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七年級歷史上冊高效培優同步精品學案第4課《夏商周的更替》【新課標】2022年課程標準:1.了解私有制、階級和早期國家的產生;2.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教學目標】1.掌握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相關史實。2.知道夏朝的建立標志著中國早期國家的產生,了解商湯滅夏、盤庚遷殷、武王伐封、國人暴動等史實。3.掌握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內容及作用。4.認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重點:夏朝的建立和西周的分封制。難點:西周的分封制。1.時空觀念:記住中華大地上國家產生的大概時間和標志,記住商朝后期的都城。理解夏朝在我國歷史上的地位。2.唯物史觀、史料實證:立足唯物史觀和史料實證,認識夏朝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產生。3.歷史解釋、史料實證:立足歷史解釋和史料實證了解商朝的建立和盤庚遷殷。4.史料實證:立足史料實證,分析分封制的特點和意義。通過夏商周更替的分析培養正確的歷史價值觀。1.列表提煉法—本課知識點較多,可以列夏、商、西周大事年表或繪制夏、商、周的更替表格幫助記憶。2.故事交流法—閱讀商湯滅桀,“酒池”“肉林”、武王伐紂、周公制禮作樂、烽火戲諸侯以及伊尹與姜尚的故事,以故事交流會的形式來進行學習。夏朝的建立與“家天下”1.夏朝的建立:(1)時間:約公元前2070年。(2)建立者: 建立夏王朝。(3)都城: 。(4)意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標志著中國 的產生。2.發展:禹死后,他的兒子啟繼承他的位置,從此, 代替禪讓制。3.統治:(1)設置機構:夏朝建立了軍隊,制定刑法,設置監獄,此外還制定了歷法,稱為“ ”。(2)統治范圍:中心地區主要在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代。4.遺址: ,反映了夏王朝的階級分化,等級界限和文明進程。5.夏朝滅亡:夏王 統治殘暴,引起民眾的反抗,約公元前 被商部落所滅。商湯滅夏1.建立:約 年,湯建立商朝,都城建在 。2.鞏固:(1) 任用賢才,發展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經濟得到發展,人民生活相對安定,商朝很快強大起來。(2)受戰亂、環境變化等因素影響,多次遷都。商王盤庚遷 ,此后保持了相對的穩定。(3)商朝為鞏固統治,設置監獄,制定酷刑,加強對 和 的控制。3.滅亡:武王伐紂。(1)原因: 是商朝最后一個王,他對外征伐,耗費國力,修筑豪華宮殿,征收繁重賦稅,施用酷刑,殘害人民。(2)標志:公元前1046年,在 大戰中,被周武王所滅。武王伐紂公元前1046年,商與周在 決戰,商軍倒戈,周軍占領商都,商朝滅亡。周武王建立 ,定都 ,史稱西周。西周的分封制1.建立: 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 ,史稱 。2.分封制:(1)目的:為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 。(2)內容:周王→授予管理他們 的權力→諸侯(宗親和功臣)→向周王進納→服從周王調兵(3)作用:保證了周王朝對 的控制,穩定了政局,擴大了統治范圍。確立了周王朝的 制度,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屬于貴族等級。3.滅亡:(1)原因:公元前841年,發生“ ”,周厲王逃跑。 時,朝政腐敗,社會各種矛盾激化。(2)標志:公元前771年,西周被 族所滅。后來,周平王東遷洛邑,史稱 。材料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禮記·禮運》探究 材料中“天下為家”的局面是從誰開始的?這一局面的出現與哪一制度有關?【例1】下列事件中,距今約4000年的是( )A.商湯滅夏 B.武王伐紂 C.世襲制代替禪讓制 D.盤庚遷殷解析:此題考查重要歷史事件的時間?!熬嘟窦s4000年”這一前提隱含著“公元前”和“公元”兩個時間概念,商湯滅夏在公元前1600年,距今3600多年;武王伐封在公元前1046年,距今3000多年;世收制代替禪讓制盡管教材中沒有講到它發生的具體年代,但是,我們知道它是發生在啟繼承禹的位置時,而離建立夏朝是在約公元前2070年,距今4000多年;盤庚遷殷是在商湯滅夏以后,武王伐封以前,距今不到4000年。答案:C跟蹤訓練1.“父死子繼,兄終弟及”是我國古代社會世襲制的典型特點。下列內容中,標志著世襲制代替禪讓制的是( )A.堯傳位給舜 B.舜傳位給禹 C.啟繼承禹的位置 D.禹傳位給伯益2.據《史記》記載,禹年老時,推薦伯益作為繼承人,但禹的兒子啟卻舉兵殺死伯益,繼承了父親的位置,從材料中能得到的準確信息是( )A.伯益建立夏朝 B.世襲制代替禪讓制C.夏朝的建立,標志著我國封建社會的開始 D.啟是夏朝第一代君主材料 西周實行分封制,周天子居于至高無上的絕對支配地位,其王位由端長子世襲繼承,其他底子則作為小宗被分封為各地諸侯,諸侯在各自封國內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爵位也是由端長子世襲繼承,其余底子作為小宗分封為卿大夫,仰大夫在各自封地里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封爵仍由婧長子世襲繼承,其余底子作為小宗分封為士。這樣,根據宗法制和分封制,便形成天子、諸侯、仰大夫、士等各級宗族貴族組成的金字塔式等級結構。各個等級之間的相互關系,既是大小宗關系,也是上下級關系。探究 西周實行分封制的原因是什么?周代的貴族分為哪四個等級?【例2】下列各項中屬于西周時期諸侯對周王的義務的是( )①進獻貢物 ②交納田租 ③派兵作戰 ④服從命令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在奴隸社會,土地屬國家所有。在西周時期,為了鞏固奴隸主政權,實行了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給宗親、功臣等,封他們為諸侯。所有諸侯都得向國王進獻貢物,這是奴隸制等級制度下,下級對上級的“禮”的體現。諸侯還要服從周王的命令,派兵作戰。題中①③④都是西周時諸侯向周王應盡的義務。所以應選D項。答案:D跟蹤訓練3.通過分封制來維護奴隸主統治的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4.周初實行分封制,其根本目的是( )A.保護貴族的世襲地位 B.調和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C.鞏固剛剛建立的西周政權 D.擴大西周的統治基礎5.西周與商朝相比在政治上主要不同的是( )A.實行世襲制 B.實行分封制 C.壓迫奴隸和貧民 D.鞏固奴隸主政權列表歸納夏、商、西周的更迭朝代 建立時間 都城 開國之君 暴君 賢臣 重要事件夏 世襲制代替禪讓制、早期國家建立商 毫、殷 湯 伊尹 商湯滅夏、盤庚遷殷西周 周厲王 姜尚 武王伐紂、建立分封制公元紀年法“公元紀年”包括公元、世紀和年代。“公元”是公歷的紀元。它是以傳說中耶穌誕生的那年作為公元元年。以元年為界,向后推算,稱為公元×x年;向前推算,稱為公元前××年。“公元紀年”中的一個世紀為100年。世紀又分前期、中期和晚期。如“世紀晚期”一般指一個世紀的后30年。還有“世紀初期”和“世紀末”的講法,如“世紀末”指一個世紀的最后10年。年代,是每世紀中以10年為期的時段名稱。-3 -2 -1 0 1 2 3數軸公元前3年 公元前2年 公元前1年 公元1年 公元2年 公元3年年代尺公元紀年法無公元0年。數軸有0,而由公元紀年法確定的年代尺無0年。因此,在計算跨越公元前后的歷史現象經歷的時間時要特別注意。從上面的圖示可以看出數軸與公元紀年法年代尺的區別。計算跨公元前后人物或歷史事件相距的年代,就是把兩個年代相加再減1。因為數軸上有0到1的距離,而年代尺上沒有。1.有這樣一副對聯:上聯是“架以人為騎盡作樂”,下聯是“封炮烙之刑極淫威”,橫批是“作苗自縛”。這副對聯反映出夏朝和商朝滅亡的共同原因是( )A.外敵入侵 B.統治者實行暴政 C.人民起義 D.自然災害頻繁“柴以人為騎盡作樂”反映的是夏柒的殘暴統治,“封炮烙之刑極涵成”反映的是商纖王的殘暴統治。故B項符合題意。B數軸記憶是學習歷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學在復習中國古代某一歷史時期政權更選時制作的年代標尺,其中③處應該是( )約公元前 約公元前 公元前 公元前2070年 1600前 1046年 770年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①②③④對應的事件分別是夏朝的建立、商湯建立商朝、西周建立、周平王東遷。故答案選C項。C世襲制與禪讓制有何區別?如何認識世襲制取代禪讓制?下面是某同學的筆記片段,其試圖探索的歷史主題是( )A.禪讓制 B.分封制 C.王位世襲制 D.科舉制禪讓制是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制度。分封制是西周時期實行的一種制度,周王根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將宗親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諸侯國。諸侯向周王進納貢物,并服從周王調兵,保衛周王。王位世襲制指王位世代沿襲的制度,主要表現為父子相傳、兄終弟及,題干材料正確分析了王位世襲制的利弊??婆e制是通過科舉考試選拔人才的一種制度。故C項符合題意。C1.以身作則,公而忘私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之一。中國歷史上,禹曾經為治理黃河水患,三過家門而不入;后來,他又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這個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2.《史記》記載:“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國號曰夏后,姓如(sì)氏。”材料反映的史實標志著( )A.世襲制的確立 B.郡縣制的確立 C.華夏族的形成 D.中國早期國家的產生3.夏朝建立于約公元前2070年,這一年屬于公元前( )A.20世紀前期 B.20世紀后期 C.21世紀前期 D.21世紀后期4.“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室,大夫有貳宗,士有隸子弟?!迸c此材料有關的制度是( )A.丞相制 B.郡縣制 C.科舉制 D.分封制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在堯舜時期,部落聯盟首領的產生,一般由部落聯盟會議討論,推舉品德高尚有才能者當之,稱為禪讓制。其后,夏后氏的首領禹因治水有功,得承王位,及后,禹傳位于啟,從此結束禪讓制,開始君主世襲制的時代。材料二 周朝初期,統治者開始分封諸侯。通過冊封,周天子把土地以及人民分賜給受封的諸侯,讓他們在自己的封地內建立諸侯國。諸侯有權管理封地內的人民,有權將自己的封地以及人民分封給自己的親族,讓他們做諸侯的帥大夫。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應該定期進行朝貢,還應該隨時準備率領自己的武士和軍隊,接受周天子的調遣。分封制形成了以周天子為首的等級制度,是周朝社會的基本結構。下列結論均是正確的。如果該結論是從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請在括號中打上“√”,否則打上“×”。(1)堯舜禹是通過禪讓制度推選產生的部落聯盟首領。( )(2)夏朝是第一個奴隸制王朝。( )(3)禹傳位于啟,標志著禪讓制的結束及世襲制的開始。( )(4)西周統治者實行分封制的目的是鞏固統治。( )(5)周天子把土地以及人民分賜給受封的諸侯,受封諸侯同時也向周天子履行一定的義務。( )1.據《史記》記載,禹年老時,推薦伯益作為繼承人,但禹的兒子啟卻舉兵殺死伯益,繼承了父親的位置。從材料中能得到的準確信息是( )A.伯益建立夏朝 B.世襲制代替禪讓制C 夏朝建立標志著我國封建社會開始 D.啟是夏朝第一代君主2.《禮記·禮運》認為,在“天下為公”的“大同”之世之后,社會進入“天下為家”的“小康”之世?!按笕耸兰耙詾槎Y,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中國最早具備以上“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3.夏朝筑有以城墻和護城河作為防護的城堡和大型宮殿,并且組建軍隊,制定刑法,設置監獄,建立起國家政權機構。這標志著( )A.中央集權制度建立起來 B.中國古代國家的形成C.夏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 D.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形成4.《孟子·告子》記載“天子適諸候,曰巡狩……諸侯朝于天子,曰述職,……一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該材料說明諸侯對周天子有什么義務?( )A.納貢 B.朝覲 C.作戰 D.分封5.“得民心者得天下”,早在我國奴隸社會的夏、商、周時期就用事實見證了這一道理。讓我們走進這一時期,去一探究竟。【漫話統治】(1)漫畫中的兩位君主的統治有什么共同之處?請列舉實例說明。【漫話征伐】材料一 你們大家聽我說,并不是我敢于隨便地以臣伐君,犯上作亂。乃是由于夏王柴有許多罪惡,上天命我去誅伐他。材料二 現在商封王只聽信婦人的話,對祖先的祭祀不聞不問,輕茂廢棄同祖兄弟而不任用,卻對從四方逃審來的罪惡多端的人推崇尊敬,加以任用,以他們為大夫、卿士。這些人施殘暴于百姓,違法作亂于商邑,殘害百姓。現在,我姬發奉天命進行懲討。(2)這兩則材料中的“我”分別指的是誰?他們“誅伐”和“懲討”的結果如何?【史話名臣】材料三 今夫伊尹之于我國也,警之良醫善藥也。而子不欲我見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商湯材料四 自吾先君太公曰:“當有圣人適周,周以興?!弊诱媸切??吾太公望子久矣。——周文王(3)材料三和材料四都體現了什么對于國家興亡的重要性?請列舉實例加以印證。【漫談感悟】(4)結合材料一至材料四的內容,說一說這些材料帶給你的感悟有哪些。(至少兩條)利:避免了因王權更替而導致的混亂,確保了社會秩序的相對穩定,有利于社會生產的發展。弊:無法保證繼承人的才能、品德及政策正確與否。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七年級歷史上冊高效培優同步精品學案第4課《夏商周的更替》【新課標】2022年課程標準:1.了解私有制、階級和早期國家的產生;2.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教學目標】1.掌握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相關史實。2.知道夏朝的建立標志著中國早期國家的產生,了解商湯滅夏、盤庚遷殷、武王伐封、國人暴動等史實。3.掌握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內容及作用。4.認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重點:夏朝的建立和西周的分封制。難點:西周的分封制。1.時空觀念:記住中華大地上國家產生的大概時間和標志,記住商朝后期的都城。理解夏朝在我國歷史上的地位。2.唯物史觀、史料實證:立足唯物史觀和史料實證,認識夏朝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產生。3.歷史解釋、史料實證:立足歷史解釋和史料實證了解商朝的建立和盤庚遷殷。4.史料實證:立足史料實證,分析分封制的特點和意義。通過夏商周更替的分析培養正確的歷史價值觀。1.列表提煉法—本課知識點較多,可以列夏、商、西周大事年表或繪制夏、商、周的更替表格幫助記憶。2.故事交流法—閱讀商湯滅桀,“酒池”“肉林”、武王伐紂、周公制禮作樂、烽火戲諸侯以及伊尹與姜尚的故事,以故事交流會的形式來進行學習。夏朝的建立與“家天下”1.夏朝的建立:(1)時間:約公元前2070年。(2)建立者: 禹 建立夏王朝。(3)都城: 陽城 。(4)意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標志著中國 王朝 的產生。2.發展:禹死后,他的兒子啟繼承他的位置,從此, 世襲制 代替禪讓制。3.統治:(1)設置機構:夏朝建立了軍隊,制定刑法,設置監獄,此外還制定了歷法,稱為“ 夏歷 ”。(2)統治范圍:中心地區主要在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代。4.遺址: 二里頭遺址 ,反映了夏王朝的階級分化,等級界限和文明進程。5.夏朝滅亡:夏王 桀 統治殘暴,引起民眾的反抗,約公元前 1600年 被商部落所滅。商湯滅夏1.建立:約 公元前1600 年,湯建立商朝,都城建在 亳 。2.鞏固:(1) 商王湯 任用賢才,發展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經濟得到發展,人民生活相對安定,商朝很快強大起來。(2)受戰亂、環境變化等因素影響,多次遷都。商王盤庚遷 殷 ,此后保持了相對的穩定。(3)商朝為鞏固統治,設置監獄,制定酷刑,加強對 奴隸 和 平民 的控制。3.滅亡:武王伐紂。(1)原因: 商紂王 是商朝最后一個王,他對外征伐,耗費國力,修筑豪華宮殿,征收繁重賦稅,施用酷刑,殘害人民。(2)標志:公元前1046年,在 牧野 大戰中,被周武王所滅。武王伐紂公元前1046年,商與周在 牧野 決戰,商軍倒戈,周軍占領商都,商朝滅亡。周武王建立 周朝 ,定都 鎬京 ,史稱西周。西周的分封制1.建立: 公元前1046 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 鎬京 ,史稱 西周 。2.分封制:(1)目的:為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 鞏固疆土 。(2)內容:周王→授予管理他們 土地和人民 的權力→諸侯(宗親和功臣)→向周王進納→服從周王調兵(3)作用:保證了周王朝對 地方 的控制,穩定了政局,擴大了統治范圍。確立了周王朝的 社會等級 制度,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屬于貴族等級。3.滅亡:(1)原因:公元前841年,發生“ 國人暴動 ”,周厲王逃跑。 周厲王 時,朝政腐敗,社會各種矛盾激化。(2)標志:公元前771年,西周被 犬戎族 族所滅。后來,周平王東遷洛邑,史稱 東周 。材料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禮記·禮運》探究 材料中“天下為家”的局面是從誰開始的?這一局面的出現與哪一制度有關?提示 啟。世襲制。【例1】下列事件中,距今約4000年的是( )A.商湯滅夏 B.武王伐紂 C.世襲制代替禪讓制 D.盤庚遷殷解析:此題考查重要歷史事件的時間?!熬嘟窦s4000年”這一前提隱含著“公元前”和“公元”兩個時間概念,商湯滅夏在公元前1600年,距今3600多年;武王伐封在公元前1046年,距今3000多年;世收制代替禪讓制盡管教材中沒有講到它發生的具體年代,但是,我們知道它是發生在啟繼承禹的位置時,而離建立夏朝是在約公元前2070年,距今4000多年;盤庚遷殷是在商湯滅夏以后,武王伐封以前,距今不到4000年。答案:C跟蹤訓練1.“父死子繼,兄終弟及”是我國古代社會世襲制的典型特點。下列內容中,標志著世襲制代替禪讓制的是( )A.堯傳位給舜 B.舜傳位給禹 C.啟繼承禹的位置 D.禹傳位給伯益2.據《史記》記載,禹年老時,推薦伯益作為繼承人,但禹的兒子啟卻舉兵殺死伯益,繼承了父親的位置,從材料中能得到的準確信息是( )A.伯益建立夏朝 B.世襲制代替禪讓制C.夏朝的建立,標志著我國封建社會的開始 D.啟是夏朝第一代君主材料 西周實行分封制,周天子居于至高無上的絕對支配地位,其王位由端長子世襲繼承,其他底子則作為小宗被分封為各地諸侯,諸侯在各自封國內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爵位也是由端長子世襲繼承,其余底子作為小宗分封為卿大夫,仰大夫在各自封地里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封爵仍由婧長子世襲繼承,其余底子作為小宗分封為士。這樣,根據宗法制和分封制,便形成天子、諸侯、仰大夫、士等各級宗族貴族組成的金字塔式等級結構。各個等級之間的相互關系,既是大小宗關系,也是上下級關系。探究 西周實行分封制的原因是什么?周代的貴族分為哪四個等級?提示 為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周代的貴族等級分為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四個等級。【例2】下列各項中屬于西周時期諸侯對周王的義務的是( )①進獻貢物 ②交納田租 ③派兵作戰 ④服從命令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在奴隸社會,土地屬國家所有。在西周時期,為了鞏固奴隸主政權,實行了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給宗親、功臣等,封他們為諸侯。所有諸侯都得向國王進獻貢物,這是奴隸制等級制度下,下級對上級的“禮”的體現。諸侯還要服從周王的命令,派兵作戰。題中①③④都是西周時諸侯向周王應盡的義務。所以應選D項。答案:D跟蹤訓練3.通過分封制來維護奴隸主統治的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4.周初實行分封制,其根本目的是( )A.保護貴族的世襲地位 B.調和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C.鞏固剛剛建立的西周政權 D.擴大西周的統治基礎5.西周與商朝相比在政治上主要不同的是( )A.實行世襲制 B.實行分封制 C.壓迫奴隸和貧民 D.鞏固奴隸主政權列表歸納夏、商、西周的更迭朝代 建立時間 都城 開國之君 暴君 賢臣 重要事件夏 約公元前2070年 陽城 禹 桀 世襲制代替禪讓制、早期國家建立商 約公元前1600年 毫、殷 湯 紂 伊尹 商湯滅夏、盤庚遷殷西周 公元前1046年 鎬京 周武王 周厲王 姜尚 武王伐紂、建立分封制公元紀年法“公元紀年”包括公元、世紀和年代。“公元”是公歷的紀元。它是以傳說中耶穌誕生的那年作為公元元年。以元年為界,向后推算,稱為公元×x年;向前推算,稱為公元前××年。“公元紀年”中的一個世紀為100年。世紀又分前期、中期和晚期。如“世紀晚期”一般指一個世紀的后30年。還有“世紀初期”和“世紀末”的講法,如“世紀末”指一個世紀的最后10年。年代,是每世紀中以10年為期的時段名稱。-3 -2 -1 0 1 2 3數軸公元前3年 公元前2年 公元前1年 公元1年 公元2年 公元3年年代尺公元紀年法無公元0年。數軸有0,而由公元紀年法確定的年代尺無0年。因此,在計算跨越公元前后的歷史現象經歷的時間時要特別注意。從上面的圖示可以看出數軸與公元紀年法年代尺的區別。計算跨公元前后人物或歷史事件相距的年代,就是把兩個年代相加再減1。因為數軸上有0到1的距離,而年代尺上沒有。1.有這樣一副對聯:上聯是“架以人為騎盡作樂”,下聯是“封炮烙之刑極淫威”,橫批是“作苗自縛”。這副對聯反映出夏朝和商朝滅亡的共同原因是( )A.外敵入侵 B.統治者實行暴政 C.人民起義 D.自然災害頻繁“柴以人為騎盡作樂”反映的是夏柒的殘暴統治,“封炮烙之刑極涵成”反映的是商纖王的殘暴統治。故B項符合題意。B數軸記憶是學習歷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學在復習中國古代某一歷史時期政權更選時制作的年代標尺,其中③處應該是( )約公元前 約公元前 公元前 公元前2070年 1600前 1046年 770年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①②③④對應的事件分別是夏朝的建立、商湯建立商朝、西周建立、周平王東遷。故答案選C項。C世襲制與禪讓制有何區別?如何認識世襲制取代禪讓制?禪讓制是我國原始社會推舉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開始于堯擔任部落聯盟首領時。世襲制指王位、爵號和財產按照家族血緣關系世代繼承下去。兩者的區別如下:(1)所處的時代不同:禪讓制處于我國原始社會末期,始于堯擔任部落聯盟首領時,歷經堯、舜、禹三個部落聯盟首領。自禹死后啟繼承了他的位置開始,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2)首領產生方式不同:禪讓制是按德才推選部落聯盟首領。世襲制是以血緣繼承王位、爵號和財產。(3)社會形態不同:禪讓制是我國原始社會部落聯盟民主推選首領的制度,是一種“公天下”的制度。世襲制是一種“家天下”的制度。下面是某同學的筆記片段,其試圖探索的歷史主題是( )A.禪讓制 B.分封制 C.王位世襲制 D.科舉制禪讓制是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制度。分封制是西周時期實行的一種制度,周王根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將宗親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諸侯國。諸侯向周王進納貢物,并服從周王調兵,保衛周王。王位世襲制指王位世代沿襲的制度,主要表現為父子相傳、兄終弟及,題干材料正確分析了王位世襲制的利弊??婆e制是通過科舉考試選拔人才的一種制度。故C項符合題意。C1.以身作則,公而忘私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之一。中國歷史上,禹曾經為治理黃河水患,三過家門而不入;后來,他又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這個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2.《史記》記載:“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國號曰夏后,姓如(sì)氏?!辈牧戏从车氖穼崢酥局? )A.世襲制的確立 B.郡縣制的確立 C.華夏族的形成 D.中國早期國家的產生3.夏朝建立于約公元前2070年,這一年屬于公元前( )A.20世紀前期 B.20世紀后期 C.21世紀前期 D.21世紀后期4.“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室,大夫有貳宗,士有隸子弟?!迸c此材料有關的制度是( )A.丞相制 B.郡縣制 C.科舉制 D.分封制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在堯舜時期,部落聯盟首領的產生,一般由部落聯盟會議討論,推舉品德高尚有才能者當之,稱為禪讓制。其后,夏后氏的首領禹因治水有功,得承王位,及后,禹傳位于啟,從此結束禪讓制,開始君主世襲制的時代。材料二 周朝初期,統治者開始分封諸侯。通過冊封,周天子把土地以及人民分賜給受封的諸侯,讓他們在自己的封地內建立諸侯國。諸侯有權管理封地內的人民,有權將自己的封地以及人民分封給自己的親族,讓他們做諸侯的帥大夫。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應該定期進行朝貢,還應該隨時準備率領自己的武士和軍隊,接受周天子的調遣。分封制形成了以周天子為首的等級制度,是周朝社會的基本結構。下列結論均是正確的。如果該結論是從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請在括號中打上“√”,否則打上“×”。(1)堯舜禹是通過禪讓制度推選產生的部落聯盟首領。( )(2)夏朝是第一個奴隸制王朝。( )(3)禹傳位于啟,標志著禪讓制的結束及世襲制的開始。( )(4)西周統治者實行分封制的目的是鞏固統治。( )(5)周天子把土地以及人民分賜給受封的諸侯,受封諸侯同時也向周天子履行一定的義務。( )1.據《史記》記載,禹年老時,推薦伯益作為繼承人,但禹的兒子啟卻舉兵殺死伯益,繼承了父親的位置。從材料中能得到的準確信息是( )A.伯益建立夏朝 B.世襲制代替禪讓制C 夏朝建立標志著我國封建社會開始 D.啟是夏朝第一代君主2.《禮記·禮運》認為,在“天下為公”的“大同”之世之后,社會進入“天下為家”的“小康”之世。“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敝袊钤缇邆湟陨稀靶】怠敝捞卣鞯耐醭牵?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3.夏朝筑有以城墻和護城河作為防護的城堡和大型宮殿,并且組建軍隊,制定刑法,設置監獄,建立起國家政權機構。這標志著( )A.中央集權制度建立起來 B.中國古代國家的形成C.夏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 D.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形成4.《孟子·告子》記載“天子適諸候,曰巡狩……諸侯朝于天子,曰述職,……一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痹摬牧险f明諸侯對周天子有什么義務?( )A.納貢 B.朝覲 C.作戰 D.分封5.“得民心者得天下”,早在我國奴隸社會的夏、商、周時期就用事實見證了這一道理。讓我們走進這一時期,去一探究竟。【漫話統治】(1)漫畫中的兩位君主的統治有什么共同之處?請列舉實例說明。【漫話征伐】材料一 你們大家聽我說,并不是我敢于隨便地以臣伐君,犯上作亂。乃是由于夏王柴有許多罪惡,上天命我去誅伐他。材料二 現在商封王只聽信婦人的話,對祖先的祭祀不聞不問,輕茂廢棄同祖兄弟而不任用,卻對從四方逃審來的罪惡多端的人推崇尊敬,加以任用,以他們為大夫、卿士。這些人施殘暴于百姓,違法作亂于商邑,殘害百姓?,F在,我姬發奉天命進行懲討。(2)這兩則材料中的“我”分別指的是誰?他們“誅伐”和“懲討”的結果如何?【史話名臣】材料三 今夫伊尹之于我國也,警之良醫善藥也。而子不欲我見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商湯材料四 自吾先君太公曰:“當有圣人適周,周以興。”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周文王(3)材料三和材料四都體現了什么對于國家興亡的重要性?請列舉實例加以印證。【漫談感悟】(4)結合材料一至材料四的內容,說一說這些材料帶給你的感悟有哪些。(至少兩條)基礎通關1.A【解析】大禹治水非常投入,據說他在外治理黃河水患10多年,三次經過家門,也顧不上回家看看。這反映了大禹持之以恒的優秀品質。約公元前2070年,離建立夏朝,這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2.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約公元前2070年,高建立了夏朝,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的建立標志著中國平期國家的產生,所以D項符合題意。啟繼承王位,標志著世襲制開始代替禪讓制,A項不符合題意。郡縣制是秦始皇時期開始建立的,B項不符合題意。華夏族在黃帝炎帝時期形成,C項不符合題意。故選D。3.C【解析】公元前2070年是公元前21世紀前期。用數軸來表示更直觀一些。4.D【解析】依據“天子建國,諸侯立家”,結合課本所學可知,為了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現國疆土,周王根據血緣關系選近和功勞大小,將宗親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們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建立諸侯國。受封者可以進行再分封,從而確立了周王朝的社會等級制度“分制”。5.(1)V(2)×(3)√(4)×(5)√能力提升1.B【解析】禹年老時,推薦伯益作為繼承人,這表明當時實行祥讓制。禹的兒子啟卻舉兵殺死伯益,繼承了父親的位置,這表明世教制代替了禪讓制。2.A【解析】依據題千信息“社會進入‘天下為家”的“小康’之世”,結合所學可知,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離死后,他的兒子啟繼承玉位,從此世收制代替了樣讓制,公天下變為了家天下,故中國最早具備以上“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是夏朝。3.B【解析】夏朝建立后,為加強統治,修筑了城堡、宮殿,建立了政府機構,組建軍隊,并制定了刑法,設置監獄。夏朝的國家機構,是奴隸主階級壓迫平民和奴隸的工具,故B項符合題意。4.B 【解析】為了鞏圍統治,西周實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親屬和功臣等,封他們為諸侯,建立諸侯國。諸侯必項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守疆土,戰時帶兵隨天子作戰。材料反映諸侯承擔對天子述職的義務,如果不朝觀天子將會受到降爵、前地和武力懲罰,體現分封制下諸侯對天子應盡的義務,故B項符合題意。5.(1)都實行暴政。如夏笨統治殘暴,搜刮民財,強迫平民和奴隸服勞役,建造華麗的宮殿。商紡王對外征伐,耗費國力;修筑豪華宮殿;對百姓征收繁重的賦稅;施用酷刑,殘害人民。(2)商湯和周武王。取得了勝利,分別滅亡了夏朝和商朝,建立了商朝和周朝(西周)。(3)人才。如周武王得到呂尚、周公等人的輔佐,國家日益強盛。(4)得民心者得天下,暴政導致亡國;圣明的君主都善于任用賢臣和有才干的人。(言之有理即可)利:避免了因王權更替而導致的混亂,確保了社會秩序的相對穩定,有利于社會生產的發展。弊:無法保證繼承人的才能、品德及政策正確與否。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4課 《夏商周的更替》(高效培優同步精品學案) (原卷版).doc 第4課 《夏商周的更替》(高效培優同步精品學案) (答案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