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眼與視覺[一、教材分析]本章內容屬于教學過程中比較難的一個環節,知識性和理論性非常強,又不易理解,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但是,學生通過七年級的學習,對于生物學方面的知識已有了初步的了解。這樣在知識結構上為本節課的順利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學生年齡雖小,但已具備了初步的觀察事物、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學中,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勤于動手動腦,進一步培養學生主動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年齡在十三、四歲的初二學生,喜歡表現自己,樂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適時引導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二、學情分析]視覺器官——眼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陌生,人體通過眼感受外界的刺激,從外界獲得信息。但是眼的結構是怎樣的呢?人體如何通過眼獲得信息呢?視覺是怎樣形成的?……學生有一肚子的問題需要解決。因此在設計本節課時,注意引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再經過同學間的交流、合作,便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首先通過鑒別真假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入新課。然后,通過實驗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操作,在觀察、分析、討論、交流的基礎上,了解眼球的結構及位置關系,鍛煉了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能力。由于視覺的形成及近視、遠視和矯正方法等方面的知識理論性很強,不易理解,因此采用直觀性很強的動態課件來演示,使抽象的內容變得形象、生動,學生容易接受。另外,在介紹近視成因的過程中,注意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談感想,從而也激發了學生保護視力,珍惜健康的美好情感,從而使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進一步得到升華。在內容上教材安排先從人們對外界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視覺,它強調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從現象到本質,層層深入,既是知識的介紹,又是很好的一次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三、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描述眼球的結構及各主要組成部分的功能2.概述視覺形成的過程3.理解近視的成因及預防方法(二)能力目標:通過動手實驗和分析視覺形成的過程,提高觀察、分析綜合等能力。(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1.認同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基本觀點2.懂得愛護眼睛,養成良好的用眼衛生習慣,做到“三要”、“四不要”。[四、教學重難點]重點:1.描述眼球的結構及各主要組成部分的功能2.概述視覺形成的過程難點:近視與遠視的成因及預防的方法[五、教學方法]利用教具、多媒體等輔助手段,以學生自主學習和體驗科學方法為主,注重啟發性、突出主體性、注重思維品質。[六、課前準備]教師準備:制作課件、眼球的結構模型。學生準備:調查班級學生的近視率。[七、教學流程]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提問:如何辨別真假幣?有多少種方法? 小結:可以用一看二摸三聽過渡:人體的五種感覺,我們感知外界的環境,主要用到的是哪個器官?我們每位同學都有一雙美麗的眼睛,但是你可知道這雙美麗的眼睛的內部結構是怎樣的?你又是怎樣通過眼睛觀察到外界的事物呢?這節課讓我們一起來探索眼和視覺的奧秘!課件出示眼與視覺 學生想方法學生主動思考然后七嘴八舌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學習新知識。新知探究 活動一(目不轉睛)同桌兩位同學,相互觀察對方的眼睛,找出眼的特點,說出能夠看到的眼的結構,并猜想各部分的功能。出示圖片,師生共同交流。讓學生直觀了解眼的結構和各部分的功能。活動二(慧眼識睛)根據提示,以小組為單位完成活動二。要求:每個小組的桌子上有一個可以拆裝的眼球模型,小組合作,參照課本上的插圖,動手拆裝,了解各部分的結構名稱和功能。(時間5-6分鐘)學生展示:播放視頻:眼球的結構和功能過渡:聽說過角膜移植和角膜捐獻嗎?通過知識拓展,讓學生了解角膜的重要性和角膜捐獻的意義。出示知識拓展:有人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那么眼睛的窗戶在哪里呢?引出——活動三(火眼金睛)出示貓的瞳孔變化的兩幅圖,指導學生觀察二者的不同點。教師:虹膜能夠調節瞳孔的大小,光線進入眼以后怎樣形成了視覺呢?播放視頻:視覺形成的過程質疑:在視網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而我們看到的物體是正立的? 通過討論進一步講明,這都是大腦的功勞。同時講明形成視覺的三個條件。 過渡:對于一個正常的眼球來說物體反射來的光線,經晶狀體的折射作用,所形成的物象正好落在視網膜上,但是在生活中由于有些人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或者不注意用眼衛生,遺傳等因素造成了眼部的一些疾病,最常見的是近視眼。 學生對照屏幕上的要求,認真觀察,小組合作解決疑難問題。嘗試說出各部分的結構和功能。學生交流學生交流:眼的結構包括眼球和眼的附屬結構,各部分都有自己獨特的功能。 3. 小組合作,有目的地進行觀察、思考。(1)學生動手拆裝,體會“做中學”(2)得出結論:眼球的結構包括眼球壁和眼球的內容物兩部分。(3)猜想各部分的功能(4)觀看視頻,回答問題 學生認真體會,達成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生根據貓的瞳孔變化圖,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看法。得出結論:瞳孔是眼睛的窗戶。學生觀看視頻學生小組討論,體會眼的結構之精巧,功能之完備 通過設疑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視頻輔助教學,突破難點 提高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和科學的思維方法。體會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視頻輔助教學,突破重難學培養學生高尚的奉獻精神 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視頻突破重難點 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進一步探究 出示:近視眼和遠視眼表達與交流:課前布置的近視眼調查報告。課件演示近視眼和遠視眼的形成過程。同時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用眼衛生習慣,做到“三要”“四不看”。舉例:除了近視眼和遠視眼以外,還有哪些與眼有關的疾病。展示:照相機和圖片,引導學生說出照相機與眼的對應關系。 學生分組進行匯報得出結論: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學習壓力的增加,近視眼的人數越來越多。進一步區分近視眼和遠視眼,明確成因和預防方法。學生交流課前搜集到的資料,舉例說明。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 培養學生課外搜集資料、處理信息和表達交流的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暢談本節課的收獲。注意知識方面、能力方面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都要總結到位。 思考并總結。 梳理知識,形成網絡體系課堂練習 出示練習題,組織學生回答,教師及時給與點評。 完成練習題,鞏固所學知識。 及時鞏固事半功倍課外延伸 調查:怎樣做才能保護好我們的眼? 課外請教專業人士或上網查閱資料,完成調查報告 學以致用保障健康[八、板書設計]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一、眼與視覺1、眼球的結構和功能2、視覺的形成二、近視的成因及其預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