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七下第6課北宋的政治(教師版)中考真題凝聚全國各地歷史精英智慧,準確把握大綱要求,緊跟時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專輯精選近年本課全國各地中考歷史真題,助力同步教學,歡迎下載。一、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1、960年,后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建立宋朝,定都東京(今河南開封),史稱北宋。趙匡胤就是宋太祖。宋朝建立時,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已出現統一的趨勢。消滅了南方割據政權,結束了中原和南方分裂割據局面。方針:先南后北。措施:①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牢牢地控制軍隊宋太祖還控制對軍隊的調度,使禁軍將領有握兵之重,而無發兵之權。還經常調動軍隊,定期換防,割斷將領與士兵和地方的聯系,使兵不識將,將不專兵。②在中央,宋太祖為防止宰相權力過大,采取分化事權的辦法,削弱相權。宋朝的宰相往往不止一人,在宰相之下又設相當于副宰相的若干人,與宰相共同議政;還設立多重機構,分割宰相的軍政、 財政大權。③在地方上:派文臣到各地擔任州縣的長官;陸續取代原來藩鎮手下的爪牙。在各州設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權利。職權:兵民、錢谷、戶口、賦役、獄訟聽斷等,同時必須和知州、知府等地方長官同時簽署文書才能實行;作用:加強了對地方官的監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職權過重。④設轉運使,將地方財政收歸中央二、重文輕武的政策①、宋太祖時重用文臣掌握軍政大權,宋太宗時逐漸形成文臣統兵的格局;②注重發展文教事業,改革和發展了科舉制度。科舉制度的發展,對宋代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在全國范圍營造了濃厚的讀書風氣,也促進整個社會文化素養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發達、文化昌盛、人才輩出的文治局面。意義:宋朝的重文輕武政策,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政移的情況發生,有利于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的安定。三、王安石變法(1)北宋政治風氣因循守舊,行政效率低下; 在邊疆戰事中,北宋屢戰屢敗,每年被迫送出大量錢物。(2)官僚機構和軍隊的不斷膨脹,到北宋中期,政府官俸和軍費開支,財政入不敷出。(3)、土地兼并劇烈,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時間: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變法。目的:擺脫統治危機,實現富國強兵內容:作用:變法收到一些成效,政府的財政收入有所增加,各地興修水利工程10000多處。新法觸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們強烈反對,宋神宗死后,司馬光任宰相,新法幾乎全部被廢除。一.選擇題1.(2022株洲中考4.) 如表是張敏同學做的學習筆記,依據筆記判斷他學習的內容是(D )目的:防止武將專橫跋扈內容:①重用文臣掌握軍政大權②注重發展文教事業影響:①扭轉了尚武輕文的風氣②有利于政權的穩定A. 諸侯爭霸 B. 獨尊儒術 C. 閉關鎖國 D. 重文輕武2.(2022自貢中考3.)宋太祖趙匡胤打破傳統中國作風,以務實態度從事各項政治改革,如收權、分權、重文輕武等防“弊”之政。他這樣做的主要目的為( B )A.促進階層流動 B.強化中央集權 C.推動教育發展 D.加強思想控制3.(2022德陽中考2.)宋太祖為了加強對地方的控制,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的長官,后又在州級機構中另設一官職,與州長官同簽文書,以分散長官權力。當時另設的官職是( D )A. 轉運使 B. 刺史 C. 按察使 D. 通判4.(2022鹽城中考3.) 宋初,大臣趙普提出“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此建議針對的問題是( D )農民起義 B. 積貧積弱 C. 外族入侵 D. 君弱臣強5.(2022郴州中考5.)宋朝雖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科技發達,但在與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的戰爭中多次失敗,這與其實行的治國政策有關。下列選項最能反映宋朝治國政策的是( D )A. 寧為百夫長,不作一書生 B. 送子軍中飲,家書醉里題C. 文臣不愛錢,武將不惜死 D. 做人莫作軍,做鐵莫作針6.(2022荊州中考3.)據統計,唐朝共取士近3萬名,平均每年取士約100名;宋朝共取士11萬5千余名,平均每年取士約360名。宋朝在科舉取士上的做法(B )A. 確保了科舉取士公平 B. 促進了文化教育的昌盛C. 提高了人才選拔標準 D. 形成了完備的考試制度7.(2022大慶中考9.) 重文輕武是宋朝時期的一項重要政策,下列對此政策的解讀正確的是( C )A. 文官的權力不受任何牽制 B. 該政策不利于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的安定C. 抑制武將、提升文官地位 D. 武將只有調動軍隊的權力8.(2021赤峰市4.)唐朝中期的官員,大約有將近十分之七出自名族和公卿子弟;而北宋初期布農出身的官員約占三分之一,到北宋中期已超過四分之三,到北宋晚期更超過五分之四。這種變化的直接原因是( B )A.文化教育事業的進步 B.科舉制的發展C.統治階層范圍的擴大 D.寒門庶族的興起9.(2021赤峰市2.)秦始皇實行郡縣制,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和宋太祖任用文臣做知州,其共同目的是( D )A.擴大疆域 B.整頓吏治 C.創新行政體制 D.加強中央集權10.(2021自貢市2.)據《宋史·宰輔表》統計,宋朝宰相133名,科舉出身的123名。州縣長官也由文臣擔任。據此可知,宋朝政治的特點是( A)A.文官政治 B.君主專制 C.分化事權 D.中央集權11.(2021成都市8.)北宋建立后,為根除唐末以來藩鎮割據、武將專權等弊端,采取了一系列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措施。其中,與"杯酒釋兵權"這一典故對應的是( B )經常調換軍隊的將領 B. 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C. 分化事權以削弱相權 D. 派文臣擔任地方長官12.(2021聊城市7.) 作為宋代中央最高軍事機構的樞密院,長期由文官掌握,這種現象被稱作“文臣主樞密”,宋代實施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D )A. 提升官員素質 B. 發展文教事業C. 緩和階級矛盾 D. 穩固國家政權13.(2021東營市7.)“河南封丘縣陳橋驛:大宋王朝從這里走來”。與這一文化旅游宣傳詞有關的歷史典故是( C )A. 紙上談兵 B. 草木皆兵 C. 黃袍加身 D. 破釜沉舟14.(2021無錫市5.)有學者認為,宋代正是因為……才沒有重蹈唐末五代地方割據的覆轍。該句中省略號處應該補全的內容是( D )A.發展經濟 B.減免賦稅 C.發展海外貿易 D.重文輕武15.(2021綏化市6.)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建立北宋政權的是( B )A. 朱溫 B. 趙國胤 C. 元昊 D. 趙構16.(2020通遼1.)商鞅變法獎勵軍功,在秦國樹立起尚武的精神。北宋卻與之背道而馳,重文輕武。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D )A.秦國社會落后,民眾野蠻成風 B.北宋經濟發達,人們貪生怕死C.統治者的喜好不同,政見不一 D.時代背景不同,歷史使命不同17.(2020陜西1.)如圖所示歷史人物發動兵變,奪取前朝政權,建立新朝代。他統治期間的史實有(A )①結束割據局面完成大一統 ②采取分化事權的辦法削弱相權③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牢牢控制軍隊④用文臣掌握軍政大權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18.(2020泰安2.)“朕選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節度使轄區),即使他們都貪濁,也不及武臣一人為害之大。”為此宋太祖采取的重要措施是(C )A.建立刺史制度 B.分化事權,削弱相權C.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的長官 D.取消行中書省,設立三司19.(2020濟寧4.)宋真宗曾賦《勸學》:“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這反映出宋代選拔人才主要依據( A )A.科舉成績 B.道德表現 C.門第高低 D.血緣親疏20.(2020臨沂6.)中國人民銀行于1988年發行中國杰出歷史人物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金銀幣共有1金4銀5枚金銀幣,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其中那1枚金幣如圖所示。該圖中歷史人物的主要功績是( B )A.發動陳橋兵變奪取后周政權 B.奠定了北宋社會發展的基礎C.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的長官 D.使北宋與西夏邊界貿易興旺21.(2020溫州3.)關于禁軍之策,宋神宗闡述:禁軍二十二萬,“京師十萬余,諸道十萬余”,使京師之兵與諸道之兵“內外相制”,天下因此安定百余年。這一策略( D )A.導致了武將專權 B.分割了宰相權力C.提高了文官地位 D.加強了中央集權22.(2020黔西南7.)宋朝注重發展文教事業,改革和發展了隋唐以來的科舉制,對宋的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該影響主要表現在( C )A.發展了商業經濟 B.調和了民族關系C.造就了文治局面 D.活躍了市民生活23.(2020樂山15.)制作時間軸有助于培養歷史時空觀念,下圖中①處對應的朝代是( C )A.西周 B.秦朝 C.宋朝 D.清朝24.(2019山東濟寧中考6.)“朕選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節度使轄區),即使他們都貪濁,也不及武臣一人危害之大。”宋太祖這一政治理念實施后產生的影響是( C )①造成重武輕文的局面 ②使得軍隊戰斗力增強③士人更加受到尊重 ④提高了官僚集團的整體素質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25.(2019白銀市2 .)著名文化學者王立群這樣評價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陳橋驛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間銷兵權……還一個,盛世繁華,文煌武烈。”他評價的是( D )A.秦王嬴政 B.漢高祖劉邦C.唐太宗李世民 D.宋太祖趙匡胤二.非選擇題1.(2022瀘州中考15.) 時代賦予責任,青年自覺擔當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心系天下,責任擔當】材料一 在王安石的成長過程中,“求學,當立追圣賢,為官,敢當天下事”是他畢生追求的人生境界。登第入仕后,縱論天下大事和時政的積弊,提出改蘋的設想,以求“國家太平”之治,這正是他早年欲為稷契擔當情懷的自然邏輯。 ——摘編自楊永亮《王安石早年的儒家政治理想》(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王安石變法的目的,并列舉兩項變法的措施。【答案】(1)目的:發展生產,富國強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機。措施:富國: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稅法,市易法,均輸法,農田水利法;強兵:將兵法,保甲法,保馬法。2.(2022陜西中考16.)概括五代十國的更迭與分立給北宋統治者的教訓。宋太祖是如何控制軍事權的?北宋與遼、西夏訂立和約,對社會經濟和民眾生活有什么影響?【答案】教訓:藩鎮割據(節度使權力過大),威脅中央;武將專權(武將跋扈)的積弊。措施:解除禁軍高級將領的兵權;控制對軍隊的調動,使禁軍將領有握兵之重而無發兵之權;經常調換軍隊將領,定期換防;重用文臣掌握軍政大權。影響:北宋與遼、西夏之間保持和平穩定的局面;促進了我國偏遠地區的開發;有利于經濟的交流和發展;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北宋民眾負擔;使邊境民眾生活環境相對安定;促進了民族交融。3.(2021婁底市26.)鑒于往事,資于治道。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地方管理】材料一 ①郡縣制度;②刺史制度;③三省六部制;④八股取士;⑤行省制度;⑥取消行中書省,設“三司”;⑦分大都督府為五軍都督府;⑧設軍機處。【人才選拔】材料二 根據儒家“征召有才能的人才能更好地解決國家種種問題"的基本信條,隋唐時期把平 等競爭機制引入選官制度,向社會各階層人才打開了入仕的大門。——摘編自張國安《中國古代文官選拔制度及其現代借鑒》【治國之道】材料三 唐太宗在位20多年,開創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廣納賢才,知人善任,同時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前期勵精圖治,重用 賢能,實行了一系列改革;他發展經濟,改革稅制……使唐朝進入了鼎盛時期。【安邦之策】材料四 為防止唐末以來武將專橫跋扈的弊端重現,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軍政大權。后繼的 宋太宗繼續采取抑制武將、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統兵的格局逐漸形成。當時的文官 擔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職,甚至主持軍務。武將帶兵打仗要按照朝廷授的“陣圖"行軍布陣……——以上兩則材料均摘編自人教版七年級《中國歷史》下冊(1)從材料一的表中,找出下列各朝代中央對地方管理的制度或措施,將序號填入表格。朝代 秦朝 漢朝 元朝 明朝制度或措施(2)材料二中的“選官制度”是什么?該制度的創立有何意義?(3)根據材料三,歸納“盛世”和“鼎盛"局面出現的共同原因。(4)材料四反映的是宋朝的什么政策?該政策有何積極作用和消極影響?(5)根據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談談古代中國的治國理政有哪些經驗值得吸收借鑒。【答案】(1)秦朝①;漢朝②;元朝⑤;明朝④⑥⑦。(2)科舉制,該制度的創立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 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 同時也推動了教育的發展。(3)善于用人、重視經濟發展、善于改革、關注民生等。(4)重文輕武政策;該政策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杜絕了武將擁兵自重的情況,有利于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穩定;造就了宋朝科技發達、文化昌盛、人才輩出的文治局面。但是宋朝重文輕武,導致國家軍隊戰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負擔加重。(5)善于改革,發展經濟,關注民生;重視人才的培養與任用;對各級官吏要加強監督等。考點精講中考真題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七下第6課北宋的政治(學生版)中考真題凝聚全國各地歷史精英智慧,準確把握大綱要求,緊跟時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專輯精選近年本課全國各地中考歷史真題,助力同步教學,歡迎下載。一、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1、960年,后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建立宋朝,定都東京(今河南開封),史稱北宋。趙匡胤就是宋太祖。宋朝建立時,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已出現統一的趨勢。消滅了南方割據政權,結束了中原和南方分裂割據局面。方針:先南后北。措施:①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牢牢地控制軍隊宋太祖還控制對軍隊的調度,使禁軍將領有握兵之重,而無發兵之權。還經常調動軍隊,定期換防,割斷將領與士兵和地方的聯系,使兵不識將,將不專兵。②在中央,宋太祖為防止宰相權力過大,采取分化事權的辦法,削弱相權。宋朝的宰相往往不止一人,在宰相之下又設相當于副宰相的若干人,與宰相共同議政;還設立多重機構,分割宰相的軍政、 財政大權。③在地方上:派文臣到各地擔任州縣的長官;陸續取代原來藩鎮手下的爪牙。在各州設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權利。職權:兵民、錢谷、戶口、賦役、獄訟聽斷等,同時必須和知州、知府等地方長官同時簽署文書才能實行;作用:加強了對地方官的監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職權過重。④設轉運使,將地方財政收歸中央二、重文輕武的政策①、宋太祖時重用文臣掌握軍政大權,宋太宗時逐漸形成文臣統兵的格局;②注重發展文教事業,改革和發展了科舉制度。科舉制度的發展,對宋代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在全國范圍營造了濃厚的讀書風氣,也促進整個社會文化素養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發達、文化昌盛、人才輩出的文治局面。意義:宋朝的重文輕武政策,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政移的情況發生,有利于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的安定。三、王安石變法(1)北宋政治風氣因循守舊,行政效率低下; 在邊疆戰事中,北宋屢戰屢敗,每年被迫送出大量錢物。(2)官僚機構和軍隊的不斷膨脹,到北宋中期,政府官俸和軍費開支,財政入不敷出。(3)、土地兼并劇烈,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時間: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變法。目的:擺脫統治危機,實現富國強兵內容:作用:變法收到一些成效,政府的財政收入有所增加,各地興修水利工程10000多處。新法觸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們強烈反對,宋神宗死后,司馬光任宰相,新法幾乎全部被廢除。一.選擇題1.(2022株洲中考4.) 如表是張敏同學做的學習筆記,依據筆記判斷他學習的內容是( )目的:防止武將專橫跋扈內容:①重用文臣掌握軍政大權②注重發展文教事業影響:①扭轉了尚武輕文的風氣②有利于政權的穩定A. 諸侯爭霸 B. 獨尊儒術 C. 閉關鎖國 D. 重文輕武2.(2022自貢中考3.)宋太祖趙匡胤打破傳統中國作風,以務實態度從事各項政治改革,如收權、分權、重文輕武等防“弊”之政。他這樣做的主要目的為( )A.促進階層流動 B.強化中央集權 C.推動教育發展 D.加強思想控制3.(2022德陽中考2.)宋太祖為了加強對地方的控制,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的長官,后又在州級機構中另設一官職,與州長官同簽文書,以分散長官權力。當時另設的官職是( )A. 轉運使 B. 刺史 C. 按察使 D. 通判4.(2022鹽城中考3.) 宋初,大臣趙普提出“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此建議針對的問題是( )農民起義 B. 積貧積弱 C. 外族入侵 D. 君弱臣強5.(2022郴州中考5.)宋朝雖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科技發達,但在與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的戰爭中多次失敗,這與其實行的治國政策有關。下列選項最能反映宋朝治國政策的是( )A. 寧為百夫長,不作一書生 B. 送子軍中飲,家書醉里題C. 文臣不愛錢,武將不惜死 D. 做人莫作軍,做鐵莫作針6.(2022荊州中考3.)據統計,唐朝共取士近3萬名,平均每年取士約100名;宋朝共取士11萬5千余名,平均每年取士約360名。宋朝在科舉取士上的做法( )A. 確保了科舉取士公平 B. 促進了文化教育的昌盛C. 提高了人才選拔標準 D. 形成了完備的考試制度7.(2022大慶中考9.) 重文輕武是宋朝時期的一項重要政策,下列對此政策的解讀正確的是( )A. 文官的權力不受任何牽制 B. 該政策不利于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的安定C. 抑制武將、提升文官地位 D. 武將只有調動軍隊的權力8.(2021赤峰市4.)唐朝中期的官員,大約有將近十分之七出自名族和公卿子弟;而北宋初期布農出身的官員約占三分之一,到北宋中期已超過四分之三,到北宋晚期更超過五分之四。這種變化的直接原因是( )A.文化教育事業的進步 B.科舉制的發展C.統治階層范圍的擴大 D.寒門庶族的興起9.(2021赤峰市2.)秦始皇實行郡縣制,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和宋太祖任用文臣做知州,其共同目的是( )A.擴大疆域 B.整頓吏治 C.創新行政體制 D.加強中央集權10.(2021自貢市2.)據《宋史·宰輔表》統計,宋朝宰相133名,科舉出身的123名。州縣長官也由文臣擔任。據此可知,宋朝政治的特點是( )A.文官政治 B.君主專制 C.分化事權 D.中央集權11.(2021成都市8.)北宋建立后,為根除唐末以來藩鎮割據、武將專權等弊端,采取了一系列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措施。其中,與"杯酒釋兵權"這一典故對應的是( )經常調換軍隊的將領 B. 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C. 分化事權以削弱相權 D. 派文臣擔任地方長官12.(2021聊城市7.) 作為宋代中央最高軍事機構的樞密院,長期由文官掌握,這種現象被稱作“文臣主樞密”,宋代實施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 提升官員素質 B. 發展文教事業C. 緩和階級矛盾 D. 穩固國家政權13.(2021東營市7.)“河南封丘縣陳橋驛:大宋王朝從這里走來”。與這一文化旅游宣傳詞有關的歷史典故是( )A. 紙上談兵 B. 草木皆兵 C. 黃袍加身 D. 破釜沉舟14.(2021無錫市5.)有學者認為,宋代正是因為……才沒有重蹈唐末五代地方割據的覆轍。該句中省略號處應該補全的內容是( )A.發展經濟 B.減免賦稅 C.發展海外貿易 D.重文輕武15.(2021綏化市6.)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建立北宋政權的是( )A. 朱溫 B. 趙國胤 C. 元昊 D. 趙構16.(2020通遼1.)商鞅變法獎勵軍功,在秦國樹立起尚武的精神。北宋卻與之背道而馳,重文輕武。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秦國社會落后,民眾野蠻成風 B.北宋經濟發達,人們貪生怕死C.統治者的喜好不同,政見不一 D.時代背景不同,歷史使命不同17.(2020陜西1.)如圖所示歷史人物發動兵變,奪取前朝政權,建立新朝代。他統治期間的史實有()①結束割據局面完成大一統 ②采取分化事權的辦法削弱相權 ③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牢牢控制軍隊 ④用文臣掌握軍政大權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18.(2020泰安2.)“朕選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節度使轄區),即使他們都貪濁,也不及武臣一人為害之大。”為此宋太祖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A.建立刺史制度 B.分化事權,削弱相權C.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的長官 D.取消行中書省,設立三司19.(2020濟寧4.)宋真宗曾賦《勸學》:“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這反映出宋代選拔人才主要依據( )A.科舉成績 B.道德表現 C.門第高低 D.血緣親疏20.(2020臨沂6.)中國人民銀行于1988年發行中國杰出歷史人物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金銀幣共有1金4銀5枚金銀幣,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其中那1枚金幣如圖所示。該圖中歷史人物的主要功績是( )A.發動陳橋兵變奪取后周政權 B.奠定了北宋社會發展的基礎C.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的長官 D.使北宋與西夏邊界貿易興旺21.(2020溫州3.)關于禁軍之策,宋神宗闡述:禁軍二十二萬,“京師十萬余,諸道十萬余”,使京師之兵與諸道之兵“內外相制”,天下因此安定百余年。這一策略( )A.導致了武將專權 B.分割了宰相權力C.提高了文官地位 D.加強了中央集權22.(2020黔西南7.)宋朝注重發展文教事業,改革和發展了隋唐以來的科舉制,對宋的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該影響主要表現在( )A.發展了商業經濟 B.調和了民族關系C.造就了文治局面 D.活躍了市民生活23.(2020樂山15.)制作時間軸有助于培養歷史時空觀念,下圖中①處對應的朝代是( )A.西周 B.秦朝 C.宋朝 D.清朝24.(2019山東濟寧中考6.)“朕選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節度使轄區),即使他們都貪濁,也不及武臣一人危害之大。”宋太祖這一政治理念實施后產生的影響是( )①造成重武輕文的局面 ②使得軍隊戰斗力增強③士人更加受到尊重 ④提高了官僚集團的整體素質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25.(2019白銀市2 .)著名文化學者王立群這樣評價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陳橋驛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間銷兵權……還一個,盛世繁華,文煌武烈。”他評價的是( )A.秦王嬴政 B.漢高祖劉邦C.唐太宗李世民 D.宋太祖趙匡胤二.非選擇題1.(2022瀘州中考15.) 時代賦予責任,青年自覺擔當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心系天下,責任擔當】材料一 在王安石的成長過程中,“求學,當立追圣賢,為官,敢當天下事”是他畢生追求的人生境界。登第入仕后,縱論天下大事和時政的積弊,提出改蘋的設想,以求“國家太平”之治,這正是他早年欲為稷契擔當情懷的自然邏輯。 ——摘編自楊永亮《王安石早年的儒家政治理想》(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王安石變法的目的,并列舉兩項變法的措施。2.(2022陜西中考16.)概括五代十國的更迭與分立給北宋統治者的教訓。宋太祖是如何控制軍事權的?北宋與遼、西夏訂立和約,對社會經濟和民眾生活有什么影響?3.(2021婁底市中考26.)鑒于往事,資于治道。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地方管理】材料一 ①郡縣制度;②刺史制度;③三省六部制;④八股取士;⑤行省制度;⑥取消行中書省,設“三司”;⑦分大都督府為五軍都督府;⑧設軍機處。【人才選拔】材料二 根據儒家“征召有才能的人才能更好地解決國家種種問題"的基本信條,隋唐時期把平 等競爭機制引入選官制度,向社會各階層人才打開了入仕的大門。——摘編自張國安《中國古代文官選拔制度及其現代借鑒》【治國之道】材料三 唐太宗在位20多年,開創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廣納賢才,知人善任,同時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前期勵精圖治,重用 賢能,實行了一系列改革;他發展經濟,改革稅制……使唐朝進入了鼎盛時期。【安邦之策】材料四 為防止唐末以來武將專橫跋扈的弊端重現,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軍政大權。后繼的 宋太宗繼續采取抑制武將、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統兵的格局逐漸形成。當時的文官 擔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職,甚至主持軍務。武將帶兵打仗要按照朝廷授的“陣圖"行軍布陣……——以上兩則材料均摘編自人教版七年級《中國歷史》下冊(1)從材料一的表中,找出下列各朝代中央對地方管理的制度或措施,將序號填入表格。朝代 秦朝 漢朝 元朝 明朝制度或措施(2)材料二中的“選官制度”是什么?該制度的創立有何意義?(3)根據材料三,歸納“盛世”和“鼎盛"局面出現的共同原因。(4)材料四反映的是宋朝的什么政策?該政策有何積極作用和消極影響?(5)根據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談談古代中國的治國理政有哪些經驗值得吸收借鑒。考點精講中考真題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6課北宋的政治(學生版).doc 第6課北宋的政治(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