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9 立體幾何中軌跡問題目錄一、熱點題型歸納 1【題型一】由動點保持平行求軌跡 1【題型二】由動點保持垂直求軌跡 4【題型三】由動點保持等距(或定長)求軌跡 9【題型四】由動點保持等角(或定角)求軌跡 12【題型五】投影求軌跡 16【題型七】翻折與動點求軌跡 19二、最新模考題組練 22【題型一】由動點保持平行性求軌跡【典例分析】如圖,在邊長為a的正方體ABCD-A1B1C1D1中,E、F、G、H、N分別是CC1、C1D1、DD1、CD、BC的中點,M在四邊形EFGH邊上及其內部運動,若MN∥面A1BD,則點M軌跡的長度是( )A.a B.a C. D.【答案】D【分析】連接GH、HN,有GH∥BA1,HN∥BD,證得面A1BD∥面GHN,由已知得點M須在線段GH上運動,即滿足條件,由此可得選項.【詳解】解:連接GH、HN、GN,∵在邊長為a的正方體ABCD-A1B1C1D1中,E、F、G、H分別是CC1、C1D1、DD1、CD的中點,N是BC的中點,則GH∥BA1,HN∥BD,又面A1BD,BA1面A1BD,所以面A1BD,同理可證得面A1BD,又,∴面A1BD∥面GHN,又∵點M在四邊形EFGH上及其內部運動,MN∥面A1BD,則點M須在線段GH上運動,即滿足條件,GH=a,則點M軌跡的長度是a.故選:D.【提分秘籍】基本規律1.線面平行轉化為面面平行得軌跡2.平行時可利用法向量垂直關系求軌跡【變式演練】1.在三棱臺中,點在上,且,點是三角形內(含邊界)的一個動點,且有平面平面,則動點的軌跡是( )A.三角形邊界的一部分 B.一個點C.線段的一部分 D.圓的一部分【答案】C【分析】過作交于,連接,證明平面平面,得,即得結論.【詳解】如圖,過作交于,連接,,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同理平面,又,平面,所以平面平面,所以,(不與重合,否則沒有平面),故選:C.2.已知正方體的棱長為,、分別是棱、的中點,點為底面內(包括邊界)的一動點,若直線與平面無公共點,則點的軌跡長度為( )A. B. C. D.【答案】B【分析】以點為坐標原點,、、所在直線分別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設點,計算出平面的一個法向量的坐標,由已知條件得出,可得出、所滿足的等式,求出點的軌跡與線段、的交點坐標,即可求得結果.【詳解】以點為坐標原點,、、所在直線分別為、、軸建立如下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則、、、,設點,,,設平面的法向量為,由,取,可得,,由題意可知,平面,則,令,可得;令,可得.所以,點的軌跡交線段于點,交線段的中點,所以,點的軌跡長度為.故選:B.3.在棱長為2的正方體中,點E,F分別是棱,的中點,P是上底面內一點(含邊界),若平面BDEF,則Р點的軌跡長為( )A.1 B. C.2 D.【答案】B【分析】由分別取棱 的中點M N,連接MN,由線面平行得面面平行,得動點軌跡,從而可計算其長度.【詳解】如圖所示,分別取棱 的中點M N,連接MN,連接,∵M N E F為所在棱的中點,∴,,∴,又平面BDEF,平面BDEF,∴平面BDEF,連接NF,由,,,,可得,,則四邊形ANFB為平行四邊形,則,而平面BDEF,平面BDEF,則平面BDEF.又,∴平面平面BDEF.又P是上底面內一點,且平面BDEF,∴P點在線段MN上.又,∴P點的軌跡長為.【題型二】動點保持垂直性求軌跡【典例分析】在正方體中,Q是正方形內的動點,,則Q點的軌跡是( )A.點 B.線段 C.線段 D.平面【答案】B【分析】如圖,連接,證明,又,即得解.【詳解】如圖,連接,因為平面,所以平面, 又平面,所以,又.所以點在線段上.故選:B【提分秘籍】基本規律1.可利用線線線面垂直,轉化為面面垂直,得交線求軌跡2.利用空間坐標運算求軌跡3.利用垂直關系轉化為平行關系求軌跡【變式演練】1.在正方體中,點在側面及其邊界上運動,且保持,則動點的軌跡為( )A.線段 B.線段C.的中點與的中點連成的線段 D.的中點與的中點連成的線段【答案】A【分析】利用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可得面,又點在側面及其邊界上運動,并且總是保持與垂直,得到點的軌跡為面與面的交線.【詳解】如圖,連接,,,在正方體中,有平面,又點在側面及其邊界上運動,故點的軌跡為平面與平面的交線段.故選:A.2.在棱長為1的正方體中,M,N分別為,的中點,點P在正方體的表面上運動,且滿足.給出下列說法:①點P可以是棱的中點;②線段MP的最大值為;③點P的軌跡是正方形;④點P軌跡的長度為.其中所有正確說法的序號是________.【答案】②④【分析】以D為坐標原點,分別以DA,DC,為x軸,y軸,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求出的坐標,從而得到MP的最大值,即可判斷選項②,通過分析判斷可得點P不可能是棱的中點,從而判斷選項①,又,,可判斷選項③和選項④.【詳解】解:在正方體中,以D為坐標原點,為x軸,y軸,∵該正方體的棱長為1,M,N分別為,的中點,∴,M(,,),,∴,設,則,∵,∴,即當時,,當時,,取,,,,連結EF,FG,,HE,則,,∴四邊形EFGH為矩形,則,,即,,又和為平面中的兩條相交直線,∴平面EFGH,又,,∴M為EG的中點,則平面EFGH,為使,必有點平面EFGH,又點P在正方體表面上運動,∴點P的軌跡為四邊形EFGH,因此點P不可能是棱的中點,故選項①錯誤;又,,∴,則點P的軌跡不是正方形且矩形EFGH周長為,故選項③錯誤,選項④正確;∵,,又,則,即,∴,點在正方體表面運動,則,解,∴,故當或,或1,MP取得最大值為,故②正確.故答案為:②④.3.如圖,在正方體中,是棱的中點,是側面內的動點,且與平面的垂線垂直,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與不可能平行B.與是異面直線C.點的軌跡是一條線段D.三棱錐的體積為定值【答案】A【分析】設平面與直線交于,連接,,則為的中點,分別取,的中點,,連接,,,證明平面平面,即可分析選項ABC的正誤;再由,得點到平面的距離為定值,可得三棱錐的體積為定值判斷D.【詳解】解:設平面與直線交于,連接,,則為的中點,分別取,的中點,,連接,,,如圖,∵,平面,平面,∴平面,同理可得平面,又、是平面內的兩條相交直線,∴平面平面,而平面,∴平面,得點的軌跡為一條線段,故C正確;并由此可知,當與重合時,與平行,故A錯誤;∵平面平面,和平面相交,∴與是異面直線,故B正確;∵,則點到平面的距離為定值,∴三棱錐的體積為定值,故D正確.故選:A.【題型三】由動點保持等距(或者定距)求軌跡【典例分析】已知正方體ABCD-A1B1C1D1的棱長為1,P為底面ABCD內一點,若P到棱CD,A1D1距離相等的點,則點P的軌跡是( )A.直線 B.橢圓 C.拋物線 D.雙曲線【答案】D【分析】以D為坐標原點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求出點P的軌跡方程即可判斷.【詳解】如圖示,過P作PE⊥AB與E,過P作PF⊥AD于F,過F作FG∥AA1交A1D1于G,連結PG,由題意可知PE=PG以D為坐標原點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設,由PE=PG得:,平方得:即點P的軌跡是雙曲線.故選:D.【提分秘籍】基本規律1.距離,可轉化為在一個平面內的距離關系,借助于圓錐曲線定義或者球和圓的定義等知識求解軌跡2.利用空間坐標計算求軌跡【變式演練】1.如圖,在四棱錐中,側面為正三角形,底面為正方形,側面底面,為正方形內(包括邊界)的一個動點,且滿足.則點在正方形內的軌跡為( )A. B.C. D.【答案】A【分析】如圖,以為坐標原點,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設,正方形的邊長為,求出,的坐標,利用可得與的關系,即可求解.【詳解】如圖,以為坐標原點,,所在的直線分別為,軸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設正方形的邊長為,,則,,,,則,.由,得,所以點在正方形內的軌跡為一條線段,故選:A.2.如圖,在棱長為的正方體中,、分別是、的中點,長為的線段的一個端點在線段上運動,另一個端點在底面上運動,則線段的中點的軌跡(曲面)與正方體(各個面)所圍成的幾何體的體積為( )A. B. C. D.【答案】D【分析】連接、,分析得出,可知點的軌跡是以點為球心,半徑長為的球面,作出圖形,結合球體的體積公式可求得結果.【詳解】連接、,因為,,且、分別為、的中點,故且,所以,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故且,平面,則平面,因為平面,所以,,為的中點,故,所以,點的軌跡是以點為球心,半徑長為的球面,如下圖所示:所以,線段的中點的軌跡(曲面)與正方體(各個面)所圍成的幾何體為球的,故所求幾何體的體積為.故選:D.3.四棱錐P﹣OABC中,底面OABC是正方形,OP⊥OA,OA=OP=a.D是棱OP上的一動點,E是正方形OABC內一動點,DE的中點為Q,當DE=a時,Q的軌跡是球面的一部分,其表面積為3π,則a的值是( )A. B. C. D.6【答案】B【分析】由題意結合選項可特殊化處理,即取OP與底面垂直,求得Q的軌跡,結合球的表面積求解.【詳解】解:不妨令OP⊥OC,則OP⊥底面OABC,如圖,∵D是OP上的動點,∴OD⊥底面OABC,可得OD⊥OE,又Q為DE的中點,∴OQ,即Q的軌跡是以O為球心,以為半徑的球面,其表面積為S,得a故選:B.【題型四】由動點保持等角(或定角)求軌跡【典例分析】正方體中,,分別為,的中點,是邊上的一個點(包括端點),是平面上一動點,滿足直線 與直線 夾角與直線與直線 的夾角相等,則點所在軌跡為( )A.橢圓 B.雙曲線 C.拋物線 D.拋物線或雙曲線【答案】D【分析】根據題設分析可知:點軌跡為以為母線,為軸,為底面直徑的圓錐體,及其關于反向對稱的錐體與平面的交線,應用數形結合,結合平面與雙錐面相交所成曲線的性質判斷所在軌跡的形狀.【詳解】由題設,點軌跡為以為母線,為軸,為底面直徑的圓錐體,及其關于反向對稱的錐體與平面的交線,如下圖示:當是邊上移動過程中,只與下方錐體有相交,點軌跡為拋物線;當是邊上移動過程中,與上方錐體也有相交,點軌跡為雙曲線;故選:D【提分秘籍】基本規律直線與面成定角,可能是圓錐側面。直線與定直線成等角,可能是圓錐側面利用空間坐標系計算求軌跡【變式演練】1.如圖,斜線段與平面所成的角為,為斜足,平面上的動點滿足,則點的軌跡是( )A.直線 B.拋物線C.橢圓 D.雙曲線的一支【答案】C【分析】由題可知點在以為軸的圓錐的側面上,再結合條件可知的軌跡符合圓錐曲線中橢圓定義,即得.【詳解】用垂直于圓錐軸的平面去截圓錐,得到的是圓;把平面漸漸傾斜,得到橢圓;當平面和圓錐的一條母線平行時,得到拋物線.此題中平面上的動點滿足,可理解為在以為軸的圓錐的側面上,再由斜線段與平面所成的角為,可知的軌跡符合圓錐曲線中橢圓定義.故可知動點的軌跡是橢圓.故選:C.2.如圖所示,為長方體,且AB=BC=2,=4,點P為平面上一動點,若,則P點的軌跡為( )A.拋物線 B.橢圓 C.雙曲線 D.圓【答案】B【分析】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利用空間向量的坐標運算和軌跡方程思想求得的軌跡方程,進而根據方程判定軌跡類型.【詳解】如圖,建立直角坐標系,則,.設,則向量,向量,,∴,即,,,這方程表示的軌跡是平面上的橢圓,故選:B.3.在長方體中,,,M為棱BC的中點,動點P滿足,則點P的軌跡與長方體的側面的交線長等于___________.【答案】【分析】由題意畫出圖形,由角的關系得到邊的關系,然后再在平面內建系,求出P的軌跡方程,確定點P的軌跡與長方體的面的交線,進而求得交線長.【詳解】如下圖所示:當P在面內時,面,面;又,在與中,∵,則,∴,則,即.在平面中,以DC所在直線為x軸,以DC的垂直平分線為y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則,,設,由,得,整理得:,即.∴點P的軌跡是以F(5,0)為圓心,半徑為4的圓.設圓F與面的交點為E M,作EK垂直x軸于點K,如圖,則;∴;故點P的軌跡與長方體的面的交線為劣弧,所以劣弧的長為.故答案為:【題型五】 投影求軌跡【典例分析】1822年,比利時數學家 Dandelin利用圓錐曲線的兩個內切球,證明了用一個平面去截圓錐,可以得到橢圓(其中兩球與截面的切點即為橢圓的焦點),實現了橢圓截線定義與軌跡定義的統一性.在生活中,有一個常見的現象:用手電筒斜照地面上的籃球,留下的影子會形成橢圓.這是由于光線形成的圓錐被地面所截產生了橢圓的截面.如圖,在地面的某個占正上方有一個點光源,將小球放置在地面,使得與小球相切.若,小球半徑為2,則小球在地面的影子形成的橢圓的離心率為( )A. B. C. D.【答案】A【分析】設,從而可得 ,,,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再由離心率的定義即可求解.【詳解】在中,設,,,,,, ∴長軸長,,則離心率.故選:A【提分秘籍】基本規律球的非正投影,可能是橢圓面多面體的投影,多為多邊形。【變式演練】1.如圖,已知水平地面上有一半徑為3的球,球心為,在平行光線的照射下,其投影的邊緣軌跡為橢圓C.如圖,橢圓中心為O,球與地面的接觸點為E,.若光線與地面所成角為,橢圓的離心率__________.【答案】【分析】根據平行投影計算出橢圓C的短半軸長b,再求出光線與水平面所成銳角的正弦,進而求得橢圓C的長軸長2a而得解.【詳解】連接,則,因為,如圖:所以,所以在照射過程中,橢圓的短半軸長b是球的半徑R,即,過球心與橢圓長軸所在直線確定的平面截球面所得大圓及對應光線,如圖:橢圓的長軸長是,過A向做垂線,垂足是B,則,由題意得:,又,則,,即,所以橢圓的離心率為.故答案為:【題型六】翻折與動點求軌跡(難點)【典例分析】如圖,將四邊形中,沿著翻折到,則翻折過程中線段中點的軌跡是( )A.橢圓的一段 B.拋物線的一段C.雙曲線的一段 D.一段圓弧【答案】D【分析】過點作的垂線,垂足為,過點點作的垂線,垂足為,連接,再分別分析翻折前、后的變化量與不變量,在翻折后的圖形中取中點,進而可得答案.【詳解】解:在四邊形中,過點作的垂線,垂足為,過點點作的垂線,垂足為,連接,如圖1,所以當四邊形確定時, 和三邊長度均為定值,當沿著翻折到,形成如圖2的幾何體,并取中點,連接,由于在翻折過程中,,所以由中位線定理可得為定值,所以線段中點的軌跡是以中點為圓心的圓弧上的部分.故選:D【提分秘籍】基本規律1.翻折過程中尋找不變的垂直的關系求軌跡2.翻折過程中尋找不變的長度關系求軌跡3.可以利用空間坐標運算求軌跡【變式演練】1.已知△ABC的邊長都為2,在邊AB上任取一點D,沿CD將△BCD折起,使平面BCD⊥平面ACD.在平面BCD內過點B作BP⊥平面ACD,垂足為P,那么隨著點D的變化,點P的軌跡長度為( )A. B. C. D.π【答案】C【分析】根據題意,先確定點P軌跡的形狀,進而求出軌跡的長度即可.【詳解】由題意,在平面BCD內作BQ⊥CD,交CD于Q,因為平面BCD⊥平面ACD,平面BCD與平面ACD交于CD,所以BQ⊥平面ACD,又BP⊥平面ACD,所以P,Q兩點重合,于是隨著點D的變化,BP⊥CD始終成立,可得在平面ABC中,BP⊥CP始終成立,即得點P的軌跡是以BC為直徑的圓的一部分,由題意知隨著點D的變化,∠BCD的范圍為,可得點P的軌跡是以BC為直徑(半徑為1)的圓的,即得點P的軌跡長度為.故選:C.2.如圖,等腰梯形中,,,,,沿著把折起至,使在平面上的射影恰好落在上.當邊長變化時,點的軌跡長度為( )A. B. C. D.【答案】B【分析】根據的射影在邊上,且固定長度為1,所以的軌跡在以為原點半徑為1的圓上,因此考慮的長度縮短到0時和變長到的長度兩種情況,從而求出夾角大小,進而求出弧長.【詳解】因為的射影在邊上,且固定長度為1,所以的軌跡在以為原點半徑為1的圓上.考慮極端情況:當的長度縮短到0時,都匯聚到線段的中點(D2);當變長到的長度時(的射影為D3),如圖,設,則,在中,,同理:,∴,即在線段上的投影與點的距離為,從而與夾角為,故點的軌跡為.故選:B.3.已知矩形中,,,如圖,將沿著進行翻折,使得點與點重合,若點在平面上的射影在四邊形內部(包含邊界),則動點的軌跡長度是( )A. B. C. D.【答案】C【分析】過點作于點,交于點,則點在平面上的射影落在線段上.由翻折過程可知,,判斷出的軌跡是以點為圓心,為半徑的一段圓弧,求出圓心角,利用弧長公式求出弧長.【詳解】如圖(1),過點作于點,交于點,則點在平面上的射影落在線段上.在中,,,則,由等面積法得.翻折的過程中,動點滿足,則動點的軌跡是以點為圓心,為半徑的一段圓弧.易得,,,所以,則,如圖(2),在圓中,,,所以點的軌跡是,且,則,,從而點的軌跡長度為.故選:C19立體幾何中的軌跡問題【題型一】由動點保持平行性求軌跡【典例分析】如圖,在邊長為a的正方體ABCD-A1B1C1D1中,E、F、G、H、N分別是CC1、C1D1、DD1、CD、BC的中點,M在四邊形EFGH邊上及其內部運動,若MN∥面A1BD,則點M軌跡的長度是( )A.a B.a C. D.【提分秘籍】基本規律1.線面平行轉化為面面平行得軌跡2.平行時可利用法向量垂直關系求軌跡【變式演練】1.在三棱臺中,點在上,且,點是三角形內(含邊界)的一個動點,且有平面平面,則動點的軌跡是( )A.三角形邊界的一部分 B.一個點C.線段的一部分 D.圓的一部分2.已知正方體的棱長為,、分別是棱、的中點,點為底面內(包括邊界)的一動點,若直線與平面無公共點,則點的軌跡長度為( )A. B. C. D.3.在棱長為2的正方體中,點E,F分別是棱,的中點,P是上底面內一點(含邊界),若平面BDEF,則Р點的軌跡長為( )A.1 B. C.2 D.【題型二】動點保持垂直性求軌跡【典例分析】在正方體中,Q是正方形內的動點,,則Q點的軌跡是( )A.點 B.線段 C.線段 D.平面【提分秘籍】基本規律1.可利用線線線面垂直,轉化為面面垂直,得交線求軌跡2.利用空間坐標運算求軌跡3.利用垂直關系轉化為平行關系求軌跡【變式演練】1.在正方體中,點在側面及其邊界上運動,且保持,則動點的軌跡為A.線段 B.線段C.的中點與的中點連成的線段 D.的中點與的中點連成的線段2.在棱長為1的正方體中,M,N分別為,的中點,點P在正方體的表面上運動,且滿足.給出下列說法:①點P可以是棱的中點;②線段MP的最大值為;③點P的軌跡是正方形;④點P軌跡的長度為.其中所有正確說法的序號是________.3.如圖,在正方體中,是棱的中點,是側面內的動點,且與平面的垂線垂直,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與不可能平行B.與是異面直線C.點的軌跡是一條線段D.三棱錐的體積為定值【題型三】由動點保持等距(或者定距)求軌跡【典例分析】已知正方體ABCD-A1B1C1D1的棱長為1,P為底面ABCD內一點,若P到棱CD,A1D1距離相等的點,則點P的軌跡是( )A.直線 B.橢圓 C.拋物線 D.雙曲線【提分秘籍】基本規律1.距離,可轉化為在一個平面內的距離關系,借助于圓錐曲線定義或者球和圓的定義等知識求解軌跡2.利用空間坐標計算求軌跡【變式演練】1.如圖,在四棱錐中,側面為正三角形,底面為正方形,側面底面,為正方形內(包括邊界)的一個動點,且滿足.則點在正方形內的軌跡為( )A. B.C. D.2.如圖,在棱長為的正方體中,、分別是、的中點,長為的線段的一個端點在線段上運動,另一個端點在底面上運動,則線段的中點的軌跡(曲面)與正方體(各個面)所圍成的幾何體的體積為( )A. B. C. D.3.四棱錐P﹣OABC中,底面OABC是正方形,OP⊥OA,OA=OP=a.D是棱OP上的一動點,E是正方形OABC內一動點,DE的中點為Q,當DE=a時,Q的軌跡是球面的一部分,其表面積為3π,則a的值是( )A. B. C. D.6【題型四】由動點保持等角(或定角)求軌跡【典例分析】正方體中,,分別為,的中點,是邊上的一個點(包括端點),是平面上一動點,滿足直線 與直線 夾角與直線與直線 的夾角相等,則點所在軌跡為( )A.橢圓 B.雙曲線 C.拋物線 D.拋物線或雙曲線【提分秘籍】基本規律直線與面成定角,可能是圓錐側面。直線與定直線成等角,可能是圓錐側面利用空間坐標系計算求軌跡【變式演練】1.如圖,斜線段與平面所成的角為,為斜足,平面上的動點滿足,則點的軌跡是( )A.直線 B.拋物線C.橢圓 D.雙曲線的一支2.如圖所示,為長方體,且AB=BC=2,=4,點P為平面上一動點,若,則P點的軌跡為( )A.拋物線 B.橢圓 C.雙曲線 D.圓3.在長方體中,,,M為棱BC的中點,動點P滿足,則點P的軌跡與長方體的側面的交線長等于___________.【題型五】 投影求軌跡【典例分析】1822年,比利時數學家 Dandelin利用圓錐曲線的兩個內切球,證明了用一個平面去截圓錐,可以得到橢圓(其中兩球與截面的切點即為橢圓的焦點),實現了橢圓截線定義與軌跡定義的統一性.在生活中,有一個常見的現象:用手電筒斜照地面上的籃球,留下的影子會形成橢圓.這是由于光線形成的圓錐被地面所截產生了橢圓的截面.如圖,在地面的某個占正上方有一個點光源,將小球放置在地面,使得與小球相切.若,小球半徑為2,則小球在地面的影子形成的橢圓的離心率為( )A. B. C. D.【提分秘籍】基本規律球的非正投影,可能是橢圓面多面體的投影,多為多邊形。【變式演練】1.如圖,已知水平地面上有一半徑為3的球,球心為,在平行光線的照射下,其投影的邊緣軌跡為橢圓C.如圖,橢圓中心為O,球與地面的接觸點為E,.若光線與地面所成角為,橢圓的離心率__________.【題型六】翻折與動點求軌跡(難點)【典例分析】如圖,將四邊形中,沿著翻折到,則翻折過程中線段中點的軌跡是( )A.橢圓的一段 B.拋物線的一段C.雙曲線的一段 D.一段圓弧【提分秘籍】基本規律1.翻折過程中尋找不變的垂直的關系求軌跡2.翻折過程中尋找不變的長度關系求軌跡3.可以利用空間坐標運算求軌跡【變式演練】1.已知△ABC的邊長都為2,在邊AB上任取一點D,沿CD將△BCD折起,使平面BCD⊥平面ACD.在平面BCD內過點B作BP⊥平面ACD,垂足為P,那么隨著點D的變化,點P的軌跡長度為( )A. B. C. D.π2.如圖,等腰梯形中,,,,,沿著把折起至,使在平面上的射影恰好落在上.當邊長變化時,點的軌跡長度為( )A. B. C. D.3.已知矩形中,,,如圖,將沿著進行翻折,使得點與點重合,若點在平面上的射影在四邊形內部(包含邊界),則動點的軌跡長度是( )A. B. C. 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9 立體幾何中的軌跡問題(原卷版).docx 19 立體幾何中的軌跡問題(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