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課時 植物的有性生殖教材分析及地位蘇科版《植物的生殖》是在學生學習了綠色植物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以及生物都有生殖的特性后學習的,本節內容是進一步了解綠色開花植物如何通過開花傳粉結果完成生物有性生殖過程,保持生物種群延續的內容。其中,受精與果實形成是植物生殖部分的主要環節。本節內容需要2課時完成,第一課時,由花的結構直觀認識引入到綠色開花植物的受精與結果,構建子房結構與果實形成的重要概念;第二課時,結合日常生活、生產實際,通過舉例學習植物的無性生殖方式,理解生物科學技術在生活、生產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第一課時學情分析:學生對生物的生殖雖有一定的了解,但對有性生殖的概念,尤其是雌蕊子房結構與果實形成的概念認識不多。本節課內容的學習,幫助學生構建植物有性生殖內容的知識體系,完善開花、傳粉、受精與果實形成的生命過程,從而對生命的本質有更深入的了解。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桃花的結構模型、蘋果、帶殼花生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①了解開花、傳粉過程,認識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②概述綠色開花植物的雙受精過程③描述綠色開花植物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2.能力目標①通過綠色開花植物雙受精過程的動態演示,能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②理論聯系實際,能結合日常生活中的果實種子結構具體分析植物器官的結構組成。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了解植物的生殖發育過程,養成愛花、護花,保護植物的良好素養。教學重點與難點:①概述綠色開花植物的雙受精過程②描述綠色開花植物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教學策略:從觀察桃花的結構入手提出花的本質部分是花蕊,以綠色開花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為主線剖析植物的雙受精與形成果實、種子的重要性,辯證地看待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既有內因(即種子結構的完整性),又有外因(環境因素)的作用,課堂教學可以由淺入深,層層設疑,最終揭開開花與果實、種子形成的奧秘。教學方法:直觀教學法、觀察法、討論法與講授法相結合教學過程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生物都有生殖的特性,植物也不例外,它們生長發育到一定階段都能通過各自特有的生殖方式完成種族延續的歷史使命,今天我們就以地球上種類最多也是最高等的一類植物——綠色開花植物為例,學習植物的生殖過程。自然界中,綠色開花植物大多是以開花、傳粉、受精完成植物的生殖過程。這就是植物的有性生殖(強調有性生殖的概念)。2、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1.花的結構綠色開花植物種類繁多、花色彩艷麗、很是惹人喜愛,那么花的內部結構是否相同呢?都有哪些重要組成部分呢?對植物生殖過程來說,又有哪些部分是最為重要的呢?展示花的結構模式圖,讓學生指認出花的各部分結構名稱。生:對一朵花而言,花蕊(雌蕊、雄蕊)部分最重要。師:正確,開花完成授粉后,雄蕊、花被依次凋謝脫落,只有雌蕊子房部分悄悄醞釀著新生命。詳細講述子房結構,為受精和結果作鋪墊。2.傳粉(播放植物傳粉的示意圖)師生共同歸納總結:①花粉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就是傳粉。②傳粉方式有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傳粉媒介有風力、動物等。③遇到不利外界環境如連續陰雨天就需要人工輔助授粉,否則會使作物減產。3.受精與結果(動畫演示綠色開花植物雙受精過程)請學生描述這一雙受精過程,老師補充,讓學生充分認識受精是植物形成果實的重要途徑。師:通過雙受精,植物胚珠內形成了受精卵、受精極核,它們將來發育成種子的重要組成:胚和胚乳。胚和胚乳的結構后面還會給大家詳細講述。(多媒體展示子房發育過程圖)構建子房結構與果實形成的對應關系。子房壁----------------------發育--------------------------------→果皮珠被 -------------發育-------------------------------→種皮子房 果實胚珠 卵細胞-----受精---→受精卵-------發育-----→胚 種子胚囊極核(2個)--受精--→受精極核---發育----→胚乳學生自行歸納總結:一個子房將來發育成一個果實,胚珠發育成種子,子房壁發育成果皮,珠被發育成種皮。師:同學們可以具體分析蘋果、桃子的各部分(可食用與不可食用部分)分別來自子房的哪部分結構。(拓展與延伸)1.子房發育成果實,胚珠發育成種子,為什么有的果實內有1粒種子,有的卻有很多粒種子。(解釋:單生胚珠與多生胚珠)2.為什么黃瓜、南瓜的花有的不結果實呢? 學生討論,教師引導,提出兩性花與單性花的區別。3.有些植物沒有種子,又是怎樣繁殖后代的呢? 設疑,為下節課講述植物的無性繁殖作鋪墊。3、課堂小結1..以桃花為例,認識花的結構。2.理解雙受精是綠色開花植物所特有的現象,描述雙受精過程。3.理清子房結構與果實形成的關系,描述果實的結構組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