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歷史與社會(人文地理)上冊分層同步練習第一單元:人在社會中生活1.1我的家在哪里1.1.1從社區看我家一、單選題“義新歐”是浙江義烏至西班牙馬德里的國際貨運班列。據此回答問題。1.“義新歐”班列將紡織品和日用百貨等小商品運往馬德里,回程帶來馬德里的紅酒、橄欖油等商品。這體現了不同區域的( )A.物產交流 B.信息交流 C.人才交流 D.技術交流2.要想了解西班牙的具體位置,最好查閱歐洲( )A.政區圖 B.水文圖 C.氣候圖 D.地形圖3.如果你要繪制一幅你所在小區的地圖,用下列哪種比例尺,可使地圖上的地理事物最為詳細( )A.1:500000 B.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300米C.二十萬分之一 D.1:4504.在一幅比例尺為1:2500 000的地圖上,量得某條河流的長度是50厘米,則這條河的長度是( )A.750千米 B.250千米 C.1250米 D.1250千米5.小李畫出了自己生活與學習的社區平面圖。據此,回答以下各題。(1)平面圖中包含的社區類型主要有( )①功能社區②自然社區③行政社區④農村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平面圖所示的社區功能主要有( )①政治②經濟③文化④管理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該平面圖中無法直接獲取的信息是( )A.河流的流向 B.王村到李村的實地距離C.注記 D.社區的布局(4)依據該平面圖,我們可知學校在李村的( )A.東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正北方向 D.正南方向(5)依據該平面圖,在李村的小李判定學校方位的依據是( )A.一般定向法 B.指向標定向法C.經緯網定向法 D.參照物定向法(6)若平面圖的比例尺為1∶30 000,小李在圖上量得李村到學校的直線距離為3厘米,則兩地的實地直線距離是( )A.300米 B.900千米 C.3千米 D.900米6.甲圖比例尺為1∶400萬,乙圖為1∶800萬,則( )A.乙圖表示地區范圍小、內容詳細B.乙圖表示地區范圍廣、內容簡略C.甲圖表示地區范圍廣、內容詳細D.甲圖表示地區范圍小、內容簡略7.下列四幅地圖,圖幅大小都相同,其中比例尺最小的一幅是( )A.北京市地圖 B.浙江省地圖 C.中國地圖 D.世界地圖8.實際距離為1200千米,圖上距離為20厘米,該圖的比例尺為( )A.1:6000000 B.1:600000 C.1:12000000 D.1:120009.讀圖,回答問題。(1)圖中的盛行風向是( )A.東南風 B.東北風 C.西南風 D.西北風(2)已知A、B兩地之間的圖上距離是3厘米,實地距離是150米,則此圖的比例尺為( )A.1:50 000 B.五萬分之一C.圖上1厘米代表實際距離50千米 D.(3)圖上老君山處所標的“215米”字樣,我們稱之為( )A.圖例 B.方向 C.比例尺 D.注記10.看地圖時要學會識別圖例,下列圖例中表示鐵路的是( )A. B.C. D.11.下列比例尺中,最小的是( )A.1:2000000 B.圖上2厘米代表實地距離20千米C.十萬分之一 D.12.讀《某小區平面圖》,可以看出,( )A.車站在樹林的東南方向 B.小河自東向西流淌C.車站位于居民區的正北方向 D.居民區在小河的西側13.下列地圖的圖幅大小相等,所表示的內容最詳細的是( )A.世界地圖 B.中國地圖 C.河北省地圖 D.校園平面圖讀“某區城平面示意圖”。完成問題。14.育秀高中位于育民初中的( )A.東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東北方向15.育民初中的學生沿圖中箭頭所示路線步行前往育秀高中參加體能測試,從起點到終點的路線,在圖上的長度為5 cm。若某學生的步長(每走一步的長度)約為50 cm,則他實際行走的步數約為( )A.1000步 B.2000步 C.3000步 D.4000步圖6為溫州市某區域地圖,據此回答問題。16.“溫州客運中心”位于“溫州國際會展中心”的( )A.東北方向 B.東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17.地圖并不是天然之物,總是有意識地表達制圖者的傾向。上述地圖更傾向表現城市的( )A.休閑娛樂功能 B.文教科技功能C.經濟貿易功能 D.農業產業功能18.下列各幅地圖比例尺最大的是( )A.甲圖的比例尺是1∶25000 B.乙圖的比例尺是1∶300000C.丙圖的比例尺為1∶1000000 D.丁圖的比例尺是1∶10000019.下圖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下列對該圖信息的判讀,正確的是( )A.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1千米 B.AB間的坡度小于CD間的坡度C.B地位于D地的西南方向 D.CD連線處可能有河流流經20.看地圖是學習地理最重要的一種學習方法,下面關于地圖的說法正確的( )A.地圖上的方向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B.地圖上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符號叫注記C.任何一副完整的地圖都具備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三要素D.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大21.下圖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等高距:100米)。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以下各題。(1)等高線x的數值是( )A.200米 B.300米 C.400米 D.無法判斷(2)圖中河流的流向為( )A.自西北向東南 B.自東南向西北C.自東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東北22.下列四幅圖大小相同的地圖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A.世界政區圖 B.自貢旅游圖 C.亞洲水系圖 D.中國地形圖23.1:1000000的比例尺改寫成文字式應是( )A.圖上1厘米等于實地距離10千米B.一百萬分之一C.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面積10萬KM2D.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10千米二、填空題24.在各種地圖中,都具備 、 、 等要素.25.地圖的語言非常豐富,但地圖的基本“語言”是 、 、 和 。26.比例尺的表達方式有數字式、 和 .27.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AD和BF是小溪流的是 ,理由是 。(2)C處地形部位表示 ,E處地形部位表示 。圖中兩山峰的相對高度范圍為 。(3)沿AD爬到海拔420米的山頂比沿HD爬到山頂較 (吃力或省力),理由是 。(4)若DG間的圖上距離是3.5厘米,則DG間的實際距離是 米。相同圖幅下,該圖比例尺比浙江省政區圖的比例尺 (大或小)。28.讀下面我國東部沿海某地等高線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A點在甲村的 方向;圖中公路的走向是 。(2)B點的地形部位是 ;圖上等高距是 米;此網的數字比例尺應是 ;假如量得丙村與丁村的圖上直線距離約是2厘米,那么兩村的實地直線距離大約是 。(3)如果在甲村和乙村之間修建一條公路,應選擇 (②或③)線,理由是 。(4)如果在該地區建設小城鎮,甲、乙、丙、丁四個村莊發展條件最有利的是 村,理由是 。(5)為了解決未來小城鎮的用水、用電問題,該地區計劃在④處修建水電站。選擇該處建壩的理由是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A2.A【解析】【點評】區域之間交流的原因:各地自然條件不同,物產也不同;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實現優勢互補;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差異。區域之間交流的形式:物產、信息、物資、人員、技術、資金等。1.“義新歐”班列將紡織品和日用百貨等小商品運往馬德里,回程帶來馬德里的紅酒、橄欖油等商品。這體現了不同區域的物產交流。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要想了解西班牙的具體位置,最好查閱歐洲政區圖。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3.【答案】D【解析】【分析】比例尺是個分式,比較比例尺的大小就是比較分式的大小,分母越大,分式越小,說明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分式越大,比例尺越大。在給出的四個選項中, 1:450 是比例尺最大的,可使地圖上的地理事物最為詳細。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比例尺是表示圖上一條線段的長度與地面相應線段的實際長度之比。公式為: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數值比例尺、圖示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4.【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1:2500000=50:圖上距離,算出實際距離等于1250千米,故答案為:D。【點評】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在進行計算時要注意單位的轉化。5.【答案】(1)D(2)B(3)B(4)C(5)B(6)D【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平面圖中包含的社區類型主要有①功能社區,②自然社區,④農村,①②④正確。③行政社區,沒有體現。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2)、平面圖所示的社區功能主要有 ②經濟,③文化。②③正確。①政治,④管理,題中沒有體現。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3)、該平面圖中沒有地圖三要素中的比例尺,無法直接獲取的信息是王村到李村的實地距離。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4)、依據該平面圖,采用指向標定位法,我們可知學校在李村的正北方向。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5)、依據該平面圖,在李村的小李判定學校方位的依據是指向標定向法。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6)、比例尺是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為: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平面圖的比例尺為1∶30 000,小李在圖上量得李村到學校的直線距離為3厘米,則兩地的實地直線距離是900米。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地圖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地圖中方向的判讀一般采用以下三種:一般定向法,指向標,經緯網。根據圖中給出的方向,即可判斷區某地需要朝那個方向走。比例尺是表示圖上一條線段的長度與地面相應線段的實際長度之比。公式為: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數值比例尺、線段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6.【答案】B【解析】【分析】根據題中給出的兩個比例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圖幅相同的地圖,甲圖的比例尺表示的內容更詳細 ,繪制的范圍較小,可以適合繪制學校平面圖。 乙圖的比例尺表示的范圍較大,繪制的內容比較粗略。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在圖幅相同的情況下,比例尺越大,地圖所表示的范圍越小,圖內表示的內容越詳細,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圖上所表示的范圍越大,反映的內容越簡略,精確度越低。7.【答案】D【解析】【分析】相同圖幅,范圍越大比例尺越小,內容越簡略;范圍越小比例尺越大,內容越詳細.選項中的四幅地圖按照范圍從大到小排列為:世界地圖>中國地圖>浙江省地圖>北京市地圖.則比例尺從大到小依次是:北京市地圖>浙江省地圖>中國地圖>世界地圖.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比例尺是表示圖上一條線段的長度與地面相應線段的實際長度之比。公式為: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數值比例尺、線段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8.【答案】A【解析】【分析】比例尺是由圖上距離比上實際距離,在某地圖的圖上距離是20厘米,兩地的實際距離是1200千米,那么比例尺就是20:120000000,得出的結果是1:6000000。故答案為:A【點評】比例尺是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也叫縮尺。其公式為: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圍越大,內容越簡略。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式,線段式、數字式、文字式。實際范圍相同的兩幅地圖,比例尺越大,則地圖的圖幅越大,反之越小。9.【答案】(1)C(2)D(3)D【解析】【分析】 (1)、根據圖中的指北標,建立方向坐標,由此可以得出圖中的盛行風向是西南風。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2)、已知A、B兩地之間的圖上距離是3厘米,實地距離是150米,則此圖的比例尺為3厘米比15000厘米,等于1:5000,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上老君山處所標的“215米”字樣,我們稱之為注記。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地圖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地圖中方向的判讀一般采用以下三種:一般定向法,指向標,經緯網。根據圖中給出的方向,即可判斷區某地需要朝那個方向走。比例尺是表示圖上一條線段的長度與地面相應線段的實際長度之比。公式為: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數值比例尺、線段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10.【答案】A【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A表示鐵路,B表示洲界,C表示長城,D表示湖泊。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閱讀地圖要先看地圖上的圖例,看看各種地理事物在地圖上是用哪些符號表示的。一般不同的地圖上,圖例有時不同,看地圖時必須先熟悉一下圖例,然后在地圖上查找需要的地理信息。11.【答案】A【解析】【分析】比例尺是圖上距離比上實際距離,以上四個比例尺中,1:2000000是最小的,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比例尺是個分式,比較比例尺的大小就是比較分式的大小,分母越大,分式越小,說明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分式越大,比例尺越大。12.【答案】A【解析】【分析】根據給出的小區平面圖可知,圖中有指北標,采用指北標定向法判讀方向。以樹林建立方向坐標,車站在樹林的東南方向。根據圖中指北標,可以判讀小河自南向北流,車站位于居民區的正南方,居民區在小河的東側。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地圖上方向的判斷有三種方法,一是經緯網判斷法,二是指向標判斷法,三是通過“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判斷法,一般范圍較小的地圖都有指向標,習慣上規定指向標統一指向北。13.【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圖幅大小相等的地圖,比例尺越大的地圖表示的內容越詳細,范圍越小。在給出的四輻地圖中,表示范圍最小的是校園平面圖。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在圖幅相同的情況下,比例尺越大,地圖所表示的范圍越小,圖內表示的內容越詳細,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圖上所表示的范圍越大,反映的內容越簡略,精確度越低。【答案】14.A15.B【解析】【點評】地圖上方向的判斷有三種方法,一是經緯網判斷法,二是指向標判斷法,三是通過“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判斷法,一般范圍較小的地圖都有指向標,習慣上規定指向標統一指向北。14.根據圖中信息可知,本題采用一般定向法,以育民初中為參照物,建立方向坐標,育秀高中位于育民初中的東南方向。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15.比例尺是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為: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圖中的比例尺是1∶20000, 從起點到終點的路線,在圖上的長度為5 cm ,則實際他需要步行5×20000=100000(厘米), 若某學生的步長(每走一步的長度)約為50 cm,則他實際行走的步數約為2000步。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答案】16.C17.A【解析】【點評】地圖上方向的判斷有三種方法,一是經緯網判斷法,二是指向標判斷法,三是通過“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判斷法,一般范圍較小的地圖都有指向標,習慣上規定指向標統一指向北。16.據圖分析,本圖采用一般定向法,以溫州國際會展中心為參照物建立方向坐標 ,“溫州客運中心”位于“溫州國際會展中心”的西南方向。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17.根據圖中信息可知,上述地圖更傾向表現城市的休閑娛樂功能。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18.【答案】A【解析】【分析】比例尺是一個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故A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數字式、線段式、和文字式,這三種表示方法可以互換。19.【答案】C【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地圖信息的判讀。由等高線地形圖這幅圖的比例尺為1:1000000,即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10千米,所以A不符合題意;AB間的等高線比CD間的等高線密集,所以CD間的坡度比較緩,AB間的比較陡,所以AB錯誤;根據圖中指向標判讀可知,B地位于D地的西南方向,所以C 正確;CD間等高線由高處向低處彎曲的地方,為山脊,不可能有河流流經,所以D錯誤。故選擇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對地圖信息的判讀。20.【答案】C【解析】【分析】(1)地圖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2)地圖上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符號叫作圖例;在地圖上表示地理事物的名稱和山高水深等的數字叫做注記.(3)在地圖上表示方向的方法一般有三種:①一般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進行判斷;②是根據指向標判方向,③是經緯網定向.(4)比例尺是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在圖幅相同的條件下,分母數值越小,比例尺越大.A、在地圖上表示方向的方法一般有三種:①一般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進行判斷;②是根據指向標判方向,③是經緯網定向.故A不正確;B、地圖上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符號叫圖例.故B不正確;C、任何一副完整的地圖都具備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三要素.故C正確;D、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故D不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主要考查地圖三要素、如何在地圖上辨別方向、比例尺大小的判斷、圖例和注記的含義等,屬于基礎題。21.【答案】(1)A(2)D【解析】【分析】(1)根據題中信息,等高距是100米,河流發育于山谷,山谷的等高線凸向高處。由此可知,等高線x的數值是小于300 米,即200米。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2)根據圖中信息,采用一般定向法來判斷方向。河流的流向與等高線的彎曲方向相反。故圖中河流的流向為自西南向東北。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1)A。(2)D。【點評】河流發育于山谷,山谷的等高線凸向高處,水往低處流,由此可以推斷河流的流向與等高線的凸向相反。河流發育于山谷,河流的流向是從高處流向低處。一般來說,地勢的高低決定了河流的流向,反過來,河流的流向也反映了地勢的高低狀況。22.【答案】B【解析】【分析】在圖幅相同的條件下,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圍小,內容詳細,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圍大,內容簡略.選項中地圖范圍從大到小排列:世界地圖、中國地圖、四川地圖、自貢地圖,因此四幅地圖比例尺由大到小的順序是:自貢地圖、四川地圖、中國地圖、世界地圖。故答案為:B。【點評】比例尺是表示圖上一條線段的長度與地面相應線段的實際長度之比,公式為: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在圖幅相同的條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簡略。所以在繪制大范圍地區的地圖時,往往采用較小的比例尺,而繪制小范圍地區的地圖時,需要采用較大的比例尺。23.【答案】D【解析】【分析】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有:數字式、文字式、線段式;1千米=100000厘米,1:1000000的比例尺改寫成文字式應是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10千米.故選:D.【點評】比例尺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有:數字式、文字式、線段式.24.【答案】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地圖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點評】地圖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地圖中方向的判讀一般采用以下三種:一般定向法,指向標,經緯網。根據圖中給出的方向,即可判斷區某地需要朝那個方向走。比例尺是表示圖上一條線段的長度與地面相應線段的實際長度之比。公式為: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數值比例尺、線段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25.【答案】方向;比例尺;圖例;注記【解析】【分析】 地圖的語言非常豐富,但地圖的基本“語言”是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點評】地圖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地圖中方向的判讀一般采用以下三種:一般定向法,指向標,經緯網。根據圖中給出的方向,即可判斷區某地需要朝那個方向走。比例尺是表示圖上一條線段的長度與地面相應線段的實際長度之比。公式為: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數值比例尺、線段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26.【答案】文字式;線段式【解析】【分析】比例尺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表示方法有:數字式、文字式、線段式.故答案為:文字式;線段式.【點評】比例尺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為:比例尺=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有:數字式、文字式、線段式.27.【答案】(1)BF;BF位于山谷,易發育成河流。(2)陡崖;鞍部;70-120米(3)省力;AD等高線稀疏,坡度較緩,較為省力(4)1750;大【解析】【分析】(1)、圖中AD和BF是小溪流的是BF,理由是BF位于山谷,易發育成河流。(2)、C處地形部位表示陡崖,E處地形部位表示鞍部。圖中兩山峰的相對高度范圍為70-120米。(3)、沿AD爬到海拔420米的山頂比沿HD爬到山頂較省力,理由是AD等高線稀疏,坡度較緩,較為省力。(4)、若DG間的圖上距離是3.5厘米,則DG間的實際距離是1750米。相同圖幅下,該圖比例尺比浙江省政區圖的比例尺大。【點評】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28.【答案】(1)東南;西北;東南(2)山脊;50;1:50000;1000米(3)②;等高線稀疏,坡度小(4)丁;地勢平坦、河流交匯處、交通便捷等(5)這里為峽谷,建壩工程量小;支流多流量大;上游的盆地可以作為蓄水庫區【解析】【分析】(1)、根據所給出的指向標判讀,A點在甲村的東南方向;圖中公路的走向是東南--西北走向。(2)、根據圖中信息可知,B點的地形部位是山脊;圖上等高距是50米;此網的數字比例尺應是1:50000;假如量得丙村與丁村的圖上直線距離約是2厘米,那么兩村的實地直線距離大約是1000米。(3)、如果在甲村和乙村之間修建一條公路,應選擇②,理由是該地等高線稀疏,坡度小。(4)、如果在該地區建設小城鎮,甲、乙、丙、丁四個村莊發展條件最有利的是丁村,理由是地勢平坦、河流交匯處、交通便捷等。(5)、為了解決未來小城鎮的用水、用電問題,該地區計劃在④處修建水電站。選擇該處建壩的理由是這里為峽谷,建壩工程量小;支流多流量大;上游的盆地可以作為蓄水庫區。【點評】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