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2 立體幾何大題15種歸類(平行、垂直、體積、動點、最值等非建系)(Word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2 立體幾何大題15種歸類(平行、垂直、體積、動點、最值等非建系)(Word解析版)

資源簡介

22:立體幾何大題15種歸類
(平行、垂直、體積、動點、最值等非建系題型)
目錄
一、熱點題型歸納 1
【題型一】 平行1:四邊形法證線面平行 1
【題型二】 平行2:中位線法證線面平行 3
【題型三】 平行3:做平行平面法證線面平行 5
【題型四】 平行4:難題--線面平行探索型 7
【題型五】 平行5:證面面平行 10
【題型六】 平行:難題---面面平行探索性題型 12
【題型七】 垂直1:線面垂直 16
【題型八】 垂直2:面面垂直 18
【題型九】 垂直3:難題--垂直探索性題型 20
【題型十】 垂直4:翻折中的垂直 24
【題型十一】 體積1:常規求法和等體積轉化型 26
【題型十二】 體積2:難題---多面體割補型 28
【題型十三】 體積3:難題--兩部分體積比型 32
【題型十四】 體積4:難題--動點型 35
【題型十五】 體積5:難題--最值型 38
二、最新模考題組練 41
【題型一】 平行1:四邊形法證線面平行
【典例分析】
如圖,在正方體中,E,F分別是,CD的中點.
(1)求證:平面;(2)求異面直線與所成角的余弦值.
【答案】(1)證明見解析;(2).
【分析】(1)取中點G,連接FG,,證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結合線面平行的判定即可推理作答.
(1)在正方體中,取中點G,連接FG,,如圖,
而F是CD的中點,則,,又E是的中點,則,,
因此,,,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有,而平面,平面,平面.
【經驗總結】
基本規律
1.利用平移法做出平行四邊形
2.利用中位線做出平行四邊形
【變式演練】
1.如圖所示,在四棱錐P-ABCD中,PC⊥底面ABCD,,,,E是PB的中點.(1)求證:平面PAD;
(2)若,求三棱錐P-ACE的體積.
【答案】(1)證明見解析(2)
【分析】(1)取PA的中點F,連接EF,DF,利用平行四邊形證明,再由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得證;
(2)根據等體積法知,即可由棱錐體積公式求解.
(1)取PA的中點F,連接EF,DF,∵點E,F分別為PB,PA的中點,∴,,又∵,,∴,,∴四邊形EFDC是平行四邊形,
∴,又∵平面PAD,平面PAD,∴平面PAD;
2.如圖,在四棱錐中,面,,且,,,,,為的中點.
(1)求證:平面;
(2)求平面與平面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
(3)在線段上是否存在一點,使得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是,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答案】(1)證明見解析(2)(3)存在,
【分析】
(1)只要證明AN所在平面ANE與平面PBC平行即可;
(2)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用向量法計算二面角的余弦值;
(3)用向量法計算直線與平面成角的正弦值,然后列方程求解.
(1)
證明:取CP中點F,連接NF、BF,
因為F,N分為PC,PD的中點,則,且,
又,且,,所以四邊形NABF是平行四邊形,
,又面PBC,面PBC。所以AN∥平面PBC;
【題型二】 平行2:中位線法證線面平行
【典例分析】
.如圖,四棱錐中,側面底面,底面為梯形,,且,.交于點,為的重心.
(1)求證:平面;
(2)求三棱錐的體積.
【答案】(1)證明見解析(2)
【分析】(1)連接并延長交于點,連接,由已知條件可得,得,再由為的重心,,則有,從而可得,再由線面平行的判定可證得結論,
(2)由已知可得和為正三角形,連接并延長交于點,有,則面,從而可得,然后由已知條件求解,
(1)證明:在圖中:連接并延長交于點,連接.
由底面為梯形,,,
,則.又由為的重心,,則,
所以.而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經驗總結】
基本規律
中位線法難點在于怎么“發現三角形”
【變式演練】
1.如圖,三棱臺,平面平面,側面是等腰梯形,, 分別是的中點.
(1)求證:平面;
(2)求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答案】(1)證明見解析;(2).
【分析】(1)根據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質,結合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進行證明即可;
(2)利用平行線的性質,結合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三棱錐等積性、線面角的定義進行求解即可.
(1)證明:連接與交于點,連接,
因為,所以由棱臺的性質可知:,且,
因為是的中點,因此,因此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所以是的中點,又是的中點,
所以,而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2.如圖,在四棱錐中,平面ABCD,,,,M為PB上靠近B的三等分點.(1)求證:平面ACM;
(2)求直線PD與平面ACM的距離.
【答案】(1)證明見解析(2)
【分析】(1)以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去證明即可解決;
(1)證明:如圖,連接BD,交AC于點N,連接MN.
因為,,所以,又M為PB靠近B的三等分點,所以,所以,所以,又平面AMC,平面AMC,所以平面AMC.
【題型三】 平行3:做平行平面法證線面平行
【典例分析】
如圖,C,D分別是以AB為直徑的半圓O上的點,滿足,△PAB為等邊三角形,且與半圓O所成二面角的大小為90°,E為PA的中點.
(1)求:DE//平面PBC;(2)求二面角A-BE-D的余弦值.
【答案】(1)證明見解析(2)
【分析】(1)通過證明平面平面來證得平面.
(2)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利用向量法求得二面角的余弦值.
(1)依題意,所以,
所以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所以,所以四邊形是菱形,所以,
由于平面,平面,所以平面.由于是的中點,是的中點,所以,由于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由于,所以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經驗總結】
基本規律
做出平行平面來證線面平行,屬于“麻煩的方法”,但是在證明后續的“探索性”題型時非常實用。授課時可以先用“中點型”培養“找面做面”的思維。
【變式演練】
1.在四棱錐中,,.
(1)若E為PC的中點,求證:平面PAD.
(2)當平面平面ABCD時,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答案】(1)證明見解析(2)
【分析】(1)作出輔助線,利用中位線證明線線平行,進而證明線面平行;(2)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利用空間向量解決二面角.
(1)取CD的中點M,連接EM,BM,
由已知得,為等邊三角形,∴.
∵,,∴,,∴.
又∵平面PAD,平面PAD,∴平面PAD.
∵E為PC的中點,M為CD的中點,∴.
又∵平面PAD,平面PAD,∴平面PAD.
∵,,∴平面平面PAD.
∵平面BEM,∴平面PAD.
2.如圖所示的四棱錐的底面是一個等腰梯形,,且,是△的中線,點E是棱的中點.
(1)證明:∥平面.
(2)若平面平面,且,求平面與平面夾角余弦值.
(3)在(2)條件下,求點D到平面的距離.
【答案】(1)證明見解析;(2);(3).
【分析】(1)連接、,平行四邊形的性質、線面平行的判定可得平面、平面,再根據面面平行的判定可得平面平面,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質可證結論;
(2)取的中點為,連接,證明出平面,,以為坐標原點,、、的方向分別為軸、軸、軸的正方向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利用空間向量法可求得平面與平面所成銳二面角的余弦值.
(3)利用等體積法,求D到平面的距離.
(1)連接、,由、分別是棱、的中點,則,
平面,平面,則平面.
又,且,
∴且,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則,
平面,平面,則平面.
又,可得平面平面.又平面.
∴平面.
【題型四】 平行4:難題--線面探索型
【典例分析】
在四棱錐中,底面是菱形,.
(Ⅰ)若,求證:平面;
(Ⅱ)若平面平面,求證:;
(Ⅲ)在棱上是否存在點(異于點)使得平面,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答案】(Ⅰ)證明見解析;(Ⅱ)證明見解析;(Ⅲ)不存在.
【分析】(Ⅰ)由是菱形可得;結合,由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平面.;(Ⅱ)由(Ⅰ)可知,由面面垂直的性質可得,結合可得結果;(Ⅲ)利用反證法,假設存在點(異于點)使得平面,可推出平面平面,從而可得結論.
【詳解】(Ⅰ)因為 底面是菱形。所以.
又因為,,所以平面.
(Ⅱ)由(Ⅰ)可知.因為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因為平面,所以.
因為 底面是菱形,所以.所以.
(Ⅲ)不存在. 下面用反證法說明.
假設存在點(異于點)使得∥平面.在菱形中,∥,因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因為平面,平面,
,所以 平面∥平面.而平面與平面相交,矛盾.
【經驗總結】
基本規律
1.常規題,對應的點大多在中點處。
2.要多訓練非中點的題選。
【變式演練】
1.如圖所示四棱錐中,底面,四邊形中,,,,.
求四棱錐的體積;
求證:平面;
在棱上是否存在點異于點,使得平面,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答案】(1)4;(2)見解析;(3)不存在.
【解析】
【分析】
利用四邊形是直角梯形,求出,結合底面,利用棱錐的體積公式求解即可求;先證明,,結合,利用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平面 ;用反證法證明,假設存在點異于點使得平面證明平面平面,與平面與平面相交相矛盾,從而可得結論.
【詳解】顯然四邊形ABCD是直角梯形,
又底面
平面ABCD,平面ABCD,在直角梯形ABCD中,,
,,即又,平面;
不存在,下面用反證法進行證明
假設存在點異于點使得平面PAD.,且平面PAD,
平面PAD,平面PAD又,
平面平面PAD.而平面PBC與平面PAD相交,得出矛盾.
2.如圖,矩形和菱形所在平面互相垂直,已知,點是線段的中點.
(1)求證:;
(2)試問在線段上是否存在點,使得直線平面?若存在,請證明平面,并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答案】(1)證明見解析;(2)存在,證明見解析,2.
【解析】
【分析】
(1)由已知可得是等邊三角形,是線段的中點,得,根據面面垂直的性質定理證得平面,即可證明結論;
(2)取的中點,可證,連接交于點,點即為所求的點.
利用,可得,即可求出結論.
【詳解】
(1)菱形,,,則是等邊三角形,
又是線段的中點,∴.
又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又∵平面,故.
(2)取的中點,連接交于點,點即為所求的點.
證明:連接,∵,,∴,
所以與相交于點,∵是的中點,是的中點,
∴,又平面,平面,
∴直線平面.又∵,∴.
【題型五】 平行5:證面面平行
【典例分析】
如圖所示,在三棱柱中,分別是的中點,
求證:(1)四點共面; (2)平面平面.
【答案】(1)證明見解析;(2)證明見解析.
【分析】(1)利用三角形中位線的性質,證明,從而可得,即可證明,,,四點共面;
(2)證明平面中有兩條直線、分別與平面中的兩條直線、平行,即可得到平面平面.
【詳解】(1)分別是的中點,是的中位線,則,
又,四點共面.
(2)分別為的中點,,平面平面,
平面,又分別是的中點,,,
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平面平面,
平面,又,平面平面,
【經驗總結】
基本規律
面面平行的核心思維是“線面平行”。
【變式演練】
1.如圖,在圓柱中,,分別是上、下底面圓的直徑,且,,分別是圓柱軸截面上的母線.
(1)若,圓柱的母線長等于底面圓的直徑,求圓柱的表面積.
(2)證明:平面平面.
【答案】(1).(2)證明見詳解.
【分析】(1)借助圓柱的母線垂直于底面構造直角三角形計算可得半徑,然后可得表面積;
(2)構造平行四邊形證明,結合已知可證.
(1)連接CF、DF,
因為CD為直徑,記底面半徑為R,EF=2R。則
又解得R=2
圓柱的表面積.2)
連接、、、由圓柱性質知且
且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又平面CDE,平面CDE
平面CDE。同理,平面CDE又,平面ABH,平面ABH
平面平面.
2.如圖①,在梯形中,AB∥PC,△ABC與△PAC均為等腰直角三角形,=90°,,D,E分別為PA,PC的中點.將△PDE沿DE折起,使點P到點P的位置(如圖②),為線段的中點.在圖②中解決以下兩個問題:
(1)求證:平面GAC∥平面;
(2)若直線PA與平面PABC所成的角為30°時,求三棱錐P-ACG的體積.
【答案】(1)證明見解析(2)
【分析】
(1)連接BE交AC于點M,連接GM,,可證得GM∥PE,根據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證得GM∥平面.同理可證得 AC∥平面.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證得結果.
(2)利用等體積轉換可得計算即可得出結果.
(1)連接BE交AC于點M,連接GM,,
四邊形是正方形,M為BE的中點,又G為線段PB的中點,
則GM∥PE,又平面,平面,所以GM∥平面.
又 D,E分別為PA,PC的中點,則DE∥AC,又平面,平面,
所以AC∥平面.又,平面,
所以平面GAC∥平面.
【題型六】 平行6:難題--面面平行探索性題型
【典例分析】
已知正四棱錐的各條棱長都相等,且點分別是的中點.
(1)求證:;
(2)在上是否存在點,使平面平面,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答案】(1)見解析(2)
【解析】試題分析:(1)設,連接,根據正四棱錐的性質,得平面,所以.又,證得平面,進而得到.
(2)取中點,連并延長交于點,得,得平面,進而得到平面平面,在中,得是中點,是中點,即可求解結論.
試題解析:
(1)設,則為底面正方形中心,連接,因為為正四梭錐.所以平面,所以.又,且,所以平面;
因為平面,故.
(2)存在點,設,連.取中點,連并延長交于點,
∵是中點,∴,即,又,平面,平面,
∴平面,平面,
又,平面,∴平面平面,
在中,作交于,則是中點,是中點,
∴.
【經驗總結】
基本規律
找面的經驗:任何一對互相平行平面,和第三個平面相交,交線互相平行
【變式演練】
1.在正方體中,、分別為、的中點,,,如圖.
(1)若交平面于點,證明:、、三點共線;
(2)線段上是否存在點,使得平面平面,若存在確定的位置,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答案】(1)證明見解析;(2)存在,且.
【解析】
【分析】
(1)先得出為平面與平面的交線,然后說明點是平面與平面的公共點,即可得出、、三點共線;
(2)設,過點作交于點,然后證明出平面平面,再確定出點在上的位置即可.
【詳解】
(1),平面,平面,所以,點是平面和平面的一個公共點,同理可知,點也是平面和平面的公共點,則平面和平面的交線為,
平面,平面,所以,點也是平面和平面的公共點,由公理三可知,,因此,、、三點共線;
(2)如下圖所示:
設,過點作交于點,
下面證明平面平面.
、分別為、的中點,,
平面,平面,平面.
又,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因此,平面平面.
下面來確定點的位置:
、分別為、的中點,所以,,且,則點為的中點,
易知,即,又,所以,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
四邊形為正方形,且,則為的中點,所以,點為的中點,,
因此,線段上是否存在點,且時,平面平面.
2.如圖,在四棱錐中,已知底面為矩形,平面,點為棱的中點.
(1)求證:平面
(2)直線上是否存在一點,使平面平面? 若存在,請給出證明;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答案】(1)見解析;(2)見解析
【分析】(1)由題意利用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證明題中的結論即可;
(2)延長到點,使,此時平面平面. 利用幾何關系結合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證得題中的結論.
【詳解】(1)由線面垂直的定義可得:,由矩形的性質可得:,
且是平面內的兩條相交直線,故平面.
(2)延長到點,使,此時平面平面.
證明如下:連接,
∵,∴點為的中點,
又∵點為棱的中點, ∴

底面為矩形,
又∵點為延長線上的點,
∴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

又 ∴平面平面
【題型七】 垂直1:線面垂直
【典例分析】
如圖,在平行四邊形ABCD中,AB=1,BC=2,∠CBA=,ABEF為直角梯形,BE∥AF,∠BAF=,BE=2,AF=3,平面ABCD⊥平面ABEF.
(1)求證:AC⊥平面ABEF.
(2)求多面體ABCDE與多面體ADEF的體積的比值.
【答案】(1)證明見解析;(2)
【分析】(1)依據題設條件及勾股定理先證線垂直,借助題設條件,運用性面面垂直的性質定理進行推證;
(2)利用可求三棱錐的體積,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質得出多面體ABCDE的高,可求得其體積,從而可得答案.
【詳解】
(1)在中,所以,
所以,所以,
又因為平面ABCD⊥平面ABEF,平面ABCD平面ABEF=AB,AC平面ABCD,
所以平面ABEF.
【經驗總結】
基本規律
講透徹“三垂線定理”這個最常用的模型
【變式演練】
1.如圖,三角形PCD所在的平面與等腰梯形ABCD所在的平面垂直,AB=AD=CD,AB∥CD,CP⊥CD,M為PD的中點.
(1)求證:AM∥平面PBC;
(2)求證:BD⊥平面PBC.
【答案】(1)見解析(2)見解析
【分析】(1)取的中點,連,,可證得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于是,然后根據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結論成立.(2)在等腰中梯形中,取的中點,連,,證得四邊形為菱形,進而得.同理四邊形為菱形,可得.再由平面平面得到平面,于是得,最后根據線面垂直的判定可得平面.
證明:(1)如圖,取的中點,連,,∵為的中點,為的中點,
∴,.又,,∴,,
∴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又平面,平面,
∴平面
(2)如圖,在等腰中梯形中,取的中點,連,.∵,,
∴,,∴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又,
∴四邊形為菱形,∴.同理,四邊形為菱形,∴.
∵,∴.∵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又平面,
∴.∵,,∴平面.
2.如圖,已知是正三角形,都垂直于平面,且是的中點,求證:
(1)平面;(2)平面.
【答案】(1)見解析;(2)見解析
【詳解】(1) 取AB的中點M,連FM,MC,∵ F、M分別是BE、BA的中點,∴ FM∥EA, FM=EA,
∵ EA、CD都垂直于平面ABC,∴ CD∥EA∴ CD∥FM又 DC=a,∴ FM=DC
∴ 四邊形FMCD是平行四邊形,∴ FD∥MC,∴ FD∥平面ABC.
(2)∵M是AB的中點,△ABC是正三角形,∴CM⊥AB,又CM⊥AE,AB∩AE=A,
∴CM⊥面EAB,CM⊥AF,FD⊥AF,∵F是BE的中點, EA=AB,∴AF⊥EB,
∴AF⊥平面EDB.
【題型八】 垂直2:面面垂直
【典例分析】
如圖,在以為頂點,母線長為的圓錐中,底面圓的直徑長為2,是圓所在平面內一點,且是圓的切線,連接交圓于點,連接,.
(1)求證:平面平面;
(2)若是的中點,連接,,當二面角的大小為時,求平面與平面所成銳二面角的余弦值.
【答案】(1)詳見解析;(2).
【分析】
(1)由是圓的直徑,與圓切于點,可得,
由底面圓,可得,利用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平面,即可推出.又在中,,可推出,利用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證平面,從而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證出平面平面.
解:(1)是圓的直徑,與圓切于點,
底面圓,∴
,平面,∴.
又∵在中,,∴
∵,∴平面,從而平面平面.
【經驗總結】
基本規律
核心思維:尋找其中一個平面板的垂線(及其平行線)
【變式演練】
1.如圖,梯形所在的平面與等腰梯形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G為AB的中點,,,,.
(Ⅰ)求證:平面;(Ⅱ)求證:平面平面;
(Ⅲ)求多面體的體積.
【答案】(I)證明見解析; (Ⅱ)證明見解析; (III)3.
【分析】(Ⅰ)可證,從而得到平面.
(Ⅱ)可證平面,從而得到平面平面
【詳解】
(Ⅰ)因為,且,則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故.
又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Ⅱ)連接.
在等腰梯形中,,從而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
又,故四邊形為菱形,故.
在梯形中,同理可證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故.
因為,從而,而平面平面,
平面平面,平面,
故平面,而平面,故,
因為,故平面.
因為平面,故平面平面.
2.如圖,在四棱錐中,底面為正方形,底面,,為線段的中點.
(1)若為線段上的動點,證明:平面平面;
(2)若為線段,,上的動點(不含,),,三棱錐的體積是否存在最大值?如果存在,求出最大值;如果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答案】(1)證明見解析;(2)存在,.
【分析】(1)利用,可得平面,根據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證平面平面;
(2) 由底面,得平面平面.將問題轉化為點到直線的距離有無最大值即可解決.
【詳解】(1)證明:因為,為線段的中點,所以,
因為底面,平面,所以,
又因為底面為正方形,所以,,所以平面,
因為平面,所以,因為,所以平面,
因為平面,所以平面平面.
【題型九】 垂直3:難題--垂直探索性題型
【典例分析】
直三棱柱中,,,,點是線段上的動點.
(1)當點是的中點時,求證:平面;
(2)線段上是否存在點,使得平面平面?若存在,試求出的長度;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答案】(1)見解析;(2)
【試題分析】(1)連接,交于點,連接,則點是的中點,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線有,,由此證得線面平行.(2)當時平面平面.利用,可證得平面,由此證得兩個平面垂直.利用等面積法求得的長.
【試題解析】(1)如圖,連接,交于點,連接,則點是的中點,
又點是的中點,由中位線定理得,因為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2)當時平面平面.
證明:因為平面,平面,所以.
又,,所以平面,
因為平面,所以平面平面,故點滿足.
因為,,,所以,
故是以角為直角的三角形,又,所以.
【經驗總結】
基本規律
使用好“逆向思維”這個證明垂直的捷徑方法:要證明的必然是成立的。
【變式演練】
1.如圖,在三棱柱中,底面,,點是的中點.
(Ⅰ)求證:;
(Ⅱ)求證:∥平面.
(Ⅲ)設,,在線段上是否存在點,使得 若存在,確定點的位置; 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答案】(Ⅰ)見解析;(Ⅱ)見解析; (Ⅲ)存在,為線段的中點,理由略.
試題分析:(Ⅰ)通過證得,且,即可證得平面,即證;
(Ⅱ) 設與的交點為,連結,因為是的中點,是的中點,由三角形的中位線定理得∥,又由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證∥平面;
(Ⅲ) 在線段上存在點,使得,且為線段的中點.證明如下:由已知得.
由已知,為線段的中點,所以,可得平面.連接.因為平面,所以,易證,所以平面,即可得.
試題解析:(Ⅰ)在三棱柱中,因為底面,底面,所以.
又,,所以平面. 而,則.
(Ⅱ)設與的交點為,連結,因為是的中點,是的中點,所以∥.因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Ⅲ)在線段上存在點,使得,且為線段的中點.
證明如下:因為底面,底面,所以.
由已知,為線段的中點,所以.又,所以平面.
取線段的中點,連接.因為平面,所以.
由已知,由平面幾何知識可得.又,所以平面.
又平面,所以.
2.三棱錐中,,面面.
(1)求長;(2)求三棱錐體積;
(3)內(含邊界)上是否存在點,使面. 若存在點,求出點的位置;若不存在點,說明理由.
【答案】(1)3;(2);(3)存在,在棱上,且.
【分析】(1)根據勾股定理可得,進而可得,再用勾股定理計算即可.
(2) 作的中點,連接可知平面,再求解體積即可.
(3) 作于,再證明面即可.
【詳解】(1)∵,∴.
∵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且,
可知平面,. ∴.
(2)作的中點,連接,由題意知平面,∴.
(3)作于,在上..
∵平面,平面,∴,且,平面,平面,,∴平面,即存在,在棱上,且.
【題型十】 垂直4:難題--翻折中的垂直
【典例分析】
如圖①,在菱形ABCD中,∠A=60°且AB=2,E為AD的中點,將△ABE沿BE折起使AD=,得到如圖②所示的四棱錐A﹣BCDE.
(Ⅰ)求證:平面ABE⊥平面ABC;
(Ⅱ)若P為AC的中點,求三棱錐P﹣ABD的體積.
【答案】(Ⅰ)證明見詳解;(Ⅱ)
【分析】(Ⅰ)先證,即可求得平面,結合//,即可由線面垂直推證面面垂直;(Ⅱ)根據點是中點,則的體積為體積的一半,再轉化頂點求得的體積,則問題得解.
【詳解】(Ⅰ)因為四邊形是菱形,且點為中點,又,故三角形為等邊三角形,則,又在三角形中,,滿足,
故,又平面,故可得平面,
又因為//,故可得平面,又平面,
故可得平面平面.即證.
【經驗總結】
基本規律
翻折過程中,始終在同一個平面內的點線關系“不變”
【變式演練】
1.如圖,ABCD是塊矩形硬紙板,其中,E為DC中點,將它沿AE折成直二面角.
(1)求證:平面BDE;
(2)求四棱錐體積.
【答案】(1)證明見解析;(2)1.
【解析】
【分析】
(1)先證,由面面垂直(直二面角)得平面,再得線線垂直,然后可得線面垂直;
(2)由直二面角即面面垂直,可求得到平面的距離,從而可求得體積.
【詳解】
(1)由題意,所以,所以,
又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即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又平面,所以,又因為,,
所以平面BDE;
2.如圖1所示,在等腰梯形ABCD中,,,垂足為E,,將沿EC折起到的位置,如圖2所示,使平面平面ABCE.
(1)連結BE,證明:平面;
(2)在棱上是否存在點G,使得平面,若存在,直接指出點G的位置不必說明理由,并求出此時三棱錐的體積;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答案】(1)證明見解析;(2)存在,點G為的中點,.
【分析】
(1)通過面面垂線的性質定理,證得平面ABCE ,由此證得.利用勾股定理計算證明,從而證得平面.
(2)通過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判斷出點G為的中點.利用換頂點的方法,通過,來計算出三棱錐的體積.
【詳解】
1因為平面平面ABCE,平面平面,平面,所以 平面ABCE ,
又因為 平面ABCE,所以 ,又,滿足,所以 ,又 ,所以 平面.
2在棱上存在點G,使得平面,此時點G為的中點.,
由1知,平面ABCE,所以 ,又,所以 平面,
所以CE為三棱錐的高,且 在中,,G為斜邊的中點,
所以 ,所以 .
故,在棱上存在點G,使得平面,
此時三棱錐的體積為.
【題型十一】 體積1:常規求法和等體積轉化型
【典例分析】
如圖所示,在棱長為2的正方體中,M是線段AB上的動點.
(1)證明:平面;
(2)若M是AB的中點,證明:平面平面;
(3)求三棱錐的體積.
【答案】(1)證明見解析;(2)證明見解析;(3).
【分析】
(1)利用得出平面.(2)通過證明平面,可證得平面平面.(3)利用等體積轉化求出即可.
【詳解】(1)證明:因為在正方體中,,平面,平面,平面
(2)證明:在正方體中,,是中點,.
平面,平面,則.
平面,平面,且,
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3)因為平面,所以點,點到平面的距離相等.
故 .
【經驗總結】
基本規律
1.等體積轉化法一般情況下是三棱錐才有的特性。
2.盡可能尋找在表面的三個點
3.利用好“同底等高”和“同底比例高”。
【變式演練】
1.四棱錐P﹣ABCD中,AB∥CD,AB⊥BC,AB=BC=1,PA=CD=2,PA⊥底面ABCD,E在PB上.
(1)證明:AC⊥PD;
(2)若PE=2BE,求三棱錐P﹣ACE的體積.
【答案】(1)證明見解析;(2)
【分析】(1)過A作AF⊥DC于F,推導出AC⊥DA,AC⊥PA,從而AC⊥平面PAD,由此能求出AC⊥PD.
(2)由VP﹣ACE=VP﹣ABC﹣VE﹣ABC,能求出三棱錐P﹣ACE的體積.
【詳解】(1)過A作AF⊥DC于F,因為AB∥CD,AB⊥BC,AB=BC=1,所以CF=DF=AF=1,
所以∠DAC=90°,所以AC⊥DA,又PA⊥底面ABCD,AC 平面ABCD,所以AC⊥PA,
又PA,AD 平面PAD,PA∩AD=A,所以AC⊥平面PAD,又PD 平面PAD,∴AC⊥PD.
(2)由PE=2BE,可得VP﹣ACE=VP﹣ABC﹣VE﹣ABC,
所以,,
所以三棱錐P﹣ACE的體積VP﹣ACE=VP﹣ABC﹣VE﹣ABC.
2.如圖,四棱錐中,平面,,,,為線段上一點,,為的中點.(I)證明平面;
(II)求四面體的體積.
【答案】(Ⅰ)證明見解析;(Ⅱ).
試題分析:(Ⅰ)取的中點,然后結合條件中的數據證明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從而得到,由此結合線面平行的判斷定理可證;(Ⅱ)由條件可知四面體N-BCM的高,即點到底面的距離為棱的一半,由此可順利求得結果.
試題解析:(Ⅰ)由已知得,取的中點,連接,由為中點知,.又,故平行且等于,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于是.
因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Ⅱ)因為平面,為的中點,所以到平面的距離為.
取的中點,連結.由得,.
由得到的距離為,故.
所以四面體的體積.
【題型十二】 體積2:難題--多面體割補型
【典例分析】
如圖,梯形所在的平面與等腰梯形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G為AB的中點,,,,.
(Ⅰ)求證:平面;(Ⅱ)求證:平面平面;
(Ⅲ)求多面體的體積.
【答案】(I)證明見解析; (Ⅱ)證明見解析; (III)3.
【分析】(Ⅰ)可證,從而得到平面.
(Ⅱ)可證平面,從而得到平面平面
(Ⅲ)可證幾何體是三棱柱,從而利用公式可求幾何體的體積.
【詳解】(Ⅰ)因為,且,則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故.
又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Ⅱ)連接.在等腰梯形中,,從而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
又,故四邊形為菱形,故.
在梯形中,同理可證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故.
因為,從而,而平面平面,
平面平面,平面,
故平面,而平面,故,
因為,故平面.
因為平面,故平面平面.
(III)設.由(Ⅰ)得平面且,由(Ⅱ)得,
而平面,平面,故平面,
因為,故平面平面,
又,故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
故,所以,所以幾何體是三棱柱.
由(Ⅱ)得平面,平面,故,
所以.由(Ⅱ)得平面.
所以多面體的體積為:.
在等腰梯形中,,
又為銳角,故,故,所以,
所以,故多面體的體積為:.
【經驗總結】
基本規律
1.大多數情況下,可以把不規則幾何體分割為三棱錐+四棱錐
2.多從四棱錐底面對角線或者幾何體表面四邊形對角線處尋找分割的“刀口”
【變式演練】
1.如圖,已知平面平面,B為線段中點,,四邊形為正方形,平面平面,,,M為棱中點.
(1)求證:平面平面;
(2)若,求多面體的體積.
【答案】(1)證明見解析;(2).
【解析】
【分析】
(1)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質定理可得平面,再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證明.
(2)延長至使得,得到三棱柱,,再求出即為三棱柱的高,利用柱體、錐體的體積公式即可求解.
【詳解】
(1)由正方形知,,
又平面平面,且交線為,平面,
∴平面,又平面,∴平面平面.
(2)延長至使得,則得到三棱柱,
所求幾何體的體積,取的中點M,
由條件為正三角形,∴,
∴,由平面平面且交線為,
∴平面,即為三棱柱的高,
∵.
.
所以.
2.如圖,在多面體中,為矩形,為等腰梯形,,,,且,平面平面,,分別為,的中點.
(Ⅰ)求證:平面;
(Ⅱ)若,求多面體的體積.
【答案】(Ⅰ)證明見解析;(Ⅱ).
【分析】(Ⅰ)取的中點.連接,,可證,,然后利用平面平面,可證平面.(Ⅱ)將多面體分為四棱錐和三棱錐兩部分,將轉化為,然后利用四棱錐和三棱錐的體積公式分別求出然后求和即可.
解:(Ⅰ)如圖,取的中點.連接,.在矩形中,∵,分別為線段,的中點,
∴.又平面,平面,∴平面.
在中,∵,分別為線段,的中點,∴.
又平面,平面,∴平面.
又,平面,∴平面平面
又平面,∴平面.
(Ⅱ)如圖,過點作于.∵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同理平面.
連接,.在中,∵,,∴.同理.
∵,∴等邊的高為,即.連接.

.
【題型十三】 體積3:難題---兩部分體積比
【典例分析】
如圖,在四棱錐中,底面為菱形,為正三角形,平面平面,、分別是、的中點.
(1)證明:平面;
(2)若是棱上一點,三棱錐與三棱錐的體積相等,求的值.
【答案】(1)詳見解析;(2).
【分析】(1)連接,可得,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質可證平面,利用線面垂直的性質可證,由,,可證,,利用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證明平面;
(2)連接、,設,則,利用,可得,進而解得的值,即可得出的值.
【詳解】(1)連接,且是的中點,
又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又為菱形,且、分別為棱、的中點,,
,,又,,平面;
(2)如圖,連接、,設,則,,
又,,,解得,即.
【經驗總結】
基本規律
1.直接求體積,大多數是難度較大。
2.利用等體積轉化(或者不等體積轉化)
3.尋找合適的底面和平行高轉化。
【變式演練】
1.如圖,是邊長為3的正方形,平面,平面,.
(1)證明:平面平面;
(2)在上是否存在一點,使平面將幾何體分成上下兩部分的體積比為?若存在,求出點的位置;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答案】(1)見解析(2)存在點且滿足條件.
【解析】
試題分析:(1)根據,結合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知兩個平面平行;(2)先求出整個幾何體的體積.假設存在一點,過作交于,連接,設,求得幾何體的體積,將其分割成兩個三棱錐,利用表示出兩個三棱錐的高,再利用體積建立方程,解方程組求得的值.
試題解析:
解:
(1)∵平面,平面,
∴,∴平面,
∵是正方形,,∴平面,
∵,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2)假設存在一點,過作交于,連接,

設,則,
設到的距離為,則,,
∴,解得,即存在點且滿足條件.
2.如圖,多面體中,,平面⊥平面,四邊形為矩形,∥,點在線段上,且.
(1)求證:⊥平面;
(2)若,求多面體被平面分成的大、小兩部分的體積比.
【答案】(1)證明見解析(2) 11:1
【分析】(1)由勾股定理逆定理證得,再由面面垂直的性質定理得線面垂直;
(2)連接EB,AE. 多面體被分為四個三棱錐,由它們之間的體積關系可求得比值.
【詳解】(1)因為四邊形ABCD為矩形,所以CD=AB.為AB=DE=2,所以CD=DE=2.
因為點G在線段CE上,且EG=2GC=AB,所以EC=AB=CD=
所以,即又平面CDE⊥平面ABCD,平面CDE平面ABCD=CD,DE平面CDE,
所以DE⊥平面ABCD.
(2)設三棱錐G-BCD的體積為1,連接EB,AE.因為EG=2GC,所以CG=EC,所以.
易知又EF=2BC,BC∥EF,所以,故
又,所以故
故多面體ABCDEF被平面BDG分成的大、小兩部分的體積比為11:1.
【題型十四】 體積4:難題---動點型
【典例分析】
如圖,是邊長為3的等邊三角形,四邊形為正方形,平面平面.點,分別為棱,上的點,且,為棱上一點,且.
(Ⅰ)當時,求證:平面;
(Ⅱ)已知三棱錐的體積為,求的值.
【答案】(Ⅰ)見證明;(Ⅱ)
【分析】(Ⅰ)先連接,根據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先證明平面平面,進而可得出結論成立;(Ⅱ)取的中點為,連接,證明平面;再過點作于點,得平面,再由求出,進而可得出結果.
解:(Ⅰ)連接,當時,且,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
平面平面,又平面,平面.
(Ⅱ)取的中點為,連接,則,平面平面,平面.
過點作于點,則,平面,則.
.,.
,即.
【變式演練】
1.如圖,四邊形ABCD為矩形,△BCF為等腰三角形,且∠BAE=∠DAE=90°,EA//FC.
(1)證明:BF//平面ADE.
(2)設,問是否存在正實數,使得三棱錐A﹣BDF的高恰好等于BC?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答案】(1)證明見解析;(2)存在正實數.
【解析】
【分析】
(1)通過證明平面平面來證明BF//平面ADE;
(2)設,,則,利用等體積法,則,可得關于的方程,求解可得.
【詳解】
(1)因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因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又,所以平面平面
故平面;
(2),又,
平面,
設,,則,
在矩形和中,有,,
所以在中,邊上的高,
又,
所以,由等體積法得,
即,∴,
所以存在正實數,使得三棱錐的高恰好等于.
2.如圖所示,在三棱錐中,平面,,,.
(1)證明:平面;
(2)若為棱的中點,點為棱上一點,且三棱錐的體積為,通過計算判斷點的位置.
【答案】(1)證明見解析;(2)點為棱上靠近點的三等分點.
【分析】(1)根據余弦定理,可得,再由勾股定理可證,再根據線面垂直的定義可證,由此根據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證明結果;
(2)在中,由勾股定理,易求得,根據,根據三棱錐的體積公式可求,再根據,由此即可求出結果.
【詳解】(1)由題可得, ,,
由余弦定理可得所以.
∴,∴.又平面,∴,
又,∴平面.
(2)在中,由勾股定理,易求得, ∵,
過點作垂直于于點,如下圖所示:
則,
又,又
又,所以,所以 ∴.
∴點為棱上靠近點的三等分點.
【題型十五】 體積5:難題--最值型
【典例分析】
如圖,三棱錐中,側面是邊長為的正三角形,,平面平面,把平面沿旋轉至平面的位置,記點旋轉后對應的點為(不在平面內),、分別是、的中點.(1)求證:;
(2)求三棱錐的體積的最大值.
【答案】(1)證明見解析;(2).
【分析】
(1)連接、,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質定理得出平面,可得出,利用勾股定理計算出,推導出是以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再由中位線的性質得出,由此可得出;
(2)由的面積為定值,可知當平面平面時,三棱錐的體積最大,連接、,推導出平面,計算出、以及的面積,然后利用錐體的體積公式可求得結果.
【詳解】(1)如圖,連接、,因為,是的中點,所以,
又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所以.
因為為邊長為的正三角形,所以,
又,所以由勾股定理可得,
又,,,
,則,,
所以為直角三角形,且,
又、分別是、的中點,所以,所以;
(2)如圖,連接、,因為三棱錐與三棱錐為同一個三棱錐,且的面積為定值,所以當三棱錐的體積最大時,則平面平面,
,則,為的中點,則,
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此時點到平面的距離為,
在中,因為,,所以,
所以的最大值為,所以三棱錐的體積的最大值為.
【變式演練】
1.如圖,在四棱錐中,底面為正方形,底面,,為線段的中點.
(1)若為線段上的動點,證明:平面平面;
(2)若為線段,,上的動點(不含,),,三棱錐的體積是否存在最大值?如果存在,求出最大值;如果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答案】(1)證明見解析;(2)存在,.
【分析】
(1)利用,可得平面,根據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證平面平面;
(2) 由底面,得平面平面.將問題轉化為點到直線的距離有無最大值即可解決.
【詳解】(1)證明:因為,為線段的中點,所以,
因為底面,平面,所以,又因為底面為正方形,所以,,所以平面,因為平面,所以,因為,所以平面,因為平面,所以平面平面.
(2)由底面,則平面平面,
所以點到平面的距離(三棱錐的高)等于點到直線的距離,
因此,當點在線段,上運動時,三棱錐的高小于或等于2,
當點在線段上運動時,三棱錐的高為2,因為的面積為,
所以當點在線段上,三棱錐的體積取得最大值,最大值為.
由于三棱錐的體積等于三棱錐的體積,所以三棱錐體積存在最大值.
2.如圖所示,在矩形中,,E為邊的中點,將沿直線翻折為,若F為線段的中點.在翻折過程中,
(Ⅰ)求證:面;
(Ⅱ)求多面體體積的最大值.
【答案】(Ⅰ)證明見解析;(Ⅱ).
【分析】(Ⅰ)取的中點G,連接,,證明平面,平面,得到平面平面,則面;
(Ⅱ)多面體體積等于三棱錐的體積,要使三棱錐的體積最大,則需F到底面距離最大,即平面底面.此時平面底面,求出到底面的距離,可得F到底面的距離,再由棱錐體積公式求解.
【詳解】(Ⅰ)證明:取的中點G,連接,,∵F為線段的中點,∴,
∵平面,平面,∴平面,
又,,∴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則.可得平面,
又,可得平面平面,則面;
(Ⅱ)解:多面體體積等于三棱錐的體積,而底面三角形的面積為定值,
要使三棱錐的體積最大,則需F到底面距離最大,即平面底面.
此時平面底面,由,可得到底面的距離為,
則F到底面的距離為.∴多面體體積的最大值為.
模擬題
1.在四棱錐P—ABCD中,底面ABCD為直角梯形,,,側面底面ABCD,,.
(1)若PB的中點為E,求證:平面PCD;
(2)若PB與底面ABCD所成的角為60°,求平面PCD與平面PBD的夾角的余弦值.
【答案】(1)證明見解析;(2).
【分析】
(1)取PC的中點F,連接EF,DF,推導出四邊形ADFE是平行四邊形,,由此能證明平面PCD;
(2)△為等邊三角形,是中點,作,以為原點,、、為x、y、z軸建空間直角坐標系,利用向量法能求出二面角的余弦值.
(1)
如圖,取PC的中點F,連接EF,DF,
,F分別為PB,PC的中點,
,,且,
且,四邊形ADFE是平行四邊形,,
平面PCD,平面PCD,平面PCD.
2.(廣東省潮州市2022屆高三上學期期末數學試題)如圖所示,在四棱錐P-ABCD中,AB//CD,,,點E,F分別為CD,AP的中點.
(1)證明:PC//平面BEF;
(2)若PAPD,且PA=PD,面PAD面ABCD,求二面角C-BE-F的余弦值.
【答案】(1)證明過程見解答;(2)
【分析】
(1)連接,交于,連接,易證,故,即點為的中點,從而得,再由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得證;
(2)取的中點,連,,則,由面面,可推出,由和,可證得,故以,,所在的直線分別為、、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設,依次寫出、、、和的坐標,由面,知面的一個法向量為,根據法向量的性質可求得面的法向量,再由即可得解.
(1)證明:連接,交于,連接,點為的中點,,
,,,
,,即點為的中點,又為的中點,,
面,面,面
3.在四棱錐中,,,,,平面平面.
(1)求證:平面平面;
(2)在棱上是否存在點,使平面,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答案】(1)證明見解析(2)不存在;詳見解析
【分析】(1)取中點為,連接,可得,再由平面平面可得,則,由此可得結論;
(2)任取上一點,連接,過作直線平行于交于,連接,則,假設平面,可得與已知矛盾,由此得出結論.
【詳解】
(1)證:取中點為,連接,
因為,所以,
因為平面平面且相交于,
所以平面,所以,
因為,所以,
因為在平面內,所以,
所以;
(2)不存在.理由如下:
任取上一點,連接,
過作直線平行于交于,連接,則.
假設平面,
所以,
因為,所以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
所以與已知矛盾.
所以棱上不存在點,使平面.
4.如圖,在多面體中,底面是邊長為的的菱形,,四邊形是矩形,平面平面,,和分別是和的中點.
(Ⅰ)求證:平面平面;
(Ⅱ)求二面角的大小.
【答案】(Ⅰ)證明見解析;(Ⅱ).
【解析】
試題分析:第一問根據三角形的中位線找到平行線,利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在其中一個平面內找到和另一個平面平行的兩條相交直線,證得結果,第二問先在幾何體中找到共點的相互垂直的三條直線,建立相應的空間直角坐標系,求得面的法向量,利用面的法向量所成的角的余弦值判斷求得二面角的余弦值,結合二面角的取值范圍,求得二面角的大小.
試題解析:(Ⅰ)證明:在中,因為分別是的中點,
所以, 又因為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設,連接,
因為為菱形,所以為中點
在中,因為,,
所以,
又因為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又因為,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
5.如圖,在直四棱柱中,點是線段上的一個動點,分別是的中點.
(1)求證:平面.
(2)在棱上是否存在點,使得平面平面?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答案】(1)證明見解析;(2)存在,
【分析】(1)利用三角形中位線及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證明線面平行;
(2)找的中點,作輔助線,證明平面平面.
【詳解】(1)如圖,連接,在中,分別是的中點,.
又平面,平面,平面.
(2)如圖,在棱上存在點,點為的中點,使得平面平面.理由如下:
∵點是的中點,點是的中點,∴,
∵平面,平面,∴平面;
由(1)知平面,且,
∴平面平面.∴棱上存在點,使得平面平面,且.
6.如圖,在斜三棱柱中,已知為正三角形,D,E分別是,的中點,平面平面,.
(1)求證:平面;(2)求證:平面.
【答案】(1)見解析;(2)見解析
【分析】(1)根據,分別是,的中點,即可證明,從而可證平面;
(2)先根據為正三角形,且D是的中點,證出,再根據平面平面,得到平面,從而得到,結合,即可得證.
【詳解】(1)∵,分別是,的中點∴∵平面,平面
∴平面.
(2)∵為正三角形,且D是的中點。∴∵平面平面,且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且∴∵,平面,且
∴平面.
7.如圖,在四棱錐中,底面是矩形,點E在棱上(異于點P,C),平面與棱交于點F.
(1)求證:;
(2)若,求證:平面平面.
【答案】(1)證明見解析;(2)證明見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據四邊形是矩形,得到,利用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得到平面,再由線面平行的性質定理得到.
(2)根據四邊形是矩形,所以,再由,,得到,又,利用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到平面,再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證明.
【詳解】
(1)因為四邊形是矩形,所以.
又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
因為平面,平面平面,
所以.
(2)因為四邊形是矩形,所以.
因為,,所以.
又,點在棱上(異于點),
所以點異于點,所以.
又,平面,所以平面.
又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
8.如圖所示,在正三棱柱中,,是上的一點,且.
(1)求證:平面;
(2)在棱上是否存在一點,使直線平面?若存在,找出這個點,并加以證明,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答案】(1)見解析;(2)存在這樣的點,且點為的中點
試題分析:(1)連接A1C交AC1于E點,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線定理和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出;
(2)在棱CC1上存在一點P,P為CC1的中點,使直線PB1⊥平面AC1 D.利用正三棱柱的性質和正三角形的性質可得AD⊥B1P.在正方形BCC1B1中,可得△CC1D≌△C1B1P,即可證明B1P⊥C1 D.再利用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證明.
試題解析:(1)證明:因為是正三棱柱,
所以平面,所以,又,,
所以平面,所以,所以是的中點.
如圖,連接,設與相交于點,則點為的中點,
連接,則在中,因為分別是的中點,
所以,又在平面內,不在平面內,
所以平面.
(2)存在這樣的點,且點為的中點,
下面證明:由(1)知平面,故,
設與相交于點,由于≌,故,
因為,從而∽,
所以,所以.
因為,所以平面
9.已知四邊形是梯形(如圖1),,,,,E為的中點,以為折痕把折起,使點D到達點P的位置(如圖2),且.
(1)求證:平面平面;
(2)求點C到平面的距離.
【答案】(1)證明見解析;(2).
【分析】
(1)取的中點M,連接,,,根據,易得,再利用平面幾何知識,由,得到,利用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到平面,進而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證.
【詳解】(1)證明:連接,
因為,,,E為的中點,,
所以四邊形是邊長為1的正方形,且.如圖,取的中點M,連接,,,
因為,所以,且,.
因為,所以.所以
因為,,,所以,
所以. 因為,所以平面. 因為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
(2)由(1)知,平面,,且. 因為,
所以為正三角形且邊長為1. 設點C到平面的距離為d,
則,所以,
即,解得. 所以點C到平面的距離為.
10.如圖,在四棱錐中,底面,, ,,點為的中點,平面交側棱于點,且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
(1)求證:平面平面;
(2)當時,求四棱錐的體積.
【答案】(1)詳見解析;(2).
【分析】(1)要證平面平面,只需證明平面,即可求得答案;
(2)由(1)可知,,即,可得,結合已知,根據椎體體積公式,即可求得答案.
【詳解】(1)為平行四邊形.且, 點為的中點
,,,又底面,
得,平面平面
又平面,平面平面
(2)由(1)可知,即,
又由題可知,又由底面,平面,
可得,平面,又
點到平面的距離為,
11.如圖,邊長為的等邊所在平面與菱形所在平面互相垂直,且,,.
(1)求證:平面;
(2)求多面體的體積.
【答案】(1)證明見詳解;(2).
【分析】
(1)先利用已知條件得到線面平行,再證面面,即可得出結論;(2)利用已知條件分別求出三棱錐和四棱錐的體積,相加即為多面體的體積.
【詳解】(1)四邊形是菱形,,又面,面,面,
同理得,面,面,且,面面,
又面,平面;
(2),,
,在菱形中,,
,,面面,
取的中點,連接,面,面,由(1)知,面面,
點到面的距離為,又點到面的距離為,連接,
則.
12.如圖,正方形與矩形所在平面互相垂直,,點為線段上一點.
(1)若點是的中點,求證:平面;
(2)若直線與平面所成的線面角的大小為,求.
【答案】(1)證明見解析;(2).
【分析】(1)連接,交于點,連接,由題意結合平面幾何知識可得,再由線面平行的判定即可得解;
(2)由題意結合面面垂直的性質、線面角的概念可得,進而可得,再由棱錐的體積公式求出、,即可得解.
【詳解】(1)連接,交于點,連接,如圖:
因為四邊形為正方形,所以為線段的中點,又點是的中點,所以,
因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
(2)因為正方形與矩形所在平面互相垂直,所以平面,平面,
所以即為直線與平面所成的線面角,所以,
因為,所以,,
所以,因為四邊形為正方形,四邊形為矩形,
由可得平面,所以,
所以.
13.如圖,已知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是正三角形,側面BB1C1C是矩形,M,N分別為BC,B1C1的中點,P為AM上一點.過B1C1和P的平面交AB于E,交AC于F.
(1)證明:AA1//MN,且平面A1AMN⊥平面EB1C1F;
(2)設O為△A1B1C1的中心,若AO=AB=6,AO//平面EB1C1F,且∠MPN=,求四棱錐B–EB1C1F的體積.
【答案】(1)證明見解析;(2).
【分析】(1)由分別為,的中點,,根據條件可得,可證,要證平面平面,只需證明平面即可;
(2)根據已知條件求得和到的距離,根據椎體體積公式,即可求得.
【詳解】(1)分別為,的中點,又
在等邊中,為中點,則又側面為矩形,
由,平面平面
又,且平面,平面,平面
又平面,且平面平面
又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平面
(2)過作垂線,交點為,畫出圖形,如圖
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又為的中心.
故:,則,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平面又在等邊中
即由(1)知,四邊形為梯形
四邊形的面積為:
,為到的距離,.
14.如圖,扇形的圓心角為,半徑為2,四邊形為正方形,平面平面;過直線作平面交于點,交于點.
(1)求證:;(2)求三棱錐體積的最大值.
【答案】(1)證明見解析;(2).
【分析】(1)利用線面平行的性質,證過的平面即可;
(2)設,得,則結合配方法或基本不等式即可求解.
【詳解】(1)因為,,,所以
又平面,平面,所以.
(2)因為平面所以平面,平面平面,,
所以平面,即線段的長就是三棱錐的高:
因為,,所以.
設,則,所以三棱錐的體積為

法一:.所以,當時,.
法二:.所以,當且僅當時,.22 :立體幾何大題
【題型一】 平行1:四邊形法證線面平行
【典例分析】
如圖,在正方體中,E,F分別是,CD的中點.
(1)求證:平面;(2)求異面直線與所成角的余弦值.
【經驗總結】
基本規律
1.利用平移法做出平行四邊形
2.利用中位線做出平行四邊形
【變式演練】
1.如圖所示,在四棱錐P-ABCD中,PC⊥底面ABCD,,,,E是PB的中點.(1)求證:平面PAD;
(2)若,求三棱錐P-ACE的體積.
2.如圖,在四棱錐中,面,,且,,,,,為的中點.
(1)求證:平面;
(2)求平面與平面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
(3)在線段上是否存在一點,使得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是,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題型二】 平行2:中位線法證線面平行
【典例分析】
.如圖,四棱錐中,側面底面,底面為梯形,,且,.交于點,為的重心.
(1)求證:平面;
(2)求三棱錐的體積.
【經驗總結】
基本規律
中位線法難點在于怎么“發現三角形”
【變式演練】
1.如圖,三棱臺,平面平面,側面是等腰梯形,, 分別是的中點.
(1)求證:平面;
(2)求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2.如圖,在四棱錐中,平面ABCD,,,,M為PB上靠近B的三等分點.(1)求證:平面ACM;
(2)求直線PD與平面ACM的距離.
【題型三】 平行3:做平行平面法證線面平行
【典例分析】
如圖,C,D分別是以AB為直徑的半圓O上的點,滿足,△PAB為等邊三角形,且與半圓O所成二面角的大小為90°,E為PA的中點.
(1)求:DE//平面PBC;(2)求二面角A-BE-D的余弦值.
【經驗總結】
基本規律
做出平行平面來證線面平行,屬于“麻煩的方法”,但是在證明后續的“探索性”題型時非常實用。授課時可以先用“中點型”培養“找面做面”的思維。
【變式演練】
1.在四棱錐中,,.
(1)若E為PC的中點,求證:平面PAD.
(2)當平面平面ABCD時,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2.如圖所示的四棱錐的底面是一個等腰梯形,,且,是△的中線,點E是棱的中點.
(1)證明:∥平面.
(2)若平面平面,且,求平面與平面夾角余弦值.
(3)在(2)條件下,求點D到平面的距離.
【題型四】 平行4:難題--線面探索型
【典例分析】
在四棱錐中,底面是菱形,.
(Ⅰ)若,求證:平面;
(Ⅱ)若平面平面,求證:;
(Ⅲ)在棱上是否存在點(異于點)使得平面,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經驗總結】
基本規律
1.常規題,對應的點大多在中點處。
2.要多訓練非中點的題選。
【變式演練】
1.如圖所示四棱錐中,底面,四邊形中,,,,.
求四棱錐的體積;
求證:平面;
在棱上是否存在點異于點,使得平面,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2.如圖,矩形和菱形所在平面互相垂直,已知,點是線段的中點.
(1)求證:;
(2)試問在線段上是否存在點,使得直線平面?若存在,請證明平面,并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題型五】 平行5:證面面平行
【典例分析】
如圖所示,在三棱柱中,分別是的中點,
求證:(1)四點共面; (2)平面平面.
【經驗總結】
基本規律
面面平行的核心思維是“線面平行”。
【變式演練】
1.如圖,在圓柱中,,分別是上、下底面圓的直徑,且,,分別是圓柱軸截面上的母線.
(1)若,圓柱的母線長等于底面圓的直徑,求圓柱的表面積.
(2)證明:平面平面.
2.如圖①,在梯形中,AB∥PC,△ABC與△PAC均為等腰直角三角形,=90°,,D,E分別為PA,PC的中點.將△PDE沿DE折起,使點P到點P的位置(如圖②),為線段的中點.在圖②中解決以下兩個問題:
(1)求證:平面GAC∥平面;
(2)若直線PA與平面PABC所成的角為30°時,求三棱錐P-ACG的體積.
【題型六】 平行6:難題--面面平行探索性題型
【典例分析】
已知正四棱錐的各條棱長都相等,且點分別是的中點.
(1)求證:;
(2)在上是否存在點,使平面平面,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經驗總結】
基本規律
找面的經驗:任何一對互相平行平面,和第三個平面相交,交線互相平行
【變式演練】
1.在正方體中,、分別為、的中點,,,如圖.
(1)若交平面于點,證明:、、三點共線;
(2)線段上是否存在點,使得平面平面,若存在確定的位置,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2.如圖,在四棱錐中,已知底面為矩形,平面,點為棱的中點.
(1)求證:平面
(2)直線上是否存在一點,使平面平面? 若存在,請給出證明;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題型七】 垂直1:線面垂直
【典例分析】
如圖,在平行四邊形ABCD中,AB=1,BC=2,∠CBA=,ABEF為直角梯形,BE∥AF,∠BAF=,BE=2,AF=3,平面ABCD⊥平面ABEF.
(1)求證:AC⊥平面ABEF.
(2)求多面體ABCDE與多面體ADEF的體積的比值.
【經驗總結】
基本規律
講透徹“三垂線定理”這個最常用的模型
【變式演練】
1.如圖,三角形PCD所在的平面與等腰梯形ABCD所在的平面垂直,AB=AD=CD,AB∥CD,CP⊥CD,M為PD的中點.
(1)求證:AM∥平面PBC;
(2)求證:BD⊥平面PBC.
2.如圖,已知是正三角形,都垂直于平面,且是的中點,求證:
(1)平面;(2)平面.
【題型八】 垂直2:面面垂直
【典例分析】
如圖,在以為頂點,母線長為的圓錐中,底面圓的直徑長為2,是圓所在平面內一點,且是圓的切線,連接交圓于點,連接,.
(1)求證:平面平面;
(2)若是的中點,連接,,當二面角的大小為時,求平面與平面所成銳二面角的余弦值.
【經驗總結】
基本規律
核心思維:尋找其中一個平面板的垂線(及其平行線)
【變式演練】
1.如圖,梯形所在的平面與等腰梯形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G為AB的中點,,,,.
(Ⅰ)求證:平面;(Ⅱ)求證:平面平面;
(Ⅲ)求多面體的體積.
2.如圖,在四棱錐中,底面為正方形,底面,,為線段的中點.
(1)若為線段上的動點,證明:平面平面;
(2)若為線段,,上的動點(不含,),,三棱錐的體積是否存在最大值?如果存在,求出最大值;如果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題型九】 垂直3:難題--垂直探索性題型
【典例分析】
直三棱柱中,,,,點是線段上的動點.
(1)當點是的中點時,求證:平面;
(2)線段上是否存在點,使得平面平面?若存在,試求出的長度;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經驗總結】
基本規律
使用好“逆向思維”這個證明垂直的捷徑方法:要證明的必然是成立的。
【變式演練】
1.如圖,在三棱柱中,底面,,點是的中點.
(Ⅰ)求證:;
(Ⅱ)求證:∥平面.
(Ⅲ)設,,在線段上是否存在點,使得 若存在,確定點的位置; 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2.三棱錐中,,面面.
(1)求長;(2)求三棱錐體積;
內(含邊界)上是否存在點,使面. 若存在點,求出點的位置;若不存在點,說明理由.
【題型十】 垂直4:難題--翻折中的垂直
【典例分析】
如圖①,在菱形ABCD中,∠A=60°且AB=2,E為AD的中點,將△ABE沿BE折起使AD=,得到如圖②所示的四棱錐A﹣BCDE.
(Ⅰ)求證:平面ABE⊥平面ABC;
(Ⅱ)若P為AC的中點,求三棱錐P﹣ABD的體積.
【經驗總結】
基本規律
翻折過程中,始終在同一個平面內的點線關系“不變”
【變式演練】
1.如圖,ABCD是塊矩形硬紙板,其中,E為DC中點,將它沿AE折成直二面角.
(1)求證:平面BDE;
(2)求四棱錐體積.
2.如圖1所示,在等腰梯形ABCD中,,,垂足為E,,將沿EC折起到的位置,如圖2所示,使平面平面ABCE.
(1)連結BE,證明:平面;
(2)在棱上是否存在點G,使得平面,若存在,直接指出點G的位置不必說明理由,并求出此時三棱錐的體積;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題型十一】 體積1:常規求法和等體積轉化型
【典例分析】
如圖所示,在棱長為2的正方體中,M是線段AB上的動點.
(1)證明:平面;
(2)若M是AB的中點,證明:平面平面;
(3)求三棱錐的體積.
【經驗總結】
基本規律
1.等體積轉化法一般情況下是三棱錐才有的特性。
2.盡可能尋找在表面的三個點
3.利用好“同底等高”和“同底比例高”。
【變式演練】
1.四棱錐P﹣ABCD中,AB∥CD,AB⊥BC,AB=BC=1,PA=CD=2,PA⊥底面ABCD,E在PB上.
(1)證明:AC⊥PD;
(2)若PE=2BE,求三棱錐P﹣ACE的體積.
2.如圖,四棱錐中,平面,,,,為線段上一點,,為的中點.(I)證明平面;
(II)求四面體的體積.
【題型十二】 體積2:難題--多面體割補型
【典例分析】
如圖,梯形所在的平面與等腰梯形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G為AB的中點,,,,.
(Ⅰ)求證:平面;(Ⅱ)求證:平面平面;
(Ⅲ)求多面體的體積.
【經驗總結】
基本規律
1.大多數情況下,可以把不規則幾何體分割為三棱錐+四棱錐
2.多從四棱錐底面對角線或者幾何體表面四邊形對角線處尋找分割的“刀口”
【變式演練】
1.如圖,已知平面平面,B為線段中點,,四邊形為正方形,平面平面,,,M為棱中點.
(1)求證:平面平面;
(2)若,求多面體的體積.
2.如圖,在多面體中,為矩形,為等腰梯形,,,,且,平面平面,,分別為,的中點.
(Ⅰ)求證:平面;
(Ⅱ)若,求多面體的體積.
【題型十三】 體積3:難題---兩部分體積比
【典例分析】
如圖,在四棱錐中,底面為菱形,為正三角形,平面平面,、分別是、的中點.
(1)證明:平面;
(2)若是棱上一點,三棱錐與三棱錐的體積相等,求的值.
【經驗總結】
基本規律
1.直接求體積,大多數是難度較大。
2.利用等體積轉化(或者不等體積轉化)
3.尋找合適的底面和平行高轉化。
【變式演練】
1.如圖,是邊長為3的正方形,平面,平面,.
(1)證明:平面平面;
(2)在上是否存在一點,使平面將幾何體分成上下兩部分的體積比為?若存在,求出點的位置;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2.如圖,多面體中,,平面⊥平面,四邊形為矩形,∥,點在線段上,且.
(1)求證:⊥平面;
(2)若,求多面體被平面分成的大、小兩部分的體積比.
【題型十四】 體積4:難題---動點型
【典例分析】
如圖,是邊長為3的等邊三角形,四邊形為正方形,平面平面.點,分別為棱,上的點,且,為棱上一點,且.
(Ⅰ)當時,求證:平面;
(Ⅱ)已知三棱錐的體積為,求的值.
【變式演練】
1.如圖,四邊形ABCD為矩形,△BCF為等腰三角形,且∠BAE=∠DAE=90°,EA//FC.
(1)證明:BF//平面ADE.
(2)設,問是否存在正實數,使得三棱錐A﹣BDF的高恰好等于BC?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2.如圖所示,在三棱錐中,平面,,,.
(1)證明:平面;
(2)若為棱的中點,點為棱上一點,且三棱錐的體積為,通過計算判斷點的位置.
【題型十五】 體積5:難題--最值型
【典例分析】
如圖,三棱錐中,側面是邊長為的正三角形,,平面平面,把平面沿旋轉至平面的位置,記點旋轉后對應的點為(不在平面內),、分別是、的中點.(1)求證:;
(2)求三棱錐的體積的最大值.
【變式演練】
1.如圖,在四棱錐中,底面為正方形,底面,,為線段的中點.
(1)若為線段上的動點,證明:平面平面;
(2)若為線段,,上的動點(不含,),,三棱錐的體積是否存在最大值?如果存在,求出最大值;如果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2.如圖所示,在矩形中,,E為邊的中點,將沿直線翻折為,若F為線段的中點.在翻折過程中,
(Ⅰ)求證:面;
(Ⅱ)求多面體體積的最大值.
模擬題
1.在四棱錐P—ABCD中,底面ABCD為直角梯形,,,側面底面ABCD,,.
(1)若PB的中點為E,求證:平面PCD;
(2)若PB與底面ABCD所成的角為60°,求平面PCD與平面PBD的夾角的余弦值.
2.(廣東省潮州市2022屆高三上學期期末數學試題)如圖所示,在四棱錐P-ABCD中,AB//CD,,,點E,F分別為CD,AP的中點.
(1)證明:PC//平面BEF;
(2)若PAPD,且PA=PD,面PAD面ABCD,求二面角C-BE-F的余弦值.
3.在四棱錐中,,,,,平面平面.
(1)求證:平面平面;
(2)在棱上是否存在點,使平面,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4.如圖,在多面體中,底面是邊長為的的菱形,,四邊形是矩形,平面平面,,和分別是和的中點.
(Ⅰ)求證:平面平面;
(Ⅱ)求二面角的大小.
5.如圖,在直四棱柱中,點是線段上的一個動點,分別是的中點.
(1)求證:平面.
(2)在棱上是否存在點,使得平面平面?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6.如圖,在斜三棱柱中,已知為正三角形,D,E分別是,的中點,平面平面,.
(1)求證:平面;(2)求證:平面.
7.如圖,在四棱錐中,底面是矩形,點E在棱上(異于點P,C),平面與棱交于點F.
(1)求證:;
(2)若,求證:平面平面.
8.如圖所示,在正三棱柱中,,是上的一點,且.
(1)求證:平面;
(2)在棱上是否存在一點,使直線平面?若存在,找出這個點,并加以證明,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9.已知四邊形是梯形(如圖1),,,,,E為的中點,以為折痕把折起,使點D到達點P的位置(如圖2),且.
(1)求證:平面平面;
(2)求點C到平面的距離.
10.如圖,在四棱錐中,底面,, ,,點為的中點,平面交側棱于點,且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
(1)求證:平面平面;
(2)當時,求四棱錐的體積.
11.如圖,邊長為的等邊所在平面與菱形所在平面互相垂直,且,,.
(1)求證:平面;
(2)求多面體的體積.
12.如圖,正方形與矩形所在平面互相垂直,,點為線段上一點.
(1)若點是的中點,求證:平面;
(2)若直線與平面所成的線面角的大小為,求.
13.如圖,已知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是正三角形,側面BB1C1C是矩形,M,N分別為BC,B1C1的中點,P為AM上一點.過B1C1和P的平面交AB于E,交AC于F.
(1)證明:AA1//MN,且平面A1AMN⊥平面EB1C1F;
(2)設O為△A1B1C1的中心,若AO=AB=6,AO//平面EB1C1F,且∠MPN=,求四棱錐B–EB1C1F的體積.
14.如圖,扇形的圓心角為,半徑為2,四邊形為正方形,平面平面;過直線作平面交于點,交于點.
(1)求證:;(2)求三棱錐體積的最大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基隆市| 寿宁县| 深水埗区| 东乌珠穆沁旗| 迁西县| 于都县| 苗栗市| 汤原县| 绍兴县| 康马县| 思茅市| 清镇市| 噶尔县| 洛浦县| 佛坪县| 衡东县| 巴林右旗| 洪洞县| 武陟县| 阳泉市| 文化| 自治县| 化州市| 多伦县| 保靖县| 余庆县| 米脂县| 额敏县| 黔南| 虎林市| 桐乡市| 灵璧县| 赤峰市| 嘉善县| 阿巴嘎旗| 荣成市| 五大连池市| 贵溪市| 志丹县| 南宫市| 西乌珠穆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