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課 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前閱讀】2022年舉辦的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向世界奉獻了一場精美絕倫的奧運盛會。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釋了胸懷大局、自信開放、迎難而上、追求卓越、共創未來的北京冬奧精神。北京冬奧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激勵我們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一起向未來的強大精神動力。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關鍵時期舉辦的重大標志性活動。北京冬奧精神承載著人類對和平、團結、進步的美好追求,代表著當今時代發展的趨勢和人類文明發展的方向,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智慧的一次集中展現,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北京冬奧盛會架起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橋梁,奏響了團結、友誼、進步的樂章,鐫刻著中國與世界攜手向未來的決心和努力。把握北京冬奧精神,既要有“國之大者”的寬廣胸襟,也要有開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深厚自信。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我們要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大力弘揚北京冬奧精神,努力戰勝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目標奮勇前進。【知識闖關】1.文化的內涵與特點是什么?2.文化的功能是什么?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和特點是什么?4.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地位和作用是什么?5.如何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易錯易混】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支配和影響著人們的文化實踐與文化生活。2.我們今天享有的文化,是在世代傳承基礎上形成的。3.文化就是積極向上的,民族文化是人類進步和開化狀態的標志。4.經濟決定文化、文化促進經濟發展。5.經濟決定文化,所以文化的發展與經濟發展完全同步。6.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凝結在一定的物質載體之中,文化與物質相互依存。7.挖掘傳統文化中的內在精髓,是為了全面傳承傳統文化,做文化傳承者。8.我們要堅決反對固守本民族傳統文化的“歷史虛無主義”。9.“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體現了中華民族偉大的奮斗精神。10.青年學子與時代同呼吸與祖國共命運,應把抽象的愛國主義轉化為具體的行動。11.在不同時代,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和具體內涵都相同。12.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中國精神是指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13.民族文化集中體現了一個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質,推動著一個民族的進步和發展。14.我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中華優秀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結晶。【當堂練習】1.(2022·全國乙卷19)2022年4月23~25日,首屆全民閱讀大會在北京舉行,期間舉辦了新時代主題閱讀推廣、青少年閱讀、鄉村閱讀推進、“閱讀+”等分論壇,以及“閱讀新時代”主題征文啟動、全民閱讀誦讀等活動,推動全社會形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之所以重視閱讀,是因為( )①閱讀是思想文化傳承的重要方式 ②閱讀是培育時代新人的重要途徑③閱讀是文化保持生機和活力的源泉 ④閱讀能力和水平直接決定了人的精神境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2·廣東卷11)艾思奇被譽為“善用大眾話語的人民哲學家”。他的《大眾哲學》一書以大眾話語為載體,將深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大眾耳熟能詳的事例結合起來,直接滿足了當時人們了解馬克思主義的熱切期望,啟蒙了成千上萬青年的革命理想,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通俗化作出了卓越貢獻。由此可見( )①馬克思主義通俗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前提②先進文化只要走進大眾,就直接轉化為物質力量③優秀的文化成果能緊扣時代脈搏,回應時代呼聲④一定的文化是一定政治的反映,又給予政治以重大影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2·浙江卷23)“天下治亂,系乎風俗”是我國古人總結的一句有關廉潔文化的警句。這一警句對我們的啟示有( )①要重視和發揮社會風俗對廉潔政治生態形成的潛移默化作用②弘揚傳統文化對當今廉政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③植根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廉潔文化是實現政治清明的寶貴資源④廉潔文化可以為廣大黨員干部提供基本的行為準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2022·全國乙卷20)從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高爐衛士”孟泰、“兩彈元勛”鄧稼先,改革開放新時期的“知識工人”鄧建軍、“白衣圣人”吳登云,再到新時代的“走鋼絲的高空醫生”陳國信、“金牌焊工”高鳳林……一大批建設者發揚“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續寫著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篇章。勞模精神是( )①衡量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尺度 ②不同勞模獨特個性的集中體現③推動創新創造的強大精神力量 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詮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22·湖南卷10)革命題材電視劇《覺醒年代》激發了人們對建黨先驅的無限懷念。2021年夏天,在上海龍華烈士陵園趙世炎等先烈的墓前,堆放著“寄”往百年前的信箋。“肉體已逝,脊梁仍在。”“自從知道你的故事,我愛上了歷史。謝謝你,讓我能坐在陽光下讀書。”從這些與革命先烈跨越時空的對話中,我們感受到( )①現代傳媒顯示出豐富民族精神的強大功能②偉大建黨精神早已融入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血脈③即使時代變遷,中華民族精神依然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④中華民族精神作為人們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志,能增強人的精神力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2022·浙江卷24)阿木爺爺不用一根釘子、一滴膠水,靠著榫與卯之間的咬合支撐,就能做出魯班凳、蘋果鎖、將軍案和拱形橋等精致木器。阿木爺爺憑借精湛絕倫的工藝迅速在網絡上走紅,他的作品不僅讓國人嘖嘖稱奇,也讓許多外國人嘆為觀止。這從一個側面表明中華文化( )①通過傳播,方顯價值 ②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獨樹一幟,獨領風騷 ④既相對穩定又順時而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體系構建】【課后作業】1.隨著近年特色小鎮建設熱的興起,文旅特色小鎮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選擇。“做一回小鎮青年,來一把精神還鄉”,古色古香的歷史建筑、極具民族特色的精致小店、原汁原味的地道美食……讓人們感受到小鎮文化的獨特魅力。這說明特色小鎮文化( )①對展示人們的精神世界有獨特的作用 ②凝結在一定的物質載體之中③反映了小鎮人們的生活實踐 ④決定特色小鎮的經濟社會發展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2.近年來,“一帶一路”建設推進共商共建共享的倡議不斷吸引著新的參與者。回望歷史,絲綢之路、茶葉之路、香料之路,條條大路曾把亞洲文明緊密相連,厚重的文化底蘊是支持“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文化基礎。放眼當下,根脈相通的文明對話必將匯聚起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的強大力量。由此可見( )①融通的文明對話豐富了文明交流的內涵與形式②傳統文化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不竭動力③經濟發展是文化發展的基礎,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④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要認真做好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這說明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有利于( )①讓“漢族語言”成為我國各個民族共同的語言②發揮教育功能,消除各民族交往交流的障礙③更好地發揮文化的紐帶作用,促進民族間的和睦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是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中華人文精神等。下列屬于核心思想理念的是( )①民無信不立,國無信不強 ②天地和氣,萬物自生③功崇惟志,業廣惟勤 ④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5.“它包羅了中國傳統的藝術精神,也包羅了中西藝術接觸后所發出的光輝……成為人類思想領域中的一種最高表現。它總結了中國有史以來的藝術創造意識,也吸收了印度藝術的精金美玉,類化之,發揮之,成為中國偉大傳統的最高標準,它是人類精神的最高發揚。”這段話充分體現了敦煌文化( )①是不同文化匯聚交融的優秀成果 ②具有求同存異、兼收并蓄的特質③是古代中西優秀文化的集大成者 ④充分體現中華古代文化的綜合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中國倫理品質中的一些東西,在現代世界演繹著其合理內核,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發展理念,“同舟共濟、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意識等。這些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滋養的倫理品質,不僅涵養了中國人的精神生活,架構起中華民族的心靈空間,而且在世界各地產生了共鳴,對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具有重要價值。材料說明( )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為解決世界發展中的許多問題提供有益借鑒③隨著經濟的發展,中華文化已成為世界文化的主流④中華文化涵養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對西方文化包容、寬容可以,縱容不值得提倡。學習西方文化、了解西方文化也要講方式、講方法,不能丟了中華文化這個“根”,忘記了老祖宗的“本”。這警示我們( )①中華文化在發展過程中要吸收和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②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③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不相容,要區別對待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底蘊深厚,要固守不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近年來,中國雜技將“木蘭從軍”的感人故事、《西游記》的奇妙情節、《梁祝》的經典絕唱等融入表演中,實現從“技”到“劇”的轉化,又借助現代舞美音樂,把形象美、動作美、情感美、精神美集于一身,擺脫了“單一技巧表演”的刻板印象,深受國內外觀眾的喜愛,在國際比賽中屢獲大獎。中國雜技成功的秘訣在于( )①繼承傳統,提高了技巧的難度系數 ②古為今用,汲取了傳統文化的精華③銳意創新,豐富了節目的表現形式 ④面向世界,博采各國優秀文化成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甲骨文的表情包的設計者將甲骨文字轉化成更加直觀形象的動物,再配上時尚的網絡用語,整組表情就像是一套五彩的、可愛的甲骨文動態識字卡片,讓每個甲骨文字的圖案意義躍然眼前。如今,甲骨文手機表情包已經成為斗圖圈的“新寵”,這啟示我們( )①漢字書寫和傳承了中華文明,漢字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②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并使傳統文化融入人們的生活③要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不斷推陳出新,成為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④要用現代科技手段創新傳統文化的內涵,為其注入時代精神,增強通俗性和趣味性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0.2021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到塞罕壩機械林場進行視察,察看林場自然風貌,看望護林員,實地了解林場發展情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塞罕壩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組成部分,全黨全國人民要發揚這種精神,把綠色經濟和生態文明發展好。塞罕壩精神( )①是民族精神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豐富和發展②是推動我國建設美麗中國的精神動力和價值引領③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④為中華兒女不斷開拓進取提供智力支持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1.20世紀,先輩們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憑著“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立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搞出了中國的核彈、導彈和人造衛星;今天,我們發揚“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一次次遏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兩彈一星精神”和“偉大抗疫精神”( )①都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具體時代表現 ②都體現了中華民族不變的共同追求③都是中華民族永遠高擎的精神火炬 ④都體現了愛國與愛社會主義的統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1年新年賀詞中講到,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到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再到防汛抗災第一線,無數英勇無畏的背影在祖國大地“逆行”,他們不畏生死、無懼困難,他們是中國精神的踐行者和弘揚者。中國精神是( )①我國各項事業取得勝利的決定因素 ②凝聚中國力量的精神紐帶③中華兒女戰勝困難的精神動力 ④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重要見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沉睡數千年,一醒驚天下”的三星堆近期又引發廣泛關注。此次新發現的是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現已出土金面具殘片、鳥型金飾片、金箔、眼部有彩繪銅頭像、巨青銅面具、青銅神樹、象牙、精美牙雕殘件、玉琮、玉石器等重要文物500余件。三星堆的新發現在考古界引起強烈震動,一經發布立刻登上網絡熱搜,引起廣泛討論。運用《哲學與文化》中文化部分的知識,請你談談如何看待三星堆新發掘文物引發中外網友熱議的現象。參考答案【易混易錯】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支配和影響著人們的文化實踐與文化生活。【解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響著人們的文化實踐與文化生活。2.我們今天享有的文化,是在世代傳承基礎上形成的。【解析】文化在社會實踐中形成。3.文化就是積極向上的,民族文化是人類進步和開化狀態的標志。【解析】文明與野蠻相對立,是人類進步和開化狀態的標志。文化有先進與落后的區分,而文明就是積極向上的。4.經濟決定文化、文化促進經濟發展。【解析】經濟決定文化是正確的。因為經濟發展是文化發展的基礎,文化是經濟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決定。文化促進經濟發展是片面的。因為文化有先進、健康與落后、腐朽之分。不同的文化對經濟發展所起的作用不同。先進的、健康的文化能夠促進經濟發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經濟發展。5.經濟決定文化,所以文化的發展與經濟發展完全同步。【解析】經濟決定文化,但文化具有自身的傳承性、相對獨立性,文化并不是始終與經濟發展完全同步的。文化發展有時落后于經濟的發展,有時先于經濟的發展。6.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凝結在一定的物質載體之中,文化與物質相互依存。【解析】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凝結在一定的物質載體之中,這說明文化依存于物質,但是物質并不依存于文化,文化與物質不是相互依存關系。7.挖掘傳統文化中的內在精髓,是為了全面傳承傳統文化,做文化傳承者。【解析】對于中華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不是全面傳承。8.我們要堅決反對固守本民族傳統文化的“歷史虛無主義”。【解析】首先,對待本民族傳統文化我們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其次,“歷史虛無主義”是指全盤否定本民族文化的錯誤傾向。9.“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體現了中華民族偉大的奮斗精神。【解析】 “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的意思是處境越是艱難,就越是堅忍不拔,越是不丟失高遠之志,這體現了中華民族偉大的夢想精神。10.青年學子與時代同呼吸與祖國共命運,應把抽象的愛國主義轉化為具體的行動。【解析】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愛國主義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體內涵。11.在不同時代,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和具體內涵都相同。【解析】中華民族精神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表現,但它們有共同的基本內涵,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但是中華民族精神具有與時俱進的品格,總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推陳出新。在不同時代,民族精神的具體內涵不同。12.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中國精神是指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解析】中國精神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13.民族文化集中體現了一個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質,推動著一個民族的進步和發展。【解析】民族精神是支撐本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集中體現了一個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質,是推動一個民族的進步和發展的精神動力。14.我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中華優秀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結晶。【解析】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優秀文化的結晶。【當堂練習】1.【答案】A【解析】①:教育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開展閱讀活動有利于促進思想文化的傳播,正確。②:培育時代新人,關鍵就是用科學理論涵養時代新人的理想信念和道德修養,使其成為有“德行”的人。愛讀書,特別是讀好書,有利于提高人的科學文化修養,而良好的科學文化修養,能夠促進思想道德修養,正確。③:文化創新是文化發展的動力之源,使文化保持生機和活力,錯誤。④:閱讀能力和水平可以影響人的精神境界,但不起決定作用,錯誤。2.【答案】D【解析】①:馬克思主義通俗化有助于人們更好理解馬克思主義,但不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前提,錯誤。②:文化是精神力量,在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而不是直接轉化為物質力量,錯誤。③:《大眾哲學》一書以大眾話語為載體,將深奧的理論與大眾耳熟能詳的事例結合起來,直接滿足了當時人們了解馬克思主義的熱切期望。由此可見優秀的文化成果能緊扣時代脈搏,回應時代呼聲。正確。④:他的《大眾哲學》滿足了當時人們了解馬克思主義的熱切期望,啟蒙了成千上萬青年的革命理想。這說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政治的反映,又給予政治以重大影響。3.【答案】B【解析】“天下之亂,系乎風俗”意識是天下是安定還是混亂,取決于社會風俗,這啟示我們要重視和發揮社會風俗對廉潔政治生態形成的潛移默化作用,對廣大黨員干部而言,廉潔文化可以為廣大黨員干部提供基本的行為準則,①④符合題意。②:傳統文化既有精華,也有糟粕,不能一味弘揚,錯誤。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應該是廉潔文化源自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植根于中國人民的社會實踐,錯誤。4.【答案】D【解析】①:衡量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尺度是看它是否適應時代需求,推動社會發展,是否能經受實踐檢驗,是否有助于文化認同,促進民族團結,助力民族復興,是否能提供精神支撐,是否有益世界文明。該選項夸大了勞模精神的作用,錯誤。②:說法錯誤,應該是不同勞模共性的體現。③:在革命、建設、改革開放新時期以及新時代,一大批建設者發揚勞模精神。勞模精神是推動創新創造的強大精神動力。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詮釋,也是弘揚勞模精神時代價值的體現,①④正確。5.【答案】C【解析】①:現代傳媒只是傳播文化的手段,并沒有豐富民族精神的功能,錯誤。②③:革命題材電視劇激發了人們對建黨先驅的無限懷念,“肉體已逝,脊梁仍在”表明偉大建黨精神早已融入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血脈;即使時代變遷,中華民族精神依然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②③ 符合題意。④:人們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志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錯誤。6.【答案】C【解析】①:中華文化的價值并不是只有通過傳播才能顯現,“通過傳播,方顯價值”說法過于絕對化,錯誤。②:阿木爺爺的精致木器制作工藝表明中華文化是民族的,“他的作品不僅讓國人嘖嘖稱奇,也讓許多外國人嘆為觀止”表明中華文化也是世界的,正確。③:阿木爺爺的精致木器制作工藝表明中華文化獨樹一幟、獨領風騷,正確。④:材料不能體現“順時而變”,排除。【課后作業】1.【答案】A2.【答案】A3.【答案】D4.【答案】A5.【答案】A6.【答案】C7.【答案】A8.【答案】C9.【答案】B10.【答案】A11.【答案】B12.【答案】C【答案】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增強了中國人的文化自信。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展示文化具有多樣性。③有利于推動文化交流與發展,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