、瓷器等。——改編自《中外關系史:新史料與新問題》(1)圖2中的路線①②分別反映了唐朝對外交流中的什么歷史事件?運用所學知識比較它們的相同點。(2)為了開辟和保障圖1的路線,西漢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3)根據材料概括漢唐時期對外交流的特點。請以絲綢之路為例,結合材料分析中外交流帶來的影響。3.(2019綏化 37.)(6分)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涌現出許多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貢獻的杰出人物。讓我們走進歷史的天空,一睹他們的風采。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他是揚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請東渡日本,前5次都因種種原因沒有成功,辛勞過度而雙目失明。但他仍矢志不渝,繼續(xù)進行第6次東渡,終于在754年抵達日本。材料二:貞觀初年,玄奘西行到達目的地后,遍訪名寺,研習佛法,曾在佛學最高學府那爛陀寺游學,成為遠近聞名的佛學大師。10多年后,玄奘攜帶大量佛經回到長安,此后主持譯經工作,為中國佛教的發(fā)展做出重大貢獻。材料三:鄭和所率的船隊,滿載著中國的優(yōu)質絲綢、精美瓷器、上等茶葉和漆器等各類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銀貨幣。這些物品有的是用于慷慨送禮,展現大國風度,發(fā)展相互之間的友好關系;有的是用于貿易,互通有無,互補互利。鄭和的船隊先后到達亞洲和非洲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1)材料一中的“他”是誰?他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哪些貢獻?(寫出一條即可)(2)材料二中,玄奘西行前往哪國取經?根據他的口述,由他的弟子記錄所成的書是什么?(3)材料三敘述了哪一歷史事件?鄭和率領船隊先后進行幾次遠航?考點精講中考真題圖5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七下第4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師版)中考真題凝聚全國各地歷史精英智慧,準確把握大綱要求,緊跟時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專輯精選近年本課全國各地中考歷史真題,助力同步教學,歡迎下載。一、遣唐使:1、唐朝實行開放政策,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望,各國稱中國人為唐人。2、唐朝對外交往三件大事:①鑒真東渡目的:為了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日本派遣使節(jié)到中國,當時稱為“遣唐使”。他們把唐朝先進的制度、文字、典籍、書法藝術、建筑技術等傳回了日本,對日本社會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唐朝與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響的人物是鑒真。鑒真東渡的貢獻:他在日本傳授佛經,還傳播中國的醫(yī)藥,文學、書法、建筑、繪畫等,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二、唐與新羅的關系:新羅強盛以后,派遣使節(jié)和大批留學生到唐朝學習中國文化許多新羅商人來到中國經商,新羅物產居唐朝進口首位。新羅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舉制選拔官吏,還引入了中國的醫(yī)學、天文、歷算等科技成就。朝鮮的音樂也傳入中國,不僅在唐朝宮廷演出,而且廣泛流行于民間三、玄奘西行:1、貞觀初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經,經過4年的長途跋涉到達天竺。根據他的口述,由弟子記錄成書的《大唐西域記》,記載了他游歷過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山川風物及社會習俗,是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鑒真東渡和玄奘西行都經歷了千辛萬苦,他們是如何面對重重困難的?勤奮刻苦,持之以恒,不圖名利,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質。三、唐朝繁榮的啟示:第一,必須有穩(wěn)定的政治局面,堅持對外開放的政策。第二,提高自身素質,努力發(fā)展經濟文化。第三,學習唐朝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在傳播先進文化的同時,要善于吸取其精華,為己所用。一.選擇題1.(2022濟南市中考5.) 唐朝作為一個積極的文化傳播者將自身的先進文化輻射到周邊國家,同時也吸收了其他文明的優(yōu)秀文化,對世界文明發(fā)展進程產生了深遠影響。下列能夠證明此特點的史實是(B )A. 張騫通西域 甘英出使大秦 B. 鑒真東渡 玄奘西行C. 文成公主入藏 金城公主入藏 D. 鄭和下西洋 戚繼光抗倭2.(2022襄陽中考3.)鑒真東渡,帶去了中國醫(yī)藥、文學、建筑、繪畫等。這說明了鑒真東渡( B )A. 推動了朝鮮民族漢化 B. 促進了中日文化交流C. 促進了中華民族交融 D. 緩和了中日民族矛盾3.(2022北京中考6.)唐朝與70多個國家或地區(qū)有官方往來,允許各國人來留學、經商,吸收許多外國人擔任官職。唐朝的文學藝術對日本、高麗等國影響深遠,絲織技術傳到西亞、歐洲。這反映出唐朝( A )A. 中外交往繁盛 B. 政治制度完善 C. 民族關系和睦 D. 南北交流加強4.(2022云南省中考5.)唐朝人充滿自信和活力,他們以博大的胸懷學習和吸收著各種外來文化。下列體現這一時代特征的是( B )A. 鑒真受邀到日本傳授佛法 B. 玄奘游學天竺帶回佛經C. 白居易的詩關注人民疾苦 D. 文成公主入藏帶去技術和書籍5.(2022宿遷中考3.)唐朝前期的中外交流達到了20世紀之前中國對外交流的最高峰。下列對右圖反映的歷史事件解讀正確的是( C )A.促進了中日文化交流B.開辟了通往西域之路C.對中國佛教的發(fā)展做出重大貢獻D.增進了中國同亞非國家友好往來6.(2022廣元中考4.)考古學家在一處唐代墓葬發(fā)掘中,發(fā)現墓中有大食人俑、非洲黑人俑,以及大量產自東羅馬、波斯、阿拉伯等國的金銀幣。這些出土文物可以印證唐代( B )A. 文學藝術多姿多彩 B. 中外貿易往來頻繁C. 社會風氣漸趨保守 D. 生產技術領先世界7.(2022達州中考2.)貞觀年間,一高僧為求取佛經西行4年,游歷了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最終到達天竺。后來,他的弟子根據其口述的沿途山川風貌和社會習俗,編纂成書。此書是( A )A. 《大唐西域記》 B. 《資治通鑒》 C. 《西游記》 D. 《牡丹亭》8.(2022湘潭中考3.)某同學搜集了玄奘、鑒真、遣唐使、崔致遠等資料,由此推斷他研究的學習主題是( C )A. 唐朝多彩的文學藝術 B. 唐朝的民族交往與交融C.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D. 唐朝發(fā)達的科學與技術9.(2022黃岡、孝感、咸寧中考3.)唐政府推行開明、兼容文化政策,不斷吸收亞洲、歐洲以至非洲的優(yōu)秀文明成果,歐洲東羅馬的醫(yī)術、雜技也傳入中國;亞洲、歐洲以至非洲的一些國家也不斷學習唐朝,日本的“遣唐使”把唐朝的先進制度等傳回日本。這體現了( D )A. 日本文明是唐朝文明的延續(xù) B. 唐朝文明是人類文明的源頭C. 古代世界區(qū)域文明異彩紛呈 D. 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與互鑒10.(2022牡丹江、雞西中考4.)唐代墓葬出土了大量的波斯、阿拉伯、拜占庭等地的金銀幣。這些出土文物可以用來研究唐朝( B )A. 先進的生產技術 B. 繁榮的中外交流C. 和睦的民族關系 D. 多彩的文學藝術11.(2022河南中考6.)盛唐詩人王維曾寫道:“九天聞闔(聞闔chānghé:宮門)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旒1iú:天子禮帽前后懸垂的玉串)。”詩句主要描繪了唐朝的(C )A. 政治制度 B. 經濟狀況 C. 對外關系 D. 社會風氣12.(2022百色中考2 .) “他不畏艱險,歷經磨難到達天竺,訪遍名寺研習佛法;學成后攜帶大量佛經回到長安,此后主持譯經工作,為中國佛教的發(fā)展作出重大貢獻。”材料評述的是( B )A. 鑒真東渡 B. 玄奘西行 C. 文成公主入藏 D. 鄭和下西洋13.(2021郴州市11.)中日山水相連,中國文化對日本有深遠影響。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大化改新”,積極吸收中國文化。最能反映下列五幅圖片信息的詩句是( D )唐朝開元通寶 日本和同開珎 日本使用的文字 唐朝長安城 日本平城京A.洛陽家家學胡樂 B.沖天香陣透長安 C.千金散盡還復來 D.唐風洋溢奈良城14(2021張家界3.)歷史史實是指客觀發(fā)生的歷史事實,歷史觀點是對歷史史實的認識。以下選項屬于歷史觀點的是( C )A.618年,李淵建立唐朝,定都長安B.玄奘西行C.鑒真東渡,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貢獻D.唐玄宗冊封南詔首領為云南王15.(2021黔東南州3.)自漢朝以來,中國充分利用陸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加強對外交往,對世界產生極大影響。下列體現唐朝對外交往實現互助互利的史實是( A )A. 鑒真東渡和玄奘西行 B. 甘英出使大秦C. 馬可 波羅來華 D. 鄭和下西洋16.(2021南京市3.)在都城長安“不僅生活著來自日本使者,還活躍著來自中亞、印度等地的使者、僧侶與客商”。材料反映的主題是( B )A. 西漢絲綢之路的開通 B. 唐代中外交流的發(fā)展C. 唐代民族關系的和睦 D. 明朝對外交流的盛況17.(2021宜昌市5.) 謝同學正在收集“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專題學習資料,并整理出“奈良唐招提寺”“佛教”“六次東渡”等關鍵詞。據此可知,她研究的內容是( A )A. 唐與日本的交流 B. 唐與天竺的交往C. 唐與新羅的關系 D. 唐與大食的往來18.(2021梧州市2.)下圖為唐朝時期中日兩國的貨幣,日本的和同開珎銀幣的形制和重量與唐開元通寶完全相同。這反映出當時兩國(C )A.審美觀念一致 B.文明相互借鑒C.文明交流頻繁 D.鑄銀水平相當19.(2021岳陽市1.)提取下列四幅圖片的歷史信息,歸納唐朝的時代特征。正確的是( C )A.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B.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C.繁榮與開放 D.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fā)展20.(2020呼和浩特3.)唐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文化發(fā)展產生了很大影響,對后人研究當時的歷史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下列詩句能反映唐代中外交往的是( C )A.胡音胡騎與胡妝,五十年來競紛泊。 B.停杯共說遠行期,人蜀經蠻遠別離。C.日本晁衡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 D.永樂滿朝人濟濟,西洋萬里水茫茫。21.(2020青島10.)著名歷史學家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中,把唐朝稱為“最具世界色彩的朝代”。下列史實符合這一觀點的是(C )A.張騫出使西域 B.文成公主入藏 C.鑒真東渡 D.澶淵之盟22.(2020北京7.)唐朝時期,東亞國家與中國在語言文字、思想意識、社會組織、物質文明等方面聯成一體,形成一個以中國為文化源的中華文化圈。以下促成這一文化圈形成的有( A )①日本遣唐使來華 ②鑒真東渡 ③新羅學習唐朝政治制度 ④鄭和下西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3.(2020菏澤4.)唐朝是一個繁榮與開放的時代。下列描述最能體現唐朝對外開放特點的是( A )A.雙向交流 兼容并蓄 B.政策開明 和同一家C.恩威并重 懷柔為主 D.昂揚進取 澤被東西24.(2020成都11.)歷史時間的表達方式具有多樣性。下列歷史事件發(fā)生時間的表述,采用了“年號紀年法”的是( B )選項 時間 事件A 公元前221年 秦朝建立B 貞觀十九年 玄奘結束西行回到長安C 庚子年 八國聯軍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D 民國十五年 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25.(2019南京4.)唐太宗、高宗時,“各國或派使臣來朝見進貢,或送子弟到長安留學,以及民間的自由往來,……域外交通,非常發(fā)達”。材料陳述的是( C )A.諸子百家爭鳴 B.大運河的開通 C.中外交流頻繁 D.都市生活繁華二.非選擇題1.(2020安徽19.)讀圖5,完成下列探究活動。唐朝對外主要交通路線示意圖(2)根據圖5和所學知識,指出唐都長安在對外交往中的地位,并分析唐朝對外政策給唐文化發(fā)展帶來的積極影響(6分)(3)綜合以上探究,你認為一種文明經久不衰的奧秘何在?(2分)【答案】(2)地位:國際性的大都會;陸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唐文化對外輻射的中心等任答兩點,2分)積極影響:有利于形成人文薈萃、海納百川的盛唐氣象;有利于激發(fā)昂揚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豐富了唐文化的內涵;擴大了唐文化的影響等。(任答兩點,4分)(3)開放包容;兼收并蓄:推陳出新;與時俱進等。(任答一點,2分,【評分說明:三、四大題答案不拘泥于參考答案表述,若考生作答符合題意、史實無誤,意思相近、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2.(2019衢州9 .)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漢朝到唐朝,是中國歷史上對外交往的最盛時期之一。漢使到達了大宛、大月氏、安息等多國,唐王朝也曾與3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交往。在此期間,中國接受了許多西方文明要素,如音樂舞蹈、穿戴服飾等;同時,中國也向西方世界提供了絲綢、瓷器等。——改編自《中外關系史:新史料與新問題》(1)圖2中的路線①②分別反映了唐朝對外交流中的什么歷史事件?運用所學知識比較它們的相同點。(2)為了開辟和保障圖1的路線,西漢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3)根據材料概括漢唐時期對外交流的特點。請以絲綢之路為例,結合材料分析中外交流帶來的影響。【答案】(1)事件:鑒真東渡;玄奘西行。相同點:促進雙方的文化的雙向交流。唐朝對外交流頻繁,唐朝的歷史、政治制度、文學藝術和生產技術都向外傳播,同時,也會借鑒國外先進的文化和技術。都有的精神品質堅持不懈、百折不饒的精神,不輕言放棄等。(2)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先后設置酒泉、張掖、武威和敦煌四郡;設立西域都護府。(3)特點:對外開放,雙向交流。影響:影響是漢唐的對外交流頻繁,中原地區(qū)的歷史、政治制度、文學藝術和生產技術都向外傳播,同時,也會借鑒國外先進的文化和技術,這是一個雙向交流,互相學習的過程,促進了中外我在文化交流。(言之成理即可)3.(2019綏化 37.)(6分)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涌現出許多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貢獻的杰出人物。讓我們走進歷史的天空,一睹他們的風采。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他是揚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請東渡日本,前5次都因種種原因沒有成功,辛勞過度而雙目失明。但他仍矢志不渝,繼續(xù)進行第6次東渡,終于在754年抵達日本。材料二:貞觀初年,玄奘西行到達目的地后,遍訪名寺,研習佛法,曾在佛學最高學府那爛陀寺游學,成為遠近聞名的佛學大師。10多年后,玄奘攜帶大量佛經回到長安,此后主持譯經工作,為中國佛教的發(fā)展做出重大貢獻。材料三:鄭和所率的船隊,滿載著中國的優(yōu)質絲綢、精美瓷器、上等茶葉和漆器等各類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銀貨幣。這些物品有的是用于慷慨送禮,展現大國風度,發(fā)展相互之間的友好關系;有的是用于貿易,互通有無,互補互利。鄭和的船隊先后到達亞洲和非洲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1)材料一中的“他”是誰?他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哪些貢獻?(寫出一條即可)(2)材料二中,玄奘西行前往哪國取經?根據他的口述,由他的弟子記錄所成的書是什么?(3)材料三敘述了哪一歷史事件?鄭和率領船隊先后進行幾次遠航?【答案】(1)鑒真;傳授佛經、傳播醫(yī)藥、文學、書法、建筑、繪畫等。(2)天竺;《大唐西域記》。(3)鄭和下西洋;7次。考點精講中考真題圖5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4課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學生版).doc 第4課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