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工作計劃表一、主要教學內容 (一)情感態度 重點培養學生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生態環境、關心地球、關心可持續發展,積極參與社會,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的態度,培養合作精神和自我發展意識;培養學生珍視生活、陶冶性情、熱愛生活。 (二)在能力方面: 要著重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創新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各種形式的表達能力;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等。 (三)在知識方面: 主要是通過學生探究學習,發現和獲得知識。即不再是以間接經驗為主,而是直接經驗為主。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社會生活、探究活動的一些常識。二、教學目標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我國當前課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種新的課程形態,其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該課程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索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必要的通用技術和職業分工,形成初步技術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創新精神。而這種教育功能的實現要求該課程在實施過程中必須有正確的目標定位,先進的教育理念,適宜的實踐主題,良構的實施環境和發展性的學習評價。三、學情分析 高年級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但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卻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養學生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題,能夠試著和同學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在有效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的潛能。三、學情分析(接上表) 五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培養學生對生活、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具備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要讓他們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的方法,信息資料的搜集、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學生形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創新生活的小主人。 根本以上學情,在實施教學時應當注意以下要點: (一)教師認真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活動過程,對整個活動操作做到心中有數。 (二)努力創設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時有所創造,有所收獲。 (三)利用現代化媒體,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 (四)善于組織小組活動,讓每個學生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機會四、教學進度計劃與實施表周次 教學內容第1、2周 主題一:難以去除的口香糖第3、4周 主題二:白色污染第5、6周 主題三:遺棄的電池第7、8周 主題四:電子垃圾第9、10周 主題五:環保家電第11、12周 主題六:可愛的家鄉第13、14周 主題七:走進燈的世界第15、16、17周 主題八:家居新概念第18周 考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