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章 第4節(jié) 蒸騰作用一、學習目標1、知識目標描述植物的蒸騰現(xiàn)象,解釋植物體內(nèi)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說明蒸騰作用對植物生活的意義。2、 能力目標通過觀察植物蒸騰失水的演示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3、 情感目標通過學習蒸騰作用的過程及其他相關(guān)知識,建立植物體與外界環(huán)境相適應的觀點,增強生態(tài)意識,提高對綠化祖國、保護環(huán)境的認識。結(jié)合植物蒸騰失水的觀察實驗,激發(fā)學生對生命科學研究的濃厚興趣。二、重點難點 重點:蒸騰作用的概念和意義難點:蒸騰作用的概念和意義三、學習流程 (一)學生課前預習:閱讀書本第五章第4節(jié)的內(nèi)容,完成下面的填空。1.植物體內(nèi)的 以 形式散失到 。植物體內(nèi)水分的蒸騰主要是通過 上的 來完成,葉柄和 也能進行少量的蒸騰作用。2.蒸騰作用促進植物對水的 和 ,與此同時,也將溶解于水中的 運輸?shù)街参矬w的各個部分。3.蒸騰作用可以降低 ,防止葉肉內(nèi)細胞被陽光灼傷。炎熱的夏季,樹林里空氣濕潤,涼爽宜人,這主要是因為樹木的蒸騰作用提高了空氣的 ,降低了大氣的 。(二)教師課前準備1.植物的蒸騰失水:取大體相同的兩個枝條。一個枝條上剪除全部葉片,另一個剪掉下部葉片。在兩個相同小試管中加入等量清水,將兩個枝條分別插在兩個試管中。用兩個干燥透明并且不漏氣的塑料袋,分別套在枝條上,袋口扎緊(注意只能套住莖和葉),管內(nèi)滴上少量植物油,將實驗裝置放在溫暖的地方。2、自制多媒體課件一份。四、教學方法實驗法、 講練結(jié)合法五、教具、實驗情況多媒體、植物的蒸騰失水演示實驗裝置。六、教學過程引入新課:植物體從土壤里不斷吸收的水分,只有一小部分保留在植物體內(nèi),被植物體利用。那么,植物吸收的大部分水分又到哪里去了呢?(一)、植物的蒸騰失水 提出問題: 1、塑料袋的內(nèi)壁有什么物質(zhì)生成? 2、塑料袋內(nèi)壁上的水珠是從哪里來的? 3、水珠是從葉片的什么地方散發(fā)出來的? 4、塑料袋內(nèi)壁上的水珠是以液體的形式從氣孔中流出來的?還是以氣態(tài)形式從氣孔中散發(fā)出來的?(組織學生分析、討論,并回答問題。)參考答案1.防止試管內(nèi)水分的蒸發(fā).2. 溫暖有陽光的地方植物的蒸騰速率快,容易觀察到預期效果。3. 有葉片的塑料袋比無葉片的塑料袋上的水珠多。4.水分以氣體狀態(tài)通過葉片的氣孔散失到大氣中,水蒸氣在塑料袋上凝結(jié)成水珠。總結(jié):1 蒸騰作用的概念在溫暖、陽光照射的條件下,植物體內(nèi)的水分以水蒸氣的形式散失到體外,這種生理過程叫做蒸騰作用。2、植物體的各個部分都可以蒸騰水分,但蒸騰水分的主要器官是葉。溫故而知新:葉的立體結(jié)構(gòu)以及氣孔的組成通過觀察圖片,得出陸生植物氣孔主要分布在葉片的下表皮 (二)蒸騰作用的過程: 提問:植物蒸騰出的水分是由哪來的? 出示投影或動畫:演示蒸騰作用水分由根到葉的動態(tài)的過程。 提問: 1、植物根毛的作用是什么? 2、氣孔的作用是什么? 講解: 1、土壤中的水分,由根毛進入根內(nèi),然后通過根、莖、葉中的導管,送到葉肉細胞。 2、植物體吸收的水分僅有1%左右參加植物體各項生命活動以外,99%左右的水通過氣孔散發(fā)到大氣中。 思考:剛移栽的植物為什么會出現(xiàn)萎蔫現(xiàn)象 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多于根吸收來的水分,造成體內(nèi)處于失水狀態(tài)。如何防止 1.剪去多余的枝葉。2.在陰天、傍晚時移栽。3.注意遮陽。4.移栽時,保護根部結(jié)構(gòu)。過渡:曾有人做過一個統(tǒng)記:一株玉米一生中要利用400斤的水,其中396斤的水散失到空氣,4斤的水被用于各種生命活動。這是不是一種浪費呢 (三)蒸騰作用的意義:(組織學生思考、討論并發(fā)言。)學生思考1:由于地心的引力,水總是往低處流,為什么在大樹的身體里,水卻能往高處流?是什么原因使它克服了地心對水的引力?答: 蒸騰作用就像一個水泵,是水往高處流的動力來源。葉片里的水分蒸騰出去之后,葉肉細胞缺水,就要吸收葉脈中導管里的水分,從而促進水分從根通過導管上升到葉子里,這也就促使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小結(jié):促使根從土壤里不斷地吸收水分學生思考2:無機鹽是怎樣進入植物體內(nèi)的?答:無機鹽只有溶解在水里,才能被根吸收。導管中的水分里就溶解有各種無機鹽,所以隨著水分在導管中的上升,無機鹽也隨著上升,并且最終進入到葉片。小結(jié):促進植物體內(nèi)水分、無機鹽的運輸學生思考3炎熱的夏天,一只手是干燥的,另一只手沾滿了水,哪一只手感到?jīng)鏊繛槭裁矗?br/>答:沾滿水的手感到?jīng)鏊@是因為水分蒸發(fā)會帶走手上的熱量。小結(jié):降低葉面溫度,防止葉肉細胞被陽光灼傷 學以致用1:為什么說大樹底下好乘涼?答:大樹下面的樹蔭,沒有陽光的照射,氣溫較低,另外,大樹的蒸騰作用和光合作用分別增加了周圍大氣的濕度和氧,所以說“大樹底下好乘涼”。學以致用2:樹木為什么到了冬天會落葉 在北方,天寒地凍,根吸收水分很難,而樹葉的蒸騰作用卻照常進行。樹木為了保護自己而采取的一種措施——脫落葉子,保持體內(nèi)的水分平衡。學以致用3:森林附近的地區(qū)往往降雨較多,為什么?答:因為植物蒸騰水分,大面積的樹林可以增加空氣濕度,使天空云量增多,從而增加降水量,起到減輕干旱,調(diào)節(jié)氣候的作用。本課小結(jié)及板書 [板書設(shè)計] 第四節(jié) 蒸騰作用一、蒸騰作用的概念:植物體內(nèi)的水分以水蒸氣形式散失到體外的過程。葉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二、蒸騰作用的過程: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莖、葉的導管→葉肉細胞→氣孔→大氣三、蒸騰作用的意義:1、降低植物體的溫度,避免灼傷。2、促進根吸收水分。3、促進植物體內(nèi)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隨堂練習1.蒸騰作用時,水分是以什么狀態(tài)散失的( )A.液態(tài) B.氣態(tài) C.固態(tài) D.都不是2.蒸騰作用發(fā)生的部位是( )A.根、莖、葉 B.葉、葉柄和幼嫩的莖C.所有器官 D.花、果實、種子3.植物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A.根 B.莖 C.葉片 D.花4.下列關(guān)于陸生植物葉片上氣孔分布的敘述中,正確的一項是( )A.只分布在上表皮 B.下表皮的氣孔比上表皮多C.上表皮的氣孔與下表皮一樣多 D.只分布在下表皮5.下列對蒸騰作用的意義表述不正確的是( )A.能夠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B.降低植物體的溫度C.促進根對水的吸收D.是對水分一種極大的浪費6.生長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下列哪種生理過程( )A.蒸騰作用 B.呼吸作用C.光合作用 D.濾過作用7.下列幾種情況中,植物蒸騰作用最強的是( )A.氣溫37 ℃,陰天,無風 B.氣溫37 ℃,晴天,有風C.氣溫20 ℃,陰天,有風 D.氣溫20 ℃,晴天,無風PAGE7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