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第五 章 · 第 二 節 呼吸作用教 學 目 標 1、知識: 認識種子的呼吸現象; 2、能力: (1)培養學生仔細觀察、勤于動腦、善于發現問題的能力; (2)通過探究種子的呼吸作用培養學生探究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科學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樹立實事求是與團結合作的科學精神。 教材分析: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合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而光合作用的進行需要消耗能量,能量從哪里來?通過分解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得來。植物體內的有機物如何分解?通過植物的呼吸作用來完成。因此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一樣,都是綠色植物重要的生命活動。本節內容通過三個演示實驗研究綠色植物的呼吸現象,為進一步認識植物的呼吸作用原理及意義打下基礎。 教學重點:1。植物的呼吸現象。 2.探索植物細胞的呼吸作用實驗。 教學難點:1。植物細胞都進行呼吸作用。 2.呼吸作用的概念。 教 學 過 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你能解釋嗎? 蘿卜放久了為什么會糠心呢? 糧食為什么要晌干后貯藏呢? 冷藏的蔬菜為什么能較長時間地保持新鮮呢 花盆的底部為什么要有洞呢 植物也要進行呼吸嗎 ...... 二.觀察植物的呼吸現象: 實驗(一):種子萌發時吸收氧氣 演示并觀察實驗過程 討論: 1、說出演示實驗中煮熟種子的作用。 2、為什么將實驗裝置放到溫暖環境中 3、分析實驗現象,你得出的結論是什么? 實驗得出結論: 1. 裝有煮熟種子的乙瓶在實驗中起對照作用。 2. 將實驗裝置放到溫暖環境中有利于實驗的正常進行。 3. 將燃燒的蠟燭放進甲瓶里,立即熄滅,說明甲瓶里缺少氧氣。萌發種子的呼吸作用 吸收氧氣,因此說,種子萌發時吸收氧氣。 實驗(二):種子萌發時釋放二氧化碳 演示實驗過程,觀察實驗的現象 討論: 1.說出演示實驗中乙瓶的作用。 2.分析實驗現象,你得出的結論是什么 實驗分析: 1. 乙瓶是對照實驗裝置。 2. 甲瓶里的氣體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混濁,說明甲瓶里氣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萌發種子的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因此說,種子萌發時釋放二氧化碳。 實驗(三):種子萌發時釋放能量 看演示實驗并思考 討論: 1.分析實驗現象,你得出的結論是什么? 2.煮熟種子為什么不能進行呼吸作用 實驗分析: 1.裝有萌發種子的保溫瓶里的溫度,比裝有煮熟種子的保溫瓶里的溫度高,說明萌發種子進行呼吸作用時產生熱量。 2.煮熟種子沒有生命,不再進行生命活動而不能進行呼吸作用。 課 堂 評 價: 危險的地窖(如圖示) 分析:蔬菜堆里的進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一部分能量以熱量的行式釋放出來,使得蔬菜堆發熱。另一部分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小結: 上述三個實驗的結果表明,萌發種子進行呼吸作用時,不但吸收 氧氣 , 釋放 二氧化碳 ,而且還會產生 熱量 。 三.總結: 本節用實驗分析呼吸作用的意義和實質,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并釋放能量,用于綠色植物的生命活動,因此,呼吸作用是綠色植物重要的生命活動。理解呼吸作用概念和意義,將有助于深入理解綠色植物的生命活動。四. 教學反思 (1)本設計恰當地利用了多媒體的大容量、反饋快的特點,將教材中的演示實驗的實驗原理,實驗操作過程及裝置,實驗結果的預測等清晰呈現,給學生的思考、互動交流提供了平臺,從而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同時強化了學生對對照實驗變量控制的認識。 (2)本設計理清了本節知識間邏輯聯系,教學環節清晰自然、流暢,教學內容板塊清楚,問題設計簡潔,啟發性強。譬如利用問題(為什么煮熟種子不能進行呼吸作用?)順利過渡到呼吸作用的基本單位,使整節課的教學內容的銜接沒有唐突之感,對學生順利實施了邏輯引導。另外,針對難度較大的主要問題設計了鋪墊性問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思考,并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3)本設計利用多媒體課件,增大了課堂的容量,增強了師生交流的明確性、有效性,與傳統課堂相比節約課時近一倍。顯然,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確實將大大提高教學效益。 (4)本設計中教師演示實驗和媒體演示之間相互配合,克服了教師演示實驗穩定性差,可視性不強的弊端。 (5)北師大版生物教材中的實驗活動一直是困擾我區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一個難點,如何處理這些實驗活動成為我們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本設計采用教師演示與多媒體結合的方式無疑是一種好方式。 不足之處: (6)本設計的不足之處在于在對實驗的模擬演示時采用超鏈接方式,顯然不夠直接,不夠迅捷,應加強對多媒體技術的學習。 (7)本設計中應依據不同的學生情況作出不同的時間和內容的調整,但該設計的適應性不強。五.作業: P86思考與練習:1。2。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